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亲教育子女,不只是教育子女知识,从生活细节中教导善恶是非,更能培养他们处事的道德观念。
西晋后期到东晋前期,是一个内忧外患、社会动荡的时代。晋代名将陶侃就是在这样战乱的时代中长大。
陶侃为鄱阳(今江西鄱阳)人,曾任荆州刺史、侍中、太尉等职。他一生清廉勤政,节俭持家,领兵从不居功自傲;为官时,奖励农桑,惩治贪官,所到之处深受民众爱戴。陶侃之所以培养出如此高风亮节的品格,归功于他的母亲湛氏从小给他的良好教育。
陶侃自小家境清贫,他的父亲陶丹是吴国的扬武将军,在陶侃年轻时就已经去世了。母亲望子成龙,日日辛勤纺织以所赚来的钱供他读书,抚养成人;也教导陶侃结交善友,以增长道德学问、品格与器量。
青年时期,陶侃曾任浔阳县的小官吏,监管鱼塘。有一回,大众将腌鱼平均分掉,陶侃兴高采烈地将分到的腌鱼寄回家给母亲。湛氏非但未显喜色,反而原封不动将腌鱼退回,并附信责备:“现在你还只是一名小官,就公器私用,来日做大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的人?”陶侃谨记教诲,一生都不曾违犯。
在一次大雪纷飞的冬日,范逵到家徒四壁的陶侃家投宿,并带来众多的马车与家仆。清贫到沽不出一粒米的陶侃,生怕招待不周,在屋里来回踱步。母亲对陶侃说:“你尽管出去留住客人,让我来想办法。”
等陶侃走出去后,湛氏随即剪下长发,做成两股假发,换了几斛白米。又将屋中的木柱砍掉,劈成两半当柴火,把草席剁碎作为马的饲料。到了晚上,湛氏已备办好酒菜招待范逵,就连随从的仆人也无有缺乏。
事后,范逵得知事情原委,感叹道:“倘若没有湛氏这样的母亲,如何能成就陶侃这样有才德的儿子呢?”回到洛阳,范逵总会在一些名流面前称赞陶家母贤子孝的行谊。
一个人有没有成就,家庭教育是关键。父母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子女无不引以为仿效的对象,是好是坏,往往决定未来的前途与人格发展。
父母亲教育子女,不能光会说教,也应身体力行;不只是教育子女知识,从生活细节中教导善恶是非,更能培养他们处事的道德观念。陶侃的母亲在他还是小官时,见其行为有偏颇,立刻加以纠正,以防未来错误的言行根深蒂固;更是以身作则,宁可自己缩衣节食,也不使客人有所缺乏,所言所行影响陶侃后来为官的所作所为。
湛氏的晓以大义,让陶侃一生清廉勤政,为国为民。她为社会国家培育栋梁,影响的何止是千千万万人,对于后人,更是起了实质的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