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荫街上走过一遭后,姜蘅便带着云屏沾衣转身回了芳汀苑。没过多久,姜蘅即将设宴的邀帖便送到了玉京城里各大世家中。
姜蘅如今在这玉京城里,可算得上是炙手可热的人物。她在街上随意夸了一家食店,第二天那家店里便客至如云;她头天穿了什么衣裳,第二天相同的款式颜色便满大街都是。
虽然大家明面上没说什么,是暗地里,都竞相模仿起她的审美品味来,虽然不可能成为第二个姜蘅,但只比她差一些也是好的。
在这样的前提下,从芳汀苑里送出去的邀帖,便成了玉京城里公子小姐们炫耀的资本。所有人都以能得到姜蘅的邀帖为荣。
姜蘅设的宴会就定在盛意楼里,三日后开宴。
这三天,芳汀苑里众人忙得不可开交,姜蘅作为东道主反而落得清闲,自己一个人日日上春荫河的画舫游城。
在外人看来,只道姜大小姐好兴致。只有姜蘅自己知道,她在做什么。
三天时间转眼过去,收到邀帖的众人锦衣华服,宝马香车,纷至盛意楼。
云屏与沾衣下定决心要将这场宴会办得盛大,请来的舞女歌妓乃是撷芳楼里的十二位花魁娘子,厨子也都是各地的大厨,就连点心师傅,也是从宫中退下来的御厨,这等场面,实在风光,
看着诸位公子小姐们眼里毫不掩饰的赞赏,两人便觉得自己真是没有白费功夫。
姜蘅与众人说了会儿客套话,而后又转过头来看林婉儿与顾媺。
却见林婉儿皱着眉头,虽然触及她的目光之后便换上笑脸,但还是被姜蘅捕捉到。她走过去,轻声问道:“怎么了?”
林婉儿看了看其中一位面若银盘,眼如新月的贵女,叹了口气:“云屏怎么办事的?居然将她也请来了?”
姜蘅看过去,见着那位贵女袖口上绣着的牡丹花纹,若有所思道:“王家的姑娘?”
林婉儿叹了口气:“可不就是?”
“这是王家行三的姑娘,名唤王徽,平日里倒是深居简出,但五大世家这一代的姑娘里,数她最不简单。”
顾媺幸灾乐祸道:“阿蘅别听她瞎说,王徽再厉害也不过就那样,没什么好怕的。婉儿表姐这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呢!”
她捂着唇笑:“小时候婉儿表姐在她身上栽过跟头,后来天不怕地不怕的婉儿表姐,很是消停了一段时间。”
当着姜蘅的面被揭了短,林婉儿面色很不好看,但是姜蘅却饶有兴致地抓着她问:“怎么栽的跟头?”
林婉儿面色一僵:……
顾媺看热闹不嫌事大:“幼时婉儿表姐与王徽同在上书房进学,后来先生布置作业,要写策论,婉儿表姐便找人代笔,被王徽揭发了。婉儿表姐气不过,存了事后报复的心思,便找人抓了无毒的蛇藏在王徽的书桌里,结果后来王徽看见,非但没被吓着,还把蛇扔到了婉儿表姐身上。笑死我了!”
林婉儿瞪了顾媺一眼,又与姜蘅说话:“我怎么可能因为这点小事忌惮她!”
虽然确实有把她吓到,但不至于吓这么久!
姜蘅淡笑:“哦?那还有什么事?”
林婉儿沉默了一会儿,将姜蘅与顾媺带到一边,这才道:“这么说来,你们都不知道王家凤凰女的事情?”
姜蘅与顾媺对视一眼,纷纷摇头。
林婉儿“哎呀”一声:“王家能有如今的显赫地位,与他们一门七相五后的传奇事迹分不开,相传王家女儿有凤凰血脉,而这其中血脉最纯粹的一位,被称为凤凰女,当登凤位。然而这凤凰女乃是隔代而出,上一代王家女儿没有精纯的凤凰血脉,出了名相王垂,是以到了这一代,王家女子的降生便变得格外引人注目,及至后来王徽被验证乃是这一代的王氏凰女,一切揣测,猜疑才终于尘埃落定。”
“按照惯例,等到太子殿下荣登大宝,便是王氏凰女入主中宫之时。事实横陈眼前,历史高悬头顶,因为凤凰女这一层关系,王徽自小接受的教育便是权术之谋,治国之策。你们说她简不简单?”
姜蘅眉心微皱:“这凰女是王家说了算?”
林婉儿颔首:“自然。”
“可是,万一这世间根本没有什么凤凰女呢?说到底,一切都是王家的自说自话吧?”姜蘅转过头看了一眼人群中的王徽,“她看起来,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林婉儿摆了摆手:“那谁知道?反正我也不信这个,可是阿蘅,你且得小心着些。你与太子表哥走得近,王徽眼中恐怕容不得你。”
“之前也就算了,但是最近不知怎么的,你与太子表哥的传闻又开始甚嚣尘上,只怕也是因为这一点,王徽才接了你的人送过去的邀帖,现身盛意楼。她……”
林婉儿将余下的话隐去,但意思也很明显:她怀疑王徽恐怕是为了警告她才亲至此地。
姜蘅轻笑一声:“不管她想做什么,我都没关系,兵来将挡不了,水来土掩不了,那我就拼了这一条命也无妨,总归不会让她占去便宜,你们放心吧。”
话虽如此,她心里却又思考起凤凰女的事情来。
林婉儿看她神色,知她在意这一点,便道:“其实关于这一点也没有明确的佐证支撑,只是好像是开国皇帝那时候,有游方道人路过王家,恰逢王氏女儿降生,便说了一句此乃凰命所归之人,得此女便可安定天下,兴邦旺国。”
“后来皇帝就赐婚太子与那个女婴,再后来,据说那道人又到玉京走了一遭,从那之后,便有了我方才和你说的那些。但是这凤凰血脉究竟是什么血脉,又如何验证这血脉的精纯程度,倒也没人知道。”
“仔细想来,你说得也对,所有一切听起来好像都是王家自说自话,但是大邺帝君每隔一代便迎娶王氏凰女入宫,世世代代,无有例外,大邺也确实长治久安,吏治清明。在世人眼里,这恰好就成了游方道人那句话的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