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老爷在秦国,老夫人又病倒,好几回我都想——”夫人声音有点哽咽,眼睛闪亮,用力眨眨眼压制住眼泪,又接着说道:“最后一想,府上还有大将军关照,无人敢来欺负。士家血脉尚微弱,我必须将他抚养成人才可,否则岂不是愧对老爷?想想从前种种辛苦都熬了过来,现在老爷回来了,看什么都是欢喜。毕竟,比原来好太多。”
“夫人受苦了。”士会突感内疚至极,“夫人一介弱女子,尚能明白事理,我身为大丈夫,还沉湎在个人的小伤小情之中无法超脱。让夫人担忧受累,真是不应该。有贤妻若此,士某还不知珍惜,真正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我瞧老爷这几日已经渐渐舒怀,想来已经慢慢想通。只是还需时日,不可把自己逼得太紧了。”夫人又道。
“知我者,夫人也。”士会豁然开朗,感慨道:“前几日与魏大夫喝酒赏花,他也劝慰了我一番,我已经开始反省。不过——”他动情的说道:“今日夫人的一番话,才是苦口良方,药到病除。让我彻底领悟,执着过去,不如展望将来。”
“你看——”眼前一对燕子呢喃引起了士会的注意,“燕子都成双结对,不胜欢喜。如今我是知音在侧,子女皆在膝下,人生又要书写新篇,可说是事事顺遂。怎能沉迷过往,裹足不前?母亲是要强之人,如果她还在生,绝不会纵容我继续消沉,对吧?”
夫人点点头,“若老夫人健在,定会支持你放眼远方,迈步前行。”
说完,两人相视一笑。士会起身,深深吐出一口气,仿佛千斤重的担子已经卸下。暖阳照在身上,惬意满足。
秦都雍城。
秦康公坐在议事大殿内,呆愣愣的,久久无法回神。他摒退侍从、官员,只想一个人静静的呆着。他想要抽离这丑陋的世间,放任思绪驰骋。他要驾七彩祥云去看巫山云雨,那里没有背叛、欺诈。尤其是来自同一个国家两次三番的欺骗,偏偏被骗的还是尊贵的秦国君主!
他还是太子时,舅舅来秦国避难。后来,父亲力排众议,说要一力扶持舅舅。并派出精锐军士将其护送回国,还嘱咐他去送行。
那是个草长莺飞的春天。少年心境,他竟留意到东城门外的枝头有黄鸟喈喈,燕子啁啾。眼看就要到渭水之北,想到此番舅舅一去,便要继承晋国大统成为一国之君,由衷的替他高兴之余,又有离情别绪涌上心头。于是他开口吟唱: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
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
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那块玉佩,临行前母亲交到他手,要他务必赠予舅舅。经过“骊姬之乱”,曾经的晋国太子申生即母亲的亲哥哥被迫自杀。惠公本与母亲生疏,只有这个舅舅,是母亲所剩不多且感情亲近的兄弟,所以母亲格外珍惜。
这个舅舅,流亡颠沛在外将近二十年。昔日风华正茂的少年,蜕变成华花早生,两鬓秋霜的中年。意气风发之余,却难掩岁月侵蚀的沧桑。母亲心疼这个弟弟,却又碍于礼节没能亲自相送,于是,便委托他务必将此玉佩送出。
舅舅接过玉佩,眼眶湿润。他握着他的手,拍拍他的肩。嘱咐他好生用功,照顾好母亲,便转身消失在人海。
舅舅成为晋国国君之后,便投桃报李,“秦晋之好”延续数年。母亲时常感叹,如此甚好。他心里清楚,身为晋国国君的妹妹,又兼秦国国君夫人,这样的局面,母亲是乐见其成。
与晋文公不同,他的另外一个舅舅,即当时已经过世的晋惠公的品德却相去甚远。言而无信,几次三番的背叛挑衅,父亲颇为恼火,遂发兵将他擒获。最后以其儿子作为人质,才将他释放回国。当时,母亲处境尴尬,焦急不安,他都看在眼里。年少的心,天天祈愿两国交好。
不想时运不蹇,舅舅执掌大位九年,突然薨逝。父亲以为此为天赐良机,执意要借机打破平衡,趁着晋国国丧,实现秦国东进的扩张计划。不想,“崤之战”损兵折将,士气遭遇沉重打击。直至父亲过世,也没能从晋国身上赢得一仗。半分便宜没有讨到,只得作罢。
他初登大位,适逢表弟晋襄公过世不久。晋国中军元帅赵盾属意要立他另一个表弟公子雍为君。这个表弟一直在秦地成长任职,并与他感情融洽。他把这当成重拾“秦晋之好”的天赐良机,安排护卫一路随行戒备,护送表弟回国继位,可结果……
不幸中的万幸,因祸得福。他得晋国良将士会之助,在“河曲之役”一雪前耻。后又迎来智如泉涌的魏寿余,一块晋国沃土眼看就要收入囊中。本来只想伺机报仇而已,没想到好事从天降,喜讯接二连三。刹那间,他的整个世界变得喜气洋洋。
然而,现实再一次展示了它的残酷无情。桌面那封被他反复阅看几十遍的书信,再一次将他狠狠打入冰窖。他从炽热难耐的日中,一下被暴击到至寒边界。他以为,自己继承大统之后,能够一改从前处处被动的困局,还可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谁知,却是屡屡吃亏,反复被捉弄。
那日黄河之别还历历在目。回来之后,他焦急的等待好消息,甚至还交待要准备盛大晚宴,庆祝魏邑纳入秦地,为两位大夫庆功。
没有等到捷报,各种传说却纷纷而至。有说士会将军被俘,似乎对方是有备而来。他不相信,要他们再去打听。去的人回报,魏寿余写信给友人,并非劝人归降,而是要人接应……
好,魏寿余欺骗了他,是他太过轻信,是他的错。士会呢?士会也因他的轻信陷入险境?如果他已经回到晋地,会不会因为他曾经助秦国取胜而被处置?他还在为士会的安危担忧心切之时,这封信送来了,这是封再次给他致命暴击的信……
秦国君主在上,
罪臣士会叩首谢罪!臣本晋臣,蒙祖上福荫,世代晋国为官。身负重任,去往秦地迎立新君。到达秦地,恰逢秦国先君薨逝。新君即位,感念秦晋旧情,对一班晋臣极尽关怀问候。大丧之余,身份不便,也不忘吩咐左右,安排照料臣等卑贱之人。饮食起居,极其细致周全。身在异乡,受此温情,感念君恩,久久难忘。
待到君主行完大位之礼,便迅速着手安排精兵强将,护送臣等连同储君一并离境。临行前,君主一番叮咛,几次嘱托。要臣等务必尽力保护新君,珍惜秦晋断绝已久的情谊,辅佐新君。他日定要亲往晋地,共叙友谊。殷殷情义,牢记在心,不敢遗忘。
岂料风向突变,晋国另择新君,臣等却浑然不知。做着护送新君,归去便是衣锦还乡,光宗耀祖的春秋大梦。被晋国‘六卿’率领的军士,杀得落花流水,仓皇逃窜。储君死于乱箭,臣等只得率残余逃回秦地。
君主履新,意欲一扫先君阴霾,致力开创秦晋新局面,故此积极释放善意。护送晋君一事,更被列为头等大事。逢此大变,遭此背叛,君主气愤填膺,朝野上下更是一片质疑。臣自知身为晋臣,势必难容于秦地,为此常惶恐怵惕不已。
君主命人彻查晋军偷袭之事。得知来龙去脉之后,不顾左右反对,恕臣无罪。不仅如此,还授臣官职,使罪臣得尽其才,安心事业。臣本怀着荣耀而来,之后堕入万丈深渊,早已做好客死他乡的准备。只因君主心怀慈悲,臣才绝处得生。至于为官立室,更是锦上添花,不敢奢求。
君主待臣之心,犹如父母再造。又有提携任用,两者相并,世属少有。臣顿首叩拜,不胜感激。此恩将永世铭记在心,万死不敢相忘。
然臣离乡多年,虽有妻儿在侧,仍不免眷恋故乡。故乡有臣的结发妻子,遗憾不得送终的亡母。臣出生成长的一草一木,无不在梦里萦绕。臣乃一介肉身俗人,非不感念君主再生及知遇之恩,只是故土情结困住灵魂。所以,得知魏寿余是带着晋国大将军的命令诈降,其目的是要将罪臣迎回之时,罪臣动摇了。
臣并非一开始便知魏大夫的真实意图。只是某日偶遇,言谈之中,他曾数次暗示。几番挣扎,臣仍难以置信,犹豫不决。想当初,赵盾害罪臣处境危险,九死一生,幸得君主一念之仁,才得重生。士某又怎能背弃恩义,俯就背信弃义之徒?
黄河滚滚,君臣惜别,臣归心仍然未定。魏寿余对臣说,他已安排妥当,保证臣能安全回到晋国。随行的秦国军士也能全身而退。那一刻,罪臣的内心非常矛盾,甚至希望此事败露。纵然愧对故乡亲人,仍可不负君主信任。
另一方面,又热切期盼事成。想到阔别多年的土地人物,有生之年还能重见,一时激动难耐。当时的吟唱,并非故作姿态,实乃真情流露。无奈不可将心事言明,祈望君主饶恕。
臣归国后,人情奔波。拜会同僚,亲人团聚,加官晋爵,一时风光无限,令人称羡。可是,每每念及六年点滴,万般愧疚似要将臣吞噬,郁结于心,难以释怀。
臣不敢奢求今生再与秦地妻儿团聚,只求君主念她们无辜,祸不及妻儿,保其平安。罪臣万般感激,再拜顿首!
絮叨许多,恐已触怒君主,请君主暂息雷霆之怒,容臣再说几句。历经内政改革,晋国上下一心,虽不及文公襄公在时的锋芒鼎盛,仍可号令诸侯,威震中原,无国可与争锋。
继先君以来,秦一直有东进扩张之野心,天下皆知。君主也曾不止一次想要完成先君遗志,争取东进中原分一杯羹。只是几番尝试,无奈屡受挫折,只得暂时作罢。
罪臣斗胆向君主諫言,但凡天下大事,欲成者,需天时地利人事。依臣愚见,如今天时不在秦,地利人事也差强人意。既如此,君主何不顺天意,将东进与晋争霸暂且搁置一旁?
着手内政,壮大实力,苦修内功。逢良机,则往南推进。待他日天意青睐再图东土,到时事半功倍,何愁霸业不成?
千言万语,难表心事曲折。罪臣叩首谢罪。祈愿君主身体康健,秦国国力蒸蒸日上。士会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