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将皆赞同李青龙智取凤鸣城的战略,可是如何智取呢?李青龙早就有了全盘的计划,古时为统帅者要上知天文,下至地理,派出探子了解敌营情况,侦察地貌地形等等就是为了能够运筹帷幄之间,而决胜千里之外。
李青龙在现代还是看过不少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经典范例的,很多做法都值得借鉴,现在他回到前世,终于可以不再纸上谈兵,而是可以将以前所学知识运用在本次战役之中。原来李青龙早已了解到这几年西墨国政治腐败,政局动荡,加上凤鸣城一带连年不是旱灾就是水灾、蝗灾的,天灾不断的情况下还要向朝廷缴纳重税和粮食,老百姓早就苦不堪言。面对凤鸣城百姓的疾苦,西墨国朝廷置若罔闻,还依旧在苏杭一带歌舞升平,早就惹得凤鸣城一带百姓怨声载道。
现在是春夏之交,新一年的粮食都没有成熟,去年本来就受灾还要缴纳苛捐杂税的百姓们本来就没有什么余粮了,支撑到这会已经接近弹尽粮绝,只是因为听说以前青龙军所到之处都是屠城,心想反正也是一死,与其受辱而死不如拼死反抗,才有了凤鸣城现在的易守难攻之势。
李青龙明白如果青龙军要强攻,自是短期内占不了便宜,但是论起长期战来说,凤鸣城的余粮根本支持不了几天,没有粮食,凤鸣城困也困死了,自然是不攻自破,青龙军粮食供给充足,只需要团团围住,等待其自己弹尽粮绝就好。
但是李青龙的本意并不想逼死凤鸣城的守军和百姓,那都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啊,李青龙想要实施一个两全其美的计划,既替大贺国收服凤鸣城,让凤鸣城心甘情愿臣服,又救西墨国百姓于水火之间,这样的西墨国本来就是风雨飘摇,民不聊生,那么他青龙王来了,给凤鸣城一条比以前要强得多的活路,应该不算侵略了吧?所谓侵略是以掠夺为目的而侵入他国领土,奴役他国百姓,掠夺他国财富,而如果他的到来将本就活不下去的凤鸣城百姓给解救了出来,而且百姓自愿归顺,那么这就不是侵略了,而是将这些自愿归顺的子民纳为大贺国的子民,让凤鸣城成为大贺国的一部分。
于是李青龙下令将凤鸣城团团围住,堵住出城的要道(包括各种小道,山道),让凤鸣城无法与外界接触,无法从外界获得任何一点粮食和物资,然后按兵不动,每天任司马勇在城楼上干着急就是不出兵。一转眼半个月过去了,这可急坏了凤鸣城上的司马勇,眼看一天天过去,凤鸣城已经没有粮食了,士兵们每天饥肠辘辘,三餐只能吃一个馒头,饿得头晕眼花,斗志全无,城中老百姓家里也没有余粮,家家户户挖番薯挖竹笋,甚至打老鼠来吃,反正是把能吃的都吃了,战马也都杀了吃得差不多了。有道是民以食为天,凤鸣城里是一穷二白,老百姓是饥不果腹,每天都有不少饿死的人,一片凄风苦雨,甚至已经快要到易子而食的人吃人的状况了。司马勇知道这仗没法打了,这半个月来司马勇都希望激李青龙出战,好利用城墙优势速战速决,奈何李青龙就是怎么激将都不出来,最后把凤鸣城逼到了撑不下去的境地了。
这时李青龙从探子处得知了凤鸣城内的真实情况,他觉得时机到了。
李青龙下令弓箭手将他特制的写有“归降不杀”的5000支箭,每支箭上串了一个大馒头,在一个艳阳高照的午后,5000支馒头箭就从离凤鸣城最近的山上发射到凤鸣城墙上,就那一瞬间,5000只大馒头就插满了凤鸣城的城墙,饿了几天没吃饭的凤鸣城守军和城内的老百姓一看,馒头来了,也顾不得许多了,纷纷争先恐后地跑去城墙把箭拔出来吃馒头,这可是救命的馒头!
凤鸣城的军民一看这一支支插着馒头的箭上赫然写着“归降不杀”的字样,心中都对归降动摇起来。这第二天第三天,李青龙又让士兵将写有“归降者乃我臣民”的500只大米口袋装满从苏杭几城采够回来的大米,从城墙旁边的树上、山上投递到凤鸣城中,这下凤鸣城里军民的心彻底被动摇了,凤鸣城里炸开了锅,有不少士兵都悄悄想着归降青龙军不但可以不杀还有粮吃,甚至有些士兵已经丢盔弃甲不干了,凤鸣城中百姓们都在说着归降还能活命,不归降饿也被饿死了。
很多人都想出城归降了,但都被愚忠的司马勇堵了回去,但是民心所向,大势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