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二章蒸制法江鸳初提点 十牛图陈松悟斗宿
陈松话说一半,便觉难以言喻,支吾着不知如何表述。江鸳当时恍悟道:“哦~原来是因为这个啊,依我看此法大可一试。”
陈松苦笑道:“江大哥,这修炼之道可不比你的炼药之术,你未曾亲身尝试,又怎知可不可行呢?”
江鸳笑道:“有道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别看我没练过那什么《梯航要录》,但我江家历代相传,两项独门绝技你可知道?”
陈松道:“你说的可是催火掌和引流指吗 ?”
江鸳点头道:“不错,催火助燃辅益炼药,引流化毒调试制蛊,此乃我北镇传人必修之技。但你可知它们当初可不叫这个名字。”
陈松摇了摇头道:“这我倒不知,愿闻其详。”
江鸳道:“想当年我江氏祖上偶得一部道门密卷,内中记载两项仙法,一为还阳法,另为点金术。当时如获至宝,后又经数代先人反复尝试,终不得法。
幸有清,涟二公别出心裁,弃虚务实,化繁就简,取其中可用之处加以改善,虽不及之前妙用,但因舍而得,方才创出了催火掌与引流指两项能够为我所用之绝技,使我江家的炼药,制蛊之术更上一层楼。”
陈松似懂非懂道:“你的意思是~要我也效仿二位前辈,放弃修炼吗?”
江鸳摇头笑道:“其实在我看来,你修炼那什么《梯航要录》与我炼丹熬药,颇有一些相似之处。为了提高药效,便需通过高温加热进行融合,其中最直接的便是焙炙之法。只不过我们是以炭木起火,石瓦为炉,添加辅药,去芜存菁。
而你却需养神为火,修身为炉,再借助那些神器之效来增强体能。犹如鼓风助势般,将原本涣散无形的内力,锻炼成有形有质的元神。从而突破身体限制,获得异于常人的能力。
此法虽然简单,但却有不少弊端,一旦火侯掌握不当,便会功败垂成。尤其像你所得这部《梯航要录》残缺不全,失败的可能尤为更甚,动辄身受其害。
欲除此患,当以熬煮之法替之,火上置器,器中蓄水,隔以媒介,并用特殊手法,使其受热更加均匀。尽可能的避免了烧糊状况的发生。此手法便是我们一直引以为傲的催火掌。
只可惜无论修炼催火掌,还是引流指,皆需手足同源,齐心共修。怎奈余弟早亡,剩下我独木难支,并未练成此技。正因如此,我才一直望洋兴叹,没能将龙犄泥桓丹炼制成功。
适才见到那些蒸屉,我忽然突发奇想,打算在容器内再加上一个特殊的篦子,以蒸制之法炼药,没想到竟使贤弟有所触动。
但听你之前所言,那些神器千变万化,妙用无穷,若好好利用,定能对你有所帮助。但具体如何实施,你也不必急于一时,待到福至心灵自会水到渠成。”
陈松听后深以为然,连连称谢。随后四人进到寺中禀明来意。阔庸大师闻讯亲自出来相迎。一问方知,两年前阔庵便已离开灵觉寺,前往沂州境内的普济寺,去向本门师兄阔度法师,习学黄龙派禅宗新法。
陈松失望之余,又暗觉惊喜,那普济寺与六辅岛之间,相距不过二三百里,倘若阔庵挂单于此,他便可以时常前去拜望了。
正在叙谈之际,有小沙弥前来传话,言说时辰已到,请阔庸大师前去现身说法。在阔庸大师的盛邀之下,他们也随之前往,起初还是心不在焉,敷衍了事,随即便听出其中妙处,结合自身,获益匪浅。
当夜便在寺中借宿,待到次日清晨,向阔庸大师辞过行后,登程上路。一路无话,这一日来到沂州境内,前方是一双阳岔道,继续北上可到潍州,若向西行六十余里,便是普济寺。
陈松,江鸳心意相通,都想前去拜会阔庵,又恐耽误行程,让母亲担心,于是便让苏晴,冯春先回六辅岛复命,他和江鸳兴冲冲来到普济寺登门求见,没想到又是空欢喜了一场。
半月前阔庵外出访友,一直未归,不过据阔度大师言讲,按其行程来算,归期亦不远矣。而且他临行之际曾有交待,若有潍州六辅岛的陈姓少年来访,便请他在自己房间留宿。陈松和江鸳一商量,既然来都来了,也不在乎多等几天,于是便在普济寺暂住下来。
阔庵所住房间倒是不小,但却没有太多摆设,木质的地板略显斑驳,左右两排书架,摆满了书籍,正中一个长几,权做书案,案旁随意放了几个蒲团。
房门左右各有一个躺柜,虚搭铜扣并未上锁。就在对面墙壁上,还挂了十副水墨丹青,画工着实一般,年代也并不久远。
屋中并无床榻,看来他一向都是席地坐卧。陈松他们对此倒不在意,正好落得宽敞,两个人同室而眠,也不觉有何不便。
眼看天色将晚,二人用过了斋饭,早有小沙弥帮他们把被褥搬了过来。书柜中多是经书,他们也没兴趣去看,闲谈了一会儿,江鸳困意渐浓便先睡了。
陈松百无聊赖,这才想起去看墙上那十副画卷。只见第一幅画的是一个牧童打扮的小孩,神色慌张做寻找状。旁边还有一首题诗曰:“忙忙拨草去追寻,水阔山遥路更深,力尽神疲无处觅,但闻枫树晚蝉吟。”
第二幅画的还是那个牧童,手持竹鞭,正在低头查看一行蹄印。旁边题诗曰:“水边林下迹偏多,芳草离披见也么?纵是深山更深处,辽天鼻孔怎藏他?”
第三幅画的是一头牛陷在泥沟里面。旁边题诗曰:“黄鹂枝上一声声,日暖风和岸柳青;只此更无回避处,森森头角画难成。”
第四幅画的是那个牧童正在驱牛出沟。旁边题诗曰:“竭尽神通获得渠,心强力壮卒难除;有时纔到高原上,又入烟云深处居。”
第五幅画的是牧童牵牛而行正在放牧。旁边题诗曰:“鞭索时时不离身,恐伊纵步入埃尘。相将牧得纯和也,羁锁无拘自逐人。”
第六幅画的是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而去。旁边题诗曰:“骑牛迤逦欲还家,羌笛声声送晚霞,一拍一歌无限意,知音何必鼓唇牙。”
第七幅画的是牛归栏圈牧童望空独坐。旁边题诗曰:“骑牛已得到家山,牛也空兮人也闲。红日三竿犹作梦,鞭绳空顿草堂间。”
第八幅画最奇怪,上面竟是一片空白。旁边题诗曰:“鞭索人牛尽属空,碧天辽阔信难通。红炉焰上争容雪?到此方能合祖宗。”
第九幅画的却是一幕湖边垂柳的景象。旁边题诗曰:“返本还源已费功,争如直下若盲聋?庵中不见庵前物,水自茫茫花自红。”
第十幅画了一个坦胸赤足,不修边幅的胖大和尚,正在拈花微笑。旁边题诗曰:“露胸跣足入廛来,抹上涂灰笑满腮。不用神仙真秘诀,直教枯木放花开。”
看下方落款,正是阔庵亲笔所画,虽然工笔粗糙,但意境深远,隐隐流露出一股洒脱与超然,陈松不知不觉的便看入了神。
他由画入诗,触景生情,联想起阔庵自诉的生平往事,自然而然的又想到了父亲的不幸遭遇,不禁感到有些神伤。转而又想起了那部残缺不全的《梯航要录》,随后连同江鸳的提示,阔庸的禅机,还有眼前这十幅画卷,在他脑中走马灯似的来回乱转,猛然间顿开茅塞,失声叫道:“啊~我知道该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