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衣道:“难道还有其二?”
华不石道:“其二,是这生意之道,最重要的便是那‘诚信’二字。我固然可以一次抢了他们的货物不付钱,但下次这些人若又得了货物,则肯定会尽力藏匿起来不让我发现,以免再遭掠夺,我若想得到便难了许多。可若是我花钱去买,他们只要一得了好货就必会主动拿到我的面前,我要得到就容易多了。”
说话之间,两个人已经走过了三条街,来到了一间看来颇为破旧的小石屋之前,华不石停住了脚步。
杨绛衣抬头望去,见那石屋顶上挂着一个招牌,“欧记刀匠铺”。
走进小屋,便看见一只巨大的熔炉,烈焰飞舞,热浪扑面!
一条精赤着上身的中年大汉站在火炉前方,手中拿着一具*的铁钳,正目不转睛地看着炉内。
华不石不言不语地走到墙边,静立在那儿,紧盯着那名中年大汉,脸上露出一种仿佛着迷一般的表情。
杨绛衣走到华不石身边站住,也保持着沉默。她不是多嘴之人,心中却在暗想这位大少爷不知又在搞什么鬼?
却见那大汉手臂一挥,铁钳已插入了火炉之中,只听得“呼”地一声,一条火龙从那炉中腾空而起!竟是那根铁钳夹起了火炉之中的锻烧之物,猛然翻出,由于速度太快,顿时带起了一道圆柱形的流焰!
那流焰喷射在了砧台之上,赤身大汉右手一探,一把巨型铁锤出现在手中。
“嗨!”伴随着暴喝声,火星四溅,铁锤已砸在了那件锻烧之物上!
到此时杨绛衣才看清楚,那只不过是一根尺许长的铁条,通体已被烧成了赤红色。
“嗨!嗨!嗨!”大汉暴喝连连,铁锤不断地敲击在那根铁条之上,铁条的颜色越来越暗,而杨绛衣的眼神却开始发光!
随着铁条在敲击声中渐渐成形,杨绛衣的眼眸也越发地明亮!
粗略看来,除了稍为敏捷之外,这中年大汉的动作与普通铁匠打铁时动作并无太多差别。但仔细观察之下,杨绛衣却发现他的动作举止圆润之极,不论是手臂的挥动还是身体上肌肉的收缩拉动,竟没有一丝一毫的滞涩,也就是说,在整个挥动过程中,他的每一分力量都集中在了铁锤的顶端。
化繁入简!
没有多余的动作。手臂的摆动,指端的捏合,身体的颤动,甚至呼吸的节奏,每一个环节都是为了让铁锤的击打更加精确和有力。
杨绛衣可以肯定,如果一名剑客在挥剑时能够做到这个境界,那他的剑绝对是很可怕的!
难道这名正在打铁的大汉也是一位武功高手?
足足半个时辰,华不石和杨绛衣目不转睛地盯着赤身大汉。铁条一次次地被送入火炉,一次次拿出,敲击,放入水中冷却。
终于,大汉停下的动作,那根铁条也已经变为了成品——一把长约九寸的杀猪刀!黝黑的刀背光滑厚实,弧形的刀锋闪烁着蓝幽幽的寒光,好一把利器!
大汉小心翼翼地将杀猪刀端放在刀架上,然后长舒了一口气,其表情就是如同艺术家刚刚完成了一件绝世佳作一般。
华不石轻叹了一声,道:“每次观看欧师打铁,就如同喝到一坛三十年的女儿红,真是令人神魂颠倒啊!”
中年大汉撇了一眼华不石,却没好气地道:“华少爷能确定令你神魂颠倒是看我打铁,而不是因为这位小姑娘?”
华不石面色一红,道:“欧师太过取笑了!”
他转头对杨绛衣道:“这位欧师乃是一代宗师欧冶子的后人,铸炼的手艺出神入化,堪称天下一绝!”
杨绛衣盈盈一拜,道:“小女子杨绛衣见过欧大师!”
她所表达的敬意并非因为中年大汉是名家的后代,而是因为她见过了大汉打铁的过程,任何一个能将铁锤运用到如此境界的人都值得尊敬。
大汉摆了摆手,抽过一张板凳,大剌剌地坐下,然后对华不石道:“华少爷跑到我这铁匠铺来,可有什么事情?”
华不石道:“小可前来,自是有事请欧师帮忙。这位杨姑娘有一柄青钢宝剑,前日不慎折断,小可想求欧师出手修复,不知是否方便?”
中年大汉一伸手,道:“拿来我看!”
杨绛衣未曾想到华不石带她来此地竟是为了替她修剑,略微犹豫了一下,还是将宝剑从腰边解下,双手呈给了欧师。
接过长剑,中年大汉手掌一抖,剑已出鞘。
“很好!很好!可惜!可惜!”中年大汉道。
杨绛衣有些愕然,道:“请教大师,何谓很好可惜?”
中年大汉道:“此剑由精铁加入碳钢铸成,经过八十一道炉火锻烧,再用冰晶冷凝,故此质地坚硬无比,能斩金削铁,便是有千钧外力也难以毁坏,实是一把好剑!”
华不石道:“那这可惜却是何解?”
大汉道:“可惜那铸剑之人不明‘至刚易折’的道理,过于迷信材料质地的刚硬程度,便将这剑身锻制得如此细小。要知道这世上万物,都有其相生相克之法,至刚之物又岂能例外?若我料的不错,此剑便是毁在阴柔之力的反震之下,以彼之力,震彼之身,便是此剑本身刚硬无比又能如何?”
杨绛衣一恭到地,道:“大师慧眼如炬,语带玄机,小女子万分佩服!”
大汉道:“小姑娘不必佩服,我只是个老铁匠,没练过武功,也不是和尚道士,哪里懂得什么玄机,只不过随便说了些煅造器物的体会罢了!”
华不石道:“那么这柄剑欧师可能够修得好?”
中年大汉脸色一变,眼睛一瞪,道:“你可曾见过我修不好的兵器?!”
华不石自知失言,忙道:“是,欧师铸炼之术世间无双,自是能修好的。”
大汉也不理会华不石,站起身来将那长剑拿到砧台边,道:“你们走吧,三日之后,再来取剑!”
二人告辞而出,走到门口之时,才又听见身后那中年大汉的声音:“加上这次修剑的费用,一共欠我三百五十五两白银,华公子莫要忘了!”
华不石回身一揖,道:“欧师放心,小可必不会忘。”
走出铁匠铺,看到华不石那副“债多人不愁”的悠然自得模样,杨绛衣心中一懔,暗暗下定决心:这辈子绝不能借钱给这位华大少爷!
回到了大街上,杨绛衣道:“这里就是你说过要带我来的有趣的地方?”
华不石道:“不是,我所说的地方另有所在。帮姑娘修剑只是在下略表歉意之举,这两日小可忙于琐事未能招待姑娘,贻慢之处请杨姑娘见谅!”
杨绛衣道:“哼,你说得倒是好听,也不知有几句是真话?”
华不石道:“小可绝不敢欺骗杨姑娘,想来是姑娘对我的误解颇深,但他日必能了解华不石的为人。”
杨绛衣道:“你的为人现在我就已了解了不少,不必多言,还有什么地方只管带我去就是了!”
华不石道:“小可遵命。”
二人继续前行,这次华不石并没有沿着大街行走,而是钻入了路边小巷之中,在一条条弯拐曲折的弄堂间穿行,甚至还穿越了几个宅院。杨绛衣初来舞阳城,本就不识路径,跟着华不石绕来绕去,没转多久就已经迷失了方向。
“你到底要去哪里,为何总是在这些小巷子里绕圈?”她忍不住质问华不石。
“不要着急,我们马上就到了。”华不石道:“爹爹命我不得出府,我也算是偷跑出来的,故此在这巷弄之间转上几圈,便是有跟踪之人也被我们甩掉了。”
杨绛衣连连点头,道:“本该如此,那鬼祟之人必行这鬼祟之事。”
对于杨绛衣的嘲讽华不石也不在意,指着前面不远处的一座宅院,道:“瞧,那里就是。”
这座灰朴朴的宅院很不起眼,座落在小巷的最深处,院墙不高,院门紧闭。在院门的上方挂着一块不大的牌匾,上面用狂草写着几个字:“恶狗别院”。
华不石走到院门之前,指着那牌匾对杨绛衣道:“这四个字是我亲手所书,怎么样,有没有觉得笔走龙蛇,气势极是*人?”
杨绛衣翘指赞道:“这牌匾果真是不错,若是写得让人能够看懂,那便更好了!”
此时,只听得“吱呀”一声,那院门从里面被人拉开。
“公子师父!”
却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孩由门内蹦了出来,一张圆圆的苹果脸白里透红,十分可爱。
“公子师父,你好久不来,可想死灵儿了!”小女孩一把抱住了华不石的手臂,便如小鸟依人一般,神色之间显得极为亲密。
华不石面带笑容,道:“我出了一趟远门,故此这几日未能前来,但也是时时想着你们,特别是灵儿你,想来你的轻功又有进境了吧!”
“那是当然!”小女孩得意道,“昨日在梅花桩上,朱师兄都抓不住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