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理想有些奇葩
王辰今天心情不错,目光依次扫过姊妹四人。
“我先说!”浩北在东北待了一年治伤,见过世面敢说话:“当个医生治病救人!”
哥哥比浩南大两岁,地震时受伤很严重,被妈妈求邻居挖出来时已经奄奄一息,直接就被送上了直升飞机。
林海大地震发生后,面对庞大的伤员数字和有限的医疗条件,辽宁、吉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山西、陕西等省,纷纷接纳由林海地区转运来的重伤员,其中辽宁省接收伤员最多,浩北就在其中。
王辰重重地点点头:“知恩图报,善莫大焉!儿子好样的!”
姐姐的理想是当个人民教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好!像你爷爷。”
轮到王浩南说话的时候,他侧眼看了下手臂上佩戴的三道杠,那时他已经是学校的大队委员、班里的语文课代表,他感觉自己的理想不可能和哥哥姐姐一样平庸:“我要赶着小驴儿车,周游全世界。”
此话一出,全家人瞬间愣住了,随即又都笑了起来,最可气的是妹妹,居然笑得小板凳儿都坐翻了,跌坐在了地上。
以后的几十年里,每每想起当年这个奇葩理想,王浩南就懊悔不止,不知当年那小脑瓜里,是怎么样想的,假设如果是开着直升机,那样得多高大上啊,也不至于让妹妹笑得跌坐在地,是不是?
在这几年里,漂泊异乡,居无定所,是不是也要怪当年小驴车的理想定位太低了?王浩南笑着摇摇头。
王浩南坐在电脑前继续敲着键盘,脑海里浮现出的全是过去的那些年,经历过的风风雨雨。
王浩南整理着思绪、斟酌着词语,感觉自己就像是在写一部小说,唉!假设人生真是可以重新调整梳理的话,那该多好啊!王浩南心中感叹。
王浩南想到这半辈子一路走来,想修改的轨迹简直是太多了:假设那天晚上不让慕瑶守店;如果不去认识藏族女孩卓玛;如果自己离婚后和婷婷再多些深度沟通;假设没有去内蒙签订那个修路合同;如果不去参与嘉峪关的土石方工程……等等一切,哪怕只修改其中一个点,王浩南想,也不至于沦落到现在这种状况吧?
每个人都在幻想着自己能主宰人生,活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沉浸在小说里去体验自己不曾经历过的生活,去那些这辈子也去不成的地方,幻想着自己也能像某些主人公一样,一夜暴富或拥有超人的能力。
对于生活历程既可以平铺直叙,又能制造出各种的悬念来个曲径通幽;既可以对文中的人物随心所欲的虐,也能对他千般万般的好。
其实话说回来,在我们现实中,哪来的那么多的波峦起伏和惊心动魄,其实大部分时间我们的生活就是那么平淡无奇。
一九八四年王浩南初中毕业时,终于迎来了大好消息,他家这一片棚户区要拆迁了,说是区委要在这建办公楼。
消息一经落实,全家人都有一种扬眉吐气、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兴奋。
十年了!终于要搬离冬寒夏热、低矮黑暗的简易房了!全家人一连几宿都睡不着觉,互相议论畅想着、即将到来的搬新居住楼房的幸福生活。
这次分配的新居全是震后新建的三层新楼房,位置有些偏僻倒也能接受,主要家人心里都有些顾虑,因为这地方是震后坟地的旧址。
1976年林海大地震造成了几十万人的伤亡,人们没有条件及时地为逝去的亲人选择墓地或者火化,遇难者的遗体随处可见,大部分就是找到稍微偏僻的地方,做好标志就地掩埋。
大灾过后,国家为了防止瘟疫发生,每天都要以各种方式喷药消毒,与此同时,林海各地区对遇难者遗体进行了二次掩埋。
这实在是个不愿提起的话题,每天的大街上,满载尸体的老式解放翻斗车,拉着防空警报,一辆辆从街头驶过。驾驶室里是我们敬爱的人民子弟兵,车厢后斗就是装在塑料袋子、被重新挖出来的遗体……。
很难想像出,二十多万具遗体被重新掩埋、火化,那是怎样一个艰巨的工作啊!冲在最前线的就是我们的亲人解放军。
王浩南家新居是顶楼三层、六十平米的三居室,按人口来说本来是可以要上两套房,王辰说:“够住了,房子太多麻烦,不好管理。”
这是全家人第一次住楼房,每天大家围绕着新家有说不完的话题。但没过多久刚开始的新鲜感,很快就被繁琐的楼上楼下、跑来跑去的家务活泯没了。
首先是挑水,震后的楼房各种设施还不是太健全,王浩南家这片工房区有大概十几栋楼,整体没有供水。
每天挑水上楼是浩南、浩北必做的家务之一。
最难的是挑着两只装满水的水桶爬楼梯,不仅平衡要控制好,前后高低也最难把握。
相对挑水来说,劈柴和倒炉灰就轻松多了。
那时家家户户都生炉子,买煤也要凭票供应,想买好烧的煤,还需排队登记,借辆推车拉回家,用编织袋往楼上背,煤店里或者街上偶尔也有卖散煤的,但价格高些,再后来就出现了罐装的煤气。
生活就这样,一天天往前走着,每天粗茶淡饭,按时上学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又要忙家务。每逢星期天,王浩南和妹妹在家门口马路边儿上,还要摆书摊赚钱,忙忙碌碌很充实。
孩子们受父亲影响都爱看书,所以家里的藏书也多,尤其是小人儿书,拿出来摆摊儿出租,一分钱看一本,引来好多小孩儿现场坐着小板凳儿看。
想想每个星期天赚到的一两角钱,那是应该是王浩南最早的商业收入了,按时髦地话说,是他的第一桶金,不过就是桶有点小,迷你型的。
高一暑假,在王浩南死磨硬泡之下,王辰终于答应,允许他回一趟老家,不知为什么,他对父亲童年生活过的地方,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一直都在寻找着机会,想要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