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佛教对中国最大的贡献是“家家弥陀,户户观音”,以及因缘果报的观念;但是中国佛教很可惜,只有一半的佛教,例如,在根本教义上只有消极的解释,缺乏积极的作为。重视出家,不重视在家。重视出世,不重视入世。重视寺院,不重视家庭。重视山林,不重视都市。重视男众,不重视女众。因此佛法的弘传,不能全面性、普遍性地展开。而人间佛教把这一切都融和、完整、圆满了。
本章谈到,对于“有人挂念,人间佛教会不会因为太人间化,而流俗了”。其实人间佛教是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和。而所谓传统,不是一百年前、五百年前的佛教,而是直指佛陀本怀的传统。所谓现代化,则是以现代人可以接受佛法的方式,“依义不依语”的善巧方便,将佛教教义以人人能懂、能接受的方式,推动“三好四给”“五戒十善”“六度四摄”的人间净土。
总结
我自从信仰佛教,慢慢知道,世界上有许多弘化佛教的国家和地区。泰国人,信仰泰国的佛教;缅甸人,信仰缅甸的佛教;柬埔寨人,信仰柬埔寨的佛教;越南人,信仰越南的佛教;韩国人,信仰韩国的佛教;日本人,信仰日本的佛教;当然,中国人就信仰中国的佛教。
在中国人的信仰里面,我最初信仰的是观世音菩萨的佛教,后来也信仰阿弥陀佛的佛教,之后信仰地藏王、普贤王的佛教。当我知道了释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佛教的教主以后,我渐渐感觉到,原来我的信仰这么复杂。
百亿化身 统一名号佛陀
慢慢懂得一点信仰后,我把这许多信仰的对象,不论什么佛、什么菩萨也好,我都把他回归到佛陀,我信仰的是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
佛陀,有千百亿化身,可能所有这许多诸佛菩萨的名号,都是他的化身,这样说来,我所信仰是没有错的。我信仰了这许多诸佛菩萨,并且把他回归到伟大至尊的释迦牟尼佛,应该也没有错。所以,当我明白这个道理,在观世音菩萨的圣像前面,我礼拜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佛圣像的前面,我也一样礼拜释迦牟尼佛;而在释迦牟尼佛圣像前面,我也可以礼拜阿弥陀佛、药师如来。
我知道,我这样做是正确的,因为佛教讲“佛佛道同,光光无碍”,一佛就是一切佛,一切佛就是一佛,这许多佛菩萨都是我信仰的至尊——释迦牟尼佛。
基于对佛陀的信仰,我在25岁的时候就写了《释迦牟尼佛传》。那个时候,对于释迦牟尼佛,有的人称呼“佛”,有的人称呼“如来”,有人称他为“世尊”,也有人称他为“释尊”,甚至如来还有十种尊号,光是一个佛陀,就有很多的名号。我感觉到,佛陀不需要有这许多的称谓,应该统一名号为“佛陀”。
自从《释迦牟尼佛传》统一称“佛陀”,而后我的著书立说都以“佛陀”为名。所以,我觉得十种名号也好,很多的称呼也好,我终于把它统一起来,尊称为“佛陀”。
人间佛教,就是佛陀的佛教。佛教有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北传佛教、南传佛教等不同。在中国,有华严的佛教,有天台的佛教,有唯识的佛教,有净土的佛教等等宗派。说来信仰的种类那么多,其实也信不来。像我们是禅门的弟子,但在禅门里,也有一花五叶、五宗七派,我究竟是哪一宗、哪一派的佛教呢?
团结合一 佛教才会兴隆
这时候,我又慢慢体会到,世间的人,关于他的信仰,这个人执着信仰净土,那个人执着信仰唯识,这个人坚持信仰禅宗,那个人坚持信仰三论宗,所以各人有各人的信仰。你说我的不好,我说你的不对,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信仰的最好。其实,这一切都是佛教,是我们信徒在自我毁谤佛法。
如同我曾讲过的一个公案:有一位师父,一双腿患了风湿症。他有两个徒弟,大徒弟按摩右腿,小徒弟按摩左腿。在大徒弟按摩右腿的时候,师父赞美小徒弟按摩左腿怎么好,大徒弟听了很不欢喜。当小徒弟按摩左腿的时候,师父也说大徒弟按摩右腿怎么好,小徒弟听了也不高兴。由于他们相互忌妒,把对方按摩的腿打断了,让对方没有腿子可以按摩。这就是人的劣根性,听不得人家好。
舍卫城神变图
7至8世纪,砂岩,高129厘米,泰国大城清寺出土,泰国曼谷,曼谷国立博物馆藏
这两个人为了消除心中的愤恨,可怜的师父却没有双腿了。这不就是佛教普遍的现象吗?佛教徒互相地毁谤,认为自己的信仰是对的,对方是不对的,这不是损害了佛教,让佛教难以行走吗?你要打倒我,我要打倒你,你说我不对,我说你不好,这样的分歧,佛教会兴隆吗?唯有团结合一,才有力量。
在佛教里,也有的人信仰佛教之后变得傲慢、自私,有的传教士不知道谦卑,骑在信徒的头上。甚至现在一些学者,在写论文的时候搬是弄非,批评这个不对、那个不好,把信仰的佛教比较来、比较去,贬抑别人,到后来就是贬抑佛教,大家什么都不是,这样伤害了纯洁的信仰,哪里还有完美的佛教呢?其实,他都是在毁谤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的一本《圣经》,你有看过哪一个学者、专家敢对《圣经》亵渎、比较批评吗?
在信徒里,参禅的人看不起念佛的人,认为念佛的人没有知识;念佛的人不欢喜参禅的人,说禅宗都是在胡思乱想,有的说要靠“自力”,有的说要靠“他力”,互相轻视,这都是伤害佛教。其实他不知道自己已经做了毁谤三宝的罪人,还不知道自己的错误。为什么不把这许多信仰单纯化,让它万法归一或是一生万法呢?你信你的,我信我的,大家互相不必诋毁,大家不要嫌三道四,这才具备一个信者的风度。就好比我们的眼睛管看,耳朵管听,嘴巴管说话,各司其用,你何必一定要说他不如你呢?假如眼、耳、鼻不分工合作,哪里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呢?
立志革新 走入服务社会
我们佛教一个释迦牟尼佛,有千百亿化身,你要信仰这个,我要信仰那个,其实,彼此包容就好了,也不必计较。当我了解这个道理,我就更加肯定我信仰的至尊——释迦牟尼佛了。
佛陀归乡说法图
约一七五〇至一七八〇年,纸本设色,宽66.5厘米,英国,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藏
我感觉到,在我成长的栖霞山、焦山丛林里住了十年,都很少见到有在家的信徒前来参拜。那么大一个寺院,就只住了几十个或者几百个僧侣,每天做早晚课、过堂。我在想,佛教就是这样吗?
之后,我回到宜兴的祖庭大觉寺,有幸在那里住了近两年,却从来没有见到一个信徒上门来拜佛,就只有我和我的师兄两个人和一些农民、工人朋友。我觉得这样的佛教,好像太孤单了。佛教不是号称“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吗?中国人都是信佛教,为什么没有释迦牟尼佛了呢?
当我懂得信仰佛教后,就觉得应该一切都以佛陀为中心,但为什么释迦牟尼佛都住在寺院里?住在山林里呢?为什么没有走到社会上,或者走到每一个家庭里?让所有的佛教徒晓得:要信仰教主——伟大的佛陀,才是正确的信仰。
因为我有了这样的想法,心里就立志,我要让佛教从山林走上社会;从出家僧众走到在家的群众;从寺庙里走到家庭里;从谈玄说妙的佛教,走到服务社会的佛教;从出家人做课诵、参禅、念佛的佛教,也可以有很多佛教徒共修、联谊、讨论的佛教。例如,怎么样安身立命?怎么样走上佛国净士?怎么样消除自我的贪瞋无明?怎么样断除烦恼?怎么样与别人和谐包容?
杂志出刊 获得师父支持
由于我在焦山佛学院求学时,参加过太虚大师办的“中国佛教会会务人员训练班”,对于建立“新佛教”,也有一些理念,佛教一定要注重内忧外患,总之一句,佛教需要革新。那时候自己也打算,要从事新佛教革新运动,不过所谓人微言轻,当然也谈不上有什么行动抱负,只是办了一本《怒涛》杂志,每个月出刊一次。师父志开上人知道以后,捐献五百令纸张给我们,这个鼓舞很大,觉得这一个工作获得师父的支持,不是我私自任意的行为。
后来,我有机会到了南京华藏寺,从担任监院(总务主任)到住持,为期虽短,但心中已经有了新佛教的蓝图:我要办教育、要办文化、要办慈善事业、要组织信徒、要增加佛教人口等等。当时的华藏寺,有自己的一间织布工厂、一所小学、一个买卖热水的热水堂,这些都与人民生活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我认为新佛教的未来,一定要服务社会,要和社会民间结合,佛教才能生存。
尽管我有这样的想法与热情,却遇到传统保守势力的威胁。因为华藏寺里面,原本就有二十几位僧人挂单,他们都以做经忏为业,虽说华藏寺的生存,也要靠经忏才能够维持寺院的开支,但是一个出家人只知念经,不知讲经弘法,只把经忏佛事当成职业性的工作,不知道为社会服务,还是不合乎佛教慈悲弘化的宗旨。
不道,要推动新佛教改革,实际上也是有困难。因为这时南京的政局极为混乱,从第一届国民大会为了选举总统乱成一团以后,跟着就是国共和谈失败,尤其,当时的北平守将傅作义要把北京规划成为一个特别区,希望保护北京的文物,不要遭军事冲突的破坏,因而归向共产党。看此局势,我知道国民党的命运已经前途渺茫。
后来有一个机会,我就跟随僧侣救护队来到了台湾。先在中坜圆光寺留了下来,做了近两年苦行,又到新竹青草湖“台湾佛教讲习会”,做了一年半的教务主任,之后就到了宜兰。我知道自己还年轻,只要我有心,必定将来能为佛教做一番事业。
最初宜兰雷音寺,只是龙华派的一个小庙,里面住了一位七十岁的老尼师和一位老太太,还有三家军眷。因为他们请我讲经,就在大雄宝殿佛像的旁边,整理出一个小房间给我挂单。当时的环境,实在没有条件给我住下去,不过,十年丛林的教育,养成了我忍耐的性格。
这时,我想到佛教要青年化,要重视弱势的团体,要注重妇女皈信佛教。但是这许多人是要靠什么因缘,才能从他们的位置走到佛陀的座前呢?
当然也经过了一些周折,我终于感觉到在宜兰也可以安身立命。为什么?因为有很多的青年来听我讲说佛教,也有一些宜兰中学、宜兰农校、兰阳女中、通信兵学校的军官、老师来跟我做朋友、做信徒,来跟我们唱歌,成立歌咏队、弘法队,甚至文理补习班等。
我以佛陀为信仰中心,在我认为,出家人和信徒应该要融和,所以,我就在台湾地区让信徒到寺庙里来参拜,跟我一起课诵、修行。我也办了念佛会、禅坐会、妇女会、青年会、学生会,举办各种活动等等,以此做为方便,接引所有社会各界不同的人士,让他们能走到伟大的佛陀座前,接受佛陀为他们安住身心,接受佛陀为他们的示教利喜,我也方便地喊出“行在禅净共修,解在一切佛法”。
与时俱进 重视以人为主
一时,宜兰的佛教就热闹起来。我觉得,雷音寺虽小,连一个客厅都没有,讲话都在走廊过道上,但大家都不相嫌弃,认为这也是一个可用武之地。
起初,我也不懂得佛教里为什么还要再分“人间佛教”等这许多不同的名词。当然我知道太虚大师提倡过“人生佛教”“人间佛教”,也知道一些年轻的法师,像慈航法师等曾办过《人间佛教》杂志等等。不过,我也管不了那么多,我想,我就不要那么复杂,就弘扬大众的佛教吧。
但后来发现,佛教确实有历史的文化、各种背景,需要不断地跟随时代进步。因此觉得,在众多的佛教当中,佛教应该以人为主,重视人的幸福,人的平安,人的超越,人的完成。于是,我就注重以人性为佛性,以佛性为人性,所谓“佛是人成”“人是未来的诸佛”,人和佛应该是不一不二的“人间佛教”。
所以,我认为“人间佛教”可以统摄两千多年来,复杂的佛教、复杂的信仰、复杂的种种名称,把所有在地理上不同的佛教,把时间上分别的佛教,在各人自己本心里执着的佛教,都归于自己、归于人、归于佛,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我就走上“人间佛教”这条道路,也被别人认为我传播的是“人间佛教”。人间佛教实在合乎今后大众的需要。我想,唯有“人间佛教”这个方向,是佛教为未来世界点亮的一道光明。
法传人间 净化升华人格
人间佛教,以佛法僧三宝为中心;无常、苦、空、无我、三法印、四圣谛、八正道、三学增上、四摄六度……都是我们依止的根本佛法。我之所以强调“人间”两个字,是希望所有佛教徒,都应该重视佛法弘传在人间。人间需要佛教,才能实践佛陀示教利喜的本怀。舍离人间、生活,佛教就会被边缘化、被舍弃。人间佛教是在五欲六尘中,以佛法净化、升华大家的生活和人格。
当时,我一心只想弘扬人间佛教,宜兰县佛教会支会多次要找我做理事长,我感于在大陆时连“中国佛教会”都没有办法参加,做一个宜兰佛教会理事长又有什么意思呢?所以,我在宜兰住了数十年,都不用什么名义、什么名称,我只是佛教里的一个僧侣、一个出家人,大家都称呼我是“宜兰的法师”或“北门口的师父”,一般的社会民众连我“星云”这个名字都不知道。
当然,我并没有放弃文字弘化的因缘,我每个星期、一个月到台北编辑《觉世》旬刊、《人生》杂志等,同时供应《觉生》《菩提树》等杂志文稿。
终于,在50年代,宜兰的青年在台北三重埔设立佛教文化服务处,编印现代的佛教的白话丛书,印行现代重新标点的经典,名为“每月印经”,并且流通一些佛教法物等。
这是因为宜兰的青年多了,他们问我:“师父,我们信仰佛教,能为佛教做什么?”这句话如雷声般轰隆炸响,我惊觉到,对了,信徒信仰佛教,能为佛教做什么,这不是很重要吗?所以就鼓励他们办幼稚园从事教学,办佛教文化服务处,为全世界的信徒服务。主持这个服务处的有:心平、慈庄、慈惠、慈容等青年,当时,他们都还没有出家。
但是,我这样的弘法行动,引起了疑忌,例如,我们的青年要到日本留学,他不肯为我们转公文请政府批准;我们的朝圣团要到印度朝圣、到各国往来,也从来不给批准。反而是一些政府的官员,协助我们用其他的方法让青年到国外留学;但也有多位留学的青年因为家庭事故,回来台湾奔丧后,就再也不准到国外去了。
当然我也想,我应该进入“中国佛教会”,就可以免除这许多的困难障碍。那个时候,弘法的青年不多,我一个活跃的僧青年,还是得到一些长老的提携、支持,甚至选我做“中国佛教会”的常务理事。
但是,一来,我只希望做一个秘书,为佛教的前途做一些策划、做一些推动;二者,自觉自己的身份与这个佛教会不相称,我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一个常务理事的头衔,实在是有辱佛教会,并且对于佛教会的种种情况,我也没有办法参与、改变。为此,我写过一篇《我为什么要辞“中佛会”常务理事》的文章。
主要也由于当时的我年纪轻,做人有所欠缺,尤其在《人生》杂志上,发表一些文章,特别是对佛教的革新,提出许多的意见,而得罪了佛教界的一些人士。再加之,在大陆办《怒涛》月刊时,内容对佛教有些建言,传统的佛教人士不敢和我们来往。同时,我又是江苏人,很多江苏的同道都想要挤进“佛教会”,教会把关也很严格,我想,也不容易有希望能够做什么。
大足北山石窟第163窟文殊菩萨像
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石,高90厘米,重庆大足
无惧毁誉 为教信心不退
一直到1963年,“中国佛教会”要组团到东南亚,甚至到美洲去访问。那时候,国民党中央党部一些开明人士是我的读者,阅读过我刊登在《人生》杂志、《觉世》旬刊里的文章,就提名要我参加这个访问团,但是“佛教会”里的一些领导人不同意。后来,为了要让我参加,党部还特地办了两桌素斋请这许多长老吃饭,一面人情包围,从中协调,一面也表示党组织的力量。最后,在长老们不喜欢我的情况下,访问团里终于有了我一个名字,叫我做了秘书,并且担任发言人。
那一次,我们一行访问了菲律宾、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国,以及香港地区,尤其到印度朝圣,亲炙了佛陀的祖国,那是我最大的心愿。这对我个人来说,更增加了许多对佛教的见解、认识。
可惜,就在访问印度期间,我们有机会和总理尼赫鲁见面的时候,由于我讲话太多,内容传回台北,“中央日报”把我的意见在第一版报道,而没有刊登领导人的意见,就这样,我在佛教里,就更加的日子难过了。例如,不准我出国、不同意我在宜兰从事新佛教的发展。
关于和“佛教会”的功过、是非,我不愿意做太多的叙论,因为那只是世间法,与真正佛教的弘传没有一点关系。接着,佛教各种对我不好的批评、不好的名称,纷至沓来,说:“星云是一个佛教的破坏分子”,“星云是佛教的魔王”,“星云的歌咏队,要把佛教唱了灭亡”……但是,为了佛教,这些批评毁谤都没有打倒我,我对人间佛教的信心和推动,从来没有退却过。
尤其,台北是大陆来台的高僧大德汇聚之地,我住在宜兰,他们一通电话,就叫我赶来吃饭、陪客人,他们一个命令叫我来开会,我也要赶到参与……不断地要送往迎来,我每天都没有时间做自己要做的弘法工作。因此,在1960年代起,我南下高雄。这是因为从1950年代起十年来,在宜兰和高雄都结了不少法缘;在高雄受信徒欢迎的程度,其热烈让我受当不起,也由于过分的出风头,自己不愿意在高雄居住,觉得人情和气候一样,让人热得受不了。
压制打击 激发力量勇气
后来实在推辞不了,也感觉到在北部的佛教应付艰难,加之当时在南部并没有外省的出家人,我就单枪匹马来到了台湾南部,先后建了高雄佛教堂、寿山寺、佛光山,就这样,让我成为台湾南部的外省和尚。我自己也非常欢喜,远离了台北佛教界的是非之地,在南部专心做弘法、教育的工作,一些本省的长老大德,同我都相处友好,也让我感到心安理得。
当时,在台北的佛教界非常高兴我到南部弘法,并且说不会让我再回到台北。但我听闻这个话也想:“是这样吗?”几年后,我在台北建了普门寺、永和学舍、三重文化广场、松山台北道场、三峡金光明寺等。我不信东风唤不回,我不信自己不能在台北弘扬佛法。
所以至今,在台湾、在世界各地弘法建立别分院,大概也由于这样的刺激过程而发展起来的。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个人只要有信心,不怕被人欺负、压制,有时反而激发他的力量,增加他的勇气,可以创造更多的前途和事业。
后来,我在佛光山创建丛林学院,台北的佛教界也曾经开会,提议如何打倒佛光山丛林学院。感谢当时担任“佛教会”秘书长的山西省人士冯永桢居士,他说,天主教的神学院、基督教的圣经书院,我们都不打倒,为什么要打倒佛教办的教育学院呢?他耿直的发言、道德的勇气,帮我消灾免难,我这才又免除了一劫。
虽然如此,对于“佛教会”,我还是秉持护教的心给予很多帮助。例如,参加世界佛教徒友谊会,原本已经被排除在会外了,我再争取回出席会议的权利。
因此,我认为要透过“佛教会”的力量来革新佛教,这个梦想是不容易实现,只有靠自己的力量,于是我就开辟了佛光山,从教育开始办起。
毅然退位 行走世界传教
看到佛教界没有重视人才的培养,而阻碍了佛教的发展,这也因此教育了我,在佛光山担任住持十八年,任期圆满已经五十八岁,为了让教团制度化,我毅然宣布退位,对佛光山毫不留恋地交给弟子们去发展管理,我自己单身漂洋到海外,行走世界,从事佛教传教的活动。
这样一来,有了因缘在美国洛杉矶建西来寺,在纽约建纽约道场,在荷兰建荷华寺,在澳洲建南天寺、中天寺,在巴西建如来寺,在非洲建南华寺,在法国建法华禅寺等等,让我法弘五洲。加上1992年,我们在美国洛杉矶成立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现今会员数已达几百万人,各地区协、分会也有几千个。
如佛法所说“逆增上缘”,希望当代的法师,大家互相尊重、互相勉励、互相提携,就是受到一些不好的因缘,只要我们自己争气,不必生气,在佛教里,还是会有我们的前途、有我们实践愿力的一片天地。这样的历程,让我感到对人间佛教的宣扬,将来开花结果必定是有信心希望的。
因此,我相信,待人好,才有好因好缘,要想打倒别人,除非那个别人自己倒闭,不然谁能打倒谁呢?现在,这一段往事,趁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只是简略地透露一点,向伟大的佛陀报告,他难行能行、难忍难忍的修行,我们也在努力学习。
三好四给 成就佛法布施
说起人间佛教,记得在2000年春节时,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终身荣誉教授高希均先生住在佛光山,有一天早上,我陪他吃早餐,他是佛教之友,突然问我:“什么叫作人间佛教?”
我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不过,在教授的问题前面,我总应该要提出一个说法回答他。我就说:“人间佛教就是佛说的、人要的、净化的、善美的教法。”
他一听,面露喜色说:“哦!那我懂得什么是人间佛教了。”
我觉得那么一位名教授,又不是佛教徒,在这样简单几句话前面,就说他懂得了人间佛教。可见,要懂得“人间佛教”,大概是需要悟性,需要般若智慧,需要所谓“明心见性”那样的程度,才能和人间佛教相应吧。
自己回想起来,在佛门里数十年的岁月,所谓“弘法利生”,觉得确实不错,我所做的都是人间佛教的事业。我建寺安僧,我创办丛林学院,我提倡禅净共修,我注重生活修行,我要救苦救难,我要注重信徒家庭的幸福安乐,所以我倡导四给:“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乃至后来三好、五和、七戒、八道……就跟着人间佛教传扬开来了。
有人说,老人家老化以后,和青年儿女有代沟,我就发心办老人院;有人说,孤儿没有人收养,甚至单亲的儿童也很可怜,我就创办孤儿院;有人说,失学的儿童很多,我就办幼儿园,甚至小学、中学。有人说,社会传播的教化更大,我就办电台、电视台、报纸等等。只要是人间需要的,我觉得都应该全力以赴,给予佛法的布施成就。
慢慢的信徒多了,有了一点力量,就想到其他宗教都办有好多的大学,甚至邻国日本,也办了几十所大学,为什么中国佛教徒都不办大学呢?其实,就我知道的,所谓“丛林”,古代就是大学的意思,是供给十方学子参学的地方。但是,由于住持不知道发大心、发大愿,渐渐地把门户缩小,变成出家人衣食住的另外一个家庭,而不是公共的学校、学佛的道场了。现在,我们应该要改变名称,不必老是创丛林,干脆随着时代办大学吧!
所以我就发起“百万人兴学”,在海内外办了五所大学。不过,由于自己没有学历,甚至我到中学去做教员的资格都不够,哪有资格办大学呢?好在世间法律总有融通的地方,我不可以做教师,但我可以做董事长、做创办人,因此,在我的名义之下,就有了很多的大学、中学、小学等,光是大学里的教授就有千余人。
办学奉献 社会公平肯定
也承蒙社会对我不弃,见我办了这么多大学,在世界上几十所名大学让我去讲学,也给予我很多的博士学位、名誉教授的头衔;在台湾,基督教办的东海大学,我教了六年佛学,在华岗的文化大学,我也做了印度文化研究所的所长多年。我觉得社会还是很公平的,只要你有了实际的事业,所谓“实至名归”,社会还是会给我们一个公道、公平的机会。
到了这个时候,我又在思考,佛教要在今后历史长河中发展,在世界各个国家宣扬立足,让各个国家的人民,让各个种族、各个阶层的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对佛教都有信仰;想当初,佛陀成道的时候,都能度化96种外道,我们现在佛教为什么不能度化世间上的一切众生呢?
我也想到,拜佛的人少,信菩萨、求神明的比较多。为什么?因为佛没有赐给他什么,神明会赐给他财富、赐给他平安、赐给他福寿,菩萨也会给他救苦救难,大概他想到神明、菩萨与自己比较有关系吧。伟大的佛陀,传播普世、平等、永恒的缘起真理,他却可能接受不了啊!这样的信仰,不令人慨叹吗?
想当初,本来都是佛教徒的妈祖、佛教徒的吕洞宾、佛教徒的关云长、佛教徒的什么王爷……怎么他们现在统统都离开了佛教,各自去设立门户,甚至于他们的信徒都多过了佛教徒呢?
如《增一阿含经》云:“复有三事,露则妙,覆则不妙。云何为三?日、月,露则妙,覆则不妙,如来法语,露则妙,覆则不妙。”佛法如同日、月,成熟、光明、温暖一切众生。佛陀传教,把法传给弟子,弟子要把佛门发扬光大,所以佛教并不是光靠佛陀一个人来让它佛光普照。佛光普照,是要我们众弟子来帮助佛陀成就,为自己的信仰,也为了佛陀,把光明照耀人间,也照耀自己。一旦自己心中的佛灯大放光明,烦恼无明、忧悲苦恼,就会远离了。
所以,我喊出“光荣归于佛陀,成就归于大众,利益归于社会,功德归于信徒”,信仰人间佛教,不是倚靠佛陀来为我们做什么,是要靠我们来为佛陀做什么,甚至还要为一切众生来做什么,这样子,佛教才有前途。
佛法不舍一切法,因此不禁想到,所谓“破船多揽载”,佛法不舍一切法,这个也做,那样也来,就这样在四众弟子努力下,把人间佛教传播出去。说得好听一点,世界之大、五洲之广,都有人间佛教。
具体弘法 佛法广传五洲
让佛教回到人间,正如佛陀千百亿化身,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化身一样,如今人间佛教,以各种方便法门为社会服务、奉献,和大家结缘,从而将佛法的慈悲与智慧带到每个地方。经历这数十年大家的努力,人间佛教已经为佛教写下多少创意,具体的弘法如:
在教育方面:各中小学、大学、佛学院、佛教研究所、中华学校、信徒讲习会、都市佛学院、公益信托教育基金等。
在传播方面:杂志、报纸、电台、电视、网络教学等。
在美学艺术方面:展览馆、美术馆、出版《世界佛教美术图说大辞典》、博物馆,如佛陀纪念馆等。
在餐饮方面:设立素食餐馆、滴水坊等,提倡简食。
在慈善方面:云水医院、育幼院、老人院、如意寮、安宁病房、友爱服务队、救援队、云水护智车等。
在教化方面:各种夏令营、青幼团、儿童班、童军团、信徒香会、行脚、社会运动、佛化婚礼、法座会、印度朝圣、朝山团、云水书车、设立讲坛、百万人共同兴学、监狱、三军及离岛布教等等。
在体育方面:成立篮球队、棒球队、体操队、足球队、啦啦队等,增加佛教在体育方面的人口。
在会议方面:各种国际会议,如人间佛教研讨会、国际僧伽会议、世界佛教论坛,以及两岸各种佛教和文化论坛等。
在学术出版方面:成立出版社、各种国际学术会议、《法藏文库》《普门学报》双月刊、《人间佛教》学报·艺文版等数百种学报杂志等。
在修持方面:假日修道会、人间佛教读书会,以及两岸的各种佛教和文化的论坛;帮助“世界佛教徒友谊会”走出亚洲,在美洲、澳洲等地的佛光山举办。全世界举办短期出家修道会、三坛大戒等。
在音乐舞蹈方面:歌咏队、合唱团、梵呗音乐会。
在制度方面:成立社团、主张僧信平等、人事序级、檀(弘)讲师、善财、妙慧讲师等制度,落实僧众男女平等、国际佛诞节的推动等。
后来,这些佛教事业,都由许多青年各自来担当,让佛教徒也有为佛教服务、发挥的地方。甚至,这许多青年们也组织佛教梵呗赞颂团,到世界去梵呗公演,受到各国人士的欢迎,可谓人间佛教发展最好的契机。
把人做好 佛国就在人间
除此之外,和大陆在中华文化上的交流,也受到内地很多领导人的帮助。好比恭迎佛指舍利到台湾,有500万人瞻礼,两岸同组“中华佛教音乐展演团”到世界各地演出等,都获得很好的回响。后来也承蒙鼓励我在内地复兴祖庭大觉寺,现在也举办云湖书院、扬州书院、人间书院等,人间佛教一片欣欣向荣。希望我们作为佛教徒的,不是只想靠佛陀、靠佛教,而是自我期许我能为佛陀、为佛教做些什么。
所谓“人间佛教”,就是佛教,不是标新立异。因为佛陀是人间的佛陀,他说法度众,不叫人间佛教,难道我们要叫畜生的佛教?叫地狱的佛教?叫饿鬼的佛教吗?当然不应该。
人间佛教,是要我们把人间建设成佛国净土,如太虚大师所说的“人成即佛成”,让每一个佛教的信徒,都能得到佛法带给他的心灵的平安,能有佛法去除他的贪瞋烦恼,让他安身立命、家庭和谐、彼此友爱,享受人生的乐趣。
特别是现在的佛教信徒,他们也慢慢体会到,人间佛教的一句话,佛陀的一句开示,真正改变了他的一生,改变了他的家庭,改变了他的观念,改变了他的做人处世。他受到了人间佛教的利益,他实践了人间佛教的修行,他觉得人间佛教是:佛国就在人间,净土就在人间,在人间、在佛的世界里,把人做好,他就认为自己与佛相应了。
信仰不二 回归佛陀本怀
这就是人间佛教一点的心香供养,企盼能与佛世时佛陀为人间牺牲奉献的精神古今相应,能可以让人间佛教的历史长流,传灯不断、法幢高树、**常转;也能有一个健全的佛教组织教会和领导人,带领大家,让佛教的传承不断,这样才有人间佛教的发展。希望有志一同的佛教同道们,大家一起来参与“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的行列,所谓“佛教弘扬本在僧”,复兴佛教,实在不为难也。
以上,我们总说如下:
·人间佛教是佛陀的本怀
·人间佛教是真正的佛教
·人间佛教才为人间接受
·人间佛教才能成为普世的佛教
·人间佛教是未来世界的光明
·人间佛教是人生的指南
·人间佛教是生活里的资粮养分
·人间佛教可以安身立命
·人间佛教可以补政经之不足
·人间佛教可以填补心灵的空虚
·人间佛教可以提升社会道德风气
·人间佛教可以安定社会人心
·人间佛教会促进自心和悦、人我和敬、家庭和顺、社会和谐、世界和平
这许多话,并不是我们个人的意思,这都是佛陀到人间来示教利喜的本怀,所以,我们要把所有的一切呈现给佛陀,回归他的本怀。也希望今日的僧信二众,把一片真心虔诚地供养给佛陀。希望对佛教没有信仰的人,也能了解佛教,知道佛教对国家社会人心的辅导,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对于中华民族的助力、助缘。
对于佛教,你信仰不信仰,不要紧,佛陀也不一定要你信仰他,但是你信仰你自己,能有慈悲心,能为人着想,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信仰你是佛,难道会没有一点佛缘吗?
所以,今天千千万万的佛教徒,假如以佛陀至尊为信仰,尽管信仰的程度有高低深浅的不同,但是,信仰是统一的,信仰是不二的,信仰是我们唯一的生命,让我们回归人间佛陀本怀,在信仰里法喜充满,在信仰里畅游法海,那是多么逍遥自在啊。
佛教靠我 一生坚持信念
本着这样的理念,我为人间佛教服务,致力新佛教的运动,没有停下脚步。是功?是过?我都不计较。就如我在《人间福报》上发表的《我不是“呷教”的和尚》所述,我要做到“佛教靠我”,我不靠佛教,这就是我一生的信念。
回想我这一生随缘弘法的经历,也想起前贤太虚大师的命运,他也是没有办法发展他的志愿,好像我也走上了他的道路,这也只有慨叹佛教的法运,所谓时也、运也、命也,徒叹奈何以外,也没有其他的办法。
就好比最近柴松林教授感叹地告诉我,台湾的选举,选民都是选自己喜欢的人,而不是选出能干能做事的人。如此,中华民族怎么会有办法呢?其实,佛教也是一样,如果派系关系第一,不会选举为佛教做事、有贡献的人,其他为佛教、为社会的能量,就更不在计算之内了。像这样的佛教,怎么会进步呢?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教所以没有办法复兴,恐怕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在清末民初佛教衰微之际,本来也有很多复兴的契机,像太虚大师喊出“人生佛教”的口号,一时各方响应,但是忌妒他的人,对他压制,也让他有志难伸。幸而,比较和他同一时代的许多大德,以各自的特长在各地的佛教舞台上弘扬佛法。如参禅的虚云老和尚、来果禅师,如念佛的印光大师、在上海参加蔡元培教育会的宗仰上人,如研究华严的月霞法师,研究天台的谛闲法师,讲说佛法的圆瑛法师等。
但,太虚大师一生也可以说很可惜,在那时,由于受传统佛教的压制,只在杭州净慈寺做过短暂的住持,以外也没有驻地。不过,他就从办佛教学院开始,在闽南佛学院、武昌佛学院等地培养人才。庆幸的是,他的一些门徒高弟都是一时之选,纷纷地在佛教里崭露头角。
如长于教会行政的大醒法师、法舫法师,爱国的乐观法师、苇舫法师,长于义理文字的芝峰法师、印顺法师、尘空法师、默如法师,长于外文的法尊法师、法慧法师、了参法师等;还有当时散居在内地各个寺院一些有所作为的僧青年,如浙江武林佛学院的会觉长老、四川华岩寺的惟贤长老、山东青岛湛山寺的明哲长老、江苏焦山的雪烦和尚、东初长老、茗山长老等,还有“*****”后担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正果法师,以及竺摩法师、巨赞法师等,都是太虚大师的传承弟子。
再加上那时候的居士界,如杨仁山、欧阳渐、唐大圆、丁福保、陈海量、梁启超、章太炎、戴季陶、屈映光等大德,如火如荼地站出来,都为佛教的复兴注入一股力量,他们都是佛教的大菩萨、大护法。
佛光山佛陀纪念馆
台湾高雄
做本分事 无畏弘法度众
正当佛教看起来有了新的弘扬契机之时,遗憾的是,军阀的割据、对日抗战、国共内战等接连不断,让佛教复兴的法运,因为乱世没有发挥能量,又再错过因缘时机。
后来,佛教的命脉在台湾延续,因为很多大德也都到了台湾。只是他们多因乱世而对佛教事业的发展并不热衷,甚至趋于保守。像我在建佛光山的时候,都有人劝我不必要,他说,现在的局势动荡,在台湾的佛教也不会有前途,叫我就不要浪费力气了。但是我本着“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的想法,毫无悬念地一样弘法度众。
关于太虚大师新佛教改革运动,现在检讨他失败的原因,一来是不到六十岁就往生了;二来佛教旧僧的传统势力太大;三者是他没有一个根据地。不过,他的学生、弟子都非常优秀,为他继起。
因此我很尊敬太虚大师,但是我做的一切,也没有哪个师承学派,太虚大师的弟子,有些人也没有把我归纳在太虚大师的学系之内,我也不算太虚大师的传人。我只是本着一个佛弟子的心对佛陀负责。不过,我想我和太虚大师的志愿悲心,应该有所契合,尽管我也遇到各方势力给我的压制、排挤,尤其是社会舆论不断的批评,不明就里地践踏佛教、欺负佛教。但我有一个比太虚大师更幸运的因缘,就是我有不少的信徒、弟子支持,他们在世界各地有了弘法的场所。
佛教传承 努力法传五洲
如今,佛光山开山前后弘法也已六十余年,我也退位三十多年,跟随我弘法的徒众弟子一千多人,包括二百多名硕博士以及一二百个三十岁左右继起的人才,他们都是人间佛教的弘扬者。
一时,佛光山也有一些人才,法传五洲,各自在岗位上承担佛光山重要职务。我想,他们也会继续为佛法的传扬努力,把佛教带进人间佛教的时代。只要佛教有传承,还怕未来世界佛教没有人间佛教发展的希望吗?
我在台湾弘法60多年,知道台湾佛教从早期的妙果和尚、斌宗法师、证光法师、智性法师、智谕法师、修和法师、圣印法师、菩妙法师、开证法师、隆道法师等,他们都为佛教的弘传贡献甚力。
而当今台湾的佛教界,当然也不止一个佛光山,除了人间佛教联合总会,也是百家皆鸣。如华严莲社、华梵大学、法鼓山、千佛山、灵鹫山世界宗教博物馆、灵岩山、中台山、光德寺的泰国朱拉隆功分校、香光寺,还有福智凤山寺、慈济功德会、海明寺、慈法禅寺、慈明寺等等,对人间佛教的历史,就看将来大家的发心立愿,以及今后如何再来规划、创造。
我们也希望台湾早期的名山古刹,如灵泉寺、观音山、狮头山、法云寺、圆光寺、大仙寺、大岗山、开元寺、南普陀、东山寺、福严精舍等都办有佛教学院,继续培养人才,再光大佛教。另外,也还有许多青年比丘、比丘尼,我也无法一一记得他们的名字,唯愿大家各自努力,将来都为人间佛教发心弘扬。
僧信合力 发扬人间佛教
再加上现在的学者、教授、居士、大德等,他们有的是虔诚的佛教徒,有的是佛教之友,如吴伯雄等,他们也能像过去的佛教徒戴季陶、李炳南、李子宽、周宣德、南怀瑾、杨白衣等,来肯定佛教、护持佛教、光耀佛教,就看我们僧信二众共同合力,让人间佛教传灯不熄。
大陆在“*****”后,赵朴初长者提出“人间佛教”的口号,这是没有错的,如果有人不同意的话,那他就是不懂佛教了,为什么?因为人间佛教毫无异议的,就是本来的佛教;你若不以为然,那又是什么佛教呢?你举出哪一点不是人间佛教呢?佛教不舍一法,为什么要舍弃人间呢?
也有很多人挂念,人间佛教会不会因为太人间化,而最后流俗了?其实,人间佛教的精神是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弘法事业,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所谓传统,不是一百年前、五百年前、一千年前的传统,而是回归佛陀本怀的传统。所以我说,人间佛教是回归佛陀的本怀。
幸得如今在大陆佛教继起弘扬人间佛教的人才比比皆是,像现在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等。因为大陆之大,人才之多,限于我几十年来偏居于台湾一隅,不能完全知道,实非年迈老病的我能了解还有哪些年轻有为的大德,只有请大家谅解。
不过,我们大家互相精神相依,所谓“要得佛法兴,除非僧赞僧”,我希望这许多法师,不但要发菩提心,来从事人间佛教的弘法事业,尤其要有肚量、包容,中国佛教才能成其大,因为肚量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大家多来往团结、亲近善知识,提携后学,培养青年人才,共同来为人间佛教发光发热。就如《佛教青年的歌声》里所唱:“……青年为教的热忱,掀起了佛教复兴的巨浪狂潮,成功的一日,就要来到……”以此来报答佛恩,就不怕人间佛教光明的火炬不能**常转、佛日增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