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急匆匆到了街角的这家书坊。
曾树志看着上面的牌匾“格物书坊”,“格物”即为研究、认识世间万物。
这家书坊的名字也真有意思,莫非这间书坊有很多杂书?门口的对联是:知识千门宜先专后博? 图书万种须细嚼深研。
迎面走来一个胖子:“两位可是要看书?请往里走。”
李才犹豫了一下,这才开口:“听街上小儿说,此处可以免费看书?”
那胖子点头:“是啊,我们这书坊分三间,第一间为知止苑,专门是卖书。第二间观澜苑的书可以借阅,不能带走。第三间自明苑是看书和抄书的去处。”
曾树志诧异:“您的意思是第二间观澜苑的书籍都是可以借阅。”
胖子点点头,见到眼前两个书生面露狂喜,心中暗自得意。死穷酸,要不是母亲大发慈悲,你们怎么能看到那么多书?
“不知道阁下怎么称呼?”曾树志将巧儿打发回家,想着以后要是经常过来看书,自然要跟书坊里的人打好交道。
“我姓蓝,是这书坊的管事,有什么事情可以跟我提。”这个胖子就是蓝荣转。他们装修房子一个多月,又招工培训,这段时间因为太累吃得多,反而更胖了。
蓝荣合常年在军营,是不可能经常回来的。目前蓝家唯二的两个成年男丁就是蓝荣转和蓝荣转,吕莹芳自然得把他们用起来。
吕莹芳想要从书生这里得到功德值,然后开展事业。她对两个儿子耳提面命,第一不准摆架子,第二不准轻视读书人,第三书坊暂时是蓝家安身立命之本,先不管目前是否能否挣到钱,以后肯定能挣到钱。
自从吕莹芳一次性搞定二百多万欠款,蓝荣转和蓝荣转就对母亲有盲目的崇拜。母亲这一路上运筹帷幄,智商和能力显然在他们之上。
母亲想要收买读书人,嗯嗯,他们懂得。
等到这些读书人真的做官,也受过他们的恩惠,对他们也有利。不过要等这些读书人发达,似乎要等很久……不过听母亲的,总没有错。
曾树志和李才很惊讶地发现,第二间观澜苑的书也不少,十来排的书啊,都是可以免费看啊!门口显眼处立了一个超大的牌子,上面写着:
爱护书籍,人人有责。
请不要站着看书,一次可以借阅一本书到自明苑看。
有需要请找店员。
观澜苑已经有好几个书生在里面了。
“哇,这里居然有陶先生的文集,天哪,居然还有一套《子经史书》。”一个书生惊喜地喊道。
《子经史书》类似于《四库全书》,全书有内容丰富,共有三部33类66属,书册专门就有几百本。
“这里还有……这里还有前几年府城考试的卷子……天哪,居然还把这几年前三名的文章都收录下来了。”另一个书生喊道。
一般来说,考试完后官府就会贴出前三甲的文章,问题是有些学子一考完就得回乡,毕竟府城的费用太高了。如果想要看往年前三甲的文章,就得花钱买了。除非正好住在府城,年年都可以去放榜处看文章抄文章。
对于贫寒的学子而言,如今可以不费一分一毫就可以看到前几年的好文章,这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而且这是陶先生捐赠的,哪怕不是他本人亲自摘编,也是他的弟子写的。绝对不会漏字错字,质量有保证!
“两位先生,请小声一些。”一个穿着灰蓝色衣服的店员上前提醒。
曾树志和李才顿时觉得热血沸腾,这满满的十几排书可以免费借阅?
只要粗略将观澜苑走一遍,便会发现墙上贴着不少标语:
安安静静看书,踏踏实实做人。
学海无涯苦作舟
静坐自我妄为,读书即是立德。
公生明,廉生威。
不以利禄为意,而以仁厚为心。
不以私爱害公义。
公义不亏于上,私行不失于下。
这些标语大都是劝人为善,更多的是做官之道!
曾树志按捺住心中的雀跃,和李才分别选了一本书,继续往前走。
走到第三间自明苑,小二指着旁边的一面墙:“两位公子请看,您手中的书是以上人士捐赠的。”
曾树志拿的是这几年的前三甲的文章,而李才拿的是《子经史书》第一部里的《傅子》。
李才最先开口:“天哪,这书居然是肖元茂捐赠的。”肖元茂乃是幽州最高学府明德书院的院长,难怪他那里会有这些。
曾树志的眼都瞪直了,他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倒是李才惊呼出来:“曾兄,你手上这套居然是陶先生捐赠的。”
这位陶先生乃是当世大儒,曾是两任帝师,如今快八十岁了吧!想不到格物书坊的掌柜居然 能够说动这些人捐书。
当他们怀着异常激动的心情进到自明苑,突然发现要上两个台阶才能进去,里面居然很暖和。
这里有几间房,每间房还放了三个矮矮的屏风,坐下去后,对面的情形就看不甚清楚,不会影响到自己。
他们刚落座,就有店员递来笔墨:“请诸位在最后一页的空白处填上姓名和时间。”
他们诧异地翻到最后一页,原来这里有分栏,一栏写着姓名,一栏对应地写着时间。
“这样就知道有哪些公子看过这些书了。说不定以后陶先生也会看见呢!”店员笑着说道。
曾树志很用心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以及看书的时间“康淳元年十月七日”。
“如果公子想要抄书,我们可以提供纸张。只是有一点,公子用了多少纸张,就得帮忙抄写其他东西。”店员继续说道。
“需要我们抄写什么东西?”李才眼睛一亮,不但能看,还能抄写,居然还可以省了纸张钱。
店员笑着道:“每次安排抄写的东西不同,有时候会是《三字经》,因为掌柜会给乡下的孩子赠书。那书本可是写了您的名字。”
天哪,还能署名。
“您想想一下,若是有一天您封侯拜相了,有个年轻的学子拿着一本《三字经》感谢您,那场面一定会感人。”店员笑嘻嘻地说道,“不过也不一定是抄写,说不定是画画啦,这要看您的特长。有时候还需要公子帮忙写其他东西,您放心,我们是正经生意人家,不会让您乱写东西的。”
曾树志和李才相视一笑,开心不已。
这时有个书生奇怪地说:“你有没有看到炭盆?”
另一个书生左右张望:“好像一直没有看到。”
曾树志和李才面面相觑,好像是一直没有看到炭盆,也没有任何烟。
“小二,不……店员,请问这屋子为啥那么暖和?”一个书生确定这间屋子的确没有炭盆后,忍不住发问。
店员就是焦二,他回答:“因为房间的地板重新垫高,中空,修成烟道,成为‘地炕’,另一处有店员正在烧火地提高室温。”
“还能如此?”一个书生惊讶地说道。
焦二面带笑容:“除了地炕,还有一种叫火炕,睡在上面可暖和了。东家刚才已经把图纸贴在店门外了,几位公子出去就可以看到了。”
众人有些意外,李才却放在书本,直接冲到了店门口外面。
店门口附近的墙上果然贴着好几张大大的图纸,只是百姓都挤满了,他根本挤不进去。既然书坊已经公开,迟早他都会知道的。如今最重要的是赶紧回去把那本书看完,这本《子经史书》第一部里的《傅子》可是很贵的,去年他才问过价钱,足足要五两银子。
渐渐地,来自明苑看书的书生多了起来,就连长廊都摆满了凳子。有的书生见实在坐不下,便拎着凳子过来,低声问道:“兄台,可否搭台?”
过了不知多久,李才碰碰曾树志的手肘:“你肚子饿了吗?”
曾树志这才惊觉,原来肚子早就空了。
李才悄声说道:“我刚才问了店员了,如果离开,就要把书交回去。可是我怕填饱肚子再回来,这书被其他人借走了,这位置也没有了。”
曾树志也不舍得放下手中的书,他正要开口,李才已经出声了:“店员说了,可以提供杂粮馒头,一文钱一个。不过我出门的时候没有带铜板……”
曾树志摸摸口袋,幸好他带了三个铜板。
李才很快就带了三个杂粮馒头回来。天气冷,杂粮馒头一会就变冷了。接着店员过来提醒他们把书收起来,这才把两个竹筒杯子放下来。
“几位公子,下次可以自带粮食过来,不过油饼之类的不行,以免油污落在书上。你们还书的时候,小的会检查的。若是谁弄脏了书本,就要把名字和日期旁边写上的。以后不管是谁看了这本书,都会知道某一页是谁弄脏的,说不定捐书的人也会知道喔!”店小二说道。
天哪,若是不慎弄脏书,后来看书的人都知道是自己弄脏的。若是被捐书的肖元茂或者陶先生等人知道,自己的颜面岂不是丢尽了。
看来以后无论是吃东西,还是喝水,都得把书本收好,以免弄污了,必须得十二万分小心才是。
店员的话太醒神了,众人皆小心翼翼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