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融合
在Sa眼前的是一片白茫茫,无论从哪个方向看,一眼都看不到尽头。进入通道后的Sa并没有一种逃过一劫的感觉。因为通道里也是同样出现了之前那个空间里的异常现象,时常会出现闪烁和噪音,而且两次间出现的频率还有着加快的趋势。
其实Sa已经多次进入这种通道了,不过与这次不同的是,之前都是被“传输式”地通过,他是像货物一样直接被带到目的地。在Sa印象里每次都不是直接两点一线地通过,而是总向着不同的方向七转八拐地一通窜才能到达。Sa以前也学习过三维世界的基本常识,不过在物体形状方面的学习中,他总是不能很好地理解。如果加上自己在二维世界里对形状的理解和想象,能想到的就是,在自己面前看是平坦的空间,在三维世界或许是某些有特定曲率的形状。Sa不知道这里面是否还有什么更深刻的意义,但现在的情况来看也只能靠自己去尝试了。在危险的时候坐以待毙从来都不是Sa的有效选项。
Sa极力瞭望,望到了自己右手边有个极小的黑点。Sa判断这应该就是出口了。按大小来看,这出口离自己似乎很远很远。Sa尝试着向黑点走了一步距离,黑点消失了。Sa再次瞭望试图重新找到黑点的位置,找到了,这次在正上方。于是Sa猜测,“是否重复以上行动就能顺利到达出口呢?管不了这么多了,只能试了。”于是Sa又向上走了一步距离。
在Sa一次一次重复前面猜测的方法后,黑点并没有像预想那样在眼前慢慢变大,甚至好像越来越小了,越来越难以望到了。
Sa泄气地停了下来,心想“果然无法通过这种简单规则就能到达出口。如果是非常复杂的规则我又能轻易发现吗?”Sa看向又一次闪烁的白茫茫的空间。在这次闪烁过后,原本纯白的空间忽然暗了几分,Sa的信心也随之弱了几分。“看来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正当Sa因为找不到通过规则而感慨时间不多,无比惆怅时,Sa似乎看到了之前背景纯白时无法看到的景象。一些发着白色微光几乎透明的小颗粒。这些小颗粒在之前光亮纯白的空间里可以说是隐形的,白色的微光完全融入到了纯白背景里,无论多努力也不可能察觉。然而空间暗了几分后虽然还是很难看到,但是这时从通过颗粒和在颗粒旁边经过的光线偏折已经能让人注意到颗粒的存在。
Sa沿着颗粒运动方向反向寻找,发现颗粒正是从自己握着拳头的指缝溜出的。之前Sa一直忙着赶路,一直没时间管自己手上,在进通道时顺手带走的玻璃球大小的微光球。现在想起,那颗代表谭飒记忆的微光球的状态必定是正在进行“传输”,只要跟着颗粒走应该就能出去了。
Sa抬起自己原本紧握的拳头慢慢打开,发现原本玻璃球大小的微光球现在已经剩下米粒大小了。Sa生怕自己太大的动作会把它吹飞,于是又小心翼翼慢慢把拳头再次阖上。再次握紧拳头后的Sa立刻追寻这些颗粒移动方向迅速赶路。
原本间歇性的空间闪烁变成了持续性的常态闪烁。Sa感觉自己已经被闪得眼花缭乱了,不过经过这段时间的赶路,Sa也终于来到了球状出口前。而且令Sa想不到的是,出口竟然不止一个,在微光颗粒统一进入的小型球状出口旁居然并列了一个大好几倍的球状出口。
Sa犹豫了,“颗粒进入的出口必定就是原本颗粒‘传输’的目的地,这也意味着,自己通过那里很可能会又一次落入云阳的掌控之中,也有可能这一切本来就云阳设计出来愚弄我的。“不“,Sa漫长的人生告诉他,理智和逻辑容易被误导,所以在危险的时候,相对于理智和逻辑,他更相信自己的本能和直觉。对于空间闪烁带来的死亡的恐惧不会有错了。那么说这个大出口难道是连接到外面更辽阔世界的干道?只要通过那里我就自由了?”
就在Sa拼命思考的时候,Sa手上最后的那丁点微光颗粒也都已经完全进入小出口了。这时空间响起了比之前刺耳百倍的噪音,Sa也在同时做出了最终选择,跟随颗粒一步踏入小出口。因为大出口看似和小出口并列,但也有两三步距离,根据之前的经验,一步外的东西很可能并没在自己面前,如果选错了还是很危险的。
和程序的头文件是用户应用程序和函数库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一样,意识也是人行为和记忆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正常来说即使把两个人的记忆放在一起,一个人的意识也无法直接调用另一个人的记忆的。然而Sa和谭飒的记忆却原本就曾经融合又强行剥离,所以Sa也得以顺利地欺骗了云阳预定的引导程序,顺利进入了通往谭飒身体的流程。不过与谭飒原本分解成颗粒状慢慢进入不同,Sa是完整地想要通过。这自然会让第二层的监视程序检查到异常。在Sa都没反应过来的瞬间,Sa的记忆也被接收到了监视程序异常报告的应急处理程序打散成为和谭飒记忆颗粒相同大小的颗粒。虽然颗粒的大小已经合适了,但是突然进入的量还是太大了。巨量记忆颗粒进入谭飒还维持着6岁年龄的脑袋。原本接近修复完成的谭飒意识也受到了剧烈的冲击,没立刻由于过载烧掉已经是奇迹了。
这显然也是在云阳意料之外的情况,如果云阳还在旁边候着还好说,仅靠云阳临时编写程序的预设方案显然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于是程序判断只能执行维持生命以及减轻痛苦流程,整理记忆只能靠谭飒自己的生物本能修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