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巷弄、树影婆娑,十梓街信孚里一排清水砖墙的两层小楼素净淡雅,这里是史秉南精心选定的清乡委员会驻苏办事处驻地,自设立起,这里实际上取代了位于南京的清乡委员会总部,成为整个肃清运动的总中枢。
“果然是山水灵秀,一派清幽。”
“是啊,这里也是我推荐给史先生的,”董之微挺胸抬头,引着余笑蜀向前,新雨初歇,青砖墙上斗大的政治标语格外夺目,“严守纪律、不畏艰险、苦干实干、增强效率。”
一路走来,所有人都在和董之微打着招呼。
“史先生呀,这次再认真没有,所有清乡机关,都要按周报送工作进度,并且接受考核,老实说,真是劳心费力,我要是早知道清乡这样辛苦,宁可躲在上海不出来了。”
“董兄,都说没有你,清乡不可能这样顺利的。”
“哎呀哪里哪里,都是在史先生的指导下,敲敲边鼓罢了。现在啊,大亚洲主义深入人心,史先生也在多种场合反复宣讲,清乡,不是撵老百姓,而是清除扰害百姓的败类!百姓有什么理由不支持呢?来苏州之前,其实我也对清乡心存疑虑,但是办了一些实事,发现老百姓们的日子真的好了,史公,伟大啊!”
史秉南办公的小楼在信孚里深处,院内的青砖和甬路旁的零星小花,使得这个本就有几分江南诗意的城市愈发温润起来。
“笑蜀,你来了?”史秉南遥遥打招呼。
“秘书长,我来了。”余笑蜀快走几步,此刻史秉南最为倚重的身份,就是这个大权在握的清乡委员会秘书长了。
“来得正好,这里刚送走几个省府的老爷,来这里哭诉我断了他们财路。”
“什么?”董之微眉毛一竖,道,“这些王八蛋,肯定又是高冠吾怂恿来的!我早就跟他们说,有事找我,不要来烦秘书长。他妈的,做不好省府的官员,就不要做了嘛,到清乡委员会来,我给他们安排职位!”
史秉南道,“之微,你是越来越会说话了。”
“这些妄人,着实令人讨厌,不给他们些颜色,还以为自己有多么了不得。”
史秉南一笑,道,“来,进来坐。”
“史先生,都说你全副精力都投在清乡一线,余次长一路可是念叨不休呀。”
“是啊,时间真快,清乡运动进行了快一年了,笑蜀,这次要你来苏州,就是想让你多走走,看看你的感受如何。”
“这次触目所及,都是欣欣向荣的一派生机,在路上人们也都说,苏太常地区无论是社会治安还是匪患,又或者是民众的税负、民生的疾苦,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哦?是吗?”史秉南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你初来乍到,就有了结论?”
“一路前来,是所见,我虽远在上海,情报渠道的所闻,也是一样的。”
史秉南满意地点点头,道,“看来这一年的心血没有白费,也是之微和全体同仁一起努力啊。”
“史先生,你真是太谦虚了,跟你比起来,我们简直算得上安逸了!余次长,你不晓得,这一年来,史先生亲力亲为,光江苏省县、区一级的行政人员就培训了上千人,有了这个基础,基层的工作,做得再扎实没有,无论是,财税编收、封锁管理、保甲编制,史先生都一一过问。汪先生来视察,只要是想到问到的,统计数字史先生全部脱口而出。现在清乡能有如此大好的局面,第一要数史先生的领导有方!”
史秉南,道,“之微,你不要总是说我的好话,现在江苏的清乡工作已经根基稳固,中央的意思,很快要向浙江扩展,我呢,想派你做一个前锋,不知道你怎么想?”
“史先生,清乡成绩卓著,大家有目共睹,浙江省一定也非常欢迎,不过我真的是才具有限,只能在这十里八乡打打下手,开疆拓土这样的事情,您三思。现在中央,周佛海和高冠吾这些人的谬论甚嚣尘上,什么清乡愈行扩大,行政院的愈见缩小之类,越说越是荒唐。对这些论调,家父已经严加驳斥!将来就算清乡运动扩展到浙江和首都近畿地区,家父也是全力支持的!”
“那太好了,董先生高瞻远瞩。”
“英雄所见略同!”余笑蜀适时插话,三个人都笑起来。
谈话中,董之微已经看了几次手表,道,“史先生,今天有些特殊情况,我就?”
“你去忙,回头,还要请你去带笑蜀下去走一走。”
董之微喜上眉梢,道,“那是自然,回头我来接上余老哥,一定安排得妥妥贴贴。那,我就先走一步?”
“董兄,你尽管去忙,稍后再去叨扰。”
“好好,”董之微和余笑蜀,都很江湖地拱了拱手
董之微这个纨绔子弟,虽然乃父董务德实权在握,最终却还是经由史秉南的提拔,摇身一变成了“清乡委员会秘书处副秘书长”,真正踏入了伪府高官的行列。现在他起身离开,脚步轻快,显然在苏州任上收获颇丰、心情不错,但是他那浪荡气质,和信孚里这一派严肃郑重的气氛未免格格不入。
余笑蜀忍不住道,“秉南,你让董之微在这里搅和,我看早晚要坏事。”
史秉南嘬了一口清茶,道,“由他去吧,上个月董务德刚刚吞并了重庆第三十九集团军,现在正志得意满。不让他坐好这个位子,他老子怎么肯来支持我。”
他看向那个志得意满的背影,“今天他去接你,已经不容易,他本来是要去接那个从上海赶来看他的小明星的。”
“丁寄萍?”
“对,丁寄萍,看来小姑娘已经从革命的激情里清醒过来了。”
余笑蜀摇摇头,丁寄萍是骄纵任性了些,但是人不坏,但是先遇到一个喊打喊杀的激进分子夏子彰、又遇到一个纨绔风流的花花大少董之微,命运对她未免实在刻薄了些。
“上海的动向怎么样?”史秉南脸上再无半点笑容。
“都在批评你,你这次把苏州也圈进了清乡范围,江苏上下都被惹毛了。还有,中储行最近推行法币兑换,传闻在你这里遇到巨大阻力,周佛海更是大为光火,痛骂你是骄横之主。”
史秉南轻蔑一笑,道,“一群大员,不做实事,风吹不到雨浇不着,在那里靠一张嘴要救国救亡,有脸吗?再给我两年时间,我要给他们看看,我史秉南究竟有多少分量。”
“秉南,我也担心,你连省会苏州都圈入清乡范围,那江苏省**还管什么,不怪高冠吾猛烈抨击你。还有,中储行推行法币兑换,官价法币二比中储券一,到了你这里就行不通了,一定要一比一,这总是事实吧。你这不仅仅是给高冠吾和周佛海难堪,实在差不多是要宣称独立了!”
史秉南黑着脸,道,“没错,是事实,这次要你来,就是要给高冠吾这个省**好看!从我来苏州,他就在明里暗里给我使绊子,省保安队不听调遣不说,还整日里给我制造麻烦。你听说没有,最近江苏省政府在通令各县政府,要求举发清乡服务队的不法行为,要停止给养、禁止我们擅自活动!这样的情况我若不反击,这肃清运动还能进行下去吗!”
史秉南的话中,满满都是怒火。主持清乡这一年来,他整个人都透出一股疲乏暴戾来,变得更加偏狭好斗,和往日那个大权在握,信心满满的警政部长已经判若两人了。
“秉南,你先消消气,你想想,日方对你并不放心,在清乡指导方针里面规定了,倾向完成的地区行政权要归还行政院。不要忘了,这个计划,还是以你为主拟定的。当时你也说过,这样所是为清乡减少阻力,可是现在你对方方面面都这么强硬,不是在四面树敌吗?”
史秉南看看余笑蜀,道,“笑蜀,你还没有明白问题的关键。现在清乡并没有取得根本的成功,高冠吾、周佛海他们反对我,纯粹是因为清乡影响到了他们的利益,在跟我捣蛋。清乡工作的基础,就在于政治机构,唯有战时编制下,我可以把控大局。现在重庆的军队被迎头痛击、新四军在江苏也无法立足,如果行政权回到江苏省府手中,他们必然对清乡工作反攻倒算,清乡现有的一点成绩,马上就会化为乌有。”
“现在你成了众矢之的,退一步,在找转进的机会也是个选择。”
“不,不能退,我已经对竹内提交了报告,现在行政事务交由江苏省府来处理是很困难的,我希望改革江苏省府,作为交还清乡地区的前提。”
“你这不是要公然跟高冠吾夺权?他们会认为你来了江苏就不想走了。”
“我就是要夺他的权,尸位素餐,鱼肉百姓!我为什么不能夺他的权!”
余笑蜀还不死心,又道,“秉南,那对中储行的货币兑换政策,你能不能让一步呢?毕竟周佛海的影响力还是大的,不好一点面子也不给。现在其它地区都是以二比一进行兑换,到了你这里,一定要一比一,你这就不是单单得罪一个周佛海,是把所有清乡区域外的官员民众全部得罪了!”
史秉南呼地站了起来,拍桌道,“财政部的决定,未经立法院讨论,本来就属无效!周佛海硬要以二比一的比率拿法币兑换中储券,老百姓吃亏太大!对清乡来说,声誉太坏!我不能犯众怒,让民众吃亏,以至于丧失了清乡的政治基础!”
“你的意图是绝对正义的,但是,南京、上海,到处有人嚼你的耳根,说你一比一收了中储券,又去二比一换给民众,自己凭空生出几百万来。”
出乎意料地,史秉南并没有像刚才一样愤怒地对这个流言加以否认,而是沉默了许久,才道,“我只能说,这些钱,没有一分一毫花在我史秉南个人身上!”
史秉南的态度之强硬,完全超乎余笑蜀预料。在上海,反对史秉南的声音已是排山倒海,这一次他来苏州,也事先和梁利群商量过,希望能在某种程度上缓和史秉南和整个汪政府的对立,他没想到的是,不但所有流言具是事实,而且史秉南竟然如此坚持。
史秉南发了一通脾气,又坐下,道,“周佛海这是给高冠吾打侧翼、做掩护,目的就是打垮我!笑蜀,不是我一意孤行,你要知道,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现在,战略物资越来越紧张,你不在下面,不知道,日本人的经济统制已经摧毁了农村的经济,如果我们还要跟着周佛海他们竭泽而渔,不要说拉起一支自己的部队,就连重庆和新四军的壮大速度,都要超出我们的控制了。”
“局势坏到这种地步了吗?”
“你去看看就知道。其实这一次,有很多事情,也是一言难尽,刚才那个董之微,打着清乡的旗号在横徵暴敛,我不知道吗?高冠吾的小动作,说实在的,也不是全无凭据。但是怎么办?我又不能查办董之微,相反,我还要他老子和我站在一条线上,把清乡推进到底。高冠吾想要自己查,我用枪把他堵了回去。这个事情,既然捅到了政务院,别人查不如自己查,所以这一次,我要你带着政治警察来苏州。你现在,就是要对所有对清乡的指控,以政治警察署的名义做一个独立调查,塞住高冠吾、周佛海他们的嘴!”
“可是,我是你的人啊,你这样的调查,如何服众?”
史秉南叹了一口气,道,“顾不了这许多了,如果清乡这一战胜利,江苏省保安司令、乃至江苏省**都是我的,只要撑过这一段时间,真正的转机就会来到。”
史秉南按住了余笑蜀的肩膀,道,“笑蜀,我信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能和我史秉南站在一起而不谈利益的人,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