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49300000071

第六十九章 后梁与诸侯

后梁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五代十国历史的开端。

说来真是惭愧,我们的这部书写了半天,到现在才开始拉开五代十国的序幕。

不过这也正常,如同《三国演义》用一大半的内容来叙述东汉末年的事情一样,五代十国的历史也要把唐末的历史写清楚。

没办法呀,不这样写就见不到李克用,也不可能讲清楚历史故事的来龙去脉,也就更不可能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更客观、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

朱温登基之后开始大行封赏,把追封先人、子弟封王、遍赏群臣的戏码走了一遍。

像敬翔啦、李振啦、孔循啦、蒋殷啦、薛贻矩啦,这些人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朱温升汴州为开封府,是为大梁东都,把之前大唐的东都洛阳变成了西都,又把前大唐的西都长安废掉,降格为雍州。

长安嘛,朱温对这个地方没好感,因为这个地方离他太远,不好控制。

唐哀帝李柷也有了自己新的职位,被封为济阴王。

从皇帝变成王爷,这是比较悲催的事情。然而更悲催的事情还在后面,这位济阴王也没有悲催多久,很快就被朱温给杀了。

这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前朝的皇帝不能活着,活着就有光复的可能,朱温显然不想冒这个险。

值得一提的是朱温念念不忘自己的老婆张惠,追封她为元贞皇后。

幽州的罗绍威、洛阳的张全义、陈州的赵犨、华州的韩建,以及一大帮子文臣武将也都得到了封赏。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更何况是当皇帝呢。

在登基的天,朱温开始大宴群臣。然后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演奏这个插曲的人是朱温的亲哥哥,朱全昱。

这个朱全昱很不赞成朱温称帝,朱温筹备登基大典的时候他就跟朱温泼了一瓢冷水,向自己的弟弟说道:

“朱阿三(朱温排行第三),这个皇位你觉得自己有资格坐吗?”

言下之意告诫朱温不要乱来。

如果是别人敢这么说话,朱温早就拿刀上去砍人了。但说这话的是自己的大哥,朱温虽然动怒,但哼哧哼哧了半天也没敢说什么。

朱温登基后,在宫中召集大臣们饮酒作乐。

老朱是个粗人,一高兴就开始和群臣掷骰子狂饮,俨然一副山大王的习性。(这个皇帝做得真是超凡脱俗)

朱全昱当时也在场,拿起骰子来往桌案上狠命一砸,“哐啷”一声杯盘落地,酒水四溅,众人都惊呆了。

全昱指着朱温的鼻子大骂:“朱阿三!你只是砀山的一个小老百姓,遭逢乱世蒙天子赏识才有今天,人家哪里负了你了?你可倒好,竟然灭了李唐三百年社稷,难道就不怕被灭族吗,竟然还有心思赌博!”

朱大哥说完,扬长而去,留下朱老三和一帮子文臣武将在风中凌乱。

被哥哥守着自己的一帮小弟臭骂一顿,朱温那张老脸没地方放了,场面一时间尬得紧。

解决尴尬的最好方法就是散场,于是酒席不欢而散。

朱全昱不是哗众取宠的人,之所以这么做,说明他还是有良知的。

朱温虽然封他为广王,但这位王爷殿下却丝毫不改旧时习惯,不喜欢住王府,到死都一直安居在砀山老家里。

老子很硬气,儿子就不太中用了。

朱全昱有三个儿子,也都被封王,分别是衡王朱友谅,惠王朱友能,邵王朱友诲。

朱友谅在前文中露过脸,他后来被朱温任命为宣武军节度使,治所在宋州。

这一年宋州发生了洪涝灾害,友谅同志却无动于衷,反而拿了一茎三穗(一棵麦秆上长了三个麦穗)的瑞麦到汴州去向朱温献祥瑞。

朱温好歹也是个开国皇帝,他不傻,把瑞麦摔到地上,揪住自己的侄子一阵好吼:“今年宋州发大水,你送这个东西过来是什么意思!”

随即罢了朱友谅节度使的职位,把他留在开封。

朱友谅不中用,朱友能和朱友诲更不成气候。

这两个人骄奢淫逸,宠信方士,祸害百姓,把纨绔们能做的坏事都做了一个遍。

两个家伙祸害百姓还嫌不够,把自己家族的兄弟们也拿来祸害,这两个人在梁末帝朱友贞在位的时候先后造反,虽然没成功,但也真够气人的。

而朱温自己的儿子们也好不到哪里去,除了混吃等死,就是窝里斗,没一个能拿得出台面的。

所以说,老朱家现在后继无人了。

朱家老幼男丁都封了王,大概一年之后,有一个人心里不平衡了。

这个人是朱友宁的妻子。朱友宁是朱温的侄儿,几年前讨伐王师范的时候战死了,这个侄儿很争气,深得朱温喜欢。

朱友宁的妻子找到朱温:

“陛下现在化家为国,人人都得到了封赏,我家友宁却横尸疆场,而仇人现在还在朝廷享受高官厚禄,陛下要明察啊,为我家那死老公作主!”

一句话提醒了朱温,大怒道:“我差点忘了这个贼人!”

当即命令手下到洛阳去灭王师范的族。

手下到了王师范家门口,也不进门,先在附近挖坑。

坑挖好了,进门杀人。

王师范见了使者,点头笑道:“你来啦。麻烦再给我点时间。”

使者按刀而立,带人站在旁边。

王师范召集宗族老小,大宴饮酒,酒席间对使者说道:“人总有一死,更何况我还得罪了朱温呢。死并不可怕,怕的是失了长幼秩序,死后愧对先人。”

酒席进行到高潮的时候,王师范命令家族成员按老幼顺序依次离席,起身赴死。整个王家族人先后被杀,葬身大坑之内。

王师范诗书传家,待人以礼,世人爱之,其受戮之日,洛阳百姓为之泣下。

朱温杀了王师范,追封侄子朱友宁为安王,朱友伦为密王。

对于朱温的登基活动,各路诸侯的表现各不相同。

忠于大唐的人咬牙切齿,阴险狡诈的人想浑水摸鱼,没有发言权的人感觉无所谓。

李克用是咬牙切齿的那一个,他指天大骂,誓与朱泼三不共戴天。

四川的王建想浑水摸鱼,他首先联络晋王李克用、岐王李茂贞,一同讨伐朱温。

但后两者都清楚王建的为人,这个王八蛋想要讨伐朱温是假,动歪心思算计人是真,要不然李茂贞的山南西道怎么跑到这家伙手里去了呢?大家心知肚明,都不搭理他。

王建口号喊了半天,没人捧场,感觉挺没意思的,就把自己的最终目的说了出来。

他给李克用去了一封信,信里的内容是这样的:“朱温都已经篡位了,我们也别干耗着了,各自称帝吧。等以后讨平了朱温以后再来光复唐室,到时候再把自己的帝号去掉也不迟。”

荒谬,无耻,简直就是自说自话,掩耳盗铃。

李克用怒了,他只给王建回了一句话:“我李某人指天为誓,此生不会失节于大唐!”

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王建最终自立为帝,建立了十国之一的前蜀政权。李克用继续做着自己的忠臣,咬着牙与朱温互掐。

朱温也很痛快,下诏剥夺了李克用所有的官职、爵位。

…………………………………………………………

在王建称帝的道路上,有两个人起到了完全相反的作用,而这两个人都是当时首屈一指的治世之能臣。

他们是韦庄和冯涓。

韦庄这个人大家应该很熟悉,在当时的文坛上很是有名,为晚唐“花间派”的代表人物,与温庭筠并称为“温韦”。

著名的“乐府三绝”里边的《秦妇吟》就是他写的,当时他还出版了一部诗集《浣花集》。这还不算,老韦的《菩萨蛮》系列作品还是后世宋词的奠基之作。

所以说,韦庄在文学方面可以称得上是继往开来的风流人物。

而这个人的文学只是副业,他的主业在政治上。

冯涓和韦庄一样,也是政治、文学两栖型人才,他的文学作品也有流传,但并不多,也不如韦庄有名。

这倒不是冯涓才有所不及,而是他的主攻方向是奏章,而不是诗词。

《鉴诫录》里面称冯涓“清苦直谏,比讽箴规,章奏合于教化。所荐文章,迥超群品,诸儒称之为大手笔”。

诗词相当于散文小说,而奏章却是实打实的公文写作。

从两个人主攻方向的不同,也可以品鉴出两人治政理念的差别。

在为政方面,韦庄讲究的是不拘一格,完全以实用管用为衡量标准,我们可以称之为创新派。而冯涓则是恪守政治规矩的守旧派。

守旧与创新并无高下之别,也无褒贬之意,完全是选择不同而已。

两个人都很能干,是王建的左膀右臂。但这两个人却在文风、性格、施政理念方面大相径庭。

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抛开两人的个体因素不谈,我也仔细考究过两人的早期经历,希望能从里面找寻出差异的源泉。

最后还真就让我给找到了。

韦庄早年举进士,屡试不第,到了58岁的时候才考中进士。

所以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这句话真是诚不我欺啊,不管早晚吧,人家韦庄最后还是考上了,比什么黄巢、李振之流还是强了很多的。

韦同志虽然是士族(京兆韦氏)出身,但肯定也尝遍了心酸滋味,他对大唐政府有多少认同度我们不敢妄加猜测,但大器晚成的人一般做事都会很切合实际,这是毋庸置疑的。

冯涓就不一样了,考中进士的时候比韦庄早了三十几年,这位仁兄从政比较早,也很有历史使命感,一直以匡扶大唐江山社稷为己任,所以说他走的是正统道路。

他们两个现在都在王建手下当差,是文士幕僚里面的代表人物。

王建想要称帝,这是件大事,肯定要和手下人商量。

韦庄带头举手赞成,他的意见是这样的:大王您不是不忠于唐室,主要是大唐现在已经亡了,想尽忠也没有对象了呀,正所谓“天与不取,反受其祸”,那就称帝呗。

赞成的人还是很多的,至少占到了百分之九十九。

冯涓就是那个百分之一,他不赞成。

“朝兴则未爽称臣,贼在则不同为恶。”

意思是说不能称帝,这样做有个好处:如果大唐复兴了,您就没有丧失臣节;如果复兴不了,您也没有和贼人同流合污。

做人还是要问心无愧的好,对不对。

王建没有那个觉悟,他要称帝。冯涓为此闭门不出。

看到没,这就是忠臣的样子。

冯涓与韦庄之间我们无法评论对错,毕竟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

但有一个地方他们的做法很一致,那就是为民请命。这也是两个人能够名留青史的原因之一。

王建在治理蜀地的时候赋税比较重,百姓很受罪。

这是一个很大的毛病,有病就要治。

但是王建作为开国之君,有点狠,没人敢治。

冯涓说我来!撸起袖子就上了。

冯涓也不是庸才,人家还是很讲究策略滴。他在王建生日的时候献上了一道颂词(与奏章相通,冯涓擅长的领域),这道颂词写得文采斐然,对王建的功德大加赞赏,还没有丝毫拍马屁的痕迹,很是了得。

王建被拍得很舒服,但是往下一看,颂词的下半部分却说到了民生疾苦,妙就妙在疾苦的原因并没有推倒王建身上,而且表达得很委婉、很顺畅、很自然,让人细思则有,略看则无。

王建不是傻子,他体会到了冯涓的想法,很是惭愧,向冯涓拜谢:“能有先生您这样的忠谏之士,寡人功业何忧!”

冯涓厉害了吧,韦庄也不甘示弱。

他在王建称帝之后被拜为宰相。

占了宰相的位子,就要做点子匡扶社稷的事儿。

当时大唐的公卿士大夫很多流落到蜀国,韦庄任用这些人打造出一整套治国理民的政治制度,这些典章制度有唐之遗风,又切合蜀国实际,一时间蜀内大治。

在做好内部治理的同时,韦庄主张息兵罢战,休养生息。

老韦把当时天下的大势看得很准,他知道乱世已来,生民的苦难才刚刚开始。这时候谁也没有一统天下的力量,自己也没有匡扶天下的能力,既然保不了天下黎民,那就退而求其次,保全蜀地一隅的百姓吧。

而保护百姓的最好办法就是把战火拒之门外。

为此韦庄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劝说野心勃勃的王建放弃对外扩张的念头。

老韦对王建说,朱温你打不过,李茂贞那个地方打下来也守不住,还不如不打,而且“兵家大事不可轻易而动”,好好关起门来过日子不好吗?

王建是个淘气的孩子,你不让他出门打人,他肯定要憋坏,为了不让这孩子憋坏,必须给他一个发泄的出口。

为了满足王建的野心,韦庄带头劝其称帝,因为韦庄知道,称帝不称帝的,只是个名头而已,而辖区安稳却是实实在在的实惠。

第二件,打破了朱温入侵蜀地的计划。

朱温有虎狼之心,对付这样的人就要秀肌肉。当时韦庄奉王建之命到汴州去向朱温修好,朱温随即派了一个名叫王殷的手下跟随韦庄到蜀地回访。其实就是来打探虚实的。

朱温的使者到了,王建就要摆酒迎接。酒席间王殷就说啦:“你们蜀地虽然兵多,但是缺少骑兵吧。”

王建不乐意了:“蜀地多山,骑兵发挥不了作用,但是我们也不缺,你等着,改天给你长长眼!”

随后韦庄召集了蜀地各州的兵马在星宿山集结,合计共有官马八千,私马四千,部队齐整,军威浩大。然后请王殷一起来阅兵,王殷吓了一跳,心想这么多马,比我们大梁的还多,不好惹啊不好惹。

这一番虚实探听下来,朱温算是打消了西侵的计划。

肌肉秀完了,还要打政治战。

当时昭宗皇帝遇弑,新帝李柷即位后派人到蜀地宣谕。

这个宣谕可能是来联络感情,让王建关键时候能够起兵去勤王的;也可能是朱温派来的人,来试探一下王建立场的。

这个事情不能不小心应对。

韦庄应对的方法很巧妙,他指派武定节度使王宗绾去告诉对方:

“蜀国数十万精锐都在枕戈待旦,日夜想着为先帝报仇,你还来宣谕什么?哪儿来回哪儿去!”

这样一来,既给李柷吃了一颗定心丸,也让朱温知道厉害。

意思是说你老朱别老想着试探我们,也别打蜀地的主意,你想做朋友的话,我们就牵手把歌唱;想打的话,我们蜀国的虎狼之师将打着为先帝报仇的名义去征讨你,就问你怕不怕。

朱温怕不怕我们不知道,反正双方自始至终没怎么打仗。一来是离得远,二来不得不说是韦庄的手段起了作用。

所以说蜀地多贤才,王建能够在四川站稳脚跟登基称帝,还是有很大的实力作支撑的。

王建称帝了,岐王李茂贞也想称帝,但他现在兵微将寡,地盘狭小,害怕称帝之后被人暴打,所以采取了一个瞒江过海的计策。

他虽然不对外称帝,但是对内皇宫也建了,百官也封了,妻子称皇后,下令称诏书,出行的仪仗和皇帝一样儿一样儿的,和称帝也差不多了。

所以说古人的智慧真是无穷,李茂贞偷偷享受了实惠,还不用背负乱臣贼子的骂名,更不怕周围的人惦记,真是一举多得。

当然,李茂贞不只有小聪明,也有几分真本事,说通俗一点:这个人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这几把刷子体现在理民和治军上。

李茂贞治军和理民只讲究一点,那就是“宽简”。

怎么来理解这个词呢?

宽,就是指政策比较宽松,没有苛政,让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简,就是简单,不搞复杂的花架子,不折腾,不作,崇尚大道至简。

这和道家的思想有点像。

理念决定出路。李茂贞之所以可以发展起来,得益于他的宽简;之所以最后又被打压下去,也是因为这个宽简。

宽简得民心,所以可以迅速发展;宽简治军难以激发战斗力,所以遇到朱温“拔队斩”的梁兵就不行了。

有个小故事,可以让大家更加立体地了解李茂贞这个人。

话说有人向李茂贞打小报告,说部将符昭要造反。

符昭这个人李茂贞肯定是了解的,对方会不会造反他心里也有数。

但自己心里有数,不代表别人心里也有数,要不然也不会有人来告状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茂贞只身一人,直接到了符昭家里。去了之后啥也不说,向对方要了一方床榻,倒头就睡。

这一睡就是一宿,第二天李茂贞安然无恙,伸个懒腰,打了个哈欠,大摇大摆地回去了。

事实胜于雄辩,符昭这个人会不会反,大家心里都有数了,再也没有人嚼舌根了。

所以说李茂贞这个人有胆有识,也能够服众,自有他成为一方诸侯的道理。

生逢乱世,他不够狠,所以难成大业。但他宽简理民,从容治军,人心归附,所以说自保还是有余的。

不服朱温的人我们已经说了三个,还有一个,应该是杨行密。

但现在杨行密早就薨(死)了。

杨行密是在朱温攻打赵匡凝,后者逃到淮南的那一年死去的。那一年是公元905年,杨行密享年五十四岁。

这个年岁和钱镠、马殷、王审知这些长寿佬一比可就差得远了。

正因为去世的早,孩子们还都没有培养成才,所以淮南的继位者就有点弱了,政局开始不稳。

这为后来南唐的建立埋下了伏笔。

有人称杨行密为五代十国第一人,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这个人北拒朱温,南制钱镠、马殷、王审知,奠基开创了吴国,对这个时代政治版图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他是南方抵御北军入侵的一道屏障,为南方各国探索经济、政治、社会发展模式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他本人也十分擅长治政理民,为南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杨行密是个乱世中的建设者,也是宽厚长者,他有很强的人格魅力,这个人既不嗜杀好战,也不暗弱无能,在戾气与和气之间把握得刚刚好,这在五代十国期间是很难得的。

杨行密临终的时候子嗣都很小,长子杨渥又不堪大用,他对传位的问题一度十分苦恼。

由于天不假年,他最终还是把位子传给了杨渥,并给他指派了两个人来保驾护航。

这两个人就是当时的左牙指挥使张颢,右牙指挥使徐温。

这两个人都不简单,再加上杨渥,三个人开始搭台唱戏。唱了几年之后主角杨渥被两个配角干掉了,这戏就成了二人转。再之后徐温又把张颢干掉了,二人转又变成了独角戏。

在当时的政治生活中独角戏是常态,人太多了就有点乱了。

朱温篡位的时候杨渥还活着,他秉持乃父遗志,但凡朱温所做的,必是他所反对的。

杨渥小朋友一直在高喊口号:打倒朱温,打倒伪皇帝,兴复朝廷,光复大唐!

然而现在的杨渥也就只能喊喊口号了,因为杨行密走了,一些老将死的死(李神福),跑的跑(王茂章),淮南军再跟梁军打就有点露怯了。

淮南的事情我们放在后面细细地讲。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北方,去探望一下幽州的刘仁恭。

因为幽州出事了。

同类推荐
  • 赵武灵王英雄传

    赵武灵王英雄传

    公元前326年,赵国之主赵肃侯语驾崩。同年,赵肃侯之子赵武灵王雍继位。魏王罂趁着赵国丧主,新主年幼,邀集齐、秦、楚、燕四国,以会葬之名伺机伐赵,瓜分赵国。面对诸侯强兵压境,国内局势不稳,年少的赵武灵王会选择如何应对。这是本人的微信号:1101519224,欢迎和大家一起来聊赵武灵王时期,那段战国三十年的历史。
  • 朱灿的唐朝生活

    朱灿的唐朝生活

    这是隋末唐初的乱世,那个传说中《西游记》曾经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没有神仙,也没有妖怪,有的只是人!当传说与历史交汇,两世为人的朱灿这才发现,神话故事中的满天神佛和妖魔鬼怪都变成了这个世界上活生生的人,有无敌的高手,有绝色的佳人,有生死与共的兄弟,也有不死不休的仇寇!天下一统,佛道相争、北伐突厥、玄奘西行……当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时,朱灿的选择是做那挡车的螳螂,还是驾车的御者呢?
  • 魔术之王

    魔术之王

    这是一个以魔术为依托,关于“表象与真相”的故事。魔术师通过技艺制造出不可思议的表象,以不可思议的表象遮掩了真相而具备了神奇的艺术感染力。而人生乃至时代也有它的表象与真相。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魔术师,他靠着出众的技艺闯荡上世纪三十年代波谲云诡的上海滩,被日本人营造的表象迷惑,误入一个巨大的阴谋,却通过他最擅长的魔术最终推导出真相,拯救了自己、拯救了他爱的人、甚至拯救了乱世下的众生……
  • 扫水浒

    扫水浒

    《扫水浒》,又名《扫水浒传》,都头郓哥著。金批本水浒续书,共五十回。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整理并参考了历史上关于宋江起义的诸多零星史籍文献记载(正史典籍、文人笔记、墓志铭等)、民间传说、近现代相关水浒研究著作及论文等资料,加以合理想象,力求还原梁山泊大聚义后由盛转衰及梁山好汉归宿的全过程,为读者呈现出了梁山大聚义后,基于历史材料的另一种发展可能性。
  • 西晋五十年

    西晋五十年

    自2008年10月起,笔者以大量前人的有关著作为基础,在充分考证之后,详细描述了从曹魏帝国中后期,到西晋王朝七十多年间,司马家族从崛起、夺权、衰落到亡国的历史事件。全书共分为九章,按照章节前后顺序,分别为《司马家族的崛起》、《建立自己的王朝》、《统一全中国》、《打开地狱之门》、《魔鬼皇后贾南风》、《骨肉相残》、《最后的内战》、《国破家亡》、《末代皇帝》。全书每一章都超过11万字,截止2013年1月1日,九章已全部完成。本书是建国以后,第一个用现在流行的白话文描述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以及西晋王朝历史的历史力作,对这段时期的各个历史事件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发现了一部分前人没有提到的史实,对其中涉及的学术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整合,提出了一部分前人没有提出过的论点。
热门推荐
  • 三国:酒馆签到,被刘备偷听心声!

    三国:酒馆签到,被刘备偷听心声!

    刘元穿越三国,本以为蛰居小酒馆,签到满三年,就能回到曾经的繁华盛世。没想到却被刘备发现,能够听到这位绝世高人的心声。“刘元兄弟!跟我走吧!”听过抬棺打仗的,没听过带着酒馆打仗的。不去!我要做咸鱼。“刘元兄弟!知道白玉美人糜贞嘛?我亲自为你撮合!”“什么?糜贞!”刘备名下的女人,我真的能得到嘛?那岂不是说,貂蝉,大乔,小乔,孙尚香……我是那贪色忘义的人嘛!我是那见到美女走不动道的人嘛!我是那……好吧我是!什么时候动身!
  • 冷冷王爷绝宠火爆王妃

    冷冷王爷绝宠火爆王妃

    他,清冷如斯,她热情如火,两个人在一起擦出怎样的火花呢?为救他的母后,为洗脱她的嫌疑,两人进入险地。各国的阴谋笼罩下怎么突破重重困难,与之相守。本文主要是宠文。“她今日想吃什么?”“王爷,王妃今日想吃雪山上的冰凌银鱼。”北崖膝下跪。“哦?······你去捉吧。回来定赏你。”“不,王爷,不要怎么狠心····”北崖哀求,雪山呐,那地方太冷了。“那叫南夜去吧。”“王爷真英明,这就叫他去!”北崖破涕而笑,嘿嘿,南夜你受苦了。南夜知道后,大喊:“苍天啊,你对我不公!”
  • 浅世界

    浅世界

    不悲不喜,不浮躁!像一片枯叶漂流腐烂!还是?上山打老虎,打到小松鼠也罢!
  • 入邪曲

    入邪曲

    日月星辰,山和变迁,人间正道是沧桑。在亦正亦邪之间,路之尽头不过又是起点。
  • 世界美好与你环环相扣

    世界美好与你环环相扣

    一个一个的小故事。章节或多或少,情节简单易懂。有你爱的也有你更爱的!
  • 神鹊

    神鹊

    因为一次意外,地仙界修士杨峰身陨,元婴逃出至地球夺舍一位正要自杀的青年周扬,从此开始了他在人间的传奇。
  • 蝴蝶刺客

    蝴蝶刺客

    新书《大明写尸人》已上线,蝴蝶刺客化身死神再战江湖。友情提示,本书容易烧毁脑袋,诸位慎重!被史上最厉害、最恐怖的刺客盯上,是怎样的感觉?无需多言,选择自杀!他不知脸上的蝴蝶印记意味着什么,但他明白手中的杀猪刀饥渴难耐!或因正义,或是信仰,或是阴谋!不入其眼,杀之务尽!上至各国将相王侯,各大门派知名高手,下至普通百姓,江湖草莽,皆在其列。蝴蝶刺客:修武五国及各大门派通缉与追杀之对象。死亡如风,常伴其身;与天下斗,方知其乐无穷。到底是杀神降世?还是扮猪吃虎?
  • 重生之后我不装逼

    重生之后我不装逼

    三十岁的夜辰,因为特殊原因重病在床,一病就直接进入了太平间,可奇怪的是,他闭眼那一刻重生了,回到了初中毕业时,更神奇的是,他脑中有着一注彩票,第二天的彩票……
  • 乱世修神传

    乱世修神传

    一位偏远山村的普通青年,上山采药偶遇一只会算卦的老龟…… 无意中踏入了修真者的行列。乱世当前,收灵兽,夺神兵,广交四海,征战八方,飞升仙界、神界,混乱与寂寞背后,只因当年那一段偶遇!每天定点9:00准时更新!!!书群号:228075800,敲门请扣书名或作者名,有兴趣的进来讨论一下!!!
  • 大明少年志

    大明少年志

    灭门背后竟是一场惊天阴谋,每一步都在算计之中,曾经的挚爱好友也在分崩离析,国难当头,倭寇来袭,曾经的故人又是否会放下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