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平元年四月,湖县郊野,一个蒙面黑衣人对一个黄门模样的人道:“事情办的不错,大司农很满意,这些黄金归你了。去吧。”
黄门模样的人千恩万谢道:“小的再也不会出现在长安,我今晚就到齐国去,保证消失的无影无踪。”说罢便抓起金袋转身走了。
黑衣人一挥手,从一棵树上飞下两个黑袍蒙面人,两把长剑直直的从背后刺穿黄门模样的人,那人口吐鲜血、双目圆睁,登时毙命。
黑衣人轻蔑笑道:“死阉人,你当然再也不会出现在长安,不过,只有死人不说话。你们两个,把他烧掉,埋了,处理干净。我们要回去向大司农复命了。”
第二天,皇帝刘弗陵一睡未醒,突然驾崩,年二十一岁,未有嗣子。
当年,先帝为避免外戚做大,赐死钩弋夫人,哪知又让刘弗陵势单力薄,无法抗衡霍光。权谋之术,如此难以预料后果,功过是非,多年之后才可评价。
朝堂内外不知怎么就传言是霍光毒杀了天子,甚至连街头无知小童都在这么说。
霍光召集太常及宗正道:“烦劳二位传出声去,根据占卜及天象,天子暂不宜发丧,应待新帝登基后再由新帝主持入平陵,现天子灵柩就停在未央宫,如有怀疑天子是我杀的,大可以明明白白提出来,我霍光愿承担大逆不道之罪名,验龙体以正视听,要是不提出来,却胡言乱语,休怪老夫不客气。”又叫霍家众子弟四处传话,这才没有人敢说什么。
病已也听闻了些风言风语,大家都传刘弗陵不听霍光的,被霍光毒杀了。宗正府里明面上没人说,私下里也传的厉害,有人说是霍家下了毒,但也有人说是广陵王刘胥下了毒,还有人说天子什么事也管不了,抑郁成疾,累积久了病死的,又有人说天子不愿亲近皇后,宁肯自杀而死,甚至有人说天子是沉溺酒色,死在了宫女身上,种种说法都有鼻子有眼的。
病已从来不掺和这些,他时刻谨记安世拖张贺告诉他的一句话:“在这件事上不要发表任何意见,不要附和任何人、任何话。”病已也知道,张安世无非是怕有人拿他这个皇曾孙做文章,危害了自己安全。而现在的自己再也不是那个无忧无虑的少年,特别是平君和奭儿还在家里等他呢,当然不能冒风险去讨论这些有的没的,奭儿是他和平君的宝贝疙瘩,现在才一点点小,可不能出什么乱子。他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按照宗正丞要求,整理誊抄昌邑王刘贺的情况。毕竟,这个谋生的活计是张安世向宗正开了口,才安排进来的。
病已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安稳日子,感觉自己无欲无求了,还和平君在自家小院里种下了一株合欢树,已经有两人高了,每年都要开两次花,每次开花之时,云蒸霞蔚,漂亮至极。两人还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了树干上,字很小,只有他们自己看得到。
所有一切都非常美好,只有一样,就是他们有个蛮横的邻居,小名换做黑狗子,整日里咋咋呼呼,经常借着来玩的机会对平君漏出色相,病已对这个人厌恶至极,却毫无办法,打不过、杀不得,平君也深感害怕。
皇位一天天空着总不是办法。
这一日,丙吉向霍光进言道:“大将军,现如今帝位空虚,民间多有传言,不利于大将军,需尽快另立新帝,窃以为拖不得啊。”
霍光向来信任丙吉,也道:“何尝不是,我这几日都在想这个事,不早立新君,天下人还以为我霍光要图谋不轨,想自己当皇帝呢。只是苦于无人商议,加上迎立新君也不是臣子该做的事,你既提出,说说该当如何?”
丙吉道:“大将军此言差矣,远的不说,镜鉴就在眼前啊,先前孝文皇帝不正是陈平、周勃他们迎立的吗?大将军乃国之柱石,此时本当出来主持大局,要想把事情做好了,只要抓住一个人就行了。”
霍光道:“哦?哪个人?”
丙吉道:“正是您的外孙女上官皇后啊,只要拟好人选,皇后颁布诏书即可。”
霍光点点头道:“你觉得该推立谁呢?”
病已行了礼道:“此等大事定由大将军和皇后做主,下官怎敢妄言。”
霍光道:“不必惊慌,我们私下交流,我好心里有数,说说你的人选。”
丙吉道:“广陵王刘胥本是先帝在世的唯一儿子,可是此人刚武,素为先帝不喜,其他的……”
霍光道:“你我之间但说无妨。”
丙吉道:“唯。其他的皇室正脉已经没有,血脉最正统的还有昌邑王刘贺,还有……民间的皇曾孙,不知大将军是否还记得。”
霍光捻捻胡须,来回迈了几圈步道:“刘贺我是知道的,跟昌邑哀王可是差得远了,真是一辈不如一辈。刘病已我还记得,你知道他现在如何吗,是市井无赖,还是学富五车?”霍光突然望向丙吉。
丙吉跟随霍光多年,最熟悉他这种“突袭”的目光,不惊不惧道:“这个我也不知道,我见他时他不过是个小婴孩。不过现在他寄养在掖庭,可以着掖庭令张贺当面来陈述。”
霍光道:“这个暂时不必了,你不知道,我倒是知道一点,不过昌邑王刘贺和先帝毕竟只隔一辈,虽然口碑一般,但也不是荒淫无度,再选下一辈的,于情于理都说不通。其实,只要有诤臣辅佐,是虫也是龙。大汉江山,从高祖算起,再到孝文皇帝、孝景皇帝,哪一个不是才智超群,先帝更是文韬武略,威震四海,宛若神人,当今天子虽然幼年登基,却谋略过人、聪明绝顶,又善于纳谏,所以,不要担心汉家天下没人,只要血脉正统,谁能撼动我华夏。”
丙吉忙道:“大将军所言甚是,在下眼界短浅,万不及大将军之一。”
霍光哈哈一笑道:“叫人传话下去,召集丞相、御史,中两千担以上官员于以及内廷各郎中议事,共同推立新君,可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