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有个弃老国,规定凡是老人都必须驱逐到远方,不可以养在家中。因为国王认为老人是多余的,既不能做事又浪费米粮。所以,在这个国家里举目所见都是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有位大臣很孝顺,眼看父亲年老,不忍心把父亲流放山林,就瞒着亲友邻居,偷偷地挖了一个地窖,把父亲藏在里面奉养。后来这个国家的作为触怒了天神,要施以惩罚,就以四个问题来为难国王,举国上下无人能解答。眼看受到天降灾难,所幸靠着这个老人的智慧而拯救了全国。
社会老龄化是现在举世共通的问题,独居老人更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现在有很多老人生前乏人照顾,甚至死后多日才被邻居发现,真是老境凄凉,情何以堪!
老人最怕孤独,不能单独生活,就如小孩子不能让他单独留在家里。现在所好者,社会上有托儿所,也有托老所。但是,老人纵然有儿女请来的仆佣照顾,心灵上还是很孤独,没有依靠,缺乏安全感,所以老年人最需要的是精神安慰和生活照顾,其次才是经济帮助。中国社会过去讲究晨昏定省,承欢膝下,能对老人嘘寒问暖,随时表达关怀,还是很重要。
中国过去一向以礼仪之邦自居,中国人是个非常重视伦理孝道的民族,但是曾几何时,现代人的孝亲思想已大不如前,所谓人心不古,尤其“久病床前无孝子”——多年前我曾因开刀住进荣总医院,在医院短短几天看到病房百态,感触很多。例如,在儿童病房里,父母每天都在一旁照顾,而老人病房里却难觅子女的身影。也有一些子女难得到医院探望父母,手上却带着录音机,他不问病情,只问:“要给多少遗产?房子要给谁?财产怎么分?”等话录好,掉头就走了。有的病人则是送到医院时,儿媳一大堆跟着来,过世时却一个也没到。真是“只有慈心爹娘,没有慈心儿女”。
所以,老人如何赡养天年,自己也要有所准备,凡事应该在有生之年就早作安排交代。尤其对于财产的处理,最好生前就能预立遗嘱,有的捐给国家社会,有的捐助公益团体,有的分给儿女。只要自己心甘情愿,早一点处理,免得最后儿女因为互争财产而兄弟阋墙,甚至于自己也无法入土为安。
老是生命循环的自然现象,人老的时候会因盛色、气力、诸根、寿命等境界衰退而感到苦恼。但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的经验、智慧都是无价的财宝,应该传承给下一代,应该得到社会的重视。
再说说“养老十法”:
一、早起十念法。一早起床,心中称念佛菩萨圣号,让信仰成为心中的寄托和希望。
二、晚睡一炷香。晚上睡前静坐十几二十分钟,令心平静。
三、饭前五观想。吃饭时心怀感恩,保持欢喜愉快的心情,多食清淡食品,不要增加肠胃的负担。
四、生活要放下。思维一生的功名、情感、得失,如过眼烟云般不实在,而逐渐放下执著。
五、老死不可怕。死如更衣,如搬家,如睡眠,色身虽坏了,但真心佛性不减,只要积极培福,增长慧命,必有光明的未来。
六、心中常忏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到老年,多少会反省一生中的过错,而深感懊悔和遗憾;若能真心忏悔,就像清水洗涤过一样,人格便能升华,心中也能坦荡。
七、布施能喜舍。人到年老,总觉得身边要有钱才有安全感,或者预留财产给子孙;事实上“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若遇不肖子孙争夺财产,情更难堪。何妨将身外之财用来广施十方,厚植福德,来生得生善处,也能庇荫子孙。
八、发心肯服务。退休后,生活空间更广,时间更多,可发心投入义工行列,为人服务,以扩展生活领域,更可与人广结善缘。
九、幽默常欢笑。常云“一笑解千愁”,时常保持开朗欢喜的心情,有益于身心的和谐与平衡,更能为人间增添欢喜。
十、健康要运动。“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运动可以活络筋骨,让身心活动起来。
老人最重要的要会安排生活,身体好的人可以到处旅游,最少要欢喜与人谈话、种花植草等,培养多方面的兴趣,自能安度晚年。尤其要保持心情的愉快,对未来要充满希望,若能早晚念佛,从信仰中获得心灵的寄托,当面对死亡时能够心不贪恋、意不颠倒、无有挂碍、无有恐怖。能因信仰而度脱苦厄,这是最好安度老年生活的方法。
·佛光菜根谭·
百年大树,必经多少风霜摧残;
百丈高楼,必经多少物力艰辛;
百年老店,必经多少兴衰沧桑;
百岁老翁,必经多少坎坷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