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3300000058

第五十六章 平原君入上党

平原君和上党郡守冯亭,两只手紧握在了一起。这双手,不仅象征赵国接纳上党的开始,同时也是象征赵氏子孙和上党男儿,携手共进,抵抗秦国。

翌日,赵王丹召集群臣,再次商讨上党之事。赵国诸臣猜不透赵王丹的心意,也不见平原君、平阳君等人表达态度。赵国诸臣,再次陷入僵持。

然,平阳君看着朝局,但他相信,赵王丹会采纳他的意见,拒绝接纳上党。平原君却相信年少的赵王丹骨子里流淌的是赵氏子孙尚武的血脉。秦国攻伐上党,上党主动献地,赵王丹是不会选择视而不见。

果不其然,赵王丹不想上党这件事僵持下去,面向诸臣道:“韩王割地求和,有失男儿傲骨。冯亭,将上党主动献地与寡人。此乃,人心所向。寡人不接纳,诸侯皆会笑我赵氏子孙无胆量。寡人决定...”

赵国朝臣见赵王丹,对上党之事,要做出最后的选择。众人,屏住呼吸,静听着赵王丹对于上党,是接纳,还是拒而不受。

赵王丹掷地有声道:“上党,寡人接纳了。”

平阳君没有听到自己想要听到的那几个字,用惊愕的眼神看着赵王丹。平阳君怎么也没想到赵王丹会做出如此错误的决定。秦国伐韩,韩王割地,上党献地,静下心来想想就知道,这其中隐藏不可告人的阴谋。

冯亭违背韩王命令,背叛韩国,向赵国献地,真的是不愿意成为秦国之民?还是说冯亭之举,就是为了将赵国拉下水,秦祸移赵?

平阳君怎么也想不明白赵王丹,会因为上党百里之疆,与秦国开战。他更想不明白,赵王丹为何会做出这样的政令。

平原君见赵王丹做出这样的命令,一点都不感到意外。赵氏子孙,还没沦落到听到秦国这两个字,就瑟瑟发抖。

平阳君出列,劝谏道:“王上,臣,不主张接纳上党。这是韩国祸害我国之计。我们接纳上党,就会与秦国不宣而战。因为上党,与秦国开战,这不是明智的决定。”

又有几位大臣出列,赞同平阳君的观点。

平原君也没急着为赵王丹说话,而是选择静默不语。平原君不说话是他相信,赵王丹继位至今,已经有数年。这点事,岂能应付不过来。再者,平原君也知道,自从赵威后去世之后,赵王丹一直都在努力证明自己。

如果说赵惠文王甍逝,赵国联齐退秦破燕,捍卫先王的英明及守住赵国的江山之功,归功于赵威后。那么,接纳上党,也是赵王丹开疆拓土,建功立业的开端。赵王丹年少,但也向往祖父亡中山、击三胡,开疆拓土及赵惠文王逐鹿中原的万丈豪情。冯亭献地,岂不是证明自己最好的时机。

赵王丹见众臣反对接纳上党,没用王者之威,怒骂群臣。赵王丹也没有选择向平原君等大臣求救。赵王丹和平原君、国尉谈话之后,心中早就有做了决定。赵王丹也相信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现在,他只需坚定不移地去执行便可。

这个决定,是对,还是错,只能用时间来证明。

赵王丹吸了一口气,宁静心神,语调平和地问道:“寡人有问,诸位请答。”

平阳君见赵王丹能够心平气和地说话,令他着实意外。然,赵王丹没采纳他之言,也令他有些失望,语调有些不快地道:“王上请言。”

赵王丹问道:“寡人不接纳上党,秦国会不会伐我国。”

赵国朝臣聒噪少许,却不见一人说话。

赵王丹将目光看着平阳君,问道:“平阳君,秦国会不会伐我。”

“我们不接纳上党,我国和秦国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战事。”平阳君有意抬高音调,又道:“我们接纳上党,就会与秦国不宣而战。”

“平阳君的意思是说,我国和秦国,总有一战。”

“是。”

“既如此,无论寡人接不接受上党,秦国都会与我国一战。我们和秦国早晚都要打,战场的主动权,就不能交给秦国,而应该掌控在我们手中。”赵王丹顿了少许,抬高声调,又道:“上党,地势险要,乃兵家必争之地。我们得上党,就能利用上党的地形,阻截秦军。秦国得了上党,伐我邯郸,攻我晋阳,还能切断邯郸与云中、雁门、代,三郡的联系。秦国得上党,犹如卡住我们的咽喉,我国也会如韩国失去野王一样,陷于被动。上党,决不能交给秦国。”

平阳君见赵王丹说得有理,考虑的问题,比他还要深远。平阳君不想和秦国直接开战。然,赵王丹想的却是如何才能打赢秦国。

平阳君沉默少许,问道:“接纳上党,我国和秦国就非打不可。王上,真的想好了?”

赵王丹眸色坚定,语调铿锵有力道:“打就打,我三晋男儿,何曾怕过秦国。寡人不想因为丢了上党,错失战机,导致我国对秦战事陷入被动挨打,受制于秦。”

一人道:“王上,战事,岂非儿戏。我们一旦和秦国交战,后果,无法估计。秦国攻破韩国太行以西的疆土,又破太行要塞,占领野王,切断上党和新郑之间的联系。秦国取得大胜,这说明秦军是虎狼之师。”

一老臣道:“秦国能征善战的武将颇多。且不说其他诸将,就说武安君白起,那可是征战一生,都没有打过败仗的人。”

又一老臣道:“白起伊阙击败韩、魏,一战成名。南下伐楚,攻破楚郢都,逼得楚王割地求和。华阳一战,又斩杀魏国和我国十几万将士。我国对战白起,凶多吉少啊!”

又一人道:“韩国打不赢秦国,才想出以上党献我之计。他们就是为了将秦祸移赵。王上,我们不能上韩国的当啊!”

赵王丹听着诸臣之言,不但没有感到害怕,反而激发了他心中强烈的斗志。赵王丹胆气横生,语调高昂道:“秦国欺诸侯久矣,我国也被秦国欺压。韩国打不赢秦国,魏国不敢得罪秦国。我国选择无动于衷,岂不是让秦国觉得三晋无男儿乎?”

赵王丹语调激烈,越说,越有力,“韩国打不赢秦国,魏国不敢得罪秦国,就让我国去会一会秦国。秦国有将,我国岂无之。寡人也想知道,秦国和赵国,谁更强。寡人也要天下诸侯知道,有我赵国在,休要染指三晋大地。”

一老臣见赵王丹不听劝,非要和秦国一争高下,喊道:“平原君,请劝劝王上。”

诸臣也道:“平原君,请劝劝王上。”

“臣,赞成接纳上党。”这些大臣,本想让平原君,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来约束一下赵王丹的任性而为。殊不知,平原君也是支持接纳上党之人。

诸臣见平原君也赞成接纳上党,一片哗然。

一人道:“平原君,这是韩国的阴谋,我们不能上当啊!”

“可笑啊!可笑!”平原君看着这些听闻秦国就害怕的大臣,又道:“韩王割地降秦,不得人心。上党之众,才愿献地给我国。我没看到什么阴谋。我看到的是三晋男儿的傲骨。诸位,三晋男儿还有傲骨乎?”

平原君见这些反对接纳上党的大臣,激愤道:“上党军民,献地我国。此乃,民心所向,也是诸侯尽知。我国不接纳,传了出去。天下诸侯,又会如何看我赵氏子孙?秦人,岂不会讥讽我赵氏子孙无能?你们难道眼睁睁看着秦国欺压,选择无动于衷乎。”

“我做不到。”平原君喝道:“守卫三晋的疆土,乃我辈的使命。上党男儿不愿降秦,宁可与秦国血战到底,保卫疆土而战死。我赵氏子孙,岂能落后。”

“寡人也是这个意思。”赵王丹闻平原君之言,胸中涌出一团烈火,“韩、魏,不敢与秦争锋。我国选择沉默,诸侯皆会笑我三晋无男儿。”

平阳君见赵王丹主张接纳上党,没有半点缓和的余地。今,平原君也赞成接纳上党,此事,已成定局。平阳君见都长君没有说话,心中残留了最后的希望,问道:“都长君,对于是否接纳上党,你如何看。”

都长君本想在这次朝会上,选择置身事外。平阳君之语,让诸多大臣的目光,纷纷看着他。就连,赵王丹和平原君的目光,也朝他看来。都长君觉得自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格外显眼。

都长君静观朝局,也得出了一个结论。赵国宗室和大臣,以平原君、国尉为首,赞成接纳上党。以平阳君等少数之人,极力反对接纳上党。赵王丹也表明态度。接纳上党,已成定局。无论他反对,还是支持,都改变不了。

都长君顺势道:“臣,赞成王上和平原君的主张,接纳上党。”

赵王丹见有了都长君、平原君等支持,问道:“平阳君,还是反对接纳上党。”

平阳君见大局已定,也不继续坚持自己的观点,叹道:“臣,只是考虑到秦、赵两国的战事。忽略了三晋男儿,最重要的东西。臣,老了,糊涂了。都长君、平原君都赞成接纳上党,臣,还有什么理由反对。”

赵王丹对着武将问道:“秦国犯我三晋疆土,尔等如何?”

众武将齐声道:“与秦国血战到底。”

“好。”赵王丹有了平原君、平阳君、都长君,三位的支持,又有武将的拥护,信心大增,高声道:“我们接纳上党,与秦国相争。我们要给秦国一点颜色看看。我们要让天下诸侯明白,莫欺三晋男儿。”

平原君率先道:“王上圣明。”

诸臣也齐声高呼,“王上圣明。”

赵王丹大喊道:“宣冯亭进殿。”

不多时,冯亭步入大殿,行礼道:“上党郡守,冯亭,拜见赵王。”

“冯郡守免礼。”赵王丹见冯亭不以外臣称呼,而是以上党郡守自称。足以证明,冯亭对韩王割地之举,无比寒心。冯亭也做好为上党而死的准备,

“谢,赵王。”冯亭又问道:“我以上党十七邑献给赵王,赵王,要,还是不要。能否给我一句痛快话。”

“冯郡守宁可成为鬼杰,也不愿成为秦国之民;冯郡守宁可违背韩王命令,不惜背负骂名,也要保全三晋男儿残存的傲骨;冯郡守以上党献给赵国,寡人不接纳,岂不是让天下诸侯说我三晋无男儿。冯郡守有意,寡人岂能寒君之心”

冯亭道:“赵王的意思是说接纳上党。”

“上党,寡人接纳了。”赵王丹又道:“从现在起,上党就是我赵国的疆土。赵国和上党成为一体。无论谁伐上党,就是与赵国宣战。寡人之国与上党,共存同亡。”

冯亭听到这个答案,激动道:“臣,替上党十七邑的军民,感谢赵王。”

赵王丹见对方以臣自称,忙道:“冯郡守,守卫三晋男儿的傲骨,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谁说,三晋无男儿乎?”冯亭跪地起誓道:“我以上党十七献给赵国。从今日起,我便是赵国之民。”

“好。”赵王丹被对方话语所感,高声道:“冯郡守献地有功,寡人封你为华阳君。上党之众,皆连升三级。上党,仍是上党军民守卫。我们携手,共同对秦。”

“喏。”冯亭躬身领命道。

赵王丹知道接纳上党,就意味着和秦国开战,那就要做好与秦开战的准备,又道:“平原君。”

平原君道:“臣,在。”

“你率五万将士,前去接纳上党,并宣读寡人诏令,提防秦国。”赵王丹嘱托道:“寡人将上党,托付给你、华阳君和上党诸君?”

平原君、华阳君领命道:“喏。”

同类推荐
  • 大象无形曾国藩

    大象无形曾国藩

    丁忧侍郎,被朝廷夺情起复,帮办湖南团练大臣:一介书生,为国家出生入死,终成一代相国名臣。他是大清开国文官封侯第一人,他是后世争议最大、毁誉最多、至今尚无定论的人。他到底是睁眼看世界、推动历史进程的功臣,还是镇压农民起义、阻碍历史前进的元凶?揭开层层迷雾,让你看一个全新、全面、真实的曾国藩!
  • 大隋堂

    大隋堂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庙堂之高,江湖之远。大隐于市,小隐于林。乱世之人,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临了,道一声,柳树前的她还安在,会否以嫁做他人妇。
  • 神武九州志

    神武九州志

    一个朝代的结束,另一个朝代的崛起!王室内乱,君王战死!异族入侵,天下动荡!无数英雄的热血,演绎了五千年九州的不朽传奇!
  • 清王朝的覆灭

    清王朝的覆灭

    一个甲午战争后的小草民,遭冤枉,下死牢,意外被救,不意间获得了父亲留下来的一本兵书,入帮会,灭清兵,三合会的白扇,乞丐国的国王,魔天神教的副教主,参加了十次武装起义,显神威,处处彰显用兵有道,步步上扬,弘扬一个平民的人道,爱情、亲情,手心手背无奈何。一幅南方风情的长轴画卷,一部热血书写的革命史诗,一生的爱情追求乱世情怀,革命派与保皇派到底是敌是友,派系斗争,江湖矛盾,尔虞我诈,谁主沉浮,香山三宝,最后宝落谁处,一个战士克勤克俭,坚守终生的信仰……
  • 三国的女人

    三国的女人

    《三国演义》里把刘备塑造成正统,因此说他不好色,说他的观点是:女人如衣服,可以随时脱掉,换了云云。实际上,演义里掩盖了许多史实:比如,一向被看做极其正人君子的关羽,和曹操争一个女人这样的事,不能提;也是正面形象的张飞,在田野里虏获一个小女孩的事,同样不能提。等等诸如此类的。本文宗旨是:为三国时期,被战争和男权思想淹没的女人、以及女人在这段历史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正名。“作用”,向来有正面,有负面甚至有反面的,笔者不做历史、道德的评判。就是这个样子,随便你怎么评判,那是你的事情。总之,三国时期有女人,女人是推动三国进程的一只手。
热门推荐
  • 回到都市当枭雄

    回到都市当枭雄

    一个人,如果没有身份,那就是一只独自在草原上行走的羔羊,无论多么小心翼翼,都有随时被畜生吃掉的可能。要是下嘴的是老畜生还好,最起码还能死个痛快。就怕动嘴的是没经过世面的小畜生,那才是一种折磨。十年前,杨幺就是人们眼中的小畜生。而今,小畜生已经成功跨过了地狱之门。重回繁华都市虽已风光不再,但是满腔热血已经铸就了一副铁骨!誓要凭着双拳,打下一片大大的后宫!
  • 神羽纪

    神羽纪

    小小凡人为仇修仙。资质平平最终却发现自己竟然是......仙魔共生,万法归一,成仙渡魔只在一念之间。仙路困阻,我便成魔。仙挡弑仙,魔阻戮魔。挡我去路者,只有一个下场,死!世间人负我,莫怪我持枪弑天,世间无我立足之地,我便杀出自己的天地。斩不尽的神魔,化不完的恩仇。我不是无名修士,我乃天地至尊,羽神!!!
  • 唯念不安

    唯念不安

    年少的喜欢,在心底徘徊
  • 熤痴

    熤痴

    本以为能与你相守一生,到头来,却是一场梦······
  • 鸳鸯针

    鸳鸯针

    鸳鸯针 【明】华阳散人
  • 数学奥秘

    数学奥秘

    发现数字的奥秘,探求宇宙的真理。
  • 天穹之变

    天穹之变

    天穹下,新元开启,异域来袭;其实从来都没有无敌的人,但却有无敌的心,心之所向,则无往不利。
  • 三国:酒馆签到,被刘备偷听心声!

    三国:酒馆签到,被刘备偷听心声!

    刘元穿越三国,本以为蛰居小酒馆,签到满三年,就能回到曾经的繁华盛世。没想到却被刘备发现,能够听到这位绝世高人的心声。“刘元兄弟!跟我走吧!”听过抬棺打仗的,没听过带着酒馆打仗的。不去!我要做咸鱼。“刘元兄弟!知道白玉美人糜贞嘛?我亲自为你撮合!”“什么?糜贞!”刘备名下的女人,我真的能得到嘛?那岂不是说,貂蝉,大乔,小乔,孙尚香……我是那贪色忘义的人嘛!我是那见到美女走不动道的人嘛!我是那……好吧我是!什么时候动身!
  • 都市之风云变

    都市之风云变

    曾经的王者回来了,他为了仇为了义为了那为他死去的兄弟
  • 重生异世之修炼

    重生异世之修炼

    一个普通的青年重生异世,在这个陌生的世界,危机四伏,艰难险阻,他能否立足?能否闯出属于自己的天地?看他如何修炼,最终成就自己的仙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