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是谁改变了他
1984年9月,我走进了楚玉县高级中学。曾经在心里无比担心无比向往的地方。
我的人生的第一个小目标通过自已的发愤图强实现了,我不会再重蹈覆辙,接下来的三年将是玩命的三年。
楚玉中学坐落在城郊的结合部,离中心城区大约三公里。
第一次来楚玉县城是进城参加中考的时候,感觉真好,房屋整齐高大,道路宽广明亮,自行车如游鱼一般在身边一闪而过(那个时候我都还没摸过这“羊驴车”——乡下人这么叫),进城的拖拉机一辆接着一辆,冒着浓浓的黑烟,满载着水泥预制板,奋力地撒着欢儿。从乡镇开来的客车上,售票员正歇斯底里对挤往车门处的人大声呞斥。
天空中飘着淡淡的云彩,麻雀在磨盘式的梧桐树冠上跳来蹦去,唧唧喳喳地报告着什么。
楚玉中学比起刘塘中学来,真是天上人间。教学楼宽敞明亮,寝室干净整洁,操场比整个刘塘中学还大,还有足球场,蓝球架就有十个,更难得的是乒乓球台一溜趟的排了一串,这可是李元和的最爱了。
一切是是那么新奇,一切是那么新鲜,说不出的兴奋和踏实。
更高兴的是,只过了半个月,王老五也来报到了。因为中考成绩比录取分数差了点,在学校扩大规模的补招中有了机会,虽然晚了半个月,影响不大。
一点也不意外的是,常香怡也来了。
属于王老五的时刻来了。
王老五和常香怡花前月下的幕布正在悄然拉开。
他们很小心。男女生的过度交往,学校是不提倡的,超出学业范围的行为,随时有除学的风险。
常香怡可是正儿八经地想学有所成的。
王老五和我不在一个班,和常香怡也不在一个班。这时候的两个人就变身为抗战日期的地下交通员,互相把自已隐在群众中间,彼此小心地在固定的某个时间接头。
常香怡个儿不高,顶多1米60,这是我的目测。一张白净的脸,小巧的嘴巴,厚而红润的嘴唇,两只眼晴总是蓄着笑意,似乎是习惯使然,笑得很轻,不容易发现,同时笑的时候下意识地要微微低一下头,似乎羞怯。两把小辫,油亮的发梢,透着可爱的信息,轻轻地波动着,连那两只小小的发夹都受了鼓舞,显得那样生动。
常香怡走路很轻很细,从不摇晃,款款地来,姗姗地去,幅度恰到好处。
王老五,一个粗人,什么时候捕捉到了这些信息?
我终于知道,改变王老五
的不是我。
我并不失落,王老五能改变是好事,之前他那大大咧咧玩世不恭的样,对我的耐受度是个很大的考验。
常香怡有那么大的魔力?
他的变化,之前我的确没有留心。
什么时候变的呢?不再高门大嗓的说话,不再对同学恶作剧,也不再上课时撩拨同学,甚至不再穿解放鞋,改穿白球鞋,连衬衫的袖子都不再卷得高高的,平平整整地放下来。
第十一章
约会
王老五和常香怡终于等到了上高中后的第一个星期天,属于他俩的第一个星期天。
王老五推了一辆半新的28型永久牌自行车,停在学校大门斜对面拐弯处的一根电线杆旁,仰着脸朝校门口张望。
约模过了一刻钟,常香怡穿着一件暗花的白色的确良衬衣,米白偏灰的裤子,背后跳着两把活泼的小辫,手里拿着一本书,羞答答地走到了电线杆下,王老五心领神会,一抬腿跨车上路,常香怡也不说话,一手扶着自行车后座,右脚轻点地面,坐了上去。
楚江离学校不过一公里的距离,江边实在是清静。江滩上是一排排密密麻麻的白杨树,枝叶繁茂,太阳的光偷偷地从密密的枝叶间洒下来,生怕得罪了林间的鸟儿似的,把热度收敛了起来,林间一片清凉。
江水缓缓的,泛着太阳折射的白光,偶尔有鱼儿跃起,水花一闪即荡了开去,江州边也有两三个带着凉帽的人正在往江里洒着鱼饵抛出鱼钩,动作十分娴熟,目光十分专注,顾不得欣赏那郁郁葱葱随风起舞的白杨林。
王老五没有犹豫,牵着常香怡的手往白杨林里走去。常香怡抖了一下,抿抿嘴巴,脸腮一红,想说什么却终于没说出口。
王老五变戏法式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包葵花籽,撕开递过去。
“还习惯吗?”
常香怡点点头,吐掉一片瓜子壳,“还好吧,头一次离家住集体寝室,怪热闹的”
“你呢?”
王老五摸摸头,热切地望过去,“只要你在身边,一切都好!”
“是不是不会洗衣服?领口、袖口、裤角是重点,这些地方要抹点肥皂,多搓几下……”
“哟,你不会是要提前训练我吧?”
常香怡白了一眼,一只手在树上拍打树叶,撅了撅嘴巴。
“开个玩笑,洗衣服不是什么事儿,——主要吧,说个话都不方便,在学校见了面,说句话都跟做贼似的,真不习惯,在刘塘,也不用拘着,在刘塘的时候真好!”
“那,——你就攒够一星期的话,一起说吧,但是,我们是来学习的,读书要紧,以后的日子多着呢,还是先把学习搞好,尽量少见面,再说,学校知道了也不好”。
“李元和知道我们的事,不过——他不爱多说话,不会说出去的”。
“我知——道”,常香怡羞涩地抿了抿嘴,看着王老五变干净的脸,又低下头,说道:“好几次在去食堂的路上踫到李元和,怪不好意思的”。
“没事,李元和——不错”
那时候,我是真不知道王老五还挺信任我。
说实话,我也的确没有跟人说起过,直到很多年以后,同学们向我求证的时候,我也只是一笑而已。
王老五和常香怡朦胧于心底,在学校不被允许的空气里酝酿出的那束情意,并没有在楚玉中学引起波澜。
因为他们很快就天各一方。
第十二章
参军
对越自卫反击战已进入了第二阶段。王老五每天跑到操场边的阅报栏看新闻,了解时局。
这个时节,王老五看到了征兵的宣传海报。他决定入伍参军。
他把想法告诉了常香怡,“我准备回刘塘,报名体检,去当兵。”
消息有些突然。
“你想好了?”
“想好了,家里也同意了,这一年下来,学习成绩还是不理想,还是底子差了,我不想参加高考了,到部队或许也不错,主要是我喜欢做一名军人。”
常香怡抿着嘴巴,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哪里知道如何选择。
一向充实、满怀憧憬的两颗心在这一刻突然有些沉重起来。
“你好好上学,我验上兵后还会来学校一趟”。
王老五郑重地拉过常香怡的双手,捧在手心里,说道:“等我消息!”
王老五入伍考核通过了,以他的身体条件,不通过都难。
他来学校找我,我们叫上秦峰一起到楚玉公园照像留影。王老五郑重地交待我,常香怡需要帮助时,请我照料。
王老五去了云南昆明,成了一名边防战士。
三个月后,我收到了王老五的第一封信,看到“阮爱军”三个字时,第一时间有点恍惚,反倒有些不习惯了。他告诉我,第一阶段训练结束了,马上要下到连队去。还寄了一张在训练场上的照片,英姿挺拔,威武阳光。
1985年,中越边境的反击战还在持续,不甘心失败的越军不断对我国云南文山州边境一线进行挑衅、袭扰、蚕食,在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等地区,和我国军队开展了长时间的拉锯战,战斗异常惨烈,我军伤亡很大,在严热潮湿的山林里,我军战士坚守在猫耳洞中,随时准备歼灭来犯之敌,条件异常艰苦,但我们的战士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坚守在战斗第一线。
王老五就是在这一时期来到了距离老山前线不远的边防部队里。
1987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对越战争战斗英雄“一等功臣”徐良深情高歌,一夜之间巜血染的风彩》响彻大江南北。
听着这高亢的弦律,我时常想到远在边防的王老五,而他也时刻准备着祖国的召唤,随时奉命奔赴前线,为祖国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