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8000000054

牛津童话

1

一出门就后悔了,天那么冷,还起得那么早。

昨天与两位在这里留学的中国学生约好,今天起个大早去攀登牛津大学最高的圣玛丽教堂。起个大早,是贪图整个牛津还在沉睡时的抽象性,便于我们把许多有关它的想像填补进去。如果到了处处都是人影晃动的时刻,它就太具体了。

他们说,教堂的大门当然不会那么早就开,但背后有一个小侧门,里边有个咖啡馆,供应早餐,即便未到开门时间也应该有人在忙碌了。这只是推测,谁也没有这么早来过,比较有把握的是,如果能够叫开这个小侧门,就能找到登高的楼梯,他们从前就从那里上去过。

找到那个小侧门很容易,但要敲开它却不容易。一遍重,一遍轻,接连敲了几十遍,都没有人答应,只好缩着脖子在寒冷中苦等。我几乎冻得站不住了,就在石路上一圈圈跑步。好久终于等来了一个瘦个子中年男人,见我们已经冻成了脸青鼻子红的模样,连忙掏出钥匙开门,问明我们不是来喝咖啡而是要来登高,便把我们引到了一个陈旧的内门口。

那里有一个木梯,我带头往上爬。木梯一架架交错着向上,转了两个大弯换成了铁梯。铁梯很长,哐当哐当地攀踏了好久终于变成了仅能一人挤入的石梯。石梯跨度大、坡度高,塔楼中间悬下一根粗绳,供攀援者抓手。我已经气喘吁吁,却看见身边墙上刻有大量攀登者的名字,有的可能是本校的毕业生,有的则是前来参观的各国学者,因为他们在自己的名字前还刻了国籍和所属校名。

终于攀到了教堂的塔顶,很狭,仅可容身。冷风当然比底下更加尖利,我躲在一堵石壁凹进处抬眼一看,昨夜重霜,已把整个牛津覆盖成一片银白,万窗垂帘,教授和学生都还没有苏醒。

这个塔顶,我在很多年前就闭眼想像过。那时正在写作欧洲戏剧理论史,由伊丽莎白女王到牛津大学看莎士比亚戏剧这样的事件为起因,回溯牛津历史,知道这所大学曾与周围居民一再发生冲突,而这座圣玛丽教堂一度还是冲突的堡垒。

好像每次冲突都是从小酒馆里的口角开始的,快速发展到拳脚,然后两方都一呼百应,酿成大规模斗殴。当时的学生都是教会的修士,穿着具有宗教气息的学袍,殴斗起来只见市民的杂色服装与学生的黑色学袍扭打在一起,形成英语里一个对立组合的专门词汇:“市袍”(town and gown),两个只差一个字母的冤家。这两个冤家因文化观念截然不同而完全无法调解,冲突最激烈时数千市民涌入大学进行围攻,互相使用弓箭,两方都有伤亡。我猜这座圣玛丽教堂的功用,一是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隘之势卫护学生,二是以钟声发出战斗号令,三是射箭。但在这么高的尖顶之上射箭显然不行,当时站在这里的应该是战斗的指挥者,便于居高临下地观察双方阵势。

大学生与市民打架,大学校长管不了,市长也管不了,只能一次次请国王仲裁。本来英国的学生大多渡海去巴黎上学,到十二世纪中叶英国法国成了对头,国王就召回自己国家的学生,在牛津办学。因此,牛津的大事确实关及国家痛痒,也只有国王才能处理。不同的国王处理时有不同的偏向,直到十四世纪中叶那次大斗殴后,爱德华三世才下令在这个教堂追悼殴斗致死的学生,并把斗殴开始的那一天当作纪念日,每年都要在这个教堂举行仪式,规定牛津市的市长和士绅必须参加。

那场延绵久远的冲突也有一个正面成果,那就是有一批牛津的师生想离开这个一触即发的环境,便东行八十公里,在那里继续教学事业,这便是剑桥的雏形。

很多年后,一位剑桥校友又在美国办了哈佛。

这么一想,不禁对眼下的一片银白愈加虔诚起来。牛津,这个朴素的意译名词,正巧表明这里是真正意义上的渡口,一切有在,只为了彼岸。

2

在斗殴中成长起来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似乎是用漫长的时间在表明,自己与这块土地有多大的差别。

一切高度,都是以叛离土地的方式出现的;一切叛离,都是以遭到围攻的事实来证明的;一切围攻,都是以对被围攻对象的无知为共同特征的;一切无知,都是以昂贵的时间代价来获得救赎的。

具体分析起来,当年一次次斗殴的引起,学生也会有很大责任,例如因年轻气盛而口出狂言,引起市民不快。但从总体而言,主要责任在市民,他们把自己保守、落后的生态看成是天下惟一合理的生态,因而产生了对他们不熟悉的生态的极度敏感和激烈抗拒。

历史总是以成果来回答大地的。先是昂昂然站出了牛顿和达尔文,以后,几乎整个近代的科学发展,每一个环节都很难离得开牛津和剑桥。地球被“称量”了,电磁波被“预言”了,电子、中子、原子核被透析了,DNA的结构链被发现了,……这些大事背后,站着一个个杰出的智者。直到现代,还络绎不绝地走出了凯恩斯、罗素和英国绝大多数首相,一批又一批。周围的居民赶着瞻仰风采都来不及,哪里还会来围攻?

身在大学城,有时会产生一种误会,以为人类文明的步伐全然由此踏出。正是在这种误会下,站出来一位让中国人感到温暖的李约瑟先生,他花费几十年时间细细考订,用切实材料提醒人们不要一味陶醉在英国和西方,忘记了辽阔的东方、神秘的中国。

但愿中国读者不要抽去他著作产生的环境,只从他那里寻找单向安慰,以为人类的进步全都笼罩在中国古代的那几项发明之下。须知就在他写下这部书的同时,英国仍在不断地制造第一。第一瓶青霉素,第一个电子管,第一台雷达,第一台计算机,第一台电视机,……即便在最近他们还相继公布了第一例克隆羊和第一例试管婴儿的消息。英国人在这样的创造浪潮中居然把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整理得比中国人自己还要完整,实在是一种气派。我们如果因此而沾沾自喜,反倒小气。

3

我问两位留学生:“在这里读书,心里紧张吗?”他们说:“还好,英国人怎么着都不乏幽默,三下两下把压力调侃掉了一大半。”

我要他们举几个例子,他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终于又一次证实了我多年前的一个感觉:幽默的至高形态是自嘲。

例如,他们说起的十六世纪某个圣诞日发生在牛津的故事,就很有这样的味道。说是那天一名学生拿着书包在山路上行走,遇到一头野猪,已经躲不开了,只能搏斗。野猪一次次张开大嘴扑向学生,学生灵机一动,觉得必须找一个嚼不碎、吞不下的东西塞到野猪嘴里,把它噎住。什么东西呢?学生立即醒悟,从书包中取出一本刚才还读得头昏脑胀的亚里士多德著作,往野猪嘴里塞去。

野猪果然消受不了亚里士多德,吞噎几下便憋死了。学生回到学校一讲,同学们上山割下那个野猪头,把它烤熟了,当夜就端到了教师的圣诞餐桌上。意思不言自明:尊敬的老师,你们教的学问真了不起,活生生把一头野猪给憋死了。

教师们哈哈一笑,便去享受那喷香的美味。

从此,这道美味成了圣诞晚餐上的招牌菜。

我想,这是教师的自嘲,也是学生们对自己学业的自嘲,更是牛津的总体自嘲。

自嘲出于幽默,但当师生们把它付诸行动,年年延续,也就变成了游戏和童话。

想到这里我不能不感念吴小莉。前些天她托人远道带给我一部英国当代童话《哈利波特》(Harry potter

),还在书的扉页上写了一封信,说不仅供我在旅途中解闷,而且要证明在繁忙的劳务中读点童话好玩极了。

小莉是对的。虽然我很早就明白人类文化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游戏和童话,但在实际深入的时候又常常会被纷乱的现实所掩盖,心情变得沉重起来,因此总要有人提醒。这次是小莉,那么及时,怕我们在半路上迷失。

正是小莉送的书,使我昨天在牛津的一家书店里看到《爱丽斯漫游奇境记》时会心而笑。这个童话小时候就熟悉,后来才知道它的作者居然是牛津大学的数学教师查尔斯·道奇森。

这位数学教师也正是在一次旅行中,给一位小女孩讲了这个自己随口编出来的童话,讲完,无论是小女孩还是他自己都觉得有意思,他便用刘易斯·卡罗尔的笔名写了出来。他当然没有预料到,这将成为一部世界名著。

维多利亚女王也读了这本童话,爱不释手,下令这位作者下次不管出什么书都必须立即呈送给她。于是,她不久就收到了一本作者的新著:《行列式——计算数值的简易方法》。

女王当然很吃惊,但我想她很快就能领悟:越是严肃的人群越是蕴藏着顽皮和天真,否则无法解释她自己为什么政事繁忙、威权隆重还会着迷于年龄早不相称的童话。

领悟于此,也就领悟了牛津大学一种隐秘的风范。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神鹊

    神鹊

    因为一次意外,地仙界修士杨峰身陨,元婴逃出至地球夺舍一位正要自杀的青年周扬,从此开始了他在人间的传奇。
  • 精灵时代:我们的时代

    精灵时代:我们的时代

    几千年前,一种名为神奇宝贝的生物降临到蓝星,一位少年在一场事故中死亡重生到这个世界,凭着前世对神奇宝贝的理解,这位少年到底能闯出怎样的天地呢
  • 难搞哦

    难搞哦

    鹿锦是一中的普通学生,她本来想的是放弃沈安和好好学习,但没想到竟然直接冲进了重点班,温柔学霸?难搞哦
  • 复苏地球

    复苏地球

    2045年,一场大地震带来的,怪异植物,奇人,会发生什么,敬请期待。
  • 不灭妖皇

    不灭妖皇

    孰为正,孰为邪?孰为人,孰为妖?以一人之力战天下,以心之意念成妖皇。魔门争斗,天下涂炭,猎手舒炎反为无间地狱猎物,深夜出逃,奇遇获得龙珠传承,少年成魔,踏上妖修之路,寻不死不灭大道,逆天而行。书友俱乐部群号:312024114
  • 极恶之罪

    极恶之罪

    看似鬼魂作怪,实则人心惟危。“江湖骗子”亓时舟阴差阳错之下,被迫成了侦破灵异案件的特案组工作人员。一桩桩离奇案件的背后,是肮脏而又叵测的人心。恐怖美术馆里那只无人认领的红色高跟鞋;掩埋在闹市街区墙壁后的森森白骨;午夜时分总会绽放血色之花的悬崖……欢迎来到我的世界,请打开手中的圣经,低头忏悔。
  • 拉动青春的心弦

    拉动青春的心弦

    讲述在学校中发生的短短几年关于青春时代学生们的回忆与存留,在即将离开母校时,回首探望
  • 末世之君心不惑

    末世之君心不惑

    开始只是下了一场雨,那场雨却是下了三天两夜的大雨,下的雨水都淹了道路,好多人都在家里没有出门,新闻视频播报都是抗洪救灾的事情,很多运输交通也都停工了。这是一次难得全市放假的日子。大部分人都在屋里躺着刷手机,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人,不合时宜的发起了低烧,人们一开始只当是淋雨受了寒,还以为只是普通的流行感冒。很快,半天的功夫,除了那极少的一部分人开外,世界像是收到了洗礼,铺天盖地的犹如传染病毒一样,将所有人都困在了家里,人们也由一开始的低温不适,转到大面积人口昏厥。当市政府准备下达一切控制救援得指令之前,全世界在同一时间像是电脑重启一样,全部陷入了昏迷之中。世界从这一刻起,宣告读档重来。第一批昏迷的人类在这次重启中获得了机缘,第二批陷入昏迷后的人类获得了改造,第三批昏迷后的人类出现了两极分化,而这些都将在许多年以后,一一对应。当世界的读秒器从新归零后,伴随着一道光芒一般,所有人再度复苏。
  • 神手一脉

    神手一脉

    “父亲,什么是理想?”父亲摸着一脉的头,神情凝重地看着他,说:“理想是梦想的蜕变。当你有了做梦都想完成的事,从你为之付诸行动的那一秒钟,梦想就变成了理想,而你想要的其实也已经得到了。不过,仍要追寻,永不放弃!这也是‘男孩’与‘男人’的区别——当你有了梦,并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的时候,一脉就从男孩转变成男人了。”父亲说完这段话,没两天又出门了,从此音讯全无。若干年过去了,东方多了一位“寻梦人”——一脉继承了父亲的理想——他要登上神界!我的故事譬如萤烛之火、米粒之光,愿微弱的火光能变成亿万盏天灯,聚成一轮明月,指引迷途在夜路中的旅客,走过长夜,走过坎坷,走进曙色——致所有手上捧书、眼睛看书的读者。
  • 巫师的钢铁军团

    巫师的钢铁军团

    赛特蒙只是魔法塔的一个普通巫师。 他要承担魔法塔中最肮脏的工作。 他的智慧创作都被高级巫师和长老夺走。 尽管如此,他从来没有抱怨过。 为了他心爱的女人。 他可以忘记过去的痛苦,享受现在的快乐,梦想更美好的未来。 但他们… 那些贪婪的巫师和贪婪的贵族把她带走了。 对赛特蒙来说非常珍贵的亲人。 而那……是他永远无法原谅的…… 他们将她逼死。 赛特蒙充满了愤怒。 他失去理智,向他们复仇。 但是……他没有办法。 四环法师的力量太过弱小。 最终,他被迫放弃魔法阵,被踢出魔法塔。 赛特蒙失去了一切。 然而赛特蒙需要活下去。 他有一个活着的理由。 复仇。 “你们要是仰望上帝,那我就只好握住恶魔的手了!” 怨恨到骨头深处的赛特蒙,带着黑暗之力来到了敌人的身边。 带着一大群黑色魔像,将一切践踏。 但达到黑魔法巅峰的赛特蒙终究还是失败了。 故事不会就这样结束,未知的命运却让他500年后对手的后裔中重生,这一次,他将带领他的钢铁巨人军团横扫一切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