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镇坐落于苍云界之燕州东部边缘,毗连着东海之岸,是一座风景宜人,物产丰富的海滨小镇。
纯白的长吻海鸥在一望无际蔚蓝天空中自由的翱翔,波涛汹涌的海面上点点渔船好似一叶浮萍,随着浪潮而上下起伏,在夕阳的斜映之下,渔人们欢快的唱着歌满载而归。
海港边的安丰码头是三大州郡间重要的交通枢纽,使得这里在冬去春来的四季之中总是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无数的人们在这里分别,也在这里重逢。
可惜的是燕州这大地之上不知何故向来灵气稀薄,能供修士汲取进而修炼的灵气少之又少,并不适合修士在此州郡修炼,故而多为凡人在这平静的栖息生活着,尽管如此,在苍云界以强者为尊,全民崇尚修炼的坚定信仰之下,还是有着极少部分人历经磨难克服了灵气匮乏的问题或是有着不寻常的机缘得到造化,修炼出了些许成就,改变了自己和家族的命运。
在燕州这片州郡中修士仅被区分为四个阶段:“天、地、玄、黄”级修士,并不是因人的原因,而是这片天地实在无法供养修士迈向更深层次的修炼之途。
每逢三年之期一到,燕州腹地的首府----燕王城便会展开一次在全州范围内的修士试炼,通过完成如:宝术,灵识,体术等多方面的考验后,判定出参与试炼的修士所达成的级别。
走马小镇因其地处滨海之地,其经济是繁荣和昌盛的,仅有的八万余人口在近百年之间也诞生出数十位强者,其中便有“五十七位玄级修士,十三位地级修士,除此之外更是诞生过一位天级修士”。他们通过三年一届的州郡组织的各级阶段试炼后成为了让凡人仰望和崇敬的修士!
这些修士大多数希望在定级后能拜入其他州郡的各大宗门和教派之中,好让自己脱离燕州这灵气贫瘠之地,便于继续下步的修炼,另一部分修士则入燕州守备军中被派往州郡边界守护内城,少部分修士也会选择返回故乡任职或独自在尘世间游走历练。
比如现任的镇主黄中天便是那十三位地级修士中的一位,不巧的是这位镇主修身却不修德,他回到走马镇后纵容自己的两个儿子无故欺压平凡百姓,狂敛不义之财,可谓是无恶不作,这让走马镇里的百姓们叫苦连天又无可奈何。
绝大部分修士修得果位后便高高在上,除了自家族内事务,他们几乎从不理会民间凡人的疾苦,不问俗世之事,故而也使得黄中天在镇中更加横行无忌,只手遮天,全镇百姓日日生活在如此名不聊生的水生火热之中,惶惶不可终日。
黄中天两个儿子是一对双胞胎兄弟,兄叫黄合,弟名黄飞,早在二人年幼时,黄中天还未发迹,便因品行不端,喜欢欺负其他孩童,而受同镇邻里的嫌弃和指责,在二人成年后不仅不改反而依仗已成镇主的父亲黄中天的淫威和纵容下越发嚣张,常带着府中家丁在小镇中强取豪夺,欺男霸女,受欺压的百姓忍无可忍到黄府上讲理告状,没曾想换来的确实更加无情的刀斧和戏虐般的欺凌,在黄家人看来镇中这些平凡百姓的性命就如同草芥一般。
镇上之人谈黄无不色变,甚至父母管教家中的顽童时都说:“你若不听话,便让黄家人把你带走”,即使是再皮的孩子闻言都会立马老实下来,镇中百姓敢怒不敢言,对于他们来说黄家人就如同披着人皮的野兽,心中诅咒这黄氏一族迟早会遭报应!
无人敢于抗争,他们都知道抵抗黄家之人后来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两年前,一位年纪的外来修士途经走马镇,他名叫张全,一头乌黑的长发用绸带束缚成辫在脖颈上盘了数圈,他与人问路时,从那夹杂着异地乡音的洪亮话语中能分辨出他大概是来自三百里外的洪都人士,犀利的剑眉下有着一双透着勇敢和坚毅的眼睛,肩上拖着一三色锦布包袱,腰间别着一柄用鹿皮套好的短刀,臂弯处束着一四指长宽的深褐色锦布,那束带上刺着一“黄”字样,代表了他虽年轻但已通过州郡的试炼,已是一位黄级修士。
张全是个苦命之人,因先天长短脚的残缺自小便被父母无情的遗弃在洪都城外北侧的荒山之中,那山中有一无名破庙生活着一拄拐老人,他发现了在襁褓中已然奄奄一息的张全好心将其收养下来,在悉心的照顾下张全也逐渐长大,那老道竟是一修炼之人,他视如己出,倾尽全力指导张全踏入修炼一途,望他日后能行善助人,修炼得道。张全修炼之时也极为刻苦,不仅未受先天缺陷之影响,在州郡三年一度的试炼中更是出类拔萃,力压其他同为初次参与试炼的修士一头,一举晋升为黄级修士,在洪都城同龄段的修士之中,他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
待他回到破庙后,发现师父寿元已尽,张全又是孤身一人了,无言的将这位亦师亦父的老人妥善安葬后便下了山,自此他踏上了在尘世间游走历练之旅,一路上他锄强扶弱行侠好义,始终不忘老道的敦敦教诲。
那日,张全拖着腿悠哉悠哉的走在走马镇的闹市街头,感受着小镇中的烟火气息,路边数座客栈和酒楼里的店小二们都正在门口热情的揽客,街边的小贩们不停的向来往的路人推销叫卖自己的货物。
咸咸的海风带着缕缕潮气不断从海上吹来,让张全感到十分惬意,他左右环顾着欲寻一满意的下榻之处休息,再好好祭一祭自己的五脏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