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另外一份书评,我很喜欢。---酒徒
民族与国家的强盛之路,荆棘重重--酒徒作品与我个人的观点
近期,读了酒徒的《家园》、《开国功贼》、《指南录》、《明》等作品,感觉作者对民族与 国家的发展思考了很多,并借小说表达了关于中华民族如何强盛的方法。这几部小说有的是接近于历史小说,有的是穿越后的架空历史,但都是尽量贴近实际状况, 就算架空也没有那么多的yy成分(有读者认为,这些作品还是存在yy的,只是非与个人的能力直接相关),所以读来没有那么多的酣畅淋漓,但却格外地引人深 思。
酒徒借小说人物对中华民族屡遭侵略、盛衰不断循环的缘由进行了思考(穿插在小说章节中的作者自述,更直接表达了其个人的思考与观点),归纳起来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也许与酒徒自己的真实想法不太一致):
1.民族、国家与皇权的关系—理想是什么?
在 酒徒看来,民族与国家是可以划为等号的,当然,这个民族是指的整个中华民族,包含各个狭义的民族,只要是认可同一个国家概念的就行。皇权实际上就是代表政 府啦,只是为现实讳,不说那么明白而已。这个皇权实际上只应是人民的代表,行使管理社会的职权。因此,在理想的状态下,各族人民、各类人群相互间法律地位 平等,任何人不具有特权,尤其不因人的出生而分阶级;这样的平等关系、相互尊重独立的人,拥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共同推选出社会的管理者--政府,并赋予政 府相应的权力,而政府应当真正地向人民负责,提供尽量宽松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出人主观能动性的优势,促进整个社会和国家不断发展、迅速强大。
对于这一观点,我是赞成的,想来绝大多数人民也是赞成的。只是可惜,自古以来,这样的理想状态似乎从未实现过。尤其在古代中国,民族、皇权、血脉等直接将人民分级分类,大部分人被视为草芥。
很明显,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看得比较清楚,无论是对历史上的英雄也好,还是对长期以正面形象出现的劳苦大众也罢,都持比较谨慎的怀疑态度—包括对其立场、动机、见识、能力等多方面的怀疑。所以,这些作品没那么多的浮夸,看起来比较实际。
2.从现实到理想的路径—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从这些作品 看来,酒徒大大自己是对理想的完美实现不抱任何希望的,只是追求尽量接近于理想。如何实现呢?真实历史上的此类改革的途径不外两大类:自上而下与自下而 上。自上而下的方式可行吗?酒徒是持悲观态度的,历史上好像也找不到这样的成功案例,戊戌变法之类的都以失败告终。自上而下似乎只是改朝换代的手段,实际 上只是换了一个皇帝、换了一帮官吏而已。自下而上是否可行呢?看起来现代民主的实现都是通过此种途径,酒徒也对此抱有希望。
对此,赞成酒徒的观 点。作为上层,具有非常大的既得利益,具有维护其特权以保障和扩大既得利益的必然性。至于上层之间的相互斗争,不过是特权和特权所带来的既得利益的转移, 而非特权的消灭。甚至像朱元璋这样的底层起义者,也不过是建立新的特权人选,与特权的消亡无关。因此,在巨大的利益面前,祈求上层本身自毁特权,是不具有 任何可能性的。这不排除上层中个别人愿意放弃特权、促进改革,但单纯这样的努力完全是不可行的,例如戊戌变法。
这样看来,只有自下而上的改革才具 有实现的可能性。而真实历史也印证了这一点,古今中外的资本主义革命、共产主义革命都是如此,消灭血脉、经济状况等所带来的特权。虽然这些革命并没有完全 消除特权,但至少相对而言迈进了质变的一步,就是尚存的特权基本上都成了潜规则,没有人敢光明正大地行使、强调特权。但是,并非自下而上就必然消灭特权、 接近理想。例如明、太平天国等,都不过是特权阶层换拨人而已。
(待续)
3.求变的方式—改良还是革命?
自下而上具有打破特权、接近理想状态的可行性, 但具体实施的方式是可以分为较温和的改良和较激进的革命两类的。哪种更合适呢?对于古代中国,酒徒明显是倾向于前者的,《明》、《指南录》所表达的内容都 是如此。推测原因,可能在于激进革命对人民的损害是酒徒所不愿见到的,所以在架空历史的小说中选择了改良的路线,这可能是酒徒作品中最大的yy成分了。我 以为,现实不一定具有小说中设定的各种允许渐进改变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了经济、人文、政治、军事等更个方面。
真实历史中,君主立宪之类的温和改良与激进血腥的大革命并存,不知各占的比例如何。想来酒徒对此也有深刻认识的,只是不想看到革命血腥的一面,所以假借小说yy一下。
(待续)
4.从点到面连锁反应—星星之火是否可以燎原?
酒徒作品的另一大yy之处,就在于突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啦。诚然,任何改变都是从点到面的,从一个行业到多个行业、从一个地方到全国范围,实现从量变到质变。但同样需要明确,相对于燎原之火,失败的星星点点是不计其数的。
现 有的历史材料都表明,中国宋、明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但最终都中途夭折,甚至没能发展出资产阶级这个阶层。而在西方国家,这样的阶层逐渐发展成形,并几经 磨难终于实现了改革。酒徒应是对此有深刻的认识的,所以为了奠定yy的基础,选择了特定的时期、优化了主人公的能力和社会的反应。yy并不是贬义,毕竟这 是小说吸引人的一大亮点,只是如果能同时描述一下其他失败的案例就更加完善了(例如多个穿越的,有的成功、有的失败)。
那么什么样的星星之火才能燎原呢?这个应该是涉及到了各个方面的因素,暂时想到的几个重要因素大概在经济、文化、军事、政治、地理等几个方面。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单纯的农业生产绝对产生不了资本主义萌芽,对此马克思与恩格斯辨析得真清楚啊。
文化是指各阶层人群对改革的态度,受到经济基础的影响很大,也就是生产力影响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自然会影响到文化情况。
军 事与政治紧密相连,包括国际关系和国内关系:纷乱的国内关系不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导致改良很难实现,但也为革命提供了条件,浑水摸鱼嘛;国际关系中是强 是弱同样如此,难以确定是好是坏,全凭具体情况。但有一点,过于软弱的状态绝对不利于改革—因为都成亡国奴了,有什么好改的?而强大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缓 解国内矛盾的,促进还是迟缓改革就不得而知啦。
至于地理,这是上述所有因素的物质基础,影响到生产的方式和经济的发展,自然会对其他所有的东东产生影响。
综 上,从真实历史来看,星星之火是很多的,但失败的也很多。影响因素涉及方方面面,以我的能力,说不清楚各个因素如何影响的。小说中,为了读者看着爽,往往 是一个孤立的火种,引发全面的大火(尤其是那些超级yy小说)。真实历史中,必然是多个地方陆续迸发出火星,有的灭了、有的连成片了。连成片的成功的可能 性只是比孤立的点更高一点点,想来绝大多数也是失败了,直到积累到足够的能量。
(待续)
5.时间跨度--偶然还是必然?
改革成功与否受到那么多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又极其复杂,让人有种一切都是偶然的。酒徒借小说,才实现了各种有利因素的搭配。但感觉酒徒并没有特别关注历史发展的偶然与必然问题—或者是考虑了,只是没说而已—再或者是我傻,没看出来而已。
按 照我的看法,偶然还是必然,取决于我们考察的时间跨度和地理跨度。而且这个跨度的大小,需要根据考察事件来调整的。例如资产阶级的形成,在跨度几千年的人 类发展历史中,必然会出现,但具体到在哪个年代、哪个地方形成,则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又例如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战争,大跨度上肯定是前期游牧民族胜多、 后期换农耕民族坐庄,但小跨度内的一场战斗、甚至大的战役的胜负就难说了。
小跨度内的偶然,也并非完全不可推算、预测,而只是说明了推算与预测的 可靠性不是那么高而已。例如很多物质的发现与生产方法的发明,都是炼丹或炼金的副产物,存在很大的偶然性,难以预测这些物质与方法何时被人所掌握。但从大 跨度上来说,则可以肯定新的物质与方法会在某个角落里被认识、总结出来,甚至可以说相互独立地在多个地方被发现、发明。
说及冷兵器战争,大跨度上 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占有明显的优势,但某场战斗很可能因为地形、天气甚至士气等因素而结果迥然。如果我们能够掌握所有这些地形、天气等因素的情况,知道他 们对战果的影响能力,自然可以推算出必然的结果,但就因为这些因素及其作用能力不可知或知之甚少,因此结果就具有很强的偶然性。甚至因为这种种偶然性,导 致一国实力迅速下降,在来不及恢复的情况下被其他更多的国家所压迫。这应该也算作蝴蝶的翅膀吧。
综上所述,限于我的知识面、时间与精力 (断断续续的,思路不连贯也不清晰啊),以及当今社会的敏感性,只能对酒徒和我自己的观点作一简单的概括,且未往复修改,因此条例不是很清楚。大致可以总 结为:理想与现实差距很大,自下而上改变才能成功,但最好是温和的渐进方式,且避免外来势力的强势介入(之所以强调强势介入,是因为个人觉得某些借力等方 式还是有其可取之处的,但这个度不好控制),否则对绝大多数人而言都是不可承受的痛苦。而任何改变都受到各种人文与地理环境的影响,其结果难能可知,具有 较大的偶然性,基本上难以像小说中写的那么乐观,因此更需要厚积而薄发,使众多的星星之火得以慢慢地连结成片、逐渐改变整个社会。至于各种因素对星星之火 的影响,孰难理清,待有志之士深入剖析。
谨以此文代表我个人向酒徒大大致敬。
(完毕)
发表人: secret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