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讲:
王光勋的故里在河北省丰润县,哪个庄子老班长记不清了,他只知道他们家族在当地那是方圆几百里有名的大户,又称“王家大院“,殊不料几十年后,“王家大院”在东北一个叫塔子沟的地方变成了“老王小房。”正应了那句老话,“富不过三代。”
王光勋寿终正寝后,家道中落,原始家庭彻底解体,儿女各自组建了新的核心家庭。然而在那动乱的年代里,能有几个核心家庭保持完美的状态?
王光勋的大儿子跑到东北贩烟土,不知哪一天人回来了,却躺在棺材里,两眼瞪得溜圆,真可谓“死不瞑目”,有人说他是被人用大烟毒死的,凶手是谁?那个年代上哪找去?只能不了了之。
王光勋的大儿媳挺有刚,看着老公的尸体,一句话没说,一个眼泪疙瘩也没掉,安葬了老公,独自一人支撑着这个家,硬是把儿女抚养成人,有一个小字辈还成为新中国的第一批空军飞行员,还有个在唐山当伪警察,新中国成立后,家人才知道他是地下党。相比之下,王光勋的二儿子,也就是老班长的爷爷,这日子过得可闹心了,一直到老班长这一代,穷气和霉运始终伴随着这个家族。直到老班长晚年,状况才有所好转。
老班长始终认为,是老天爷在惩罚他们。老一辈逆天而行,他的后代至少有一脉代代受苦,代代受罪,好在老天爷还有点爱心,到老班长这一代,就略施惩戒了,即使这样,老班长的俩哥哥一个被烤死,一个被饿死,老班长的老弟也患绝症而去,哥五个现只有老班长和他三哥苟活在世。
还是继续讲老班长上一辈的故事吧。
这老班长的爷爷叫啥名,老班长这一代没一个记得,由此可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族?
那个年代,儿女婚姻,还是老一套,父母包办。新郎和新娘只能在洞房里初次见面,结果老班长的奶奶是个麻脸。试想想,这样的婚姻能幸福吗?夫妻俩没闹出人命就不错了。
生儿育女后,爷爷就跑了,具听说在东北一个叫牡丹江的地方,与一个小寡妇好上了,为了维持生计,这个曾经的二少爷,不得不拉起了人力车。几年后,小寡妇弃他而去。实在混不下去了,爷爷又跑了回来。
奶奶挺大度,接纳了爷爷。此时的这个家已今非昔比,五个儿子俩女儿,大的大小的小,日子过得很是紧巴,爷爷这时候老实多了,有了责任感,再也不跟奶奶掐架了。为了维持家里的基本生活,爷爷和俩儿子老三老五,由给日本人当差的老乡带领,来到了北京门头沟,在一家日本人的采石场做苦工,父子仨人从此被戴上了奴役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