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8200000018

一 完整的系统

元杂剧的繁盛期,是整个中国戏剧史中的黄金时代,也是世界戏剧史上有数的几个黄金时代之一。

在人类艺术的发展历程中,一部作品出现得或先或后,一个艺术家成就的或高或低,往往带有较多的偶然性,但是,一个黄金时代的出现,却总是包含着严格的必然性。所谓黄金时代,不仅是指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涌现的绝对数量之大,而且还意味着这些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整体水准之高,往往是前代不可与之比肩,后代也难于复现。这是一种宏大壮美的艺术现象,云蒸霞蔚,吞吐万汇,奇迹般地展现了人类文明的惊人力量。这种艺术现象,无论是产生的原因,还是产生的方式和规模,都绝不会是偶然的。

我们可以特别喜欢哪几位元杂剧作家,而不喜欢甚至厌恶另外几位。我们可以特别醉心于元杂剧中的一、两个题材,而对某些题材侧目相待。但是,我们不能幼稚地设想,元杂剧艺术家中最好能留下几位,去掉几位。我们不应天真地奢望元杂剧的天地中多产生几个关汉卿和王实甫。我们也不应无端地遗憾和抱怨,元杂剧中竟然还有不少封建正统、神仙道化内容的作品。元杂剧

,本是一个严密而庞大的系统

,有着自身的逻辑结构,不能根据后人的好恶来增益或损减。后代的研究者,在表示自己的艺术取舍之前,应该首先考察组成元杂剧的各种作品、各种题材、各种精神倾向之间的互相联系

,以及与之有关的各种作者的互相联系,从而把这个艺术的黄金时代看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构成体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总体上了解元杂剧作为一种重大美学形态的历史必然性

。然后,再进一步解析这一有机构成体内的纵横层次

,评判各自优劣。

在审美的目光之前,拔地涌现一派壮丽的群峦叠嶂,我们怎能首先测量这些山峰的各自高度,甚至立即进入地质学的分析呢?我们为什么不在整体上领略它们的气势,体味它们鬼斧神工般的天才组合呢?

在审美的目光之前,灿然展开了波涌浪卷的大海,我们怎么会不去惊叹它的浩大气象,而一下子落入海洋化学和海洋生物学的推导中去呢?

对戏剧艺术进行审美的把握,与社会学的把握和思想史的把握毕竟有着重大的区别。元杂剧中当然包括着不少可供社会学家和思想史家细细分析的内容,但是,它首先属于审美领域。并不是关汉卿他们借着杂剧的形式,在分头苦苦地研究着社会上的赋税问题、婚配问题、娼妓问题、司法问题,而另一些剧作家则没有选准课题。不,这是一种强加给古代艺术家的误解。他们乃是一个多侧面的感应群体,各自倾吐着自己的心声,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时代的精神魂魄,在审美领域留下了交响乐般的丰美和声。

一个伟大的民族经过千百年的社会实践和艺术实践,终于在十三世纪掌握了一种能够充分展现主客观关系的感性形式

,这就是元杂剧这个庞大的艺术系统之所以产生的美学根源。

十三世纪,中国封建社会已越过了它灿烂的高峰。宋代虽然把封建的思想文化推到了空前精细的地步,但国计民生的江河日下,也发展到完全无力对付金元侵略者南下的程度。二帝被俘,朝廷南渡,抗金失败,奸佞掌权,西湖歌舞,负帝蹈海……这些事,组合在一起,不能不给人们带来深深的失望和惆怅。至高至尊的封建朝廷和封建理念,被还处于奴隶制社会的游牧民族踏得支离破碎,整个民族产生了由汉代以来最深的郁闷。南北朝时代的纷乱,安史之乱以后的黯淡,都不能与之相比。

杜甫描写离乱的苍凉笔触,刘禹锡咏史的深切诗句,都已不能充分地排解十三世纪中华民族的心理郁闷。辛弃疾、陆游的慷慨言词尚在耳侧,然而,“沙场秋点兵”的,已是蒙古铁骑,“但悲不见九州同”,已成为一种长久而苦涩的叹息。而那位紧蹙愁眉的女诗人的精雅吟唱,则更是显得太微弱了。

总之,过于严峻的客观生活,不仅仅向少数先进的斗士,而是向整个中华民族提出了空前的挑战,向封建时代广大人士习惯了的理想、追求、观念、秩序提出了空前的挑战。换言之,十三世纪,在中国的大地上,出现了主观目的性与客观现实的普遍分裂。以往种种足以流行、传世的艺术形态,都是反映当时当地主客观关系的感性形式,此时此地显然都已不足为用。在审美意义上说,它们已不能充分地表达人们的情绪,已引不起时代性的共鸣。

就个人而论,可以用种种消极的方法来处理这种主、客观的矛盾。例如,有的知识分子决心不再为文,“断其右指,杂屠沽中”。但是,整个民族不会如此,整个敏感的知识阶层不会如此。他们总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调整自己的主观目的性,使之足以与客观现实相抗衡。他们很快就发现,只有以更响亮的声讨,更完整的揭露,更深沉的讴歌,更直观的呈示,更系统的展现,才能与内心巨大的郁闷相应称,才能与外界浓重的黑暗相应称。这种新的平衡和协调,首先体现在审美关系上,所产生的感性形式就是元杂剧。

就这样,诗情勃郁的文人不再仅仅作个人情感的飘逸抒发,而是以自己艺术表现的才华点化出整块的生活实象,来大幅度地把握客观世界;舞台艺术也从根本上扭转了以嬉戏娱乐为主旨的倾向,以自己新的度量变成人们进行主客观较量的中介物。众多的艺术家,无数的观众,声息与共;一批批的剧团,一批批的新作,现于一时。这不正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在以美的方式集中喷涌吗?

整个元代杂剧,可分前后两个时期,十四世纪初年(更严格地说,元成宗大德十一年,一三〇七年)以后,为后期。我们所说的元杂剧的黄金时代,是指前期杂剧。统观这一时期的元杂剧,在精神上有两大主调:第一主调是倾吐整体性的郁闷和愤怒

,第二主调是讴歌非正统的美好追求

第一主调,着重于揭示使民族、人民和个人陷入困顿的客观现实;第二主调,着重于重新确认和加固新的精神力量。当然,怒目逼视客观世界的恶势力时免不了也要出现讴歌的对象,笑颜称颂正面的精神力量时又难免要树立对立面,两者交相融汇,不可分割;然而侧重还是明显的。第一主调大多表现恶势力对善的侵凌,以悲剧和正剧为多;第二主调大多表现善对于恶势力的战胜,以喜剧为多。至此,长久闪烁在以往戏剧雏形中的悲剧美和喜剧美,才构成完整而成熟的实体。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惑与迷

    惑与迷

    我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想将一个人锁起来,让他属于我一个人……我喜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而不是你的金丝雀。
  • 细致入微

    细致入微

    那天晚上,江姝瑗出门倒垃圾,看见垃圾桶边躺着一个俊郎的男孩,便把他带回了家,一直当弟弟养…在她面前他是一个天真无害的小奶狗,背地里他创建了江倾集团,不为别的,只是想护她一生平安突然有一天他把她摁在墙上说“我不想当你弟弟…”全程无虐,年下恋更甜,甜宠文
  • 大海神

    大海神

    这是一个以出海,征服海洋为傲的世界,征服风雨,正所谓,乘风破浪,体验,不一样的惊险刺激,与伙伴一起结伴而行,向前所未之的冒险前进,充满挑战和困难,也不失,是一件别样的趣事。
  • 万劫无期何时归

    万劫无期何时归

    世说: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她爱他,想要他生,却又想要他死。他是她的光,可她却是这世间的混沌难明,她想融进光里,又想将这光拉入黑暗里。他孤坐高台之上,俯看众生离合,秉持着大道无情,却终困于与她的情孽。那日晴空如碧,漫天桃花纷作雨,雷霆滔滔裂重云……终究只是她的陪衬。==================================本文一切设定纯属作者胡编乱造、胡说八道,请不要较真。
  • 差异

    差异

    未来,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科技水平高速飞跃,人工智能完全代替了人类工作。人们在高科技设备的帮助下,能够基本客观地了解自己的能力数据,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做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只有更高的道德水平才能承载更高的文明发展。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的不同,人们的思维方式也会有所不同。本书就是讲述一个发生在这样充满可能性的社会里的故事。
  • 邪门游记

    邪门游记

    无意间发现的一本笔记彻底改变了苏恶的命运,本该平平淡淡过完社畜的一生,却被卷入了苏刘两家的谜团,身边这个沉默但是无所不能的男人却跟自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爷爷苏三到底在哪?刘熠宙的身份是什么?苏恶到底背负着什么样的命运?真相将在这本游记之中一一揭露。
  • 刁钻姐妹的男管家

    刁钻姐妹的男管家

    善良孝顺的傻小子,为救老父性命,卖身给四个刁钻尖刻的美女做管家,之后会发生什么好笑的事情呢?他们的感情生活又会是怎样发展呢?灵异怪事又是怎么被他们一桩桩搞定的呢?所有的谜团,都在书里……喜欢这本书的人加群57764241欢迎啊~本群有这本书书的最新消息哦~哈哈
  • 华巅录之仙神谣

    华巅录之仙神谣

    她不过是六界太平的保障,韶华荏苒,家仇难忘。他也不过是能够掀起六界腥风血雨的魁首,落日残霞,屠戮天下。涂山和魔冥,从来都是宿敌;可他们却有悖大道,一朝相爱,引致互相残杀。涂山仙夙:“我以为,你至少不会伤害我......”神荼:“妍儿,我后悔了,六界和你,我只要你......”最后,萧声起时,梨花落下,仙神谣歌一曲就此唱罢。
  • 原来只因太爱你

    原来只因太爱你

    爱情不是生命的全部,却填充着我们的生命,你可以不要,但是却抗拒不了
  • 琉书玦

    琉书玦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初见时,她穿着怪异,他神情狼狈天地万物生灵凡是有因必有果也许,一切早已在十万年前的那场大战中注定了玉佩为媒,万物生灵为证,神尊为夫,一切是劫还是缘;神魔相战,琉书合,殇珏鸣,诛神起,情归何处?“即便你不说,我也知晓你心里有我,我愿化作世间万物,只为与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