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2400000025

【原典】

师自黄梅得法,回至韶州曹侯村,人无知者。有儒士刘志略,礼遇甚厚。志略有姑为尼,名无尽藏,常诵《大涅槃经》〔1〕。师暂听即知妙义,遂为解说。尼乃执卷问字,师曰:“字即不识,义即请问。”

尼曰:“字尚不识,焉能会义?”

师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尼惊异之,遍告里中耆德〔2〕云:“此是有道之士,宜请供养。”

有魏武系孙〔3〕曹叔良及居民,竞来瞻礼。

时宝林古寺,自隋末兵火,已废。遂于故基重建梵宇〔4〕,延师居之,俄成宝坊〔5〕。师住九月余日,又为恶党寻逐,师乃遁于前山,被其纵火焚草木,师隐身挨入石中得免。石今有师趺坐膝痕及衣布之纹,因名“避难石”。师忆五祖怀会止藏之嘱,遂行隐于二邑焉。

僧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初参祖师〔6〕,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谕!”

师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说,穷劫不尽,听吾偈曰:‘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法海言下大悟,以偈赞曰:

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

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僧法达,洪州人。七岁出家,常诵《法华经》。来礼祖师,头不至地。师诃曰:“礼不投地,何如不礼!汝心中必有一物,蕴习何事耶?”

曰:“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

师曰:“汝若念至万部,得其经意,不以为胜,则与吾偕行。汝今负此事业,都不知过,听吾偈曰:‘礼本折慢幢〔7〕,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

师又曰:“汝名什么?”

曰:“名法达。”

师曰:“汝名法达,何曾达法?”复说偈曰:

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

汝今有缘故,吾今为汝说。但信佛无言,莲华从口发。

达闻偈,悔谢曰:“而今而后,当谦恭一切。弟子诵《法华经》,未解经义,心常有疑,和尚智慧广大,愿略说经中义理。”

师曰:“法达!法即甚达,汝心不达,经本无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经,以何为宗?”

达曰:“学人根性暗钝,从来但依文诵念,岂知宗趣〔8〕?”

师曰:“吾不识文字,汝试取经诵一遍,吾当为汝解说。”

法达即高声念经,至《譬喻品》,师曰:“止!此经元来以因缘出世为宗。纵说多种譬喻,亦无越于此。何者因缘?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见也。世人外迷着相,内迷着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9〕。

佛,犹觉也,分为四门:开觉知见,示觉知见,悟觉知见,入觉知见。若闻开示,便能悟入,即觉知见,本来真性而得出现。汝慎勿错解经意!见他道‘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见,何用更开?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别佛。盖为一切众生自蔽光明,贪爱尘境,外缘内扰,甘受驱驰,便劳他世尊从三昧起,种种苦口,劝令寝息,莫向外求,与佛无二,故云开佛知见。吾亦劝一切人,于自心中常开佛之知见。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恶,贪嗔嫉妒,谄佞我慢,侵人害物,自开众生知见;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观照自心,止恶行善,是自开佛之知见。汝须念念开佛知见,勿开众生知见。开佛知见,即是出世;开众生知见,即是世间。汝若但劳劳执念以为功课者,何异犛牛爱尾?”

达曰:“若然者,但得解义,不劳诵经耶?”

师曰:“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只为迷悟在人,损益由己。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听吾偈曰: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雠家。

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

达闻偈,不觉悲泣,言下大悟,而告师曰:“法达从昔已来,实未曾转《法华》,乃被《法华》转。”再启曰:“经云:‘诸大声闻乃至菩萨,皆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今令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见,自非上根,未免疑谤。又经说三车:羊、鹿、牛车,与白牛之车,如何区别?愿和尚再垂开示。”

师曰:“经意分明,汝自迷背。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饶伊尽思共推,转加悬远。佛本为凡夫说,不为佛说,此理若不肯信者,从他退席。殊不知坐却白牛车,更于门外觅三车。况经文明向汝道:‘唯一佛乘,无有余乘。若二若三,乃至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词,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汝何不省?三车是假,为昔时故;一乘是实,为今时故。只教汝去假归实,归实之后,实亦无名。应知所有珍财尽属于汝,由汝受用,更不作父想,亦不作子想,亦无用想,是名持《法华经》。从劫至劫,手不释卷;从昼至夜,无不念时也。”

达蒙启发,踊跃欢喜,以偈赞曰:

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未明出世旨,宁歇累生狂?

羊鹿牛权设,初中后善扬。谁知火宅内,元是法中王。

师曰:“汝今后方可名念经僧也。”达从此领玄旨,亦不辍诵经。

僧智通,寿州安丰人。初看《楞伽经》约千余遍,而不会三身〔10〕四智〔11〕,礼师求解其义。师曰:“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若离本性,别说三身,即名有身无智;若悟三身无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听吾偈曰:

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

吾今为汝说,谛信永无迷。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

通再启曰:“四智之义可得闻乎?”

师曰:“既会三身,便明四智,何更问耶?若离三身,别谈四智,此名有智无身;即此有智,还成无智。”复说偈曰:

大圆镜智〔12〕性清净,平等性智〔13〕心无病,

妙观察智〔14〕见非功,成所作智〔15〕同圆镜,

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

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

通顿悟性智,遂呈偈曰:

三身元我体,四智本心明。身智融无碍,应物任随形。

起修皆妄动,守住匪真精。妙旨因师晓,终亡染污名。

僧智常,信州贵溪人,髫年出家,志求见性。一日参礼,师问曰:“汝从何来?欲求何事?”

曰:“学人近往洪州白峰山礼大通和尚,蒙示见性成佛之义,未决狐疑,远来投礼,伏望和尚慈悲指示!”

师曰:“彼有何言句?汝试举看。”

曰:“智常到彼,凡经三月,未蒙示诲,为法切故,一夕独入丈室〔16〕请问:‘如何是某甲本心本性?’大通乃曰:‘汝见虚空否?’对曰:‘见。’彼曰:‘汝见虚空有相貌否?’对曰:‘虚空无形,有何相貌?’彼曰:‘汝之本性犹如虚空,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无有青黄长短,但见本源清净,觉体圆明,即名见性成佛,亦名如来知见。’学人虽闻此说,犹未决了,乞和尚开示!”

师曰:“彼师所说,犹存见知,故令汝未了。吾今示汝一偈:

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

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17〕常显现。

常闻偈已,心意豁然,乃迷偈曰:

无端起知见,着相求菩提。情存一念悟,宁越昔时迷?

自性觉源体,随照枉迁流。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

智常一日问师曰:“佛说三乘法〔18〕,又言最上乘,弟子未解,愿为教授!”

师曰:“汝观自本心,莫着外法相。法无四乘,人心自有等差。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乘是行义,不在口争,汝须自修,莫问吾也。一切时中,自性自如。”

常礼谢,执侍,终师之世。

僧志道,广州南海人也。请益曰:“学人自出家。览《涅槃经》十载有余,未明大意,愿和尚垂诲!”

师曰:“汝何处未明?”

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于此疑惑。”

师曰:“汝作么生疑?”

曰:“一切众生皆有二身,谓色身、法身也。色身无常,有生有灭;法身有常,无知无觉。经云‘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者,不审何身寂灭?何身受乐?若色身者,色身灭时,四大〔19〕分散,全然是苦,苦不可言乐。若法身寂灭〔20〕,即同草木瓦石,谁当受乐?又法性是生灭之体,五蕴是生灭之用,一体五用,生灭是常。生则从体起用,灭则摄用归体。若听更生,即有情之类不断不灭;若不听更生,则永归寂灭,同于无情之物。如是,则一切诸法被涅槃之所禁伏,尚不得生,何乐之有?”

师曰:“汝是释子,何习外道〔21〕断常邪见而议最上乘法?据汝所说,即色身外别有法身,离生灭求于寂灭。又推涅槃〔22〕常乐,言有身受用,斯乃执吝生死,耽着世乐。汝今当知,佛为一切迷人认五蕴和合为自体相,分别一切法为外尘相,好生恶死,念念迁流,不知梦幻虚假,枉受轮回,以常乐涅槃翻为苦相,终日驰求。佛愍此故,乃示涅槃真乐,刹那无有生相,刹那无有灭相,更无生灭可灭,是则寂灭现前。当现前时,亦无现前之量,乃谓常乐。此乐无有受者,亦无不受者,岂有一体五用之名?

何况更言涅槃禁伏诸法,令永不生,斯乃谤佛毁法。听吾偈曰:

无上大涅槃,圆明常寂照,凡愚谓之死,外道执为断。

诸求二乘人,目以为无作,尽属情所计,六十二见本。

妄立虚假名,何为真实义?惟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

以知五蕴法,及以蕴中我,外现众色像,一一音声相。

平等如梦幻,不起凡圣见,不作涅槃解,二边三际〔23〕断。

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

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真常寂灭乐,涅槃相如是。

吾今强言说,令汝舍邪见,汝勿随言解,许汝知少分。

志道闻偈大悟,踊跃,作礼而退。

行思禅师,生吉州安城刘氏。闻曹溪法席盛化,径来参礼,遂问曰:“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

师曰:“汝曾作什么来?”

曰:“圣谛〔24〕亦不为。”

师曰:“落何阶级?”

曰:“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

师深器之,令思首众。

一日,师谓曰:“汝当分化一方,无令断绝。”

思既得法,遂回吉州青原山,弘法绍化。

怀让禅师,金州杜氏子也。初谒嵩山安国师,安发之曹溪参叩。让至,礼拜,师曰:“甚处来?”

曰:“嵩山?”

师曰:“什么物恁么来?”

曰:“说似一物即不中。”

师曰:“还可修证否?”

曰:“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

师曰:“只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西天般若多罗谶汝足下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应在汝心,不须速说。”

让豁然契会,遂执侍左右一十五载,日臻玄奥。后往南岳,大阐禅宗。

永嘉玄觉禅师,温州戴氏子,少习经论,精天台止观〔25〕法门。因看《维摩经》,发明心地。偶师弟子玄策相访,与其剧谈,出言暗合诸祖。策云:“仁者得法师谁?”

曰:“我听方等经论,各有师承,后于《维摩经》悟佛心宗〔26〕,未有证明者。”

策云:“威音王〔27〕已前即得,威音王已后无师自悟,尽是天然外道。”

曰:“愿仁者为我证据!”

策云:“我言轻,曹溪有六祖大师,四方云集,并是受法者,若去,则与偕行。”

觉遂同策来参,绕师三匝,振锡而立。

师曰:“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自何方而来,生大我慢?”

觉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师曰:“何不体取无生〔28〕,了无速乎?”

曰:“体即无生,了本无速。”

师曰:“如是!如是!”

玄觉方具威仪〔29〕礼拜,须臾告辞,师曰:“返太速乎?”

曰:“本自非动,岂有速耶?”

师曰:“谁知非动?”

曰:“仁者自生分别。”

师曰:“汝甚得无生之意。”

曰:“无生岂有意耶?”

师曰:“无意谁当分别?”

曰:“分别亦非意。”

师曰:“善哉!少留一宿。”

时谓一宿觉,后著《证道歌》,盛行于世。

禅暂智隍,初参五祖,自谓已得正受,庵居长坐,积二十年。师弟子玄策,游方至河朔,闻隍之名,造庵问云:“汝在此作什么?”

隍曰:“入定。”

策云:“汝云入定,为有心入耶?无心入耶?若无心入者,一切无情草木瓦石应合得定;若有心入者,一切有情含识之流亦应得定。”

隍曰:“我正入定时,不见有有无之心。”

策云:“不见有有无之心,即是常定,何有出入?若有出入,即非大定。”

隍无对,良久,问曰:“师嗣谁耶?”

策曰:“我师曹溪六祖。”

隍云:“六祖以何为禅定?”

策云:“我师所说,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

隍闻是说,径来谒师。师问云:“仁者何来?”

隍具述前缘。师云:“诚如所言。汝但心如虚空,不着空见,应用无碍,动静无心,凡圣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无不定时也。”隍于是大悟,二十年所得心,都无影响。其夜,河北士庶闻空中有声云:“隍禅师今日得道!”隍后礼辞,复归河北,开化四众。

一僧问师云:“黄梅意旨,什么人得?”

师云:“会佛法人得。”

僧云:“和尚还得否?”

师云:“我不会佛法。”

师一日欲濯所授之衣而无美泉,因至寺后五里许,见山林郁茂,瑞气盘旋,师振锡卓地,泉应手而出,积以为池,乃跪膝浣衣石上,忽有一僧来礼拜,云:“方辩是西蜀人。方辩远来,愿见我师传来衣钵。”

师乃出示,次问:“上人攻何事业?”

曰:“善塑。”

师正色曰:“汝试塑看。”

辩罔措。过数日,塑就真相,可高七寸,曲尽其妙。师笑曰:“汝只解塑性,不解佛性。”

师舒手摩方辩顶,曰:“永为人天福田!”

有僧举卧轮禅师偈云:

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

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

师闻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因示一偈曰:

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

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同类推荐
  • 独步天涯.

    独步天涯.

    五代十国末年,金陵慕容惨遭巨变,只有少主慕容燕云幸存。他有一腔恢复故国、为亲人报仇的热血,却遭遇无数次生死危机与挫折。后终凭借惊人的天赋,练成绝世神功,被众派拥为武林盟主。但他志向不仅如此,他要的是恢复大燕。可复国之路艰难无比,为了复国报仇夺天下,无奈割舍儿女情长,在水云阁少主云逸墨的帮助下,与赵匡胤、赵普为代表的强大势力展开了一场腥风血雨的争斗。
  • 格言联璧

    格言联璧

    格言联璧 (清)金缨
  • 行刑人尔依
  • 魔瞳

    魔瞳

    在萨森古国的首都西里,有一扇最古老的窗子,那窗子上的花纹是极其细致而繁复的。窗外是市场,蔬菜、瓜果、鲜花、肉类都在那里被叫卖。这是一个富庶之都——萨森古国偏居在整个大陆最南端一个狭长的半岛上。多少年以来,它躲避了整个大陆上常见的战争与侵袭。这一切,只为萨森是一个魔法之国。今天的市场和平时一样,充满了祥和的气息。卖葡萄的小贩是个亚述人,他长了一双紫葡萄似的眼睛,这双眼睛就是他卖葡萄的最好招牌了。在整个市场中,就数他的眼睛最尖。而且他的心地非常善良,几乎所有的非法流动摊贩都受到过他的帮助。只要王国的市场管理者一出现,第一个看到的保准是他,他会马上把消息告诉那些无证的商贩,让他们收拾起可怜的货物赶快逃走。
  • 三字经心解

    三字经心解

    三字经心解 (南宋)王应麟
热门推荐
  • 这个天后有点萌

    这个天后有点萌

    这是一个娱乐圈小透明,混迹成地头蛇的故事。或者说一个小白兔如何通过抱大腿,成功上位,最后甩掉大腿的故事。------------------以上简介纯属娱乐,笔者是一个很正经的人(严肃脸...
  • 你的合适小姐

    你的合适小姐

    初中时坏孩子傅廷深处处刁难好孩子林淑婉:上课拽她的头发,下课拦她的路……直到林淑婉吸着红彤彤的鼻头,眼角挂着泪珠,他才手忙脚乱,后悔不已……成年时再遇,优雅多才的傅廷深惊讶又愤怒林淑婉竟然不记得他,强势进入她的生活、高调宣称自己的身份……直到林淑婉一再的躲避,他又逼不得已……
  • 秘殿刀剑决

    秘殿刀剑决

    巨骨大陆19世纪末,大陆霸主溍帝国已经走过一百年春秋,然而溍王朝第三位皇帝 曾格图龙 一改前人的仁政,以武治国,穷兵黩武,消耗国力,帝国辉煌不再,然而曾格图龙晚年更是昏庸无道,加剧社会危机,一场社会大动乱即将到来。燮武门少年班学徒 林克象 历经磨难 学成月牙大刀法 进京赶考武状元 他不曾知道 自己将成为一代枭雄
  • 葬天魔神传

    葬天魔神传

    北境常年冰川铺路,雪海枯林,又怎知这北境中有着另一神秘之地,名为花海。魔宗,无名阁,千机门,洞察院,修罗众,不管你是人是妖还是魔,就算你是天,挡我者,屠了便是。
  • 同易

    同易

    孙正非喜欢一个词意:同志,志同道合。可惜,这一称呼逐渐被老板经理,局长主任等象征个体物质权位所替代,甚至被亵渎为男男之爱。“天明,这是个充斥迷茫沮丧颓虚伪争杀的时代,却是思想者的伟大乐园!”“嘘...我有一个梦:所有意志汇入同一条河流,奔腾星海!”“尊者,受您之圣意洗礼千万次。”寂夜,孤寞灵魂仰望苍穹,展颜:“那我就还您一部大同之戏。”恍惚,两个孤独灵魂同沐璀璨星海,孤独不再。
  • 江心玉白

    江心玉白

    江秋白这一生听过许多声秋白,缠绵的,缱绻的,温柔的,温和的,怒气冲冲的,饱含深情的,柔情似水的,秋白,秋白,他们这样喊他。
  • 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 【明】冯梦龙
  • 你是我的小妖兽

    你是我的小妖兽

    妖族妖王落难天龙大陆,神族女孩血契相救。小伙伴纯洁的友谊,青年热血奋战的激情。一对不同种族的男女,为了家人,友人的平安,一起成长,一起经历人生的酸甜苦辣。
  • 团宠女主
  • 如知

    如知

    好多年也就剩我们几个那么要好,也没有败给时间距离和现实。昨日最亲的某某某,依旧是来年最熟悉的人。有些人只能共青春,有些人一句话就凉了。但时间会筛选出对的人。他们是我见过最有少年气的人,他们会一直温柔,他们是我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