天启八年十月,正在南直隶和湖广一带视察四级辅政制度的杨涟接到圣旨,要他立即到贵州去一趟转达朝廷的旨意,同时调查了解西南诸省的实行情况。跟杨涟在一起的是锦衣卫都督刘侨,刘侨主管军情处原本是跟杨涟一同在南直隶湖广一带了解军事训练情况,接到通知后也随杨涟一同去了贵州。杨涟管都察院属于文事,刘侨管军情处跟军事有关,同时让两人去贵州是因为这次贵州的事需要文武结合。
西南地区不断有人反叛,万历时的杨应龙叛乱,天启初年的奢崇明和安邦彦叛乱,虽说都有各自的原因,但主要是因为朝廷的力量冲击了原来的平衡。最开始历代统治者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采取的手法都是恩威并重,如三国时诸葛亮对孟获的七擒七纵,主要是想降服其心不让其捣乱,免得自己在中原征战中后方受骚扰。也就是说历代朝廷都没有把西南作为扩张方向,只把那地方当着大后方只想保持现状。
从三国开始对西南地区的势力采取安抚住就算胜利的办法,一是那地方没有什么价值,连诸葛亮都说渡过泸水是深入不毛之地,二来是因为那地方的人心实,说反就反说不反也就不反。到了明朝时期人口渐渐变多,人口需要生存空间于是不断向外面迁移。汉人不断向西南地区迁移的同时,官府的政令也在不断加强和增多,汉人和原来在当地生活的苗人彝人等少数民族的接触难免会有所增加,矛盾也在所难免。
当然人都是在不断进步,当地人也逐渐认同迁移来的外来人口并遵守朝廷的法令,一个是外来人口会带来一些新工具和新知识,能够给当地的发展带来动力。另外一个是因为都知道朝廷的力量很强大,不好拒绝也不好反抗,这就是百姓心实的好处。当然也有对这种迁移持仇视态度的,认为外来人口会破坏他们的生活,对这种有仇视态度的人汉族人有区分,对那些只仇视不攻击的人叫熟番,对那些见面就要砍人的称为生番。
汉族人虽然没有当地苗人彝人那么心实,但大家有个坚定的认识,就是人的心都是肉长的所有人都可以慢慢转化。喜欢砍人的生番可以慢慢转化为不砍人只恨人的熟番,态度不好的熟番也可以通过利益转化为熟人,他们也一直这么做的。对这些永不放弃不断涌来的汉人当地人也没有办法,只有逐渐接受慢慢融合,但是当地人认死理还是有所坚持,他们坚持的东西就是汉人朝廷对他们的承诺,哪怕这个承诺是几百年前的。
比如说原来播州的土司杨应龙,本来也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土司,谁知道朝廷不断增加索取力度,其中还有地方官员借朝廷之名的勒索,当杨应龙的儿子被杀时他才奋起反抗杀官造反。后来杨应龙叛乱被平定了,找原因时就有一种说法就是汉人说话不算,以前的汉人朝廷曾经说过什么有什么承诺,别人拿得出文字上的东西来证明。官员们一看上面确实白纸黑字写着不干涉不欺压的承诺,只不过写这承诺的是好几百年前宋朝官员写的。
为了不被当地人认为是骗子,也为了立即获得当地人的信任,朝廷告诉当地人他们手中的东西已经一钱不值,并决定重新给予一些承诺。这一下当地人不干了他们也不傻,比说过去的不算数因为隔了很多时间,那你现在的承诺是不是过一阵也会遗忘呢?白纸黑字都不算数那还有什么算数?朝廷一想也对,想了半天发现从古代一直遗留的现在不变或者说变化不大的只有地名了,于是撤销播州的叫法改称遵义,意思就是我们大家都要遵守道义。
杨应龙叛乱平定后刚刚过了二十年,奢崇明和安邦彦又开始叛乱了,这次是少数民族不遵守道义,毕竟谁都不傻都有在条件成熟时先下手为强的想法。现在奢崇明和安邦彦被杀死了,为了不再有人前赴后继参加到反叛队伍里来,朝廷需要一个新办法来促使大家都遵守道义。白纸黑字不算数改名字也不算数,那只有确立一个长久的制度,而且依天启的意思这个制度还要让大家都见得到长久利益,只有长久的可见利益才有长久的和平。
因为是快马得到的圣旨而且离得近,所以杨涟和刘侨到了贵州时西南军区的督军朱燮元刚刚送呈走他的建议。在给天启的奏报里朱燮元的意见是依古制,还是用当地土司管理当地人,说这办法最经济最简单只要找对人了可保持几百年平安。朱燮元听说这么快天启就派来了钦差略感诧异,也没有多想接旨后立即安排人接待住处,并于当天设宴款待钦差并打听消息,其中西南军区的监军魏大中跟杨涟是老朋友,两人见了面又是一番亲热。
朱燮元见圣旨中只说由杨涟和刘侨来调查了解,于是在宴会上首先询问道:“开始杨大人说你们是半路接到圣旨来贵州,不知道皇上有没有什么具体要求?我刚刚给皇上呈了一封奏折,想请杨大人帮忙看一下不知道是否合意。”
杨涟说:“皇上没有具体要求只说让我们调查一下,我是实在人不愿意过多谦虚,既然朱大人有意可以说一说我们大家来参详一下,都是为朝廷办事而且时间紧迫也就不过多客套,只不过军事方面的就要请教刘侨刘大人了。”
朱燮元说:“那就有劳二位了,现在奢崇明和安邦彦两贼酋已死只剩下安位在织金一带,有人说毕其功于一役趁机平了安位的人废其土司地位,也有人说留着安位稳固诸苗免得再起战火。我倾向于对安位进行安抚,在给皇上的奏报中说到了安抚比剿灭有更多的好处,杨大人以为如何?”
杨涟问:“朱大人认为有那些好处呢?奢崇明和安邦彦两个跟安位有什么不同?”
朱燮元先让手下一个参军解释了一下奢崇明和安邦彦被杀的过程,听完这过程杨涟才知道详情,原来天启看到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各地打仗都有一个毛病,就是打得顺时一路砍杀势不可挡,稍有失败就大面积溃败还一泻千里,就是人们常说的只会打顺风仗。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攻守没有分工,进攻时所有人七手八脚一哄而上气势如虹,失败后大家竞相逃命甚至为了夺路自相残杀,常常被敌人诱如伏击圈中虐杀。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天启成立了七大军区,每个军区都分为地方守备部队和野战部队,守备部队专守不攻野战部队只攻不守,平时互相监督战时互相配合。这种布置本来就针对着贵州平叛,谁知道用到贵州这里时却没有好效果,因为贵州这些将士和四川的各路将士都已经跟叛匪斗了近十年,现在由别人来摘桃子他们想不通。军人在战时所争的就是军功,流了近十年血军功为他人所得谁也不服气,更别说还是个女人而且是苗人。
朱燮元是督军自然不会把功劳全部给了秦良玉,秦良玉抗击叛匪没问题但真要让她带人作最后的歼灭她也不是很愿意,因为最后的歼灭往往意味着大范围的屠杀。朱燮元在给天启的奏报中说秦良玉主攻的野战军还要一段时间才能组建好,给她一年时间组建训练然后将最后歼灭叛匪的任务转交给她,现在先由朱燮元自己组织贵州和四川两地将士围堵,其中负责的是贵州总兵许成名和四川总兵侯良柱。
因为是一年之后任务就要移交给秦良玉,所以朱燮元暗示大家最好现在把事情办好了,这一点许成名和侯良柱都比较认同,于是在七月开始逐渐开始行动。张静安和赵率教在离开之前建了一大批房屋堡垒训练了一大批人,在鸭池河与三岔河边上构筑了强大坚固的防线,同时也吸引了一大批百姓逐渐投靠。见到这种情况奢崇明和安邦彦让安位驻守河对岸严防死守,他们两个在水西一带想办法。
见机会到了后朱燮元让贵州总兵许成名从遵义悄悄向西占据赤水,以弱兵之势诱惑敌人来攻,如果敌人不来就持续性地骚扰。奢崇明和安邦彦被扰得不耐烦了就打了两仗,发现居然明军不经打,每次都是一触即溃还丢盔卸甲落荒而逃,一下子就给了奢崇明和安邦彦极大的信心。奢崇明想起永宁还有很多故旧,安邦彦也想奢崇明回永宁占住脚跟后能跟自己遥相呼应,于是决定一举攻克永宁。
当奢崇明和安邦彦的数万大军来到永宁后,陷入了明军的包围之中,明军于五峰山、桃红坝等地大破叛军,乘着大雾一路追上山又追下山,一路追杀直到将奢崇明和安邦彦斩杀。杀了敌人固然可喜但是功劳却不好分,秦良玉没有跟他们争功但他们自己争起来了,几次三番诱惑敌人的是贵州许成名部,包围敌人并与敌拼杀最后杀死奢崇明和安邦彦的是四川侯良柱部,怎么分功劳就是个难题,这让朱燮元很头疼。
等参军介绍完了朱燮元知道杨涟也明白了其中因果,于是说道:“川将认为他们的功劳大但黔将认为他们付出的多,为了这事我把两边的将领都得罪了,杨大人可有什么教我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