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裂土封疆(二 下)
另外,在后世,马石津还有个声名赫赫的名字,旅顺!!!
闻言王浩马上说道:“是,王爷,马石津离三山不远,但是那里已经荒芜了,在小人任镇长后,马石津的百姓就迁到了三山城居住,不过由于这一代本来就人烟稀少,所以就只有这么一点人”,说道最后王浩也有点不好意思了。
不过赵炎倒是很高兴,他就希望辽国能有更多这样的官员,能够有主见的建设城池,而不是什么事都要上面指示。
“对了,王镇长,这里地处海岸,不知道有没有擅长于建造海船的工匠呢?”赵炎看着王浩有些迟疑的问道。
王浩听到后倒没什么惊讶的神色,不过他也猜到了一点,看来这位年轻的王爷是准备建造船队了,“王爷,下官的族人就是建造海船的工匠,我们这里的人大部分都是当年从东吴逃难到的三山,很多人都是工匠,有造船的,还有很多的铁匠”王浩老实的回答道。
不过王浩的话倒是让赵炎一阵的惊喜,想不到在这偏僻的地方还有着如此多他急需的工匠,这可是解了辽国的大问题,王浩看着喜形于色的赵炎,也是知道了王爷一定是在寻找工匠来的,因此马上派人去请自己的父亲兄长过来……
一旁的岳布看着眼前机灵的王浩,也是满意的摸了摸自己的胡须,微微的点了点头表示赞赏,不过这倒是让王浩感到有些受宠若惊,毕竟眼前站着的三位可都是目前辽国的实力派人物。
赵炎就不用说了,不提其现在的封疆王爷身份,单是赵炎的赫赫战功和显赫的名声,就足以让王浩这类满怀热情欲图建立功勋的年轻子弟感到万分的佩服了.
而岳布的大名也是最近在辽东吵得沸沸扬扬,以胡人的身份就任辽王府外府大都督房都督,成为辽军在平时的最高将领.
而陆卓远就更不用说了,不提他的战功,单是以赵炎的起家兄弟出任近卫军四都统之一就足以成为辽国军方举足轻重的力量……
不多时,一个头发花白的中年人就带着一大帮人来到了赵炎等人的面前……
“拜见王爷,小人王谷,不知王爷召我等前来有何要事?”王谷身子瑟瑟发抖的看着赵炎拜着。
赵炎看着眼前紧张的中年人,不由得微微一叹,上前扶起老人轻声问道:“先生不用紧张,赵炎听令郎说,先生是造船世家,不知道这里有多少人会造船呢?”
王谷这才舒缓下来,但还是显得小心翼翼:“回大人的话,老夫祖上是温麻典船校尉,曾为吴王孙权造过“盖海”楼船,后来晋庭灭亡了东吴,老夫先祖就被迫迁居青州,汉赵的匈奴人刘渊入侵中原之后,青州战乱太严重,在和众人商议之后,我们决定再度迁移,在二十年前就准备迁到辽东来。
十五年前,老汉率领全家子弟和一些同行的工匠出海到了辽东,最后定居在这三山,刚到的时候就被高句丽人俘虏,高句丽人把我们当作奴隶来使唤,后来王爷入主辽东,高句丽人就不敢再来,我们就一直生活在这里了。”
赵炎忍住心中的狂喜,能在三山找到如此之多的袍泽,这已经让他欣喜不已,更为难得的是,眼前的这群人竟然都是来自江东的能工巧匠,两汉魏晋时期的造船巧匠基本上出在江东,三国时的孙吴政权为了远征倭国和夷州,曾在江东地区大力发展造船业。
而且根据王谷的介绍,他们这里还有着一批同样来自江东的铁匠,这些人当年相互配合,一边造船,另一边打制兵器,都是些熟练的兵器工匠,其技术虽然比不上中原的一流铁匠,但是其水平其实也不相上下,因为中原铁匠使用的铸造材料品质比江东的要好得多,所以即使江东的匠人再努力,在兵器的品质上始终达不到中原的水平。
而且这些铁匠已经掌握了‘灌钢法’的制作技术,灌钢法是中国早期炼钢技术一项最突出的成就,在十七世纪以前,世界各国一般都是采用熟铁低温冶炼的办法,钢铁不能熔化,铁和渣不易分离,碳不能迅速渗入。
炼钢技术在经过“块炼法—百炼钢—炒钢法”的发展历程后,在东汉末年,中国的古代巧匠发明了灌钢法,魏晋南北朝时期,工匠对这一炼钢工艺进行了重大的改进和完善,最终成功的解决了这一难题,为世界冶炼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公元317年10月初,赵炎与岳布等人已经在三山一带开始了振奋人心三万建设,王浩、王谷父子为赵炎提供了两百多名技术高超的铁匠和三百多名熟练的造船匠人,而在赵炎的亲自命令下,辽东府也下令调集了大批的资源到达三山一带…
赵炎准备在三山和马石津建造两个造船工场,建造包括商船和战船在内的多种船只,准备建立辽国第一支水师,而王浩被赵炎任命为工部侍郎,专门管辖造船工场的建设和制铁工场的建设,而王谷则成为工部三山建造总监,监督工程的建设……
之后赵炎则亲自到达马石津,和岳布一起规划了新建马石津要塞的建设,赵炎准备以三山、马石津为中心建设一个稳固的辽东后方,能够为辽国源源不断的提供高品质的刀剑、粮食、战马、战船等物资,能够成为辽国的工业基地,并且是大量使用先进机械的高效率的工业基地……
就在赵炎一行人在三山一带苦心经营、招募人才的时候,在辽东北部一带,黄梦杰、钟炎率领的三万精锐突骑兵正在与丁零人进行着惨烈的交战…
在赵炎下达了命令之后,黄梦杰、钟炎二人就亲自带领三万突骑兵进攻丁零,战局一直都比较顺利,眼看丁零人的王庭就快要被攻破,但是这时却发生了激烈的变故,辽东的高句丽和扶余人却突然从背后发起了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