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6100000022

群鸦蔽天

不管怎么说,谣言已经制造出来了,我们的观察点,需要从制造业转到传销业上来了。

传播,是谣言生命的实现方式。未经传播的谣言,就像一颗不发芽的种子,一只没翅膀的秃鹫,一捆点不着的乱柴,没有任何意义。严格说来那不叫谣言。

也看见过这样一些人,喜欢说假话却总也传不出去,刚作第一度传播就弹了回来给自己享用,好不丧气。是不是他们智商太低,编造能力太差?也不。历来很多精细而聪明的编造怎么也传不出去,而那些破绽百出的胡言乱语却轰传一时,而且轰传者中不乏聪明人,这是为什么?

在军事或金融上故意散布一些谣言是智力角逐,但这是一种短暂而有明确目的的特殊谣言;在轰传民间的一般谣言中,智慧没有什么地位。传谣是一个不可理喻的话语运动,在很多时候,没有比这个运动更能让人感叹人类群体智能之低下的了。大家似乎中了一种魔法,迷迷瞪瞪地传递着那些过后连自己也吃惊的荒唐消息,从而暴露了自身原先掩盖着的大荒唐。

原来,传谣反映了人们隐隐然的一种需要,在需要面前,分析能力就会大大降低。这就像一个饥饿的人突然闻到了一种食物的香味,只会不由自主地走近前去,不会作什么营养成分分析。

说来难于置信,人们对谣言的需要,首先居然是出于求真的需要。大家对自己的生存环境都有或多或少的迷茫,因迷茫而产生不安全感,因不安全感而产生探询的好奇。尤其对那些高出于自己视线的物象,这种心情更其强烈。长久地仰视总是从不平等、不熟悉为前提的,这会产生一种潜在的恼怒,需要寻找另一种视角来透视,这种视角即便在一根并不扎实的悬藤之上,也愿意一哄而起爬上去看个究竟。刘东先生曾在《二十一世纪》上撰文指出:“谣传者何?乃人们为求真而暗辟的信息通道,但其载负之知识却总是因接受主体的私弊而受到虚假的曲解。”我觉得很有道理。刘东先生的这段话,可以进一步用法国学者卡普费雷先生的话来补充:“这个信息必须是人们在等待之中的,它满足人们或是盼望或是恐惧的心理,或符合人们多多少少已意识到的预感。”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哪一些谣言能契合人们的等待,使他们趋之若鹜呢?

我想了一想,觉得主要有三个特点:似显似隐,似爱似恨,似假似真。下分述之。

似显似隐。

这是谣言对人们的第一诱惑。所谓显,是指大家为之瞩目因此也显得比较重要的物象,但它竟然还有那么多隐晦、暧昧的部位,这不能不刺激人们的探询欲望。例如,一位颇有声誉的官员可能产生婚变;一部大家都喜爱的作品可能会遇到著作权的麻烦;一个公认的漂亮姑娘也许发生了丑闻;一项造福于大众的科研项目说不定是一个骗局……这样的谣言只要一露头,就会烈火干柴,立即烟雾腾腾。

这是由显到隐的吸引力。反过来,也可以由隐到显,一个妓女决定了一场战争的胜负;一颗纽扣连接着一位重要历史人物的身世;一座荒村古庙的地窖里,埋藏着一个已逝政权的大半财富……这样的消息刚刚传出,很多人的判断机制立即就瘫痪了。

美国社会学家G.W.奥尔波特和L.波斯特曼总结出一个谣传的公式:

R=I×A

R是Rumour,谣传;Ⅰ是Important,重要;A是Ambiguous,含糊。这就是说,如果一个谣言所针对的内容,完全不重要或完全不含糊,即任何一方是零,其结果也是零,完全成不了谣传;如果有足够的重要性又有一点含糊暧昧,或者稍稍有点重要却又具有很大的含糊性和暧昧性,都传得起来;如果两头都很充分,谣传就更强大了。当然此间所说的重要是相对的,如前所说,即便一个公司里哪个女职员长得漂亮一点,她在那里也就具有了重要性。含糊也相对,可以是国际谍情,也可以是秋波一闪。

麻烦的是,世间一切重要的人和事,都无不带有隐秘性,即使不是这样,在不重要的族群心目中,他们仍然是隐秘而含糊的。因此,谣传的机制几乎总是生生不息。

似爱似恨。

对于重要而含糊的谣传对象,传播者的心情非常复杂。带着纯粹的仇恨所展开的谣传也是有的,但那是一种特殊的批判方式,与一般的谣传有所不同。一般的谣传大多包含着或多或少艳羡和嫉妒的成分,即便用无稽的故事、鄙视的口气在数落被谣传者的时候,也挟带着某种趋近情态,甚至某种爱意。爱他的权位、名声或外貌,爱得既隐秘又执著。完全参破红尘的无欲之人很难进入谣传系统,也就是这个道理。但是,所爱的一切自己无法享受,又不按自己的心理轨迹运行,于是也就产生恨。谣传,就是爱情之间的徘徊物。能契合人们这种爱恨需要的谣言,就传得起来。

把这种似爱似恨的情绪扩而大之,我们可以看到,谣传其实是反映了人们在社会参与上的欲求和不满足,是人们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一种变态方式。谣传中没有中立者和旁观者,只要竖耳谛听、张口传递,自身的态度和情感也就投注在里面了。因此谣传也就是一群人对社会问题的一种发言,一切关注社会思潮的研究者都不应该忽视。

与现在流行的商品传销相比,谣言的传播不需要考虑作为过程起点的成本和作为过程终点的消费,一个传谣者只顾完成自己的爱情表达而不必顾及来龙和去脉。他是谣传群体的一员却无须依赖谣传群体,因此在被动的表象下有独立的主动性;与商品传销员无法改变商品不同,他还可以在自己的环节上适度改变谣言的内容,所以即便是一次偶然的参与也很能表现出他的内心爱恨,暴露出他的情绪兴奋系统和关注系统。一个谣言广泛流传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被很多人自发的情绪兴奋系统和关注系统选择了。

似假似真。

容易传播的谣言还需要一种似假似真的品相。假的部分,为含糊和暧昧留出了余地,为情绪投入让出了空间;真的部分,为求真的欲望找到了许诺,为进一步传递提供了拐杖。显而易见,其中最值得探究的是真的部分。

谣言中的真,既可以是本质性的,也可以是技术性的。具有本质真实的谣言,即便表现形态再怪诞,历史也不会对它们投之以鄙夷。如果水平较高,它们在某种意义上已近乎于文艺创作,只不过文艺创作是坦示自身的假定结构的,取得了人类早已签署的契约,而作为民间谣言则毫无规范可言,有时也会产生诸多的负面效果。至于技术性的真实则正好相反,倒往往是为了掩盖本质上的虚假而层层加添上去的包装。

被真实包装的谣言很具有蛊惑力,原因不言而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件事情的验证从来就不会是全方位的,只可能作“抽样调查”,而且大家也不讲究“抽样”的主动权,只要稍露真相,“抽样”也即完成。因此,一个半真半假的谎言远比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厉害,它不仅容易招来信赖,而且很难遭到辩驳。受到谣言伤害的人批斥谣言的最激烈词句莫过于“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其实这样反而把那个谣言的等级降低了,也反映了受害者最害怕谣言的半真半假状态。如果真是彻头彻尾,那个谣言的力量是有限的。很多谣言被终于揭穿之后,人们总会纳闷当初受害者为何不站出来澄清,除了不正常的政治压力之外,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真假掺半,澄清起来颇费口舌,反而会遭致人们的疑惑。中国人习惯于单向思维,要么纯白,要么纯黑,要么彻底受诬,要么活该受罪,你若要细细剖白加在你头上的谣言中七假三真,听的人早已没有那般耐心、那般同情。既然如此,不如哑巴吃黄连。

说是半真半假,实际上成分的相差可以十分悬殊。谣言中最毒的配方,莫过于绝大部分真实只有一个小处虚假,而这个小处却关及人品人格。另一种配方正恰相反,一个相当纯粹的谎言中居然也有了一点拐弯抹角的“真实”。“这事是他家的隔壁邻居亲耳听到告诉我表妹的”;“李总这样的人物总算有头脑的吧,他也说这事可信”……诸如此类,缥缥缈缈的一点旁证,比严密的逻辑推理更容易让人点头。

——就这样,谣言的翅膀在似显似隐、似爱似恨、似假似真中舞动起来了,刹那间已经群鸦蔽天。

谣言在传播过程中,有一个惊人的现象,那就是造谣者和传谣者过些天重新听到的时候,已经面目全非,往往使他们误会成从另一条渠道过来的援军。这真叫做人多力量大,每一个人的奉献使谣言快速地变了形。对此,马丁·路德有一个很好的比喻:“谣言就像雪球,滚的时间越长就越大。”

对于这个比喻,我想了很久。

谣言的雪球不仅可以越滚越大,而且还会越滚越圆、越滚越险。这真是一个可怕的雪球。

越滚越大——这是必然的。谣言形态怪诞,总会有人问为什么会这样,于是总需要有新的谣言去回答这些问题;新的回答又带来了新的问题,那就必须继续制造谣言。就这样,一层层,一圈圈,雪球膨胀了,一个谣言牵出了几倍、几十倍的谣言,轰轰隆隆地滚过来。这样的谣言如果出现在报纸、杂志上,当然更会飞驰九州,气势非凡;

越滚越圆——凡谣言总会露出破绽,那就需要七手八脚地来弥补,弥补处又有印痕,于是再小心翼翼地修理,时间一长,一个简陋的谣言变成了一个无懈可击的故事,连起承转合都很有法度,极具阅读快感;

越滚越险——不管谣言起因如何,一般的传播者只能用最通俗的方法去递送,而民间最通俗的方法则是从道德品质上下功夫,结果,多数谣言传到最后都成了严重的人格伤害,以至广大读者反而对被害者产生了道德义愤,终于把他们逼到生死关口。

如果说,这样的雪球滚动也算是人类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实在太残酷了。

同类推荐
  • 鬼谷子的局.卷六
  • 第二次婚恋

    第二次婚恋

    清晨,我吃罢早点,匆匆地走出了县革委会招待所。部队正进行传统教育。我这趟来冀中平原,就是到红岗人民公社请我们连的老连长张铁山回连讲连史。
  • 重生之窃玉偷香

    重生之窃玉偷香

    重生之窃玉偷香 花花乞丐
  • 我遇见了我

    我遇见了我

    以写恐怖小说为生的作家“周德东”遇到了一个四处冒充他的人,冒充他给文学爱好者讲课,冒充他做好人好事,冒充他去见“周德东”的朋友,甚至冒充他蒙骗他的母亲和太太,“他”在一步步的吞噬“周德东”的社交圈,他是一个极其完美的复制品……“周德东”再也无法忍受下去想把“他”杀掉的时候,却发现那把三角工具刀插在了自己身上……小说赤裸裸的展现了现代人性格的两面性,对自身的矛盾进行了深刻的反省。作者通过对两个人物的塑造想真正告诉读者的是“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小说本意至此“哗”然而出。
  • 混唐后传

    混唐后传

    小说联缀诸说部而成,书叙唐太宗至肃宗年间,武媚娘入宫,薛家将征西,武则天、韦后、杨贵妃、梅妃等唐宫秘闻及安史之乱经过。小说杂采正史、传闻、神鬼为一体,对清代以唐朝为题材的小说产生了影响。
热门推荐
  • 煞气侧漏

    煞气侧漏

    100年前驱邪组织灵黜盟聚集四大驱邪家族封印煞洞,失败。100年后,他们的后代重聚,他们的相聚到底是偶然还是阴谋?平凡女子罗纺偶遇煞洞,解开一段段尘封过往,开启一场场奇幻冒险。猎人组织,灵黜盟(四大家族),辟邪村,皇族,几大势力的分和聚散居然和煞洞力量的周期有关......人物简介:罗纺(女):驱邪莫家后代,身怀驱邪亡灵血;白沐尘(男):神秘冷峻的高手(与“基友”莫灵心的千年羁绊揭开煞洞本源的序幕);霍无心(男):乐天驱邪人;柯无忧(女):古怪精灵宰相千金;路羽生(男):仗义小奸商;萧莫(男):痞帅村长;霍倾(男):可男可女易容高手(罗纺的真爱);莫灵心(男):活在记忆中的关键人物。
  • 芝士就是力量

    芝士就是力量

    她喜欢芝士,索性连名字一同也改为芝士,一心想要打造属于自己的芝士餐厅,最终得以实现。而他生平最讨厌芝士,却没想到自己遇见一个人之后便与芝士结下了不解之缘。本以为每天钻研美食发掘甜点,日子也就这么过下去了,没想到少女时代的他重新出现,二人因为种种牵扯不清,认定心意之后以为修成正果,怎料注定了情路多舛……
  • 网游之逆天邪神

    网游之逆天邪神

    一个陌生的大小姐莫名其妙的缠上了林辰一个微弱的念头让他沉寂的心躁动当现实和虚拟结合,当一切现实中可以办到的事游戏中也能办到的时候……我是一个中医,我会制药。所以我成了最强的炼药师,只要给我药材,什么药都能做出来。我更是一个长期与死亡打交道的人,所以我懂得如何绝地反击,一块废铜,一根绳子,都能成为最有用的东西。要改变世界,不是不可以,需要一个理由。而现在,我就要找到那个理由。在这之前,请给我一个头盔……书友群,【305034406】欢迎大家来水~
  • 初中过往

    初中过往

    记叙了作者在初中三年的历程,以及初中时代的美好,在初中过的烦心事(本文地名人名都为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林泽恩你是我的克星

    林泽恩你是我的克星

    又名《听说你很好》/作品标签/现言爱情游戏//言情为主 游戏为辅/万万没想到,住在她隔壁的那家伙,居然是克星国服第一她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她喜欢他他搬来的第一天,很帅,阳光正好他搬来的第二天,很帅,空气很好他搬来的一个月,整个街道,鲜花盛开春去秋来,只要有你,都很好我能想到的浪漫,就是和你一起在游戏里看风景冰山榜一帅哥林泽恩×话多活泼奶妈陆小凉妈妈!我要和他结婚!【汤圆创作原创完结】【非玛丽苏】
  • 极致玄魂

    极致玄魂

    前世的离去,只为今生的再踏巅峰。莫殇,曾为一代神君强者,可天意弄人的是,他重生于异界大陆,辗转沦落为一名资质平平的玄魂修炼者,但他誓不认命,在这以实力为尊的大陆里,他重拾起昔日的天赋和桀骜,以及一系列的羁绊,打算再续“前程”,创造新的辉煌。
  • 为什么偏偏要选我

    为什么偏偏要选我

    胡朔城斐家,家族显赫,血脉尊贵,人才济济,天才辈出。偏偏家主独子斐天赐血脉不显,无法修仙。
  • 糖渣

    糖渣

    在昏暗的灯光下,一个男人坐在书桌跟前。他阅读着爱人刚刚寄过来的书信。然后小心翼翼的将折皱抹平,拉开了抽屉。将那一封信放在了一大摞书信的最上方。接着提笔写道"亲爱的,愿你在那边一切都好。”
  • 穿越之半缘修道半缘卿

    穿越之半缘修道半缘卿

    她,宅女一枚,性格内向,在人们眼中普通的如微尘般,可有可无;他,犹如天人,高冷孤傲,在人们眼中是神一般的存在,只可远观……当她遇到了他会书写怎样的传奇?原本应该是两条毫无交集的平行线,却因为对彼此的执念而走到了一起……呵……是缘还是劫……她的一生有很多人爱她,但是她想要的却始终都没有得到;她的一生中有很多人恨她,但是她觉得恨也许比爱来得更深刻……"为什么?你为什么就是不信我?不给我机会呢?""我好累……温子然!如果有来世,我再也不要爱上你,因为……你根本不懂如何去爱!你没有心……""喂!楼炎冥,你为什么总是喜欢穿红色的衣服呀?""因为她……"——此次穿越,仅为虐人——
  • 萌宝归来之妈咪你被逮捕了

    萌宝归来之妈咪你被逮捕了

    谢染作为谢家千金,在朋友的陷害下与帝都第一财阀的继承人薄夜致一夜旖旎之后就消失不见了。三年后霸气回归,还带了两个小团子,小团子开展了找父之旅,染染在与薄夜致解除误会之后,一路手撕渣男,解决绿茶女,夫妻之间合作默契,一路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