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逃学的日子
王浩南躺在床上,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播放着当年大地震的场景。
浩南妈靠在沙发上看着电视又睡着了。他不忍心再和老妈重提这些话题,去触碰那段沉重的记忆,但思绪既然开了头,刚好在家无事,索性就想把这些年所经历的风风雨雨都整理出来。
王浩南想,希望能有一天,某些没有和他一起经历生活全部、而又始终在关心着自己的人,在电脑里能看到这段文字,就全当是自己这半辈子的一个流水账吧。但这个人会是谁呢?
震后时间不长,王浩南一家就住进了简易房,生活慢慢趋于稳定。
“登上凤凰山,放眼全林海,遍地简易房,砖头压油毡,”这句林海人耳熟能详的顺口溜,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简易房,顾名思义,是震后老百姓的临时简易住房。但这的确是林海人震后近十年,赖于遮风避雨、舔血疗伤的幸福小窝。
十年!王浩南一家在简易房的庇护下,一住就是十年。度过了震后最艰难的日子。
学校如期开学,并没有受到地震影响,一九七六年九月,王浩南开始上小学一年级。
教室还是学校震前的教室,但是屋顶没有了,四面墙倒了三面,剩下的半面墙上挂了一块木制的小黑板, 二十几个孩子自带小凳,以腿代桌,坐在废墟中的教室里,开始了第一堂课。
班里这些同学他们大部分都住在学校附近,互相都认识,而王浩南因为是震前才搬家过来,没有朋友,所以在班里一时显得挺孤立,还经常被同学欺负。
王浩南开始厌烦上学,害怕到学校,于是就有了逃学的念头。
王浩南很清楚的记得,那天早上从家里出来时,看见门口停着的自行车,心想父亲今天怎么这么早就下夜班了?
车把上挂着王辰上班带饭的一个提包,浩南以为能有什么好吃的,因为父亲下井,有时赶上加班会有班中餐,一般都是两个白饼夹着两大块肥肥的五花肉,每次爸爸总是带回来给全家分着吃。
不料这次王浩南打开看时,里面只是个空饭盒,他很失望地想要离开,却发现饭盒旁有两张盖着红印章的餐券,浩南曾经被老爸带着在矿上的大食堂吃过饭,就是用的这样的餐券。
王浩南没有多想,就把那两张餐券揣在了口袋里,悄悄回屋看了眼下夜班正在沉睡的父亲,蹑手蹑脚退出家门,一溜烟儿地跑了。
王浩南一想到班里总欺负他的那几个同学,就没了上学去的兴趣。
一上午东游西逛,很快就过去了,直至快到中午时候,肚子开始咕咕叫开,王浩南想起了那两张餐券,就跑到矿上的大食堂,领了一个肉夹馍,一口咬下去满嘴流油。
中午浩南按时回家,妈妈已做好了饭菜等着孩子们放学:“回来了?赶紧洗手吃饭。”
浩南坐在饭桌边象征性的吃了几口:“妈,我今天有点肚子疼,不想吃了。”说罢就离开了饭桌,钻进了卧室。
妈妈赶忙追了过来摸摸他的额头:“怎么了?不烧啊?”那时的孩子没有现在这么娇气,妈妈看看浩南没事就走了,再没多问。
下午又是故技重演,在大食堂吃完了肉夹馍,背着书包进了家门,一副放学回家的样子。
晚饭时还是老一套,没吃几口就钻进了卧室。晚上临睡前妈妈又过来关切地摸了摸额头,询问了几句。王浩南还听见妈妈在那屋对父亲说了句:“不知这孩子怎么了,也不好好吃饭。”
第二天一早上学时,爸爸还没下班,王浩南心虚的赶紧跑了。可中午回家时就发现气氛不对了。
屋里弥漫着沥青的味道,肯定是被太阳暴晒了一天的油毡顶冒油了,太阳光斜斜地照进来,细细的尘土在光线里轻舞飞扬。
爸妈看着王浩南没有说话,屋子里安静的吓人。
王浩南脸色涨红,心虚地低着头不敢吭气。
“说吧!”还是爸爸先开了口。
那天中午,王浩南被摁倒在板凳上,美美的给揍了一顿。万幸的是并没有发现他逃学的事情。
浩南更是没有勇气回到学校了,继续逃学。
早晨起来带上一馒头或者窝头就出门了,去河边去野外,到了中午回家吃饭又准时出门,晚上按时回家装出一副放学归来的样子。
逃学的日子悠哉悠哉,王浩南的游泳初级技能,就是在这段时间学会的。
浩南家最南边有条河,河水很浅,刚地完震那段时间,男女老少都来这里消暑清洗,女人都穿着很少的衣服,男人女人分成两个区域。慢慢地随着震后的恢复再就很少有人来了。
河的另一端还有一个大水坑,据说是煤矿挖煤造成地面塌陷所致,大家都叫它为塌陷坑。水坑成锅底形状,虽边缘较浅,但越往中间越深,所以又叫锅底坑。
盛夏时节,每天几十个孩子大人在这里游水戏耍,全是男的,也没人穿什么泳衣裤头,全是裸泳。
塌陷坑的周边全是菜地,种的有菜有瓜还有花生,游泳累了就匍匐前进,躲过看青人的视线偷瓜吃,经常有人光着屁股被看青人追着到处跑。
也有时有人大叫一声:“来女的了!”于是所有的人“扑通扑通”全跳进水里,藏住身子。
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去河里洗澡,那时的孩子流行一种做法,就是每次去河里洗澡回家前,先到水泵把胳膊腿用自来水冲洗一番才敢回家,因为家长到家要检查,在河里洗过澡的用指甲一划会有个白印儿。
直至目睹那件事之后,王浩南再没有去河里洗过澡。
那天下午很热,塌陷坑游泳的人特别的多。浩南刚学会狗刨,正在扑通扑通做练习,这个动作既费力气动静还大。
突然间有人大喊:“淹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