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不仅意味着世道乱,连事情也乱。
这几年,山西地界闹的是天翻地覆,北面的赫连铎被灭了,东南面的昭义节度使孟方立也自杀了,而河东道的李克用还在忙着打打杀杀、称王称霸。奇怪的是,西南面的河中节度使王重荣自从上次与大宦官田令孜因为争夺盐池打了一仗以后,再没有什么作为,他管辖的河中道也好像一直风平浪静。
莫非这王重荣已经看破红尘,不问世事了?
当然不是!因为此时的王重荣不是不问世事,而是不在人世了。事情是这样的:王重荣生性残酷,动辄就对部属滥施刑罚,部下将士均敢怒而不敢言。有一天,他因为一点小事就随意侮辱部将常行儒,导致其心生怨恨,当天夜里,常行儒率兵袭击节度使的官署,并将王重荣擒杀。王重荣这一死,他的部下都推举其兄王重盈为节度使,并随即杀死了举兵叛乱的常行儒。
以上就是河中道这几年发生的事。
【权力真空】
到了公元895年,位于晋西南的河中节度使王重盈突然去世。他死之后所形成的权力真空,立即招致了两个儿子王珂、王珙的争夺。如果仅是这两个人争位,倒也不会引起多大的风波,不管是谁当节度使,都是他们兄弟之间的事,反正肉烂在锅里。然后,实际情况却远不是这样,因为王珂、王珙他们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人支持,这一背后支持就把原本简单的事情弄复杂了。
王珂是李克用的女婿,李克用自然是支持王珂,因为让自己的女婿当河中节度使,就相当于自己控制了河中。
而王珙的背后则是关中的凤翔节度使李茂贞、邠宁节度使王行瑜、华州节度使韩建,这三个人极力要染指河中也是有原因的,除了有扩大势力范围的目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河中离陕西的关中太近,近到什么程度,仅隔一条黄河。李克用如果得到河中,就能以河中为跳板,西渡黄河进攻关中;反之,河中道控制在他们的手里,就能将之作为关中的屏障,进可攻、退可守。
所以,表面上是王珂、王珙两兄弟争夺节度使的官位,实际上是其背后的山西王李克用与关中三军阀对河中要地的争夺。双方都互不相让、剑拔弩张。
【鹿死谁手】
随后,李克用上书朝廷请求王珂继位,凤翔节度使李茂贞、邠宁节度使王行瑜、华州节度使韩建也上书朝廷请求王珙继位。因为两边都是爷,若是让王珂当节度使,李茂贞他们不干;有心让王珙当节度使,李克用也不能干。得罪了哪一边都没好果子吃,唐昭宗夹在中间是左右为难。
我们前面说过,唐昭宗只是苦于自身实力不行,沦落成了一个任人欺凌的傀儡,但他并不是一个糊涂人。左右为难之际,他经过一番搜肠刮肚,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他的想法是与其在任命王珂还是王珙上面为难,还不如干脆抛开他们,直接任命宰相崔胤为河中节度使。这样一来,既不用李克用支持的人、也不用李茂贞支持的人,做到两不得罪,同时还可以将富庶的河中道收归中央直接管辖,如此一来,这真是一箭三雕!
昭宗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不过事实证明,他的想法还是太单纯了。
当任命宰相崔胤兼任河中节度使的诏书一下,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先是李克用上表表示不满,崔胤看到形势不妙,手里拿着任命诏书,迟迟不敢到河中道上任。
昭宗无奈,只好收回成命,重新下诏,同意李克用的请求,任命王珂为河中节度使。
可诏书刚下达,关中的李茂贞等三节度使立即共同起兵,由于这些人距离都城太近,半天工夫就兵临长安城下,想要武力干涉朝政。昭宗明白:单靠长安城内的这点兵力,维持一下社会治安还可以,用他们来抵挡关中三军阀的虎狼之师,无异于以卵击石。
正焦急间,有消息传来:河东的李克用已经从晋阳出发,正率军驰援长安。昭宗这下放心了,你李茂贞这些人欺负我可以,有本事就等着和李克用在长安城下决战。
李克用出兵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李茂贞、王行瑜、韩建的耳朵里,这几位都曾经在当年的渭桥大战时见识过李克用军队的战斗力,他们不想等在这里挨打,全都脚底抹油—溜了,长安之围遂解。
什么叫做欺软怕硬,这就是。
听说李茂贞等人已经收兵,李克用也停止向长安进军,而是率军拐了个弯,进入河中道。
公元895年六月,李克用攻克绛州,斩杀刺史王瑶。这王瑶是王珙的弟弟,一直帮助王珙争位,他一被消灭,王珙在河中的势力大大削弱。
七月,李克用来到河中道的治所蒲州,扶持女婿王珂继任河中节度使,河中道的争夺最后以李克用的胜利而告终。
现在,山西的五个道:振武、大同、河东、昭义、河中,全部成了李克用的囊中之物,他的势力范围已经遍及山西。
虽说河中道的问题暂时告一段落,但已经被激化起来的矛盾还远未解决,关中的事情也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