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今天到军务院来一是查看军务院的规划,顺便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说出来让他们考虑,二来是听说了一些东南军区的事,要向东南军区督军袁可立求证。作为一个掌握大方向的最高管理者,让下属知道自己的大致想法和方向,下属才能够埋头去做事,上级掌握方向下级把事情做细做扎实这才是默契配合。假如上级什么都藏着不说只让下级去做,等下属把详细计划做出来了再否定就是对下级的不尊重。
而且这种否定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就是如果下级是正确的而遭到上级粗暴否定,那么这个上级就会在下级面前失去威信,事情也会向着难以挽回的地步发展。即使上级是正确的,经常性地否定下级的辛勤劳动成果也不妥当,那样会挫伤下级的工作热情,没有人喜欢有人把自己当傻子。三国时诸葛亮打仗前喜欢给下属发锦囊妙计,一是保持自己的神秘感让下级敬畏自己,还有一个原因恐怕也是不想在解释和争论间让下级有挫败感产生心理障碍。
见大家都走了孙承宗小声问道:“皇上,开始人多臣不好问,现在没别人臣想问你一件事。”
天启笑道:“先生有话请讲,我们两个很久没有聊天了现在正好聊几句。”
孙承宗说:“袁崇焕招那七千骑兵时是借用了皇庄里的收入,事先没有打招呼很是无礼,皇上怎么对这事不置可否呢?是认可他的做法还是另有看法?”
天启说:“他用了皇庄里的收入没有自己私吞而是用来练兵,这样做虽然有点僭越了但可以谅解,毕竟他是一心在关心朝廷的安危,过分斥责会寒了忠直之人的心。再说他借用了多少都有数目,先生得空时轻说他两句就可,就说什么钱用在什么地方都是有数的,到时候需要在军费上退还。”
孙承宗点头说:“皇上宽宏大量又不一味迁就,这样做是最合适的,但他还给手下将士承诺谁今后在收复辽东过程中立了功,就可以把辽东的土地按功劳分人,这事皇上看该怎么办?”
天启想了想说:“这事要斥责他两句,最好是先生亲自去信告诉他,全国现在都在将私人所属土地逐步收归国有,他现在这样乱许诺私分土地跟朝廷的大方向相违背,也超出了他一个巡抚的职权范围。袁崇焕这人的忠心还是有的,但他认不清自己的地位经常做些想当然的事,什么事情都有个全盘规划和先后秩序,不能让全局围绕着局部转。”
孙承宗问:“那对那些将士该怎么办?如果以朝廷命令的形式撤消袁崇焕对将士的许诺,他的威信恐怕就会降低甚至全部丧失。”
见孙承宗提到袁崇焕在将士中的威信,天启知道他们两个关系很好孙承宗想维护一下袁宠焕,天启说:“先生可以先斥责他就说他那样做是错的,要他想办法挽回影响,这次无论有什么想法在行动之前都必须先报告,让他既要考虑朝廷的大局又要考虑到将士们的情绪。”
孙承宗心领神会地问:“皇上是要先憋一下他,其实皇上已经有办法了是不是?”
天启点头说:“袁崇焕因为自认为忠诚且有能力所以一贯胆大妄为,几年前私下杀了一个姓杜的副将,只是因为这个副将贪污。贪污当然该治罪但不能见人就杀,还得看看周围的大环境,全国上千的官如果只有几个人贪污那自然要杀一儆百,问题是当时已经是无官不贪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你再要见贪官就灭那大明朝的朝堂上还有人吗?这几年朕不计较过去只针对将来,用经济审察制度治理贪污腐败,效果比只管挥起刀乱杀要好得多吧?”
孙承宗点头说:“这一点臣非常佩服皇上,这治理贪污腐败就像是治理水患,那是一个长期又复杂的过程,想当年大禹的父亲鲧治水时就用石头泥土堵截,结果堵得东来西又垮,水被堵高了后一旦堆起的土石墙垮掉滔天洪水危害更大,所以大舜将鲧杀了以谢天下。大禹治水时不用堵而用疏导之法,这才让九州水患逐渐平息,皇上不计较过去只对将来实施经济审察制度,可以说深得大禹疏导之法。”
天启说:“但是袁崇焕不懂,所以要敲打一下他让他做事谨慎一点。朕的办法就是他给别人的承诺不变,只要大家立功就可以按功劳分土地,但这些分下去的地要按制度交纳税赋,也就是说所有权是国家的他们有收租权。那些功劳特别大的人可以先免几年税,然后再逐渐递减几年税额,到最后跟大家一样对待。”
孙承宗说:“如此甚好,那么在小滦河坝子里用大铁公司的名义组织人做事,按皇上所说还要让每个人都享受退休金,今后交的人多了财力能够支付,问题是最开始几年没有收多少,皇上有把握全部支付了?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天启点了点头说:“朕也知道退休金制度就是寅吃卯粮的事,这一辈人吃的是下一辈人交的,今后的事我们都管不着,只要大明不亡收支得当自然会长久运行下去。只是开头确实有先生说的那种收入少支出多的现象,因此朕要让袁崇焕借用去的钱在宽余时还回来,这些钱可以先暂时抵挡一下。”
孙承宗说:“皇庄的收入是皇上那银子换来的,皇上把自己的收入拿出来支付是不是太亏了?”
天启摇头说:“这个不算亏,只是暂时借出去又不是赏人不用还,再说现在朕在大铁公司中的股份分红,还有常青树公司的收入已经不是个小数,还那么在乎钱做什么?这银子本身又不能啃来吃,它的作用就是驱使人去做事,到最后出力的出钱的还有出技术的分得都满意就好,朕总不能死了后打副白银造就再镶嵌上黄金绿玉的棺材来睡。真要打造一副镶金嵌玉的棺材恐怕朕也睡不安稳,后世子孙没钱花了保不定就要掘墓了。”
孙承宗问:“臣发现皇上对内地的良田不感兴趣,而对那些长城边的草地情有独终,你看辽西地区和小滦河坝子你都先想办法占住再说,是不是皇上特别喜欢养马?”
天启摇头说:“不瞒先生朕不是喜欢马而是怕马,内地的良田都有人耕种也有官府负责赋税方面的管理,没有人能够长期在里面搞鬼而不被人知道。塞外苦寒之地又没有人能够在那里积攒下什么,你看看蒙古人现在的惨状就知道那些苦寒之地养活他们都难。惟独这些长城边的结合地区水草繁茂适合养马养牛羊,如果有人在这里占住了,他完全可以不依靠朝廷拨粮草就能私养军队,这是一个极大的危害不可不防,安禄山起兵反唐可就在这一带啊。”
听天启说起要提防将领私养士兵造反,孙承宗面色凝重起来了,他想了想问道:“皇上是怀疑谁有反心?”
天启说:“现在朕没有怀疑谁,至少现在还看不出谁有反骨,但是要从制度上从源头上防止这种现象出现,将这些尽管微乎其微的可能性都清除掉才能高枕无忧。从古到今好多时候都是君主冤杀了忠臣,也有好多时候一个君主过于相信人而被推翻,其实这天下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忠臣和天声的反贼,只看你怎么去处理各种关系。以先生自己来说吧,先生本是东林书院的人,东林书院其中有一条就是要限制皇帝的权力,先生有此想法吗?”
孙承宗吸了口气说:“臣对皇上的忠心天日可表,绝对不会为了任何人去做危害皇上的事,限制皇帝权力在东林书院中也只是那么一说,没有谁敢那样做甚至提上那么一提。其实皇上自己倒是放了不少权力出来,所放的程度比他们说的还要多,现在没有人再说那样的话。”
天启笑道:“朕放权最大的原因是因为朕比较懒,今后真要遇到的贪权的人坐这个位置还不知道会起什么纷争,要放权也得有既忠心又有能力的人放给他,朕把军务委托给先生把政务委托给信王,这是因为朕知道你们不会做不利于朕的事,因为我们有交情。但是过很多年后先生老了就算你的儿子在这里朕也不会这么信任,因为他跟朕没有那份交情尽管你的儿子们也很忠诚。”
孙承宗问:“难道交情真就那么重要?”
天启说:“很重要,比如说三国时曹丕窜汉司马炎窜魏,那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基本没有多少人反对,因为反对的人早被曹操和司马昭干掉了。由此可见曹操和司马昭都是早就有不臣之心,但他们都没有窜夺帝位而是等自己的儿子来,一是因为想留个好名声不想被后人骂做乱臣贼子,第二个原因可能也是自己的内心接受不了,因为曹操和司马昭他们曾经也有忠于皇帝的时候,当年的自己遇到现在的自己恐怕也会拼命诛杀,所以他们自己就说服不了自己。”
孙承宗沉默了一阵问道:“臣明白皇上的意思了,为了不出现冤杀忠臣和因无视一些事把忠臣纵容成反贼,那么随时都要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所有人都不做出格的事恪守本份,君臣之间才会长久相安无事。在不打仗时都要提防,打仗时将领接触军队的机会很多,时间久了甚至会产生忠诚的偏移,皇上准备怎么应对?”
天启说:“朕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古往今来做得最好的算是宋太祖赵匡胤吧?他打完仗就跟手下将领喝了一顿酒让他们和平交出兵权,没有做狡兔死走狗烹之类的事。对将领可以通过和平或者粗略残暴的方式解除兵权,但打完仗后肯定有很多多的骄兵悍将杵在那里要封要赏,这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找一个方向扩张地盘,打下来可以赏人打不下来继续打直到把多余的人打没也就万事大吉。”
孙承宗点头说:“是啊,秦始皇是这么做的,统一六国后就向南扩张,唐太宗元世祖都征过高丽和日本,大军死了时没见史书上记载他们有多悲伤,说不定他们还长长地出了口气感到心中的石头落了地。本朝太祖在时为了大明江山永固也杀过很多跟着他打天下的大将,皇上准备平定完蒙古、女真还有南边的叛乱后怎么对付这些将士?”
天启说:“分守四方!”
孙承宗点头说:“皇上封马世龙为玉门将军就是想让西北军区将来开疆拓土吧?只是要让那么些将士都在边远地带戍守也有些辛苦。”
天启说:“辛苦是肯定的,将士们也许会说些什么‘春风不渡玉门关’之类的话,但总比让我们听到‘渔阳鼙鼓动地来’要好得多。为了不让将士们太辛苦可以轮流着来,先让他们分守四方,然后按年龄逐渐退役为民,退役后还要安置工作规范管理避免他们惹事,先生看朕这么做如何?”
孙承宗说:“皇上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