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4900000034

第三十四章 大战滁州二 血战六合

陈达金率二万虎威军经过两天的行军,来到了六和城西的一个偏僻的小村子,扎下了大营。粮草辎重装了三十艘大木船,由亲兵营押船护送,顺滁河到了离六合城十来里的岸边停靠,神机营的两名神机卫早已在此等候了。

此次奔袭,沐英令陈达金为主帅、潘成龙为副帅。所以,扎营后,兵士们迅速的封锁了这片地区,神机卫介绍了六合城的地形,驻军人数,及城防情况。

六合城坐落在滁河北岸,从滁州出发,顺滁河水路乘船,可直达六合城下。六和城周围大小水系繁多,河湖纵横交叉,除了滁河外,还有八百河、招兵河等,水系四通八达,与六和城的护城河相连。

正是因为河湖水系繁多,给攻城带来了很大的困境,批量的军队很难施展开,不适应高密度的冲锋、攻城,想要攻克六和城,还需从水路上想办法。

六和城驻军都尉叫闫金鹤,下辖一千精骑兵、八千步兵。一千精骑兵驻扎在招兵河西岸,三千步兵驻扎在城东的八百河边,三千步兵驻扎在城北,城南河边驻扎有一千步兵,城内还有一千步兵驻扎在县衙周围。

陈达金几人在神机卫的介绍下,脸色越来越严峻,淮南淮北一带的人,不大习水战,初到水乡来作战,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在这种四面环水的六和城,攻城军队很难展开,而且守城军的兵力分散,据河而守,敌方在城内道路直通,可以相互支援、相互守望。

神机营在城内布置了十几人,十几人做攻城的内应,聊胜于无。陈达金几人在一起,商量了半天、一筹莫展。如果分兵,各个击破,只能用船运送兵力,一船一船的送去,无疑于添油战术,送多少死多少。如用大批的船来运送,则会打草惊蛇,敌方有准备了,那无疑是送死。

部队运动到了六和城外,消息掩盖不了几天,必须尽快的想出办法,否则,前功尽弃。

陈达金突然问:“咱们神机营在城内有商铺吗?地方有多大?是否严实?商铺的生意如何?”

神机卫回答:“大人,咱们在城内有一处商铺,铺面不大,但后面有处小院子,院子周边都有住户,不甚严密,生意只是一般。”

陈达金的想法是:第一步、先利用商铺进货,大船将货物停靠在文庙附近的码头,再用骡马车辆将精兵几人一次、几人一次分别送进商铺,只需要三十人即可;

第二步、将一千名士兵藏在三十艘船内,船在傍晚时分停靠在文庙前的码头上;

第三步、傍晚时分,大部队行军至招兵河以西两三里的地方隐藏,滁河与招兵河交汇处,在招兵河上停四艘船,时间一到迅速将四艘船连接在一起,上面木板铺上,共大部队跑步通过。

第四步、总攻。提前进入城内的士兵,与神机卫一起,将兵器藏于马车内,赶到南门,在城门关闭前,阻止城门关闭,他们只要一发动,三十艘船内的士兵迅速出动,直奔南门,与里面的人一起控制住城门。城西的部队,以骑兵为主迅速增援北门,三里路的距离半个时辰内,部队可以赶到南门。大部队进南门后,以司为队,分兵向四城进攻。

听完陈达金的部署,大家感到这是一步险棋,一旦城门打不开,或者守不到大部队的到来,将会是灾难,众多的士兵会因此送掉性命,但也别无它法,战争本身就是冒险,只能如此了。

第三天,白天,神机营商铺的掌柜、伙计,赶着大车,出城门经过文庙,到了滁河码头,将一个个大箱子抬上车,码好后,赶着车进了城,到了城门口,跟守城门的校尉说:“大人,我家商铺今天将会进来一大批的货物,都是些陶瓷细活,请大人给行个方便,不要检查了,还有不少呢。”

说完将一个装有银子的小袋,塞进了校尉的怀里,并说:“些许小钱,兄弟们买酒喝。”

校尉高兴地笑道:“到时候尽量快点,别耽误我们关城门。”

一天来来回回运了好几趟,到了傍晚,又过来了三十几艘大船,船篷遮的严严实实的,一个河边当值的兵问:“这都是些什么船?船上装的什么东西?”

神机营掌柜立马上前,一大锭银子塞进了他的衣袖里,陪笑道:“我们进了大批的货,还有东家一家人搬到城里来住,大批的家具、用品、粮食等,请大人行个方便。”

当值士兵说:“不能一起停靠,只能一个船一个船的下货,其它船离开岸边,到别处暂停。”掌柜只得将船离岸边远点停靠,这时天色渐渐地晚了,离城门关闭还有一点时间。

傍晚,一辆马车从城内驶处,来到了北城门,车上门帘子关闭的严严实实的,守城兵拦住了马车,要检查,马车夫不让,车边的伙计也很横,不许检查,双方拉扯间,城门口三三两两的人靠近看热闹。

一个军官带着几个士兵跑过来,一边跑一边喊:“干什么?干什么?不要命是吧,全都抓起来。”

等这几个士兵跑近,车夫和伙计掀开车帘,抽出兵器就砍向城门看守,看热闹的闲人们全都围过来,拿上兵器与士兵们格斗起来,不一会几个士兵全部砍翻在地,一时间城门就乱了,有人喊:“杀人了!杀人了!”,城墙上的士兵往下跑 ,河边当值的士兵也往城门跑,想来支援。

这时,河边大船上的布幕掀开了,里面的士兵一个个跳上岸来,抄起兵器杀向城门,一艘艘的船靠向岸边,一群群士兵扑上岸来,张大兴都尉跳上岸来,抽出战刀:“留下二百人拦截河边的守河散兵,其余人跟我冲向城门!”

这是,城东三里开外,近两万人铺天盖地而来,最前面的是一支上千人的骑兵。

招兵河河面上原先停留的四艘船,在船夫的摆弄下,堵住了河道,船夫们将船沿两岸,迅速的固定好,从船舱里抽出一块块的宽厚的木板,铺在了船上,形成了一个水上平桥。这时一千多骑兵到了河边,他们迅速的过河,直扑南城门。

南城门此时凶险万分,从城墙上、从河道边、从县衙的士兵正源源不断的扑向南门,城东的骑兵的马蹄声已经渐渐地近了。几百虎威军在张大兴都尉的带领下,正在反击疯狂扑上来的守城军,张大兴他们不敢离开城门,只要一离开,城门就会闭上,外面的大部队就会被隔在城外,此战会前功尽弃。正是因为要守住南门,所以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死伤越来越多,八百多人已经伤亡过半了,河边的二百拦截的士兵早已战死。

张大兴被三个凶悍的守城校尉围攻,几处受伤,仍在坚持,他知道,这里是成败的关键,无论如何都要坚持到大部队的到来,两校尉左右夹击,张大兴左当右避,挥刀砍向左边的校尉,不料第三个校尉的偷袭而至,左臂被一刀砍断,鲜血不断的喷出,右腿又挨了右边校尉的一刀,周围的四、五个士兵来救。

张大兴右臂持刀柱在地上,支撑着身体,大喊:“兄弟们!在坚持一会!我们的大批兄弟就要到了!”三百多残兵个个身负重伤,咬着牙死战不退。

南门于是变成了我方在防守,守城兵反过来在进攻。城东守军的第一批百人队骑兵援军,已经快到南门了,这时,我方的千人骑队也冲到了南城门口,张大兴终于松了一口气,他流血过多,强忍住对骑兵都尉说:“留下五百骑协助我,其余的五百骑,你带到东面,拦住他们的骑兵,只需坚持半柱香的时间,提司他们的大队人马就到了”,骑兵都尉战刀一挥:“分一半兵力跟我来!”,部分骑兵纵马跟上,张大兴仍然坚持拼杀,伤口都没时间包扎。

近二万的步兵,分成三部,黑压压的向招兵河浮桥冲来,三里多路对士兵来说,不算啥,第一批二千人迅速度过了招兵河,向南城门扑去,紧接着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

南城门终于保住了,大批的骑兵向东,拦截六合城守军的骑兵,张大兴命一司二千人,跟在了骑兵后面,自己却是在坚持不住了,倒在了南门下,流血过多晕死了过去。

戴宇亭都尉带领二千人上了城墙,向东城墙杀去;陆大可都尉带领二千人上了城墙,向西城墙杀去;李立都尉带领二千人人直扑县衙;许德武、张兴都尉各带二千人从城内大街直扑北门;余蒙带领二千人直扑东城门;于德利带领二千人直扑西城门。

陈煜带领一千人守护南门,并派人将晕过去的张大兴史送出了南门。向南带千人队在护城河外向东展开,防止对方从河中逃脱;潘成龙率两个千人队沿护城河外向西,向北展开,防止对方从河中逃脱。

陈达金留一个千人队及亲兵队留在招兵河以西,做总预备队。

同类推荐
  • 大明门之锦衣三少

    大明门之锦衣三少

    永乐末年正逢乱世之秋,混入锦衣卫的他举步维艰,掩藏一个惊天秘密为与养父共辅明君,险象环生与兄弟共进退,暗潮汹涌的官场之中尔虞我诈,他步步为营、以身犯险,不惜一切!与挚爱一路艰辛,携兄弟浴血抗争,力挽狂澜于大明门,且看锦衣三少如何执掌风云成就一世功绩!谱写一段属于他的传奇……推荐自己的另外两本书《陆鼎记》《熊渝记》桥那谢谢!拜托收藏啊!谢谢!新书《熊渝记》,续写古龙残稿,谢谢捧场!
  • 后唐风云

    后唐风云

    本书就是描写从后唐武皇李克用,历庄宗李存勖、明宗李嗣源、闵帝李从厚,至末帝李从珂的那段历史;亦即从公元856年到公元936年,从武皇李克用出生到末帝李从珂身死国灭的那段往事,历时80年。本书的定位是一部正史战争小说,资料来源于24史中的《旧五代史》、《新五代史》以及北宋名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本书以基本历史事实为依据,再现了后唐帝国那段尘封的往事。本书尤其采用了中国古典兵学中的兵法、阵法来诠释那一场场浴血厮杀背后的未战先算、正合奇胜、谋形造势、避实击虚,让我们有机会再一次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神州雁回

    神州雁回

    大明,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大明,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明嘉靖年,北有鞑靼战事、南有倭寇海患、内有民族纷争。朝堂之上牛人辈出、波澜壮阔。**********他,是派驻鞑靼的密探,跑遍每个部族、与蒙人交朋友。但成了敌我双方、生死守城之后,还能是朋友?他,原本还是大富之家的二少爷,为了保证大哥族长之位,早被父亲安排了纨绔子的人生。是什么改变了一切?童年任性的离家出走,还是……?十八年后的他,搅起一场与家族间的商战,只为回家?**********要想办法赚钱,修炼脸皮有用不?别人都抢到家里来了,还问怎么办?打!见鬼见鬼……!这世上真有鬼?!**********喜欢爽文的出门左转。写不下去的时候,我也喜欢出门左转。喜欢言情的……,当然不会来男频啦。不过,我尝试着加爱情当调料,广大男同胞莫怪莫怪。
  • 三国的女人

    三国的女人

    《三国演义》里把刘备塑造成正统,因此说他不好色,说他的观点是:女人如衣服,可以随时脱掉,换了云云。实际上,演义里掩盖了许多史实:比如,一向被看做极其正人君子的关羽,和曹操争一个女人这样的事,不能提;也是正面形象的张飞,在田野里虏获一个小女孩的事,同样不能提。等等诸如此类的。本文宗旨是:为三国时期,被战争和男权思想淹没的女人、以及女人在这段历史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正名。“作用”,向来有正面,有负面甚至有反面的,笔者不做历史、道德的评判。就是这个样子,随便你怎么评判,那是你的事情。总之,三国时期有女人,女人是推动三国进程的一只手。
  • 大宋燕王

    大宋燕王

    绍兴十一年,南宋君臣赐死岳飞,收缴张俊、韩世忠等武将兵权,宋金议和,断送了大宋收复北方领土的最后机会,在不远的将来只能在苟延残喘中,一步步走向灭亡。而此时,不知道自己身负特殊使命,被安排来到宋代的杨丛义,路遇不平拔刀相助,却被冤进死狱,面对未知危险,看他如何一步一个脚印,从囚犯到入仕为官,与赵构、秦桧等南宋君臣斗智斗勇,得陆游、辛弃疾等辅助,最终统御天下军马,挥剑北伐,逆改南宋天下!一统东方沃土,功成名就!
热门推荐
  • 黑暗集团的内部厮杀

    黑暗集团的内部厮杀

    宇宙海盗集团和黑暗帝国两个主要的黑暗势力集团的战争即将打响!海盗四魔将,黑暗五魔将,汪氏家族,陈氏家族,汪氏家族,李氏家族,杨氏家族等家族即将在各大星球展开激烈的激战,争夺宇宙霸权。
  • 玄判

    玄判

    他既不是道家门人,也不是佛家信徒。他是一个修玄者,一个每3000年大劫来临的解劫人。当人间和仙界供奉灵气日益衰弱,天人五衰征兆出现时…这次劫难,到底是意味着重生?还是象征着毁灭?当林轩重入都市,这场善良与谎言,正义与邪恶,重生与毁灭的惊天斗争彻底拉开了序幕…看林轩如何游走在各类美女身旁,为何这些女子都愿为他痴痴等待…再看林轩如何揭秘阴谋,与邪恶斗争,在危险道路上步步惊心…唯一读者群:277608482(大量空位)作者勿扰。
  • 橘色日暮

    橘色日暮

    这是一个十分漫长的故事,漫长到太阳由刺眼的光芒变成了可以直视的温柔;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我们经历过的少年岁月,到底会把我们送去哪里呢,未来会是个好地方吗?这并不仅仅是谈论爱的故事,也许比起爱这件事,勇敢才是生命更大主题;这也不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它让我哭了很多次,但我也在故事里学会了很多事情,比如,认真放下,好好告别。你眼里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我眼里的太阳,它把爱藏在了够也够不到的地方,但我知道阳光会穿透所有,终将照耀在我身上;爱有时无法看到,但一定可以感受得到,爱,像太阳。
  • 神祇时代之我为人族守护神

    神祇时代之我为人族守护神

    诸神之界,浩瀚无垠。所有人在年满十八岁的时候,都可以点燃神火, 开辟神域,成为一名半神!来自华夏的穿越者李夜,以这个世界最瞧不起的人族起家,在万物增幅系统加持下,打出一个恢弘强大的东方世界,重现山海洪荒,再创人族盛世!诸神之战,炎黄人族横扫一切所谓高等种族,登顶晶壁系之巅!
  • 我想延续你的到来

    我想延续你的到来

    你的到来,让我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 人间秩序员

    人间秩序员

    当阎王之子来到人间:“少年郎,你敢信吗?你眼前的人不是人。”老爷爷笑着说。“我信,因为.......我也不是人。”
  • 团宠女主
  • 平平无奇的快穿

    平平无奇的快穿

    予吟无父无母,一天老神仙找上她,她成了殿下的婢女。那位神冷心冷情,把她送上了寻找碎片的道路。……高冷的校草男神抱紧她,声音微哑:“别再消失了…阿吟。”背着书篓的书生耳尖通红:“妖……我也不怕的……”恶龙少年眼角上挑,恶劣道:“阿吟要永远关在我的城堡里才行呐。”淡漠出尘的隐居医者挑起她的下巴:“救他……还是救我?”……本以为只是简单的帮助碎片们夺回气运,却被神给攻略了……
  • 手持江山

    手持江山

    她是21世纪少有的废材少女,一朝穿越竟成天才小姐。可她样样不通,破绽百出。宫中宴上,众人皆笑:“这不就是天才废材?”郑紫陌看着在表演台上狼狈的她,笑而不语。比武台下,郑紫陌一掌结束这次比试,轻笑看着她受众人欺凌。而她本以为有天才废材的耻辱名号就可以风平浪静,郑紫陌却偏推波助澜,把她拉入这场充斥着血腥的游戏:胜者高坐败者亡,每个勾心斗角都建立在无数代价之上。——郑紫陌俾倪着她,三千青丝飞扬,低头抚着精致的指甲,语气轻狂:“你敢不敢和我一决高下?”这是一场没人犹豫的对决,究竟谁赢谁输?【结局HE,欢迎入坑】
  • 心中那独特的地方

    心中那独特的地方

    家乡是每个人心中最独特的地方,即使我们与之相隔万里仍时时挂念,这个作品是独属我心中那独特的地方,记录了家乡的巨变及我的青春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