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玉竹从埋种入土到成熟出土,不过两三年光景。无论是长势喜人的连片玉竹田,热气逼人的玉竹晾晒场,机器忙碌的玉竹加工厂,还是贫困户热情邀请扶贫工作队至家中共同分享的那一桌农家宴,视频的镜头跋山涉水,忠实记录和分享了这些被玉竹串联起来的关于时间、关于生活、关于希望的故事。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通过玉竹这个产业扶贫的载体,我们看到了桂阳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力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立足产业带动、资金扶持、政策保障、创新机制等措施,对全县12157户30145名贫困人口制定出了“一户一策”巩固提升帮扶计划,让扶贫工作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书写了别具特色的脱贫攻坚桂阳经验。
登上桑植县龙潭坪镇红军村云头山,“秋老虎”温柔了不少。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杨凯穿着迷彩服沐浴在阳光里,和谐地成为海拔1500多米大山的一部分。
山,是红军村最显著的特征。高耸入云的山头,曾经是保护革命火种的屏障,而今一度成为阻碍群众脱贫致富的鸿沟。
80多年前,30多名村民跟随贺龙的脚步,翻过大山闹革命,村子也因此得名。“面对贫困,同样是一场战争。”脚下群山郁郁葱葱,带着军人使命的杨凯来到红色故地,把带领村民脱贫奔小康的责任稳稳扛在肩上。
在我省今年4月启动的脱贫攻坚一线干部考察中,杨凯获得好评。
挑最硬的骨头去啃
2018年,杨凯作为省军区第24任扶贫队长,接过“老区不脱贫、部队不撤兵”的战旗。
红军村,曾经是省军区的建整扶贫村,因并村贫困指数上升。这个位于湘鄂边界山区,平均海拔1200米的高寒山村,总人口1481人中,贫困人口多达113户419人,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是典型的老、少、边、穷的国家级深度贫困村。
经过多年的脱贫攻坚战役,仍未脱贫的,都是最为坚固的贫困“堡垒”。在红军村,山路塌方后,村里没钱清障,村民进镇上买日用品只能翻山越岭;山区缺水,一家子洗脸共用一盆水,然后用来喂猪。
杨凯告诉记者,开始县里建议帮扶队进驻距县城较近,帮扶压力较小的另一个村,“最后我们选定红军村,就要挑最硬的骨头啃。”与此同时,杨凯还需帮带省军区正在帮扶的刘家坪白族乡新阳村,以及帮扶过、但因并村有返贫风险的该乡犀牛村。
3年要面对3个合并的贫困村,也就是说3年要完成以往7个贫困村的脱贫任务。面向高耸入云的山头,杨凯向着群山立下“军令状”:一定如期带领红军村、新阳村脱贫出列,巩固提升犀牛村脱贫成效。
3个贫困村,3个扶贫队队长身份,沉甸甸压在杨凯肩头。
用最深的感情扶贫
从长沙到桑植县380公里,近5个小时车程;桑植县到红军村90公里,近3个小时车程;从红军村到新阳村与犀牛村80多公里,近2个小时车程。
2年半的时间,杨凯车辆总里程超过10万公里,平均每天行程达100多公里,先后跑坏了两台越野车。
作为一名军人,他社会资源相对有限,但有一双跑不断的腿——
12公里的产业路,跑出来了。“通天公路”终结了红军村村民下山难的噩梦,也终结了他们守着万亩粽叶林这座金山,却只能“郎在高山打一望”的尴尬。
玉竹的生长还在继续,脱贫攻坚的故事仍在续写。当看到一个个贫困户脸上绽放的生动微笑,我们知道,他们通往幸福的道路越来越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