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没有全歼龙陵城内的日军,第71军毕竟以最快的速度攻进了龙陵城内。只要再接再厉,一鼓而下,就可以攻克龙陵城了。
误报军情让宋希濂很没有面子,更何况自己是越级报告,他暗中发狠,一定急速解决龙陵的战斗,以扭转重庆对他的看法。于是,他立即调集兵力,对龙陵发起第二次总攻。
6月12日,第71军集中所有山炮、迫击炮向日军所占的圆山、一字山阵地进行轰击,二十多门炮轮番发威,打得日军阵地烟尘蔽日,火光冲天。
随着一声巨响,日军一门榴弹炮被71军炮火击中,连锁爆炸。滚滚硝烟中,71军的勇士们快速攻下圆山阵地。
其他山头就没有这么容易了。
小宝钟太郎和他的守备队一直龟缩在坚固的工事里,守株待兔似的等中国军队进入他们的有效射程。我攻击部队多次冲锋,士兵倒下一批又上去一批,就是不能攻下敌堡。
“妈的,给老子上大炮,看那娘的X小鬼子还熊不熊?”对付坚固的堡垒,大炮是最有效的武器。但由于滇缅公路不通,大炮这种庞然大物根本就运不进来,随军行动的只有山炮。
陈明仁大吼:“山炮,给老子瞄准目标,放!”而回答他的并不是炮响声。陈将军急得睁大眼睛,参谋长赶紧跑过来汇报:没有炮弹了!
“炸药爆破!”
“副军长,各团弹药告急!”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陈明仁纵是能将,也遇到了过不去的坎。他只得令部队原地构筑工事,以待时机再战。
战事顿时陷入僵局。
更糟糕的是粮食快没有了,后勤都跟不上。越往后拖,情况越严重,饥饿正在威胁着攻城的中国部队。第11集团军各部不仅弹药缺乏,就连增饱肚子的口粮也快断了。龙陵地区并不是富庶,山高地狭,根本无法种植,当地居民多数以赶马帮为生,就地征粮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渡江时部队只带了几天的口粮,伙食早已干饭变成稀饭了,由三餐也变成两顿,再由两顿改成后面的一顿,再到后来,只有山芋、芭蕉根、野菜充饥了。饿着肚子怎么打仗?
层层上报,宋希濂深陷苦恼中。
4月中旬重庆军事委员会下达怒江的命令,明示攻击的重点在腾冲,为保证重点,南翼防守军第11集团军顾全大局,已将大部运输力量拔交担攻击任务的第20集团军了,而转入全线攻势后,为抓住战机,第11集团军各部匆忙上路,粮草后勤准备根本就不充足,日军兵力空虚,当时每个人都充满乐观,只望能够速战松山,快克龙陵等。
没有想到胜利在望时,粮草补给却先出了问题。
其实当时宋希濂也作了一定后勤准备。
渡过怒江,260团首攻镇安镇,端了日军的后勤仓库获得补给物资,就在攻下镇安镇的当天,军民合作站才成立了,专门为战时服务的地方驮马队当即组织起来。前方等着的弹药和粮草,驮马队还没有准备就绪就匆匆上路了。
这是不像腾冲,在那边有张问德的抗日政府,在这里,有军民合作站已经是很不错了。
其实,最让宋希濂捶胸跺脚的不是后勤补给的组织问题,而是接二连三那恶劣的天气。连日大雨,山路泥泞,运输困难,驮马队冒雨穿越在崎岖山路,几十斤重的炮弹,一个人只能背一颗,近万人的民工队伍、600多匹驮马运输,所负的弹药,只够部队打几天。
大雨阻滞了驮马队,6月11日至6月13日,竟然没有一颗弹药运到前线。
天不济人,如之奈何!
宋希濂急忙请盟军飞机帮忙,请用降落伞投75毫米的炮弹,但连日来大雨不停,眼下一片白茫茫,飞机完全无法完成空投。
面对这种情况,宋希濂急得团团转。自大军渡江后,第11集团军各部队都没有能够及时得到补给,弹药匮乏,运输又跟不上,到6月13日,各部队只剩下数十发炮弹。没有弹药,怎么急速拿下龙陵?
第71军已集结部队在龙陵城下,疲惫不堪的士兵们在等待给养。谁也没有想到龙陵这一战竟然卡在给养上。
6月14日,800发山炮弹终于运抵前线。
宋希濂立即发出第三次总攻令。
6月15日,第71军各部虽然饿着肚子,但有子弹,一切怨气都射向日军阵地。山炮怒吼、枪弹如箭,大雨如注,陈明仁指挥部队快速向日军阵地发起攻击。下午第87师已攻占了龙陵老城赵家祠堂东北侧街区,进逼西山坡。第88师也攻克了桅杆坡、封家坡。龙陵城内只剩下400多日军,顽固地守着西山坡、红土坡、观音寺、文昌宫等少数据点。
眼看宋希濂的第三次攻击即将成功。然后战事瞬息变化无常,有时根本让人无法预料。一场恶战即将展开。
从事后激烈的松山、龙陵战事看,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对敌我兵力估计未免显得过于乐观,对日军战斗力估计不足,虽然左翼宋希濂部的兵力配置远远超过日军,但是战略准备并不充分,特别在后勤准备上。
由于原定第20集团军为攻击部队,第11集团军为防守预备部队,第11集团军的有关后勤已经拔给了第20集团军。从防守部队转为进攻部队后,第11集团军应编驮马大队5个,实际仅有3个,运输兵团应有9人,也只有4个。加上滇缅公路不通,有关后勤补给就显得更加困难。对这个因素的估计不足,准备不够,致使第11集团军在攻战中受到极大的影响。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基本的作战要素,竟因为我中国军队表面的兵力优越而被大多数人忽略了。
这一路走来,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当然得到的教训也极其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