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你是听话的孩子对吗?这个玩具我们不要了。”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呢!”
……
所有人可能都会被这么说过。
懂事,听话如果是小时候的有教养表现,那么端庄,礼貌便是长大后的表现。
小时候,仗着自己年幼,仗着大人的包容和宠爱,有的时候很容易就可以撕下”懂事“,”听话“这两个标签。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就哭一哭,在地上赖一赖,兴许大人就会满足,这就撕下了“听话”。被训斥教育时候,顶一顶嘴,吼上一吼,兴许大人就对你无计可施,这就撕下了“懂事”。
但长大了以后,”端庄“和”礼貌“是我们无论如何也撕不下来的。因为只要撕下来,你的教养就会被议论。小时候的标签就好似是衣服后面标价的牌子,只要剪断和衣服连着的两根线就可以去除。但长大后的标签,就像是衣服上的logo,想要去除,就会剪坏衣服,留下一个无法弥补的漏洞。
从小到大,别人对我总是啧啧称赞,以前说这孩子真让人省心,现在说这姑娘出落得亭亭玉立。
可是有谁知道,我讨厌这一切一切美好的形容词。我想让别人说我不知礼数,而不是在饭桌上一次又一次站起来,右手举杯,对指定的人敬酒;我想让别人说我性格放荡,而不是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我想在我们一家出席宴会,轮番介绍的时候,亲切地叫我“丫头"或是闺名,而不是称作“千金”……
可是,这些我所厌恶的,都再也改变不了了,因为面子,因为教养,因为很多虚无缥缈却又极其重要的好印象。
所以,我只能用我真实的笑容来替换。
其实有时的笑容并非出自本意,在一些事物面前,我笑的如烟火般灿烂,谁也不知道,我的内心是多么的厌恶和无奈。渐渐的,即使再纯真的人都要裹上一幅皮囊,去学会算计,学会利用,学会针对。她 们以为自己真实的笑容可以留给自己和自己信任的人,但后来才发现,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自己已经习惯了自己的虚假和伪装。
我要跟自己说一声对不起,终究还是迷失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