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云的修为还未跨入筑基境,当初宋离步入筑基花了三年,即便是因为要照顾宋云,缩短了修炼时间。但破境的难度也是很大的。何况宋云还没有后续的功法,想破境也十分困难。泥宫丸的出现,倒是儒修的精进很大,如今也是书生初期圆满,过不了几日便能到中期的境界。
一早宋云和姐姐就来到了青木学院门口,陆陆续续的有人走进了大门。在门口的人依旧是黄建涛。
“学生入内,家属在外等候。”黄建涛说着。
待宋云进去后,宋离朝黄建涛走去,说了几句话,黄建涛脸色变了变。宋离便走开了。
进入校园后,景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五座高耸的塔楼,八栋错落而开的建筑,中心处则是一座广场。
宋云跟着总多同龄人,向广场走去。广场上摆着一千个蒲团,不多不少,对应着今年入学的人数。十个为一排,一百为一列。
“我是青木学院的副校长,傅博年,主要管理学校的一些杂事。在此恭喜诸位学子通过了入学考核。”说话的是一位看上去四十多岁的中年人。
“入学考核分为三轮,第一轮便是看大家的资质,能通过第一轮,证明诸位天赋都不差。而这第二轮的考核是我来执行。”
“获得甲等的,可入座前十;乙等上的可入座前百;乙等中的可入座前三百;乙等下的可入座前五百;其余的各凭本事。”
宋云没占第一个位置,反而走向了第七。而宋云又见到了哪个男孩儿,和宋云一起再楚城参加觉醒同样获得九等天赋的男孩。
“青鸾,山河图。这第一我要了,如果有人有意见便来与我一争。”那男孩说罢,看了一眼宋云。此时那青鸾灵动,不似刚觉醒的样子,青鸾周边有两枚古篆环绕。男孩脚下的亦出现了一幅八卦图,但只有一个卦印显现。
“武师卦师都入了二阶,倒是好天赋。”台上的老者说道。
“挣位置就挣位置,不要动手,后面有你们动手的时候。”傅博年说道。
可不动手,怎么挣?
宋云这边有个少女走来,说道:“小弟弟,这个位置让给姐姐怎么样?”
宋云歪了歪头,“不怎么样。”
说罢,一只鸿鹄飞出,虽不如青鸾那边灵动,周边也没有古篆环绕,但同为神鸟,鸿鹄的出现倒是让这广场颇有仙境的感觉。此时宋云脚下也出现了一幅八卦图,同样的一枚卦印。天机扇握于手中。
“姐姐还是找别人去吧!”宋云笑了笑。
那少女有些恼怒,走开的时候说了一句,这种实力,站着么后,装什么装。
......
带入座完毕,没有变动后。
“考核,现在开始!”
傅博年脚下浮现了八卦轮盘,细看八个方位却全是兑卦,赫然是一位九阶强者。一把九弦琴托于手中,缓缓坐下。
“大梦不晓何日醒,一梦便是三千年!”
傅博年拨动着琴弦,顿时盘坐着的人全部入睡了。
此时宋云泥宫丸的那柄似乎动了一下。
“少爷醒了!夫人,少爷醒了!”
宋云迷迷糊糊的睁开了眼睛。这会儿的他躺在床上,淡淡的檀木香充斥在身旁,镂空的雕花窗中射出斑斑点点细碎的阳光。房间当中放着一张花梨木大案,案上一摞书,几支笔,一方砚台。
“我这是在哪儿?”
这儿的一切有些熟悉,又十分陌生。宋云有些艰难的坐起来后,一位妇人急匆匆的从门口进来,一起进来的还有之前叫唤的那个丫头。
“云儿你可算醒了!你这可把娘担心坏了。”夫人说着走向床头,一把把宋云抱住。
“娘?娘亲?发生什么了?”宋云有些不知所措,这是自己的母亲么?我刚刚在好像听到了琴声,怎么回事。宋云有些疑惑。
“那日你在夫子那边学琴,不知怎么的就昏迷了。”
宋云理了理思绪,一堆信息在它脑海里浮现。它出生的时候,朝代更迭,父母健在,在这楚城宋家也是颇有财力。他是宋家的老三,上面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听说云儿醒了?”愣神的宋云回过神来。进来的是一个男子,身后还跟着一青年以为少女。这三人不用说也猜得出,这是宋云的爹爹,大哥和姐姐。
“让爹爹,娘亲,大哥和姐姐担心了,云儿没事了。”这就是一家人的感觉么?宋云很奇怪自己为什么会这么想,但是这种想法却突然冒了出来。
宋云去了学堂。本来宋母说让他在就休息两日再去的,可宋云说自己没事了,还是让宋云去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高堂明镜悲白发...”
夫子念一句,下面的学生跟着念一句。摇头晃脑的颇为好玩。
朝代更迭的那几年,城中也不太太平。倒是宋家经常施粥发米,楚城也越来越好。
......
转眼五年过去了。宋云十二岁了。父母给大哥说了一门亲事。花灯流彩,才子佳人,好不喜庆。
大嫂是不是本城的人,是宋云大哥在出门的时候,在山里救下的一位女子。并送她回家,这才知道这女子是风波城城主的女儿。两人情投意合,便说了这一门婚事。
大嫂极为漂亮,本就是大家闺秀,更是颇有文采。对待宋父宋母犹如自己亲父母一样。及其孝顺。
又过了两年,二十三岁的二姐也要出嫁了。嫁衣红霞,犹如出水芙蓉。二姐在笑,笑的如此灿烂。
宋离是一桩娃娃亲,二人从小长大,待宋云出生后,那户人家便迁至青木城了,而今二人喜结连理,倒也是一桩美事。
一年后大哥诞子,是一个男孩,让宋父笑的合不拢嘴。一家人其乐融融,如此美好。十六岁的宋云也开始要出门考功名了。宋云也特别争气,同年考取了秀才。宋家双喜临门,大摆宴席,以表庆贺。
二十岁的宋云正是要参加科举的时候,但宋云不想入仕。他想四处走走,闲云野鹤,风花雪月。宋父劝过,宋母劝过,大哥大嫂劝过,甚至远嫁青木城的二姐也回来劝过。
心向大海,怎可平息。
谁也没说服一心远行的宋云。
宋云拒绝了宋父考取功名的提议,他要去看看这山河壮阔,看看这世间疾苦,看看别人的生活是怎样的。
宋云这一走,便是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