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2300000007

第七章 罗马教主得势与日耳曼种人入教

基督教传入罗马部落后,是同当地的多神教相持过一段时间,匈奴人的入侵使得罗马部落的信仰受到挑战。

罗马首领君士坦丁承认基督教为部落宗教,此时的基督教成为除世俗权力外的第二大权力。

当罗马部落分裂后,基督教以其组织成为意大利半岛地区的唯一势力。

教会以种种神迹来诱使人相信,教士拥有与神沟通的能力,如果不相信可能面临地狱之灾。

虽然宗教能带给人一种信仰,但是任何宗教开始都是以这种方式来吸引受众。

显露的神迹越多,越容易露馅,所以现在也没有什么神迹可言了。

那个时期不要说欧洲地区,就是最发达的中国也是这个样子的。

罗马地区礼拜堂是建在市场附近,一来交易,一来办公,还有审案。

作为权力的一种,宗教教士也不甘心于只是侍奉耶和华,当世俗权力虚弱时,也想获取权力。

在匈奴打劫欧洲之时,欧洲西部地区大乱,教士们便不再服从各地的氏族或者部落的首领。

公元502年,罗马宗教大会曾宣言,世俗权力没有干涉教会的主权。

其逻辑在于教士是为神耶和华服务的,或者说教士是神在人间的代理人,而世俗权力为神在人间代理人的行政代理人,所以教士的权力要大于世俗的权力。

按照这种逻辑来推理,当世俗间有冲突时,教会有负责最后的审判的权利,因为教士是神在人间的代理人。

罗马教会自此不仅独立于氏族部落,且以理论的方式确定了教会的最基本的权利即司法审判权及授予氏族部落首领合法统治权。

这时的教会不再是为氏族或部落首领提供统治合法性的工具,以前的氏族或部落首领统治合法性都是依靠宗教确认的。

无论是夏商周时期的天之子,还是中东或欧洲地区的神的代理人。

以前的逻辑就是,我是神的代理人来统治你们的,我的统治合法性是神赋予的。

罗马教会到此时发展出罗马教主是神在人间的代理人,而世俗的氏族或部落头人或首领是神在人间代理人教士的行政代理人。

它这个权力的合法性来源又加了一层,即罗马教主。

这类似于印度教的四个等级,逻辑在于印度教教士是婆罗门,是专门服务或者沟通神的代理人;

刹帝利即国王或者统治阶层是神在人间代理人婆罗门的行政代理人;

吠舍是服务于刹帝利的平民或者底层体制里的人物;

首陀罗那就是奴隶。

这涉及到影响历史走向的四个维度,及权力、财富、制度、合法性问题。

什么是权力?

行政、立法、司法,即谁来维护秩序、谁来制定规则、谁来依规则裁定。

从古至今,权力都包含了这三个方面,并不是谁发明的。

权力如何获得?

这就涉及到权力的合法性来源问题,谁授予你权力?

这就是合法性问题,例如氏族或者是部落头人或者首领,宣传的都是神授予我权力,而这一过程经过祭祀或者宗教来确认是这么一回事。

这个头人或首领有统治你们的权力,因为头领或者首领是神在人间的代理人,而头人或首领是代神来统治你们。

这就是权力和合法性的问题,维持权力必须要建立制度来巩固权力,不同的社会形态需要不同的制度来维护权力。

无论是氏族决斗、部落推举、无血缘分封、血缘分封、中央集权郡县制、三权分立两党联邦制等等,都是对权力进行制度性的巩固。

而这一切的目的是为了不可明说的财富,不同时期财富的定义不同。

这是表现出来的四个维度,而这四个维度又是以个体之间的亲戚选择和互惠利他,及群体之间的等级进食制和等级交配制四条原则推动。

西欧地区世俗氏族部落被打的落花流水,对基督教的崛起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基督教很好的解决了多神教的问题。

然而大家都宣传基督教,就这么一个故事,该听谁的?

欧洲东部已经以阿里乌斯派基督教为主,西部欧洲以罗马城主教树立了一面旗帜,认为罗马城基督教为圣彼得门徒所创立。

西欧也就罗马拉丁部落比较开化一点,其余地方都是未开化的野蛮之地,所以也就造就了罗马的宗教地位。

那接下里就是形成等级,罗马城中教主或者所谓的教皇是最高等级,其它市场中的礼拜堂的教士那就低一个等级。

这也是一个不断形成的过程,毕竟都是宣传基督教的,凭啥你就比其他人高一个等级。

据说在四五世纪的时候,神父或者叫牧师开始研究宗教理论问题,但是也并没有研究谁的地位比谁的更高。

公元445年,罗马主教利奥一世请求罗马部落首领授予他教会领袖的地位。

公元451年,东部欧洲教会召开加尔西顿宗教大会,决议认为东西教会都一样,两城教会都有领导其它教会的权力。

这个看着有点虚构的意思,彼此互为异端,怎么会产生这么一项决议。

罗马教会不认可这个决议,所以两大教会就有分裂的种子便埋下了。

所谓教皇的名称拉丁文为爸爸,也就是父亲的意思,宗教父亲,称为教父。

在当时主教都称呼神父,六世纪时开始仅限于罗马主教,八九世纪时罗马城主教为罗马主教所独用。

公元六世纪末时,罗马城中已经没有世俗政权了。

自公元590年圣格列高利任教皇,可以说意大利半岛地区的一个神权政权的部落。

古代罗马史被认为在圣格列高利时代止,中古史便开始了。

这位教主写了一本神话神迹的书,如果可以翻译出版的话也可以研究一下。

基督教教主圣格列高利的贡献在于,其传教事业,以派遣传教士的方式使得英国、法国、德国等诸部落开始摆脱野蛮的社会状态,逐渐开化。

虽然基督教以神在人间的代理人为名,以一种有别于未开化的日耳曼蛮族社会伦理代替以前的行为方式。

虽然有着这样的教化,但是一些氏族或部落的习俗还是保留了下来直到近代,例如决斗。

修道士能够兴盛起来,也是源于基督教符合了那个时代的发展。修道士能够专门向别人传授教义,而不用担心自己的生存问题。

基督教也成为了那个时代,相较于多神信仰比较超前的存在。

许多氏族部落都捐赠以修建修道院,洗脱自己的罪孽,期待有一天能够上天堂。

而在到处都是氏族部落之间战争的过程中,无论是氏族还是部落中人都饱受摧残,而基督教给了这些人心理上的安慰。

到六世纪时,西欧地区的修道院已经很多了,但是东西欧的修道院的清规戒律却不同。

公元526年,一名修道院教士或神父订立清规戒律,随后西欧地区修道院模仿开始实行。

也可以认为是,清规戒律是东欧传过去的。

这些清规戒律包括服从、贫苦、终身不娶等,这类似于佛教的清规戒律。

清规戒律中还有一些仪式,例如修道士每天礼拜7次,而7次之中有一次需在天明之前等等。

不过有一条修道院的住持是由修道士选举产生,这一条比较特别。

修道士也成为当时最有文化的一批人,因为要了解宗教知识,同时一些人也学习了拉丁文的书写。

当然,有没有众多的书籍,答案是肯定没有的,主要的工作还是抄写经书。

修道院不仅是传播宗教的地方,也是往来行人寄宿的地方。

在修道院修行的教士被称为清修教士,在外面传教的教士称为世俗教士,区别在于清修教士管理更加严格及需要劳动。

罗马教会势力逐渐扩大,不满足于意大利半岛地区,对大不列颠岛也有涉足传教活动。

在公元世纪初,大不列颠岛为凯尔特人居住,那个时期还没有宗教,估计也是拜物或拜星。

据说凯撒曾经占领过大不列颠,但是证据这个问题还是欠缺。今天的威尔士语,据说是凯尔特人的语言。

公元五世纪初年,大不列颠岛被日耳曼蛮族所征服,其实那个时期都是蛮族。

蛮族中以丹麦的撒克逊人和盎格鲁人为主,此后200年,这个岛上的历史基本上就是没有历史记载。

在圣格列高利一世在位时,撒克逊人和盎格鲁人在大不列颠岛有七八个氏族或者是部落。

之所以此时有了记载,是因为在罗马城的奴隶市场中,教士圣格里高利看到盎格鲁人奴隶状貌雄伟,了解到属于蛮族,心里怜悯。

日后,圣格里高利任罗马教主或皇,派四十人前往大不列颠传教,奥古斯丁为主教。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到,彼时的西欧还是处于氏族或部落时期,彼此之间打劫,敌人还可以贩卖,或者大部落可以从偏远的地区掠夺人口,例如大不列颠。

公元597年,罗马传道士登陆大不列颠,在肯特伯雷这个地方开始传教,当地的部落首领比较支持且欢迎。

但是有一个问题是什么呢?

此时的英伦三岛上,还有爱尔兰的基督教在传播,罗马传道士在大不列颠南部传播,爱尔兰的教士在北部传播。

这件事情的存在,也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罗马传道士在大不列颠的情况,也并非圣格列高利怜悯盎格鲁奴隶的悲惨了。

无论罗马修道士,还是爱尔兰教士,都是一个故事不同的解读。

罗马的仪式成型于后来所形成的清规戒律,而爱尔兰的被传的基督教是在还没有形成教会等级制前。

也就是说大家都吃这碗饭,罗马教会这边显然不想有人抢饭碗。

教义相同,但是仪式或习俗不同,双方之间的冲突达五六十年。

公元664年,一个当地的部落酋长在惠特比召开宗教大会,承认罗马基督教为部落宗教,爱尔兰教士不得不退回到爱尔兰传教。

自此以后英伦三岛开始信仰罗马基督教,历时1000年的时间,直到16世纪亨利八世的时候宗教才独立。

自此,大不列颠三岛开始逐渐开化,公元八世纪时据说有一个人写了一本英国宗教史,值得翻译过来研究一下。

被迫退回爱尔兰的基督教传教士,怀揣着巨大的热情去占领罗马基督教没有涉足的地区。

西欧北部的地区,大多没有信仰基督教,还是以拜物或拜星的阶段。

罗马基督教修道士抵达大不列颠岛的前几年,爱尔兰传道士科伦巴登进入高卢,然后在西欧大陆开始传教,并且还抵达了阿曼尼族的康丝坦斯湖畔。

在这里建立寺院,开堂讲经,弟子也不少,其它爱尔兰教士进入图灵根和巴伐利亚森林地区传道。

公元718年,科隆巴登死后百年,罗马教主派遣大不列颠的传教士博尼费斯进入德国传道。

两股势力互相竞争的过程中,西欧地区加速了开化过程。进入德国传道的教士博尼费斯,帮助罗马教会独霸西欧出了大力。

博尼费斯受到法兰克部落首领查理·马特的保护,昔日的被爱尔兰教士感化的基督教教徒,及西欧北部地区的基督教教徒,开始承认罗马教会为正宗。

公元732年,博尼费斯升任美因茨大主教,建立了萨尔斯堡、雷根斯堡、符兹堡、埃尔福特,等主教教区,覆盖面比较广。

且博尼费斯改革了高卢教会,高卢教会的教士出现钱多了,地位高了,然后歪心思就多了的情况。

公元748年,高卢教会的主教集会,重新宣布认可罗马教会的领导地位,并且服从罗马教主的命令。

同类推荐
  • 三国之惧内王爷

    三国之惧内王爷

    大家好,我是陈王,我很威风,我很有钱,可是,我活在汉末,而且,我老婆很彪悍。
  • 春

    觉新兄弟的继母周氏的娘家人来到成都,要为觉新的表妹蕙完婚。蕙是聪明美丽的女孩,却被顽固的父亲许给荒淫的陈家,大家都替她惋惜,觉新在她身上看到梅与珏的影子,却无力帮助。这时,觉新的爱子海儿不幸病死,他对生活更加没有了信心。觉民与琴则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并鼓励家中的弟妹走出家庭。三房的淑英被父亲许给冯家,她极力想挣脱不幸的命运,甚至想过效仿鸣凤去死,觉民与琴决心帮助她脱离家庭,去上海找觉慧。蕙完婚后过着不幸的生活,很快就患病,因为婆家不肯请西医耽误了医治,默默地死去。蕙的死再次刺激了觉新,也使他开始支持觉民等人的计划。最终,淑英在觉民等的帮助下,被护送到了上海。
  • 三国的女人

    三国的女人

    《三国演义》里把刘备塑造成正统,因此说他不好色,说他的观点是:女人如衣服,可以随时脱掉,换了云云。实际上,演义里掩盖了许多史实:比如,一向被看做极其正人君子的关羽,和曹操争一个女人这样的事,不能提;也是正面形象的张飞,在田野里虏获一个小女孩的事,同样不能提。等等诸如此类的。本文宗旨是:为三国时期,被战争和男权思想淹没的女人、以及女人在这段历史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正名。“作用”,向来有正面,有负面甚至有反面的,笔者不做历史、道德的评判。就是这个样子,随便你怎么评判,那是你的事情。总之,三国时期有女人,女人是推动三国进程的一只手。
  • 褚家飞燕纷飞三国

    褚家飞燕纷飞三国

    汉桓帝时期,党锢之争,宦官亲信杀死父亲,掠走姐姐,褚燕长大后报家仇国仇随张角起义,撼动大汉江山,褚燕讨伐董卓,征袁绍,又偏偏喜欢敌将的妹妹……
  • 烽烟尽处

    烽烟尽处

    责任编辑:血酬所有发生在过去的事情,无论是非对错,都已经成为历史,无法改变,也不能改变。所有生活在过去的人,无论贤愚不肖,都已经成为逝者,不必涂抹,也无法涂抹。历史只是过去留下来的记录,无论后人喜欢与否,都将存在。正如白垩纪的化石,经历数十万年光阴变换,依旧鲜活如生。谨以本书献给那些曾经为了中华民族不被奴役而战斗过的人,无分信仰。酒徒QQ粉丝群31174986,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热门推荐
  • 少年:渡

    少年:渡

    《少年·渡》反楚门的世界 破局 现实社恐患者,全抛青年——使然发现自己所处的真实世界居然只是被创造的一个实验世界,而自己只是一堆数据?! 他该如何抉择?又会开启怎样的奇遇?诶,这个女生居然跟我一样觉醒了,她主动接近我是有什么目的吗?还是单纯的寻找同类……
  • 重生:末世崛起

    重生:末世崛起

    末世十年,凌绝和他的小队,被组织出卖,战死异种空间。本已死亡的他,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回到了十年前,末世即将开启且至关重要的时间节点。在这个时间节点,他凭借前世的经验和格斗技巧,成功获得SSS级基因序列,成为星河联盟最顶级的进化者。至此,他开启了一段一边寻找前世的队友一边复仇的旅程!
  • 都市之万武天尊

    都市之万武天尊

    洛尘醒来之后来到了一个陌生的星球,这里有着和故乡相似的文明,没有扮猪吃老虎,一拳分开生死路,打爆一切。获得神秘宝物穿梭万界,天不生我洛无敌,大道万古长如夜,握生死,掌轮回,万界我为尊。单女主,不种马
  • 我当创世神的那些年

    我当创世神的那些年

    (万界流,非创世流,第三人称,非第一人称)我从凡间来,更到凡间去。不拘名利场,却在红尘中。血染刀剑未沾衣,滚尘扑面不留痕。仙佛神圣难敌手,移星易宿谈笑间。英雄美人帝王将相,却难免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怪力乱神魑魅魍魉,也不过蝇营狗苟小肚鸡肠。呜呼!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 濒危战纪

    濒危战纪

    三大外来文明霸占澜星,人类苟延残喘的活着,强己身,驱外敌,破三大文明,护我家园。
  • 梦行记

    梦行记

    21世纪,自负顽劣一少年;哪曾想,巧缘穿越历古今;从此后,酒肉再不离皮囊;笑生死,力担社稷与兴亡;挥墨毫,书写爱恨数千行;吞天狼,颠倒乱世和阴阳;逍遥中,实埋藏万古忧伤;独抵挡,孤影只身的悲凉……----------------------------------文中带点小H,有些情色,无伤大雅。首章因情节需要较平淡,请各位继续阅读,断不会令您失望。
  • 全民族长:还好我会强化

    全民族长:还好我会强化

    全民穿越武者大陆,成为各个家族族长。唯有修炼,方可成为人上人。个人的强大还不够,只有整个家族强大,才能真正崛起。林昊开始很慌,后来很忙。家族功法点一点,这是成了帝经?武技碎石拳点一点,这是成了开山拳?茶树轻轻点一点,这是成了悟道仙树?天下万物,不及我手中一点!
  • 美人与酒,江湖我有

    美人与酒,江湖我有

    夏梨与酒鬼父亲相依为命经营酒馆,学得一手高超酿酒技艺。父亲酗酒辞世后,夏梨便踏足江湖去寻找当年抛夫弃子只身笑傲江湖的娘亲,一路上遇到不少酒鬼,而且个个武功高强、身份显赫。头号酒鬼卓剑自告奋勇要一路护送夏梨,只为讨得一口酒喝;二号酒鬼秦云飞与卓剑则是不打不相识。恰逢武林盛会,贺云山庄大小姐以比武招亲为由招纳各派高手,而卓剑和秦云飞正是应邀前去参与招亲大会,而这场武林大会的背后,又充斥着各派斗争和朝廷阴谋,主角团三人从此踏入江湖纷争……
  • 哑巴人偶

    哑巴人偶

    现在这个世界,黑白混淆,明暗不分,有的人可以凭靠一张嘴把黑的说成白的,把明的污成暗的,有的人软弱不堪,甘愿当一个哑巴,成为别人作恶的人偶。“聪明人”察言观色,顺附着芸芸众口混得风生水起,“普通人”冷漠看待希望独善其身不伤及自己,只有“愚蠢人”愤慨起身,坚持自己。在一片黑暗中,分辨不清,晕头转向,如果可以选择,谁会当智者,谁会当蠢货,或许又会有新的结局出现,所以多少人能相信光,多少人又能成为光呢。
  • 不过随心

    不过随心

    正如书名,随心而已,我随心写,您随心看,一切随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