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叩叩”,沐暖轻轻的敲了敲门,走出来一个四十多岁身穿灰色长布衫的高瘦男人。
“你是谁?从哪里来?找沐暖何事啊?”灰衣男子边问边将沐暖边上下打量了一下。这一身穿着打扮,虽沾染了不少泥土,也不难看出是上等丝绸衣料,像是非富即贵人家出身,怎么会大清早的出现在自家门口?还带着两个面黄肌瘦的小毛孩。
在他打量沐暖的时候,沐暖也在打量着他。长相中等,国字脸,非奸诈之人,中气很足,看来在寨民心中应该有所威望。
“寨主大人。”沐暖按照古装电视剧里的样子向寨主行了个礼,然后道:“民女原是苏城人士,母亲早逝,家父是一名郎中,三年前为寻一味药材入深山老林,至今未归。民女上有一兄长,继承父亲衣钵,医术精湛,奈何天妒英才,月余前,兄长恶病缠身,所谓医者不自医,没过多久,就去了。”说到这里,沐暖不知想到了什么,悲痛的哭了起来,两个小孩也似被她感染,依偎着沐暖哇哇大哭。
寨主于心不忍,也跟着偷偷的抹了一把眼泪。
沐暖看戏演的有所成效,忙边哭边指着沁儿和熠儿说:“这俩是沐暖兄长的孩子。”说完将沁儿和熠儿往寨主面前一拉,对他们说:“还不快见过寨主伯伯?”
两个小机灵鬼连忙规规矩矩的给寨主行了个礼:“熠儿(沁儿)见过寨主伯伯。”
寨主伸手将两个孩子扶起,眼里满含怜悯。道:“真是两个懂事的好孩子,”
沐暖对着寨主苦涩一笑,道:“兄长去世后,嫂嫂的娘家人霸占了她们的家产,将她们三人赶了出来,还说要嫂嫂改嫁,嫂嫂虽无奈,但迫于父母的压力也只能妥协。”沐暖假装抹了抹眼泪,继续道:“民女带着兄长的孩子离开了那个令人伤心的地方,可屋漏偏逢连夜雨,她们半路遇到劫匪,为了保命,她们主动将所有值钱的东西交给了他们,并百般求饶,劫匪看她们可怜,这才放了她们。她们一路走到了这里,看到这个寨的寨名-----平安寨,沐暖就想着,能否在这荒乱的年头,在此寻一份生活的安定。”
沐暖的一番话令寨主唏嘘不已,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苦命的人太多了。幼时,他也曾上过几年私塾,认得几个字。那时,夫子在学堂上问他们:“你们以后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有人回答:“想富甲一方。”
有人回答:“想妻妾成群。”同窗都笑了。
也有人说:“想食君俸禄,为君分忧。”
夫子点点头没说话,轮到他时,他站起来大声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夫子满意的点点头,道:“望你记住自己今日所言。”
很多年过去了,当初的豪言壮志他任然记得,可也只剩下独善其身了。每个人年少时,大概都有过豪言壮志,可时至今日,记住初心的,有几人?
寨主意识到自己想的有点多,歉意的对着沐暖抱了抱拳,说:“寨子中有一位孤寡老人,老伴和儿子儿媳相继离他而去,两个孙儿先后应征入伍,再也没有回来,大概是死在了战场上。村民们可怜她,左邻右舍时常帮衬着,东家给一捆柴或,西家给几斤番薯,倒也不至于饿死,如果老太太同意,你们或可与她同住,也算是互相照顾。”
沐暖有些感动,没想到村长这么热心好说话,好人呐!沐暖由衷感叹。
“民女先谢过寨主大人。”沐暖向寨主郑重的行了个礼。
“不必如此多礼,这年头不太平,能帮一个是一个吧。”村长叹了口气,微微摇了摇头。
寨主的形象在沐暖眼中高大了起来。
寨主带着他们来到了老人家。并不大的一个三居室的土坯房,看来应该是老人的儿子没入伍之前盖的,所以看着并不旧,只是家里的陈设太过简陋,客厅除了一张石板搭的桌子,连几把多余的凳子都没有。地面坑坑洼洼的,并不平整,门后立着一根成年人手臂粗细的一人来长的木头,如果猜的没错,应该是用来顶住门的,毕竟老人年纪大了,怕有小偷,只将门闩插上,老人并不放心,所以做了双重保险。
寨主向老人简单的说明了沐暖三人的来历和境况,以及想安排他们在她家借住的意愿,老人没有多问就同意了。
沐暖欣喜又激动的向老人表达诚挚的感谢:“谢谢奶奶,今后,沐暖会像对待自己亲生奶奶一样待你。”
老奶奶亲切的拉住沐暖的手,连连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