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吩咐蒲元和马钧新的任务,火绳枪计划以后,李群就前往郑浑的徐州矿业大学来了。到了矿大以后,还没看到什么人,只有几十个工人在工地上唠嗑,询问了一下,说郑浑不在矿大,而是去了利国铁矿的矿区。李群就独自一人骑马往利国而去。一路上风光无限好,空气清闲。,李群一边享受着这古代无污染的空气和饱和的阳光,一边哼着小曲。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
不多会就到了利国铁矿,到了铁矿后早有人来牵了马去喂草,李群则往工地而来,正看到郑浑正在工地上忙碌着指挥工人搬运矿石。
“文公,歇息一下吧”李群大呼。这时郑浑才看到李群来了,急忙放下手中的活计,交给工长去指挥工作,自己跑步来到李群面前,抱歉道:“不知主公前往,未及远迎,死罪死罪”
李群道:“文公,我们去你的指挥所休息一下,如何?”话未说完,郑浑已经前面引路道:“主公请”
所谓指挥所,无非就是在空旷的地带搭了一个简易的凉棚,里面只有一张八仙桌子还有四张凳子。,郑浑早道凉棚中,用袖子往凳子上摸了摸,然后把凳子往李群屁股下面推了下道:“主公,请坐”
李群也不谦让,一屁股坐了下面,然后看了看四周,又看了这个凉棚,伤情道:“文公,你的指挥所怎么如此简陋,貂蝉拨的银子不够用吗?”
郑浑道:“非也,主公是这样的,您分我的任务不是要尽快提出铁矿和铜矿嘛,所以指挥所之类的东西都从简了很多,但是主公您看左边的山脚下,哪里已经开始兴建正规的铁矿指挥所”
李群顺着郑浑手指的方向,果然看到哪里有二十多个青壮劳力在建造住房。看来是建造的指挥所和生活区宿舍区等。
“主公请看,右边半里处是一大片兴建的厂房,那里面是我设计的二十个高炉,已经上马了,估计月底之前就能建造高炉完工,铜山那边的铜矿和这边铁矿差不多,都已经开始建造高炉了。也是差不多月底前可以完工高炉。八月份就可以出产第一炉的粗铁。”郑浑接着道
李群说到:“真是难为你了,文公,我们需要更多的精铁啊”
郑浑道:“主公放心,只要提炼出了粗铁,那在继续提炼精铁就不是难事了,。无非就是十取一的比例来提炼精铁”
李群道:“还有铜也一样,我们也需要更多的精铜啊”
郑浑默默的点了点头没有说话,然后询问道:“大热的天,主公怎么到矿区来了,这里条件艰苦,主公一定有什么事情要我做吧”
李群道:“看你那么忙,本来想晚些时候才把这个任务交给你的,但现在你既然问起了,就索性说了吧,我来这里是想让你在上马一样武器的制作”
郑浑道:“敢问主公,此为何物?”
李群道:“就是上次让你做的那十个大炮泥模,不知道完成了没有,图纸还在你哪里吗?”
原来在刚刚圣旨下达任命李群为徐州牧的时候,李群在任命完各地的官员以后,曾经单独找了郑浑谈了谈,李群觉得火绳枪要比铸造大炮难度大的多,所以火绳枪要等有了好的铁匠以后才能上马走上议程,。而铸造大炮就不一样,无非就是给出尺寸做出泥模,等干了以后,在浇筑铁水就可与了,所以那天晚上,李群一夜没睡,画出了三种三炮的工程图纸。包括红衣大炮的炮筒图纸和炮耳,炮架,炮轮子,股子。明朝神机火炮的图纸,带有炮耳,炮轮,还有最小的虎尊炮的图纸, 这些图纸拿到后世来说,都是一些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铁筒图纸而已,对于一个南京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的高才声来说,话说这种古代炮的图纸,不在话下。
郑浑道:“泥模已经砌成了,但是要完全干透估计还要一个月的时间,到八月初一时估计就差不多了。主公赶着要吗?“
李群摇摇手说到:“不是,先去车间看看吧”
''而郑浑也同样想让李群看一看自己的成果,因此马上带着李群,来到了车间。
一进工作车间,李群立刻发现,在一边并排放着十个泥制的长管状东西,二大八小,大的长约三米左右,小的长约二米左右。
郑浑介绍道:“大人,这就是铸炮的泥制模,均是按红衣炮的尺寸来制做的。泥模制成己有二十余天,大约再过十天就可以完全干透,到时候就可以开始溶铁倾铸了。”
李群点了点头,古代铸造大炮无论是中国还是欧州,中外铸造火炮的方法都是采用泥型铸造或蜡型铸造而成,称为泥模法或是失腊法。但这样铸炮,泥模必须烘得干透才行,否则外表虽干,里面湿润,一遇金属熔液,潮气自生,铸成的火炮就有蜂窝,施放时炮筒容易炸膛。而烘干泥模往往要一个月之久,如果碰上雨雪阴寒天气,则须两三个月。因此铸一门炮最少需要两个月,多则需要四五个月,而且铸成之后必须将泥模打碎,才能将炮筒取出,故此泥模无法重复使用,这样一来就容易造成铸出的大炮尺寸不等,标准不一的问题。
而这一种方法一直延用到两百年后的1841年,才由晚清的著名科学家龚振麟发明了铁模铸炮法,不仅使铸炮的工艺简便易行,节省模具原料,不受气候条件限制,缩短制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尤其是解决了不出蜂窝的难题,提高了火炮铸造质量和标准统一。而且当时的人都称赞:“其法至简,其用最便,一工收数百工之利,一炮省数十倍之资。且旋铸旋出,不延时日,无瑕无疵,自然光滑,事半功倍,利用无穷,辟众论之导轨,开千古之法门,其有裨于国家武备者,岂浅鲜哉!”
而欧洲铁模铸炮技术的应用是在1873年,由圣彼得堡的拉夫罗夫、维也纳的乌洽提斯及士林的罗赛德等三位科学家所发明的,比龚振麟创造的铁模铸炮法整整晚了三十年。在当时欧州以经全面进入工业社会来说,简直是一个奇迹。这也证明了中国人从来就不缺少聪明才智,只要客观条件确定,中国人就可以立刻创造出令世界曙目的成就来。
铁模铸炮法在龚振麟所著的《铸炮铁模图说》一书中有详细说明,后来又被魏源收入他所编著的《海国图志》。李群的电脑里就然收录, 简单的来说,就是按炮身长短分节以铁为模,每节铁模分为两瓣,铸炮时将各节的两瓣合拢,用铁箍箍紧,再把各节按照笋卯接合,使之成为大炮的形状。然后在铁模的内表面刷上用细稻壳灰与细砂泥加水和成的涂料,待干透后,再涂刷极细煤粉调制的第二层涂料,烘热、再配合上炮芯,就可灌入铁水开铸。待铁火凝固后,立即顺节按瓣剥去每块铁模,露出炮身,趁着炮身还全部火红时,用铁刷和铁锤清除毛刺,除净泥芯,将炮身不平之处,加以修整,即成为大炮。
郑浑听李群说完了铁模铸炮法的整个工艺过程和技术措施之后,整个人一下子就呆住了,两眼瞪着李群,足足有一分多钟没有眨眼,害得李群也吓了一跳,还以为他魔障了。
只听郑浑猛然一拍脑袋,大叫了一声,拉着李群的手只晃,说里不住的道:“主公,你真是太聪明了,这样巧妙的方法竟然也被你想出来了。枉我研究铸造十几年,还以为只有用泥模才能,却没想到大人的见识,比我要高明十倍。”
李群也不禁嘿嘿的干笑了两声,又道:“文公,这也只是我随便想想而己,能不能实现还很难说,你也不要太高兴了,还是先试一试吧。”
郑浑哈哈大笑道:“大人请放心吧,这法是一定行的。” 说着一回身,从屋外叫来一个工匠道:“快去让他们都停下来,不要再制泥模了,全是耽误功夫。然后把几位老师父都招集起来,我们要马上开始重新制模。” 和李群是纸上谈兵不同,郑浑却是有着非常丰富的理论和实际经验,因此听李群这么一说,就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而且对俱体的做法,心里也有了一个大概的谱了。
李群忙道:“文公,到也不必急于一时,我还有一个想法,你看能不能够实现?”
郑浑忙道:“请大人详言。”
李群道:“我想一次性铸造十个红衣大炮的铁模,二十个神机炮的铁模,三十个虎尊炮的铁模。”
郑浑想了一想,马上点了点头,道:“主公,你的这个想法完全可以实现,我马上就画个图纸给你看。” 说着带着李群来到了自己的工作间,铺开了纸笔,开始画起图来。
但在这个时代,基本上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工业制图规范,古代中国的工业建筑图纸大多都是随意画的立体图,不是后世最基本的三视图,也及少标注尺寸。更谈不上结构、剖面、大样这样的详细图纸,只能提供产品的一个大概样子,跟本就做不到按图施工,其实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工人的经验或是设计者的指导。这也造成了很多技术的失传。
现在还只是造枪造炮这些尺寸相对简单的东西还好,但如果发展到以后造车、造船甚致是造房屋这类大型结构的东西,如果能够有一张比较精准的图线,那么就方便多了,一般的工匠只要是技术熟练,那么照图施工,也就能够完成了。
因此李群又将自己的想法向郑浑讲说了一遍。不过要让郑浑理解现代制图的规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李群又指手划脚,比划了一通,还画了几张简单的三视图,总算是让郑浑明白了几分。
虽然让郑浑一时还是接受不了这些现代制图的规范,但对李群所说的丁字尺和三角板这两种东西还是明白它们的作用,确实可以给自已带来许多方便的地方,至于李群听说的平面图,立面图、侧面图,郑浑虽然也能够理解一些,但并不知道这些图纸会有什么用处,至于什么结构图、剖面图、大样图,郑浑更是听得云里雾里,任李群说得口干舌燥,也不明白。
无奈之下,李群也只能暂时放弃解释,让郑浑先找工匠去把丁字尺和三角板做出来,然后自己画几个简单的图纸,给他看。
虽然暂时放下了这个话题,郑浑还是对李群的想法不敢轻视,毕竟在他看来,李群不仅十分重视技术,而且显然也非常懂技术。说不定他说的这方法真的有用呢?因此也颇为期待李群早一点拿出样品来。同时郑浑也十分奇怪,李群的这些奇思妙想到底是从那里来的呢?不过能在这样一个重视技术,而又懂技术的上司手底下干活,郑浑的心情还是十分愉快的。
随后李群在郑浑的陪同下,到各处车间里去看了看。同时陪同李群道了铜山县的铜矿车间也去看了看,哪里也有几个泥模,是准备铸造铜山炮的。
李群一边听着他的介绍,一边看着工匠们干活,同时还会询问他们几句技术上的问题,并且还会夸讲工匠们几句,说什么打败董卓军,也有他们的一份功劳,或者是只要他们认真的干活,制造出质量上成的东西,就是在为国家做出贡献,当然也问了问他们的家庭生活好不好,老婆孩子健康吗等等。
虽然在后世,这是每一个领导干部下工厂的基层车间去的视查时候,都必秀的行为,李群只不过是完全拿来照搬而己。但在这个时代,却是极为罕见的事情。像李群这样,会亲自到工匠作坊视查,态度和蔼平易的官员,或许还有,但像李群这样,把工匠的工作提升到一个“为国家作出贡献”这样的高度,却是绝无仅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