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年龄大了,有点老年痴呆。除了家鑫,母亲经常认错人,有时候家鑫要给她说几次,她才能记起是谁,可是转眼又会忘掉。
早晨,家鑫去叫母亲吃饭,母亲安然的躺在床上静静地走了。母亲走的既突然了,又有预兆。这个冬天,她非要回家过年,不管别人怎么劝,她都要回来。回来以后经常对着空气说话。家鑫问她和谁说话了,她总提一些过逝人的名字。
家鑫拉着母亲的手,抚摸着母亲的脸,母亲不是个伟大的人,却给了家鑫伟大母爱,
家鑫从小被村里人叫“书呆子”。只有母亲觉得他很优秀。
家鑫没考上大学,母亲对父亲一通哭闹,父亲才愿意出钱,家鑫才上了大专。
家鑫快三十了没有老婆,母亲冒雪走了六十里路,为家鑫求去姻缘。
家鑫老婆和人跑了,家鑫要自杀,母亲每日每夜守在家鑫身旁。
家鑫坐牢了,母亲抱着孩子,给他去送钱和被子。
家鑫欠了银行一屁股债,母亲狠劲干活为她还债。
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是教导家鑫好好的读书,小的时候,家鑫睡一觉起来,母亲油灯下,拉鞋底。又睡一觉起来,还在哪儿拉鞋底。
母亲一辈子都在劳动,从来没有停下过,小时候,给他们兄妹三人做完饭,就去地里劳动。
父亲要去大队上工, 到了农忙时节,母亲就带着大一点的家鑫去自家的自留地,把坑坑洼洼的路,用碎石和土修平坦。然后,母亲拉着家鑫的手站在田埂上指着一大片麦田深情说道:“什么时候这里所有能成为咱们家的,到时候我天天住在地里,心里都是舒服的。”
年幼的家鑫不能理解母亲的话,他感觉夏天的太阳太毒,晒的人皮肤裂开。为什么母亲却要住在地里。长大以后才明白,这是母亲对劳动,发自内心的热爱。
随然自留地很小,但是母亲就想哺育孩子一样,侍弄着庄稼。
家鑫喜欢站在田埂上看一望无垠的金色海洋,低垂的麦穗像个害羞的姑娘,睫毛的伸的长长的,防止放浪男子的骚扰。
妈妈在前面拉车,家鑫在后面推车。到了上坡处,妈妈就一口气跑起来,冲上坡顶。
妈妈借来公社的牛套着碾子,一边一边碾着脱粒,有时候没有牛,妈妈只能挥舞着镰蓑。
收割、翻麦草、碾麦、扬麦、晒麦都有母亲一个人完成。
母亲热爱劳动,她能在晒好的麦子上给孩子们画上大树、房屋、、河流逗孩子开心。
今天母亲安享走了,家鑫感觉自己没有家了,没有依靠了。他紧紧拉着母亲的手,一遍又一遍抚摸的脸。想起母亲当初害怕他自杀,每晚睡在他脚底,半夜起来偷偷摸摸他的额头。他曾经恨自己的无能,让母亲担惊受怕。等他有钱了,母亲却老年痴呆了。
由于老人走的太匆忙了,家里没一点准备,家诚知道哥哥不喜欢也不谙农村习俗。他也顾不得伤心,打起精神安排事情。
家诚拿着烟,一一通知本族老少。
他的大伯第一时间来了,来了以后劈头盖脸的就把他哥俩骂了一顿“人都走了这么长时间了。你两还没给你妈穿衣服。”
现在不讲究了,过去人去逝了,要买九层衣服为死者穿上。
家诚这才发现家里什么都没准备。他大伯一边骂他俩,一边写清单。
衣服买回来时,由于人已经死僵了,穿不上去,只能再去买更大号。
家鑫还在痛苦之中,没缓过神,他大伯上来就给家鑫一个耳光骂道:“羞你先人,要那么多钱,能顶屁用。你妈还在床趟着了,你才哭不够了。都不怕村里人笑话。”
家鑫被他大伯一个耳光打醒了,他按照大伯写的清单,赶紧安排人请“阴阳先生”,选墓地。
请阴阳:“富贵出在门里,子嗣出在灵里”。人办丧事,最重要的风俗是请阴阳先生。讲究的人家要选一处好坟地、测一个吉日。灵地选好了,后代人丁兴旺发达;吉日选择好了,丧事办得顺顺当当,丧主家不会出怪事。因此不论家境贫穷还是富有,办丧事时都要请阴阳。
报丧:报丧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把死者的铺盖卷放在院子墙头上,村里人看到铺盖卷便知道谁家人“老了”。二是要挂岁数纸,如果老人七十岁,起码要挂七十几张麻纸,做儿女的总希望父母长寿,因此麻纸通常要多几张。把剪好的麻纸挂在大门口,过路人看到麻纸,就能推测到死者的大致年龄。三是通知死者娘家,安排一个自家人带上礼品去请死者娘家,通知娘家侄儿戴孝。
请厨子:厨子手艺很关键,饭菜做的难吃了,丧事办的在隆重,村里人都笑话了。现在社会变了,农村已请不到免费帮忙厨子和吃饭需要的桌凳。所以只能从外面请厨子。家诚从市上请了四位大厨。大厨开出菜单,菜类直接从市上运回来。海鲜类从省上拉回来的活鱼、活虾等。又安排十五个族里的女人用来帮厨。
家诚媳妇用最快的速度去县城给婆婆从内到外买了几身衣服,又去寿衣店买了香烛、黄纸、……又去布匹市场买了几圈子白布。回来以后几个女眷给死者梳头、净身完了以后,给死者换上寿衣,其它衣服作为陪葬,将来放棺材里面。家诚媳妇把婆婆的所有首饰给婆婆带上了。两对金耳环,两对玉镯,一个金戒指,又按照传统给婆婆每个手心里放了一个“银元”。
经过半天勘察,“阴阳先生”回来了,为老人选了一块风水宝地。家诚安排了五个年轻后生,租了一台挖掘机,请了一个能工巧匠,又安排货车去市里,按照工匠给出的清单,去采购箍墓材料。
家鑫没有老婆,家诚媳妇里里外外打点着一切,刚从灶房出来,又赶紧去安排人糊衣服、缝孝帽。村里的一群老太太终于派上了用场,拿出了快要失传的手艺,一会时间就糊了一大堆东西,这是用白纸、黑纸等糊成的东西:帽子、衣服、裤带……
孝帽用白布做成,孝帽普通就三尺长,重孝有五尺多长,越长代表主家丧事办的越隆重。儿女戴重孝,孝帽、孝衫、孝裙、穿白鞋,腰间缠着麻绳,以示披麻戴孝。孝棍是用一尺柳木做成,白纸做成絮状物糊着。
入殓:下葬日期确定后,过三天要入殓。入殓有规定的两个时间:一是清早太阳未出来时,二是傍晚太阳已落时,入殓不能见日头。入殓要通知娘家,这是礼节。正常死亡,娘家知道了也不来;而非正常死亡,娘家肯定会来人。入殓前,把亡人的寿衣穿戴好再入殓。亡人入殓后,棺材里如有空隙,要充上花籽、柏叶。这其中有两大用意:一是花籽寓意后代开花结籽代代繁衍,柏叶寓意四季长青人口兴旺;二是把棺材充实,下葬时亡人头像就不会动,以防亡人的头撞在棺材壁上。
祭奠:按照传统要杀猪宰羊,进行祭奠,俗称献猪、羊礼。所有的女婿、侄子等商量以后决定献十头猪、十头羊。家鑫的大伯作为总经理(相当于总管事的)坚决不同意,这样瞎显摆,最后大家妥协了,献了三头猪、五只羊。
在农村讲究烧纸(也叫烧纸钱)。凡前来唁言的亲朋好友和办事人员都要祭奠。亲戚祭奠前,三叩九拜,然后单膝跪地,执事人为祭奠者倒上一杯酒,祭奠者把这个酒撒在地上,然后磕个响头,孝子贤孙跪两旁,磕个响头还礼。
迎礼:凡遇白事(丧事),都要请吹手(吹唢呐),一般人家请两个,有时四人一台。家诚请了八人一台。每当有客来行礼,八台吹手去迎客。客在前走,后有人帮客,抬送花圈、香烛、毛毯、被面帐子等礼品。
请灵牌:去墓地要把祖宗的牌位请回来。八台吹手在前面鼓足力气吹,孝子贤孙在墓地右转三圈、左转三圈,然后长子或长孙抱着牌位往回走,要在村里人多的地方走一圈,以示家族人旺。
跪娘家:村里人最爱看的是接、谢娘家人的场面了。尤其老人非正常死亡或子女对老人不孝顺的,这种情况下,娘家人是要发话的。娘家人进了村,孝子们要在大门外路两旁跪接,吹鼓手在前吹奏,其他办事人员接回娘家的花圈、猪等祭品和行礼。娘家人接回后,总管事安排答谢娘家,一路上吹手吹奏,备一桌酒菜,到娘家的下榻处,总管事把桌安平,酒斟满,孝子跪在地上。由总管发言,告知病人几时得病,经过怎样治疗,穿了几件衣服,背了什么棺材等。如孝子对老人孝顺,也属正常死亡,娘舅把酒一喝,让孝子平身。孝子们给娘舅敬酒,谢娘舅完毕。如老人属非正常死亡或儿女对老人平时不孝顺,娘舅就要问死亡原因,这时娘舅就要批评外甥。娘舅的话说不好,也不喝酒,孝子还得长跪,当天晚上的烧纸等一切祭奠活动都进行不下去了,灵堂里的猪不能下锅,影响第二天的祭事和宴席。这个环节是孝子最头痛的事。通常情况下,娘舅把孝子批评、数落一顿了事。如果娘家人不发言,村里人会笑话娘家没一个办事人,全是傻瓜,怕的没敢开言。这就把娘家人的面子全丢光了。
家鑫跪在最前面,家诚跪在侧面,娘舅家来了七八个人,为首的是家鑫他舅爷,老汉今年都八十多了,拿了一个将近两尺长的烟锅,家鑫头也不抬的跪在地上,装死人。家诚看他哥不说话,赶紧出来圆场。
“舅爷抽烟,我抽不惯,你两给你妈过这是个啥事嘛,你看着孝帽寒酸的,稀帕的。”家鑫他舅爷可能平时土坑坐惯了,坐上软床垫还不习惯,所以刚才说话势没到位,本来还想用烟锅在坑檐敲两下,以增强气势。
“舅爷,我妈殁的突然,我还来得及准备。”家诚急忙解释道。
舅爷火更大了,“让你哥说话,你是这家里老大,还是家鑫。”
家鑫他大伯一看事,立起来了,赶紧劝和。后面看热闹的紫夏进来都想给这瓜老汉,两个嘴锤,给三份颜色就想开染坊。
晚上,家诚从省城请来戏曲艺术团,里面有好几个角。人们听说以后,有些人从县城跑过来看。人山人海,没办法,最后只能把戏台子搭在空旷麦地里,好在最近没下雪。
早上五点就起灵,广播里播放哀乐,气氛十分的压抑,众人把棺椁抬上了灵车,孝子贤孙在灵车前面跪行前进,乡亲们早早的起来,站在路两旁,为老人送行,没经过一家门前,这家人就要点起一堆火。
灵车走的很慢,花了将近两个小时才到达墓地。
墓地箍的很阔气,青砖红瓦琉璃瓷片,众人把棺椁放进墓穴,在墓穴里面放上油灯、饭菜、碗筷、童子……然后用石碑封住墓穴,在用砖封住石碑。
虽然家诚租了挖掘机,但是村里好多人,都扛着铁锨来为老人送最后一锨土。
家诚给来人一一敬烟,家鑫带着子孙瞌响头谢礼。
下葬完了,是流水席,摆了三十桌,自己门前摆不下,只能摆在邻居门前。一批吃完,另一批上,午餐整整吃了一下午。孝子贤孙不停还得瞌头谢礼。看一个家里丧事办的隆重与否,还有一个潜规则,就是看酒席上,喝醉多少人,喝醉的人越多,证明酒宴办的非常好。司仪不停地往上抱酒,热闹的划拳声此起彼伏。
这一套繁琐礼节下来,不管是谁都得得一场大病,或脱一层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