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干就干,两人都是雷厉风行的人,陈煊赶紧找人把陈光甫赵学初李鲁庆等人找来,甚至还把蔡元培于右任等人也请到家里来。
一行人听了陈煊的提议后,觉得大为可行,便开始你一言我一句的讨论起来,有了他们的加入,一份比较完善的方案拿了出来。
一、成立南洋屯垦公司和南洋船运公司以及轮船维修公司,隶属于南洋集团,由李鲁庆负责,将振华研究中心、华东电网(电力公司更名为华东电网公司)、商业银行以及浦东机械厂划出成立长江集团,赵学初负责。
二、从商业银行和振华集团共抽调200万大洋来组建南洋集团(商业银行正式运营后,这个造钱怪兽已经开始印钞了),这也使得南洋集团成为了振华旗下投资最大的集团公司。
三、复兴党将尽力帮忙招募流民,送到爪哇参加垦殖工作,复兴党纪律处处长叶仲裕将随陈嘉庚赴南洋,协助开展南洋党政工作。
四、孙志恒将率领预计百名护卫队队员下南洋,英国学海军的王学辅和德国学炮兵的谭方成将随行南下,辅佐孙志恒建立南洋军事学堂和训练炮兵,蒋方震接管川沙护卫队,并尽快将护卫队的规模扩大到600人(蒋方震知道陈煊就是复兴党**之后,直接就答应留在护卫队了)。
五、南洋屯垦公司的土地租赁由陈嘉庚负责与当地接洽,选择适合屯垦且适合练兵的地方,南洋小岛多如牛毛,想来找一个偏僻的地方训练炮兵应该不是问题。
复兴党一下子出动了两位创始人,足见复兴党对这次南洋开发的重视了,陈煊知道中国人都有恋家情节,不过为了屯垦公司的迅速扩大,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手段了,于是陈煊依次拜访了虞洽卿、黄金荣和陈其美,请他们帮忙招募移民,毕竟仅凭振华还是很难一下找到那么多的移民。
黄金荣身为青帮大佬,本来就想跟陈煊打好关系,而且招揽流民还有钱拿,每天涌入上海讨生活的流民多如牛毛,自然不会推辞,而虞洽卿的航运公司天南地北的跑,招揽些流民也不是问题,至于陈其美,那就要动用同盟会的庞大影响力了。
2月20日,远东大学和华东工业大学相继封顶,虽然绿化环境还来不及布置,但已经勉强可以投入使用了,在各家报社的宣传下,招生广告早就在一个月前发遍全国以及南洋华侨群体中,全国的有志青年们也犹如百川汇海一般陆续到达了上海。
在陈煊的请求下,蔡元培先生担任远东大学校长,赵学初担任华东工业大学的校长,本来陈煊是想要请马相伯先生担任校长的,但是相老一个月前被邀请去南洋讲学,所以只能由赵学初暂代,不过相老也答应帮忙为华东工业大学聘请教授。
在这两位先生的邀请下,各路名宿宿儒纷纷出山,担任大学教授,陈煊也将振华旗下的留学人才推荐到了华东工业大学,一边教学一边进行科技研发,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月25日,两家大学的参考学生成绩公布,远东大学录取了800人,当然人数最多的是法学院,华东工业大学录取1200人,这间学校属于振华的科技人才培养基地,所以陈煊要求尽量多招一些人。
3月1日,两家大学正式开学,各国领事馆纷纷派人参加开学典礼,可笑的是就连满清朝廷也送来了所谓的圣旨,对蔡元培马相伯以及陈煊大为褒奖,如果宣统小皇帝知道这两间大学就是用来推翻满清的人才基地,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感想!
随着赵学初婚期逐渐临近,作为兄弟,陈煊义不容辞的帮赵学初设计婚房,陈煊请江西洪云贤帮忙烧制了马桶、洗手池以及瓷砖、瓷粉,又在铁厂定制了自来水管道,另外还找来了几个技术精湛的木匠,在陈煊的设计(剽窃)下打了一系列的现代家具。
看到新房的装修逐渐成型,原本有些不放心的赵学初也渐渐喜欢上了这种风格,偷偷来看过的虞庭宜更是喜欢的不得了,别墅虽然没有她家的房子大,但是这个别墅在陈煊的设计下,气派温馨便利绝不下于虞家老宅,甚至远远超过,就连一向淡定的张幼薇,在激情过后也要求陈煊以后必须把自家的房子也设计成这样。
也在这段时间,顾维钧在南美购买的小型钢铁厂设备已经运到川沙,让陈煊惊喜的是不但有了钢厂设备,还带来了一整套拖拉机生产设备和电话电报机生产设备,同行的还有冯如派过来的内燃机工程师和几种内燃机的设计图纸。
陈煊问过才知道原来美国的产能过剩的情况远超出陈煊的预料,大量的小企业倒闭,于是大为惊喜的陈煊又向虞洽卿的四明银行贷款,四处筹集了总共100万大洋给顾维钧寄过去,让他在美国扫荡机械设备,毕竟以振华那点可怜的工业基础,想要扩大规模可不是一般的难。
于是陈煊又开始兴奋的规划工业园区,川沙如今是振华的重工业据点,已经有了浦东机械厂、华东电网二分厂和振华机械研究中心,如今又加了上海拖拉机制造厂和川沙钢铁厂。
而华东集团的发展也不错,在张景云的带领下,凤凰厂和华东电网一厂满负荷运转,如今又加了人力车制造厂,主要生产黄包车和自行车,由于橡胶运用的增加,橡胶部门从原来的工厂抽调了出来,组成了橡胶厂。
振华的极速膨胀已经引起了上海各方面的注意,从各大洋行时不时的会有人来拜访陈煊和上海总商会会长朱葆三盛情邀请陈煊加入上海总商会这些方面就可以看出来,于是陈煊又陷入了各种应酬中去。
不过这些应酬也不是无用,有时候中国的有些情形就是如此操蛋,陈煊在这些应酬中签了不少订单,不管是原材料供应还是振华产品的销售,在吃吃喝喝的过程中就把有些平时操作起来很困难的事情给解决了。
忙完手里的活,陈煊带上李立柱和张光远,去了建立在浦东的永久自行车厂,自行车厂的建设也是按照振华从凤凰厂建立以来的标准去做。
光靠振华实力的话,自行车和人力车很难实现量产,于是就将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比如坐垫比如黄包车车厢之类的零配件承包给了上海的一些其他工厂,所以这些工厂也被迫接受了振华的一些工业标准。
而那些工厂进行了标准化生产之后,很快发现了标准化生产的好处,比如生产效率提升,质量保障再不是仅凭老师傅的肉眼判断,后期的维修成本大大降低等,不知不觉中,振华的工业标准慢慢的渗入了各个工厂。
陈煊不由得想起后世的一句话,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文化,一流企业做标准,不过随即他便被自己的想法逗笑了,后世说的这些标准,指的是国际标准,而不是振华这种小作坊式的工厂,而今振华的影响力,不要奢望国际上,就算在上海也是属于小字辈的,别看振华四面开花似乎什么都在做,但是生产规模,所占的市场份额都小的可怜,江南厂随便一个分厂就可以把振华甩出好几条街。
不过陈煊也不是没有自己的计划,振华之所以选择这条路,就是尽最大努力的培养产业工人、管理人才、经营人才等等,如果振华仅仅是为了挣钱的话,光靠凤凰厂,把投入到其他行业的资金放到振华去,陈煊有把握在三年之内赚到自己一辈子也花不完的钱。
甚至可以把振华开到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做全球最大的体育器材供应商,做体育器材的生产标准,另外还有体育的各方面的外延,对于陈煊来说,比如杜月笙他们开办的赌场在他看来就是小儿科,后世的各种体育赌博,让你输了还不知道究竟是怎么输的,以陈煊的经验和记忆,有了第一桶金之后,赚钱,还真不是他的目的了。
永久自行车厂是由长江集团的一个后起之秀来主持,是张景云通过一些关系到长江集团挖来的,毕竟自行车厂需要用到很多机械上的知识,这件事在长江集团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毕竟两家虽然在一个大集团下面,但原则上说是已经分家了的,后来还是陈煊说和,要求自行车厂的厂长尽量培养接班人,等接班人成熟了以后,再返回长江集团任职。
通过这件事,陈煊才发现原来各集团之间的竞争已经开始了,不过陈煊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坏事,后世很多国企没落的事实告诉陈煊,适当的整合资源干大事的理念是正确的,但是当一个企业长期没有竞争,那这个企业离死也就不远了,合理的竞争将会让一个企业保持健康的发展,让企业的人员更加努力,从而迸发出让人难以置信的力量。
陈煊刚考察完永久厂出来,就看到一个有些伤痕的年轻人跑来,陈煊心里一懵,他记得很清楚,这个人是张幼薇的学生之一,好像叫做李围。
出事了,这是陈煊的第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