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到了严可求家里,“咣当”一声砍出一刀,然后竟然被严可求躲过了。
躲过就躲过吧,老兄你倒是接着砍撒。
刺客不动了,估计是在发呆。
他发呆严可求可不会发呆,马上用嘴还击:“谁让你来的!”
刺客还真就答话了:“张颢让我来的。”
严可求心思电转,紧接着跟了一句:“大丈夫死就死了,但我身为人臣,还有很多话要对主子说,你等我写完再杀!”
然后十分奇特的一幕出现了。
刺客收了刀立在一边,严可求奋笔疾书,开始写自己的绝命书。书中内容言辞激烈,很有文采,写尽了忠臣之情、报国之意。
没想到这个刺客还是个识字的,严可求在那里写,他就站在一边看,看来看去还被信里面的内容给感动了。
严可求写完,说你动手吧。
刺客说我不动手了,你是个长者,我不忍心杀你,你把身边的物品给我一些,我好去复命。
严可求说你看屋里有什么,自己拿吧。
然后刺客随便捡了几样东西,走了。
刺客到了张颢那里,把东西交了,说了一句:“我去的时候严可求不在家,改天再去试试吧。”
张颢信了,就在那里等改天。
张颢可以等,严可求等不了了。
他立刻找到了徐温,要求先下手为强。
徐温说好,然后又找到了一个人——钟泰章。
这个钟泰章是个狠人,人狠,职位更狠,时任左监门卫将军。
老钟估计也和张颢有仇,一听徐温要举事,直接说了一句:“杀张颢这件事我来,你们都靠边儿站!”
然后找了三十名死士,刺臂流血,沥酒共饮。喝了血酒之后这些人坐等天亮,就要去杀人。
当时张颢是左牙指挥使,徐温是右牙指挥使,两个人分领牙兵,都是掌兵的实权派,跺一跺脚扬州就要震三震的人物。
钟泰章这个狠人第二天一早就带着三十名兄弟去冲击左牙都堂了。
那可是个军事重地,正因为是军事重地,所以没有人敢去碰硬。
时间一久,军事重地的防守也就疏忽了。
更重要的是左牙都堂也不用特别防守,因为前面还有个守门人呢,这个守门人就是左监门卫将军,钟泰章。
看到没,徐温、严可求做事就是绝啊,不出手则已,一旦出手就会在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发动致命一击。
这一天张颢刚刚来到办公室办公,然后前面的守门人带着三十名大兵冲进来了。
大家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呢,钟泰章大喝一声,把手中刀向张颢飞掷过去,正中对方面门,刀锋穿脑而过,张颢立毙当场。
把手刀当飞刀来用,省时省力,快捷高效,钟泰章真是猛。
主将一死,手下人都傻眼了。
钟泰章一不做二不休,带着三十名死士大开杀戒,把左牙都堂内的大小头目全都杀了个干净,死者达到数十人。
撒野撒到了这个地步,左牙大军就算是聋子、瞎子也要被惊动了。
结果牙军四出,把钟泰章等人围了个里三重外三重,插翅也难飞了。
其实他们也不用飞,因为解围的人适时出现了。
徐温带着右牙大军呼啸而来,给左牙军来了个反包围。
徐温大喝一声:“张颢是弑逆之贼,今已伏诛,然而他的余党还没有被消灭。现在我下令,无论是左右牙兵,只要能够捕获张颢的余党,一律行赏!”
团结队伍的最好方法就是树立一个共同的敌人,然后甩开膀子一起上。
且不问张颢有没有同党,徐温这道命令一下,左右牙军瞬间成了一家人,然后大家手拉着手一起蹦蹦跳跳去捉拿张颢余党了。
最后还真让他们抓住了,余党以纪祥为首,被抓了不少人,被徐温推出市曹咔咔一阵斩了个干净。
这番操作完成以后,徐温掌控了整个扬州城,成了吴国实际上的掌权人。
这边张颢被杀了,动静闹得挺大的,要想办法去向名义上的主子去汇报。
杨隆演太小,汇报杀人的事情怕把小孩子给吓着。
那就向孩子他娘汇报吧。
徐温、严可求等人去见太夫人史氏(杨行密妻子),史氏是个明白人,知道这时候保命要紧,一边抽泣一边向徐温等人说了一句话:
“我儿子年纪还小,不堪大任,所以才导致张颢作乱。现在贼首已经伏诛,我们也没必要呆在这里了,请你们宽宏大量,放我们一条生路,让我们回老家庐州吧。”
庐州就是当时杨行密起家的地方。
这一番话说下来,徐温、严可求两个满脸通红,心里很不是滋味。
严可求看着徐温不说话。
徐温逡巡了半天,俯身向史氏行了个大礼:
“张颢犯了弑逆大罪,不能不杀。但我徐温身负先王厚恩,怎么敢谋叛呢。请太夫人放心,老徐我将披肝沥胆效忠杨氏,至死不渝!”
史氏要的就是这句话,这才收泪,又安抚了对方一番,让徐温等人退下。
从后面的历史发展来看,徐温、严可求二人确实是忠于杨氏的人物。
虽然后来随着徐温势力的不断坐大,徐家子孙很是嚣张跋扈,甚至欺凌少主,但至始至终徐温也没有跨越雷池一步。
徐温掌握吴国大权之后,开始了一番有效治理。
最有效的治理不是亲力亲为,而是用对人。
徐温很会用人,他任用严可求为扬州司马,帮助治理军事;任命骆知祥为支计官,主管收支财赋。
这两个人都是一等一的干才,上任之后进行了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消除了之前的好多弊病,吴国逐渐大治。
辖区百姓收到了实惠,称赞严可求、骆知祥两人为“严、骆”,很是感悦他们的治理功绩。
徐温接下来还采取了一项有效的政策。
这个政策是对外的,那就是息兵止战。
他和杨行密的想法一样,认为兵者凶器,不能长年使用。因此就和吴越、马楚、闽国等政权交好,减少不必要的征伐,为吴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吴国的军政纷争告一段落,北方地区已经打了个一塌糊涂。
首先是大梁皇帝朱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