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3300000127

第一百二十四章 赵王丹无兵可调

“谁说我大赵,无兵可调。”赵王丹看着朝臣,赵国疆域也并不狭窄,岂会无兵可调,“寡人要守住邯郸,也不会弃了长平。寡人若不战,弃赵国儿郎不顾。岂不是被天下人耻笑,令国人心寒。”

平阳君见赵王丹对征伐之事,没有长远的战略观,只是凭借一时血勇之气。平阳君见赵王丹分不清主次,会将赵国推入深渊。

平阳君见能够劝退赵王的人,唯有平原君,朝着他拜道:“平原君,事关邯郸安危,社稷兴衰。这个时候,你可不能糊涂。”

平原君也想和秦国打到底,可,白起出战,长平大军被围。纵使邯郸守军,倾巢而出,能打破僵局乎?若战败,秦国一怒,定会杀进邯郸。邯郸有失,社稷顷覆,他又如何对得起父兄,对得起赵氏历代先祖,披荆斩浪之功。

一边是赵氏先祖奋斗,挣来的基业;另一边是数十万赵国儿郎,身陷囹圄。守邯郸?还是弃长平?这个问题,摆在平原君面前,也让他拿不定主意。

平原君见朝臣都看着他,深感无奈,问道:“诸位,我该怎么办。”

“平原君,那可是数十万赵国儿郎。我们不能弃之不顾。”虞卿见平原君在守邯郸和弃长平,虽没有明确表示。但,虞卿知道,江山社稷,才是平原君的选择。

平原君没有表态,看着大司马,问道:“秦国短时间,能够在河内征兵二十万。我们征集二十万兵力,需要多久时间。”

大司马愁色道:“至少要一个月。”

“一个月?”平原君不能接受这个答案。

一人喊道:“秦王在河内征兵二十万,足以见得秦国的强大。秦国还有未经战祸的巴、蜀,还有河西、上郡、巫郡、黔中郡等。我们是打不过秦国的。”

楼昌道:“纵使我们征集了二十万新兵,若不加紧训练,投入战场,与白起等名将对战,不过是徒增伤亡罢了。”

虞卿不想堕了赵氏男儿傲骨,喊道:“打不赢也要打。这既是我们向诸侯表明绝不后退的态度,也是向秦国宣示我国死战到底的决心。”

平原君问道:“我们增兵,能打赢秦国乎?”

虞卿正色答道:“秦国围住长平,看上去是我们陷入劣势。我们派军,前去驰援,形势将会逆转。”

平阳君接话道:“如何逆转?”

虞卿语调不高不低,冷静答道:“我们派去的援军,联合长平之军,内外夹击,就能反包围秦军。此战,我们不会赢,也不会输。”

楼昌嘲道:“我们倾国之力驰援长平,得到的结果,却是不输不赢。”

“不输不赢,这才是最好的结果。”虞卿神色一沉,惨然道:“我们不调兵驰援,长平之军,处境危矣,甚至会全军覆灭。我国一败,就会大伤元气。再无实力,与秦国争雄。”

平阳君见赵王丹没有说话,追问道:“我们征募二十万将士,送去长平。何人能够统帅大军,前去对战白起?”

虞卿脱口而出道:“廉颇、都长君、乐乘、许历等人,都能堪当大任。”

“何人敢对战白起?”赵王丹这句话是对朝臣说的,也是对宗室说的。

赵王丹以马服子取代廉颇,是不会让廉颇再次挂帅出征。都长君从齐国归来,患疾不出。许历要驻守代郡,防守燕国,威慑北胡。乐乘之资,岂能对战白起。

再者,赵王对北地将领和外姓将领,也不敢大胆用之。此刻,还是要信得过的人,才能让他安心。然,赵国宗室,能堪当大任,却没有合适的人选。

赵王丹心想:“祖父时有赵爵、赵希等将;父亲时,也有马服君赵奢。到他的时候,有一个马服子赵括,却被秦军围困。赵氏子孙能征善战,时至今日,为何却没有一个人能够抵挡秦军。”

赵王丹等了半响,没有任何人愿意为他征伐秦国。赵王丹心中虽寒,也不退让,喊道:“当务之急,应先解救长平之围。征募将士,需要时间。寡人决定将邯郸守备的十万将士,开往长平。”

平原君见赵王丹乱中出错,失去了对局势的判断,喊道:“王上,我们邯郸有十万守备。万万不可,轻易出动。这是我们守卫邯郸,保存宗庙社稷最后的力量。”

平阳君闻言,也道:“王上,这十万将士全部投入长平。邯郸就是一座空城。诸侯来攻,我们该如何应对。”

大司徒也道:“王上,邯郸最后守城的军力不能调动。这是我们最后的力量。请,王上三思。”

朝臣见平原君、平阳君等人都出言反对,也齐声道:“请,王上三思。”

赵王丹见殿内没有一人懂他的心意,气急道:“邯郸军力,不能调动。寡人让代郡之兵,南下如何。”

“来不及啊!”平原君道:“从代郡调兵南下,远水解不了近渴。代郡之兵,尚未抵达长平。长平之军,早已被秦国攻破。”

平阳君补充道:“代郡之兵,防备燕国、胡患,尚且不足。我们轻易调动,被燕国、北胡得知,他们定会率军南下取我代郡。”

赵王丹咬紧牙根,吐出一句话道:“燕国与我国签下城下之盟,岂会趁势伐我,落井下石。”

平原君见赵王丹的想法太过异想天开了。两国互不侵犯,岂能倚靠一纸文书。能够维持和平、镇住诸侯,只有强大的国力。

平原君知道这个侄儿,遇事,总是沉不住气,也不爱仔细思考问题,耐心地说道:“燕国觊觎我国代郡,由来日久。几年前,燕王败给我们,割了三城,耻辱尚在。我们将代郡之兵南下,驰援长平。燕国察觉异动,就会抓住战机,伐我雪耻。我们既要在长平与秦国开战,还有抵挡燕国入侵。长平攻伐秦国,代郡攻伐燕国,局势对我国更加不利。”

“你们告诉寡人,我国还有多少可战之力。”赵王丹才不想知道,战局对他有多坏。他想知道,如何才能打赢秦国,收复上党。

大司马见赵王丹问话,忙道:“长平聚集了我国三分之二的兵力。此刻,我国能够调动,奔赴战场的军力,不多。”

“不多,是多少。你给寡人,一个数字。”赵王丹对这个隐晦的答案,并不满意。

“臣,不好说。”大司马见赵王丹逼得太急,诺达的汗珠,从额头上冒了出来。

“不好说?这就是你给寡人的答案。”赵王丹怒道:“你是寡人的大司马,我国有多少兵将,你却能不知。寡人要你何用。”

大司马请罪道:“臣,无能。”

平原君见赵王丹有意将怒火发泄在大司马身上,他也感受到大司马的不容易。这几年,大司马忙碌长平战事,调兵、筹集粮草,铸造军械。

平原君不忍,替他说话道:“王上,他也不容易。”

“他不容易,寡人更不容易。”赵王丹追问道:“你们有谁能够告诉寡人。我国还能调动多少军力。”

平原君也熟悉军政,见无人回答这个问题,回道:“长平开战,我们前前后后,送去了四十五万军力。这是,我国一半以上的可战之力。我们现在军力,邯郸有十万,代郡有五万,晋阳郡有五万,云中、雁门两郡有五万,齐、赵边境有两万,中牟驻军两万。我们兵力加起来,不足三十万。”

“叔父,我们可调遣、可出战之兵,有多少。”赵王丹没想到平原君能够说出赵国的概况,听到不足三十万这个数字,心里有了底。

平原君预估少许,底气不足地回道:“不到三万。”

赵王丹骇然道:“我们还有三十万兵力,可调、可战,怎会不足三万?叔父,这个答案,可有错漏。”

“王上不信,臣就来算算这个数。”平原君有意停了下来,放缓语调,“邯郸,十万军力,是我们守卫国都最后的力量,是不能轻举妄动。”

赵王丹急道:“邯郸十万军力,我们不动。我国还有二十万,怎会不足三万?”

“王上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平原君又道:“代郡五万兵,要防备燕国,还有提防胡患,也是不能动。”

赵王丹见邯郸不能动,代郡也不能动,“寡人调动云中、雁门,长城之兵,南下解围。”

平原君道:“长城之兵,更不能动。”

“为何不能调动长城之兵?那可是我国精锐之兵。寡人调他们南下,说不定就能扭转局势。”

平原君道:“长城之兵擅长野战,不擅攻坚。他们是我们震慑北胡的强大武器。我们调长城之兵,南下驰援。长城防守薄弱,北胡寇边。云中、雁门、九原三郡之地,就会脱离我们掌控。”

“这三郡是先祖武灵王用血和泪,打下的疆土,不能有失。一旦失去,我们如何面对武灵王。”平阳君在赵惠文王二十八年,曾出征北胡。平阳君因攻,被先王封君。云中、雁门,长城之兵,不能调动,他最有发言权和说服力。

“北地之兵,不能调动。”赵王丹沉思少许,又道:“寡人只能调动晋阳之兵,前去驰援。”

平原君摇头道:“晋阳郡和长平军之间的联系,早已经被秦军切断。晋阳守城、自保尚且不足。我们以晋阳之兵,南下救援长平。白起出奇兵,定能拿下晋阳。晋阳不能解围,反而还会被秦军所占。”

赵王丹见这也不能动,那也不能掉,问道:“叔父这三万将士,从何而来?”

“我们在东边,驻守两万将士,防备齐国。在中牟驻守两万,提防魏国。齐、赵两国较好,可以撤回一万兵力。我国和魏国没有战事,可以撤回一万兵力。其他地方,能够调动,加起来不足三万。”

赵王丹问道:“齐国和我国较好,为何不把两万人全部撤回来。”

平阳君接话道:“齐国和我国较好,但我们够买齐国粮草,被临淄君臣拒绝。齐国对我国的意向,忽明忽暗。齐国君臣见秦军拖住我军主力。齐国出兵三万,就能突破我国边境,长驱直入,抵达邯郸。”

平原君道:“齐国出兵十万,抵达邯郸。我国北有胡、燕,西有秦,东有齐。我国就会被诸侯所欺。”

“叔父的意思是说,我们无兵可派。”

平原君点了点头,以示回答。

“难道我们眼睁睁看着数十万儿郎,陷入困境,随时有可能被秦军围歼,就什么都不做。”赵王丹得知这些信息,心中涌出前所未有的害怕。

“我国深陷四战之地,与诸侯不和。诸侯见我可欺,必会联合起来,瓜分我国。我国就会成为齐国、楚国,在诸侯联合的攻势下,导致国弱,甚至是亡了社稷。”平原君耸了耸肩,无奈道:“我们无兵可调,什么都不能做啊!”

同类推荐
  • 思考与人生

    思考与人生

    故事是一个很有哲理性思想道理,善良有一种做人内在美,这种美不是争执,孔家中几个孩儿中最小最为宠爱的是孔融,孔融天性善良和谐,没有邪念,思想品德高尚,从小就立志成才之本。受益为孔子儒家学思想感染,也就是有对做人的道德和仁德之分,做人要讲道理,除恶从善,为人民做善事的基业。“人之初,性本善。” 都是有很深刻的说法,善良创造人类文明的建设,它塑造了人类起初是很古朴的文化,也是自然的朴实,善良,纯洁,对人要友善,对人与人之间,从善弃恶,孔子与老子的思想虽然观点不同,但他们所做的人道理是一样的,做人是以“礼德 ”来学做人,以“孝道”为“仁德志,” 孝敬父母,对朋友要讲信誉和友好往来,待人宽厚,除恶善待对英勇为国献躯立志才能成为有理想,理想是一个人从事在才华出众得到“威望”的人,有所作为的“贤人,”威望是积累的储积,积累毕生的付出努力创造终身智慧潜能才华
  • 辽末悲歌

    辽末悲歌

    辽末,天祚皇帝耽与玩乐,致使国事渐微,金人完颜氏趁势侵掠。辽廷在风雨飘摇中求偏安而不可得。北安州刺史韩可孤及麾下合纵连横抗击金兵,勉力支撑行将倾覆的辽国半壁江山,以其令人景仰的忧国忧民精神,用生命演绎出一曲绝望而不失壮丽的悲歌。
  • 岭南宗师

    岭南宗师

    地振高冈,一派西山千古秀门朝大海,三河合水万年流世道无常,打出七分情拳脚无眼,心留三分义红尘滚滚谁堪问铁骨铮铮大宗师
  • 异明之惊世龙吟

    异明之惊世龙吟

    龙有逆鳞,触之必死;凤有虚颈,犯者必亡!两世为人,两次痛失至亲的残酷现实,硬生生将一个人畜无害,与世无争的普通人变成一个暴戾无情的刽子手。冷兵器与热武器的碰撞。血与火的交融、情与爱的缠绵,轰轰烈烈,纷纷扰扰!让我们随着他一同搅起异世大明的血腥风云!
  • 后唐风云

    后唐风云

    本书就是描写从后唐武皇李克用,历庄宗李存勖、明宗李嗣源、闵帝李从厚,至末帝李从珂的那段历史;亦即从公元856年到公元936年,从武皇李克用出生到末帝李从珂身死国灭的那段往事,历时80年。本书的定位是一部正史战争小说,资料来源于24史中的《旧五代史》、《新五代史》以及北宋名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本书以基本历史事实为依据,再现了后唐帝国那段尘封的往事。本书尤其采用了中国古典兵学中的兵法、阵法来诠释那一场场浴血厮杀背后的未战先算、正合奇胜、谋形造势、避实击虚,让我们有机会再一次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热门推荐
  • 三国:酒馆签到,被刘备偷听心声!

    三国:酒馆签到,被刘备偷听心声!

    刘元穿越三国,本以为蛰居小酒馆,签到满三年,就能回到曾经的繁华盛世。没想到却被刘备发现,能够听到这位绝世高人的心声。“刘元兄弟!跟我走吧!”听过抬棺打仗的,没听过带着酒馆打仗的。不去!我要做咸鱼。“刘元兄弟!知道白玉美人糜贞嘛?我亲自为你撮合!”“什么?糜贞!”刘备名下的女人,我真的能得到嘛?那岂不是说,貂蝉,大乔,小乔,孙尚香……我是那贪色忘义的人嘛!我是那见到美女走不动道的人嘛!我是那……好吧我是!什么时候动身!
  • 栒木

    栒木

    听说仙界老铁树崇阿上仙要成婚了,新娘子居然是川泽君病歪歪的亲妹子?!众人皆觉得这小女娃一定上辈子救过他全家。可是······你们见过被施了傀儡术拜堂的吗???
  • 无缺道途

    无缺道途

    世界有灵,天地有命,日月有缺,万物有终焉。这是不断轮回的梦,我从黑暗中醒来,再从黑暗中睡去。……但我知道这都是虚无泡沫因为当我真正闭眼,那这世界再无光明!
  • 成神从透视开始

    成神从透视开始

    叶晄能一步一步从一个普通人到成为一个统领修仙届亿万大能的圣帝,只因他拥有......
  • 随水心音

    随水心音

    蛰伏十年只为今朝 ,我是傀儡吗,不你才是。
  • 安的异世界

    安的异世界

    主要围绕安及安的故事。
  • 星鲸

    星鲸

    你会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让你今生今世、永生永世唯一所能想起的只有刻骨铭心吗?喻辞野和赫钦离有。从生向死,从期许到涩难,从所有人都赞许羡慕到天涯海角不知所踪,喻辞野走过了赫钦离走过的大海和天地,赫钦离经历了鲸起鲸落和花谢花开。终究如何?这段翻云覆雨的世故爱恋,又会走向怎样得结局?
  • 鹰变

    鹰变

    强者之所以称之为强者,是因为他好战且善战一只皱鹰的蜕变过程,一个王者的成长经历,他担负着镇守大陆的使命,他屠强敌,戮八方。他脚踢四海,拳崩八荒,剑指法则,问道苍穹。逆天之行必遭谴,破而后立则鹰变。
  • 月光星辰

    月光星辰

    男主傅亦航因为和女主李千柔一次碰撞,引发了一系列的“表白信”的事情,这件事 也让两人的关系迅速升温 。两人从原来的不相识 ,再到后来的无话不说的朋友。最后成了恋人……两人在高中时期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最终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 家神穆炎

    家神穆炎

    西汉七国之乱爆发前夕,蔡家独子蔡允被选入军中做某一藩王卧底,为保护蔡家唯一的后代,蔡家家神穆炎,一条2800年修为的蛇妖,化为人形,追随蔡允一同赴险。在藩王军内发生种种危机关头,在穆炎的帮助下皆化险为夷。然世事难料,两人同时爱上了藩王将军的二女儿,桓诺云。后,七国之乱爆发,丹徒一战致使三人分离。穆炎趁此机会带桓诺云回匈奴一带生活。而蔡允在战后回到皇太子身边。。。。,偏巧蔡允又遭奸人陷害,被打入天牢,秋后问斩。这一消息,最终传到穆炎耳中。作为蔡家家神的他,将如何抉择。三人的爱恨纠葛,又将如何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