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黄巢的逃走,都城长安被唐军收复,此时还远在蜀地避难的唐僖宗,也终于可以结束流浪生活,该回家看看了。在这场收复长安的战役中,李克用军功居首,唐僖宗没有吝惜封赏,他颁下诏书正式任命李克用为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河东节度使。
如果说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一堆官衔都是虚的,那河东节度使的官职可是实实在在的封疆大吏,河东道是一个大镇,它的管辖范围主要是今山西中部,治所在晋阳(今太原)。
凭借着不世之功,李克用一举获得了高官显爵,这一年,他年仅28岁。在来勤王的各地节度使中间,李克用是年纪最轻的,但他的战功最大,其属下军队的战斗力也最强,众人皆对他又惧又妒,通俗点说,就是有些羡慕嫉妒恨,这也并不奇怪,因为自古以来,就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山西是中国的内陆地区,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疆域轮廓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东西间距窄、南北间距长。它东以太行山为界,与河北为邻,西、南隔黄河分别与陕西、河南相望,北面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毗连,其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而河东道,由于控制着山西中部的广大地区,无疑又是山西这块战略要地的核心,其北面有振武道和大同道,南面是河中道和昭义道,像河东道这种四通八达的军事要地,自然是众多藩镇眼中的肥肉,东西虽好,但也要分给谁,如果把它交给能力一般的人,那是守不住的,可对于雄才大略的李克用来说,这块四战之地,却正好为他提供了施展抱负的舞台。
收复了长安、打败了黄巢,也对有功的将领进行了封赏,唐僖宗自以为高枕无忧了,此时,他和当初的黄巢一样、也犯了一个同类的错误:没有乘胜追击敌人。
唐僖宗天真地以为黄巢已经被彻底打垮了,即便是逃出去,也掀不起什么大浪,顶多是让一两个节度使就能解决的问题,因此他遣散了各路勤王军队,基本原则是哪来哪去、各回各家,因为现在长安城已经闹起了饥荒,粮食极其短缺,根本就没有条件供大家在这里吃喝。
【宽容】
李克用本想请命继续追击黄巢,但既然皇帝已经下达了逐客令,也不敢不识抬举,人家官也给你封了、地盘也给你赏了,你还想要啥?况且几次大战下来,自己的军队也损失很大、急需休整。于是,李克用带着胜利之师返回了山西河东道。
回到河东以后,抚恤士卒、任命官吏这些事情做得都很顺利,但衣锦还乡的喜悦还没有维持多久,就有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到了李克用的面前:由于当初在晋北围剿李国昌、李克用父子的战役,河东道的许多将校都作为官军参加过。这次李克用被任命为河东道节度使,大家都害怕遭到报复,所以人心惶惶。李克用此时表现出了一个大将的风度,他认为当年河东将校参加围剿自己的战役,那是遵照朝廷的旨意行事,算是奉旨行事,责任不在他们,现在不应再去计较对错,于是命人到处张贴告示,安慰官军和百姓说:“不要再思虑过去的事情,应各自安置家口操持旧业。”看到李克用能有如此胸怀,众人都心悦诚服,人心大定。
要想在乱世中成就一番霸业,依靠的是什么?当然是人才,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李克用对于人才的选用,采取了“英雄不问出处”的宽容态度,不分沙陀族还是汉族,也不管出身高低贵贱,只要有才干,就可以获得提拔重用。
没多久,李克用的身边已经是文臣武将、人才济济。
李克用依靠他的宽容与大度,笼络了河东人心,也聚集了大批人才,为他能在今后的乱世中成就赫赫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解决邻里关系】
地盘有了,人才有了,李克用放眼周边,心里盘算着:是时候该做点什么了。
上文说了,河东道是个四战之地,周边是强敌环伺,北面的振武道和大同道自从前些年被吐谷浑首领赫连铎用计夺去以后,一直都属于他的势力范围,南面是河中道和昭义道,节度使分别是王重荣和孟方立。在乱世之中,安全是最重要的,因为丛林法则的特点是:即便你不想打别人,别人也会想打你,李克用要想使自己的河东道长治久安,就得先解决好周边的邻里关系。
赫连铎就不用说了,此人不仅鸠占鹊巢,夺了李国昌父子的地盘,还收买鞑靼人,差点将沙陀族赶尽杀绝,李克用与他有着不共戴天的世仇。在巨大的仇恨面前,李克用是不会宽容的,他做梦都想灭了赫连铎,了断这段世仇,但赫连铎的实力已是今非昔比,这几年他掌握着两个道的人力物力,如今兵强马壮,而且此人还和太行山东面的邻居幽州节度使李匡威结成了同盟,这边一有风吹草动,李匡威的援兵就能迅速穿过太行山加入战斗。李克用深知自己的羽翼才刚刚丰满,还不具备灭掉赫连铎的条件,对于北面,眼下只能先维持现状。
西南方向的邻居是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在前段时间的收复长安之战中,李克用和他算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尽管当时王重荣也并不厚道,他仅仅是抱着跟在后面吃肉的想法去配合作战的,但如果没有他河中道的军队牵制住了黄巢的两翼骑兵,李克用就没法放手去进攻黄巢的中军,更不会取得渭桥大捷,从这件事情来说,李克用还是非常感激王重荣的,既然曾经是战友,作为讲义气的人,那就不能打他的主意。
赫连铎打不了,王重荣又不能打,李克用只好把目光投到东南方向的昭义道了,昭义道的管辖范围包括今天的晋东南和冀西南一带,在晋东南和冀西南之间是太行山,如此一来,昭义道就被太行山分隔成了东、西两部分,尤其它的西半部分包括潞州和泽州,也就是今天的长治和晋城,在战国时期这一片地方统归上党郡管辖,战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大战—长平之战就发生在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令李克用兴奋的是,昭义道的地理位置如此重要,但节度使孟方立却实力不强,和自己也没什么交情,因此从这里开刀也就顺理成章。
时隔不久,机会来了,昭义道的治所本来在潞州,可孟方立认为潞州人曾经闹过兵变,为了削弱潞州的本土势力,他自作聪明地玩了一招调虎离山,要求潞州的将领和富人举家迁到太行山以东的三个州,背井离乡的滋味是不好受的,此事很快激起了许多人的不满。昭义道的监军祁审诲是个宦官,由于平时争权,他和孟方立的关系本来就不和,看到潞州人对此事不满,决定利用这个机会驱逐孟方立,他写密信给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请求他出面干涉。
李克用正愁没机会插手昭义道的事务呢,接到密信后,李克用高兴地一蹦多高,即刻派其弟李克修攻打昭义节度使孟方立,由于有内应帮忙,十分顺利地夺下了泽、潞二州,晋东南就此落入李克用的手里。孟方立抵挡不住,只好败走太行山以东,以冀西南的邢、洺、磁三州军队和地盘重组昭义道。
如此一来,一场规模不大的仗,硬是把一个昭义道给分成了两半,晋东南有一个昭义道,冀西南也有一个昭义道,历史上在这一时期就同时有两个昭义道存在。
李克用趁着孟方立内部不稳的时机,没费多大力气就兼并了半个昭义,扩大了地盘,而好处还不仅如此,因为泽、潞二州的南部与中原腹地隔黄河相望,这就相当于获得了一块进入中原的跳板,为下一步逐鹿中原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