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李治见媚娘被落发为尼,不敢言语,更不敢声张,只把媚娘一丝乱发,死死攥在手心里,这一切没逃过师太之“火眼金睛”。
一边是痛失母爱。
一边是知音离恙。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
善良尚还年幼之太子,只能用泪水覆盖真情,用哭声抗议之无情。李治含泪目送媚娘远去,......
旁人只道是太子看稀奇,岂不知两情相悦话别离,最是伤心奈何天!
李治且看四顾无人,将媚娘秀发藏于袖笼,对着母后灵柩失声恸哭,真个是:
“儿哭娘天蒙蒙,泉下有知。娘离儿地浑浑,祖上有灵。不恋人间富贵与荣华,愿得比翼双飞在人间。”
一时间,众大臣被李治之哭声撕心裂肺,一时间,太宗被李治之孝心牵动老泪纵横。
“治儿,哭的舅舅痛断肝肠,太子节哀啊!”长孙无忌揽过太子,轻扶太子双肩,一边心疼妹妹华年早逝,一边心疼外甥年幼无知深宫无情。
长孙无忌呜呜咽咽,止住泪流,叫声:
“太子,别只顾自己哭哭啼啼,还当珍惜自己,劝慰父皇珍惜龙体安康啊!”
李治明白除舅舅之外群臣莫衷一是,闻听舅舅此言,立止哭声,踉踉跄跄,跟随舅舅到父皇寝宫,告慰唐太宗而去。
皇宫内唐太宗横泪涕零,闻听治儿恳请:
“父皇节哀,为社稷安康珍重龙体,儿已痛失母爱,还请父皇怜惜治儿,节哀顺变。”
字字句句出自肺腑,唐太宗见太子李治如此乖巧,不由叫了声:
“治儿,且平身,儿不见娘,君不见己,尔知失之母爱,奈何父皇痛失吾爱与知音,吾与尔合该痛心,然,送母归陵,入土为安方才为上,才对得起儿之母后,朕之扶风弱柳。父皇日夜操劳国事,尔要自当怜惜自己,须跟舅舅勤加勉励,切莫辜负朕与天下子民,父王母后江山社稷之心血。去吧,送母后魂归天界,圣体入土得安矣!”
太极明宫,殿外,李治叩头礼拜,谢过父皇,辞别太极宫,再随舅舅长孙无忌,随着殡葬队伍浩浩荡荡送别母亲与昭陵入土为安。
一代天后,香消玉陨,凤舞九天,斜阳夕照昭陵地宫,庄严肃穆。
朝阳金光四射,映照咸阳宫,铁骨柔情唐太宗,站在城楼,极目远眺昭陵宫,回宫落笔:《忆文德皇后》
“孤鸟失群泪滚滚,
阴阳相隔两重界。
天河之水浪滔滔,
牛郎织女七夕会。
吾与汝远雾昏昏,
骄阳明月永相随。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做连理枝’”。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岁月长河转瞬即逝,春风吹过嫩芽儿,柳梢头,夏日骄阳似火,牡丹花开照富贵,石榴花开红似火,荷花开了满池鲜,秋风吹皱一湖水,大雁南来北上又南下,冬日里白雪素裹太极宫,唐太宗谨记着文德皇后,勤加不辍,创建贞观之治盛世楷模,名垂青史。
且说那太子李治,孝心感动天和地,不仅没有因失去母爱被冷落,反倒慈悲善良更惹太宗喜欢,又得亲舅舅指点,每日里闭门不出,不与兄弟们嬉闹笑玩,只在自己寝宫里勤加学习,得袁天罡《道德经卷》,每思念媚娘,秉烛夜读。
长孙无忌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惊讶小小李治居然懂得修真养性,将来必是从父辈,积善如流,亲忠臣,远小人,一代明君。
时不时太宗面前夸奖一番,还与皇上李世民,偶有验之,二人考之,无不对答如流,甚是讨得太宗,长孙无忌之欢心。
时有唐太宗赞曰:
“治儿仁慈,忠言纳谏,因果类我,而异乎于我,朕心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