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7400000044

第二十八课 一座默默无声的高峰

余秋雨:

我们前面谈到的三国魏晋时代的人物,在当时就已经比较有名。但是,那个时代的文化最高峰,在当时差不多没人知道,默默无闻。这是一座隐藏了的最高峰,被云遮住了,而且遮了很久。是的,对陶渊明来说,这个云散得实在太慢了。

按照惯例,我还是想先听听大家对陶渊明的印象。

王湘宁:

在我的印象中,陶渊明是一个崇尚美、爱好自然、怀有理想主义的人,读了他的《桃花源记》,会觉得他是一个喜欢做梦的人。

余秋雨:

喜欢做梦的人很多,但你知道最厉害的做梦人是什么样的吗?那就是把自己的梦变成民族的梦。在中国文化的历史上,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只有陶渊明。那梦,叫桃花源。

王牧笛:

我非常喜欢陶渊明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文章非常短,只有一百来字,里面有一句话很有名,“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所有学生都特别喜欢。这句话是说我喜欢读书,但是我不太想琢磨它里面具体是什么意思,每当我有一些体会,就很高兴,甚至忘了吃饭。

余秋雨:

一钻牛角尖就会把美梦戳破。不求甚解,是一个杰出人物避过文化陷阱的基本策略。

刘璇:

他的《饮酒》诗中,有四句我印象很深刻,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说只要你的心情很宁静,无论身处多么喧嚣的世事当中,都像在静谧的山林里一样。这几句诗对熙熙攘攘的现代生活中的我们格外有启发,因为我们不可能再像陶渊明那样回到偏僻的山林里归隐了,只能克服浮躁,让自己的心灵变得宁静纯洁,回归自然与淳朴。

余秋雨:

“心远地自偏”,也就是心能移地,这是一种哲学思考。但陶渊明毕竟是一个高于哲学家的大诗人,因此立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感性境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种色彩明亮的大安静。

裘小玉:

我喜欢陶渊明的《挽歌》:“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这里面有陶渊明对生死的观念,他不是不珍惜生,相反他非常珍惜生,所以才不为五斗米折腰。他是以一种审美的眼光看待生,对于俗世中的事情顺其自然,不会特别介怀。死在他看来是一种永恒,所以他会说“托体同山阿”,死去以后就和青山同在。

余秋雨:

如果把这首诗读成人们对死亡的无奈,对他人的抱怨,那就错了。它为人类的死亡下了一个最积极的定义,那就是“托体同山阿”。全世界各种各样的死亡定义中,没有一个比得上。

王安安:

陶渊明有一个非常显赫的曾祖父,就是陶侃,在东晋的政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陶渊明似乎从来没有从陶侃那里得到过什么好处,也不说自己的曾祖父是谁,但是最后他的名声反而比陶侃大。

余秋雨:

炫耀自己出身名门,等于是宣布自己没有出息。

炫耀的人可能不知道,就在他炫耀的片刻,人们正在对比他与家世门庭的巨大差距,从心里轻轻摇头,深深叹息。

好,你们五位都说了,我也加入一份。我在人生的一个关键时刻曾经受到过陶渊明的“加持”。那是在十八年前,我为了成为一个独立文化人决定辞去一所高等艺术学院院长职务,却阻碍重重。我说服不了学院里的师生和国家***的领导,已经到了犹豫不决的边缘。但是就在这时,头顶上似乎出现了陶渊明《归去来辞》里的呼唤:“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这呼唤,像一声声催促、一声声责问,一声声鞭策,终于使我下了破釜沉舟的决心。因此,最后在国家***接受我辞职的欢送大会上,我特地引用了陶渊明的这首诗。

陶渊明所说的“田园”,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精神家园”,既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他本人早年为了家里的生计,做过几次小官,但只要能勉强过日子,就辞职回家。我们初一听,他家里有菊花,有东篱,又看得到南山,非常舒适,但应该明白,他必须自己耕种。就像嵇康抡起铁锤打铁一样,亲力亲为。

丛治辰:

秋雨老师,我觉得陶渊明和嵇康毕竟有一点不同,嵇康的日子过得很好,饭吃得饱饱的,才有力气去打铁。打铁是他的个性。物质生活上,陶渊明好像不能跟嵇康比。可以说耕种是他的个性,但更主要的,还是为了养家糊口过日子。这样一比,好像嵇康比陶渊明显得更浪漫,陶渊明却更不容易。

余秋雨:

你说得很对。嵇康再怎么打铁,也是一个贵族知识分子,而陶渊明则选择了远离贵族生活。而且,嵇康和其他魏晋名士都有一点点故意要显摆自己的叛逆姿态,而陶渊明则是完全消失,不让别人追踪。因此,陶渊明更彻底。

细说起来,陶渊明家里人不少,完全靠种田,日子过得比较艰难。最要命的是,回家三年以后,一场大火把他们家烧得干干净净,这下他就陷入深深的贫困之中。四十五岁以后,他的诗文不太讲田园生活的潇洒了,更多的是想到老和死。他的一百多首诗里面,有几十处提到老和死,是中国古代诗人当中提到生命终点最多的,因此也成了最具有生命意识的一个人。他的生命意识,不像先秦诸子那样空蹈,也不像屈原、嵇康那么奇丽,而是体现为一种平实、恳切的状态,与人人都能接通,因此变得特别浩大。

季羡林先生曾对我说,他毕生的座右铭就是陶渊明的一首诗。我一听便笑了,因为那也是我的人生指南。那首诗只是最朴素的四句:“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陶渊明的朴素,是对一切色彩的洗涤,因此也是中华文明在当时的一种最佳归结。他吸取了儒家的责任感,但放弃了儒家的虚浮礼仪;他更多地靠近道家,又不追求长生不老;他吸收了佛教的慈悲和看破,却又不陷入轮回迷信。结果,他皈依了一种纯粹的自然哲学:以自然为本,以自然为美,因循自然,欣赏自然,服从自然,投向自然。他本人,也因自然而净化了自我,领悟了生命。

王安安:

季羡林老师和余秋雨老师所喜欢的那四句诗,还有前面说过的“托体同山阿”等,确实从自然哲学通向了生命哲学。顺其自然,别跟天道自然拧着干,心态平和一些。听起来,陶渊明确实是把各种各样的中国学派提炼成了一种人生态度。让我感到吃惊的是,最高的提炼居然是那么朴素和寻常。

余秋雨:

陶渊明毕竟是一个大艺术家,他在深入地体验过生命哲学以后,就从自己的院子里跳了出来,跳到了桃花源。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过,田园是陶渊明的“此岸理想”,桃花源则是他的“彼岸理想”。田园很容易被实际生活的艰难所摧毁,因此他要建造一个永恒的世界。这个世界对现实世界具有一种宁静的批判性,批判改朝换代的历史,批判战乱不断的天地,批判刻意营造的规矩,批判所有违背自然的社会形态。但是,他又把这些批判完成得那么美丽,那么令人神往。

桃花源是无法实现的,这是一种形而上的存在,构成了一个精神天国。有人说中国文化缺少一种超世的理想结构,我觉得桃花源就是。

陶渊明正是为了防止人们对桃花源作出过于现实化、地理化、景观化的低俗理解,因此特地安排了一个深刻的结尾。

当渔人离开桃花源的时候,桃花源人请他不要告诉别人。他出来的时候还在路上做了一些记号,结果再回头就找不到了,彻底迷路。我们的许多小说,即使像《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都缺少好的结尾,而这篇文章的这个结尾却很漂亮。

刘璇:

不但结尾漂亮,整篇文章都特别优美。不是那种华丽的美,而是很清淡,好像随手点染出来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简简单单这么一句,也不堆砌词语,但是感觉全出来了。

余秋雨:

中国的超世理想,是由这么干净的文学笔调写出来的,因此不符合西方的学术规范,不被很多学者承认。其实,即使在古代中国,陶渊明也被承认得很晚。陶渊明的作品一直非常寂寞,甚至到了唐代还是这样。唐代已经有人提到他,但那个时代更需要热烈和多情,更需要李白、杜甫、白居易。直到中国历史终于拐入雅致的宋代,大家才开始重新发现陶渊明。最诚挚的发现者是苏东坡,他在《与苏辙书》中说:“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你看,苏东坡认为陶渊明超过了李白和杜甫,这真是石破天惊之见,不由让人一震。苏东坡晚年又说,“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就是说,他不仅佩服他的文字,而且佩服他的气节。从此以后,人们越来越喜爱陶渊明。当然,这和后来的时势变化也有关系。兵荒马乱的时代,人们会更加思念田园和桃花源。

同类推荐
  • 追逃

    追逃

    民国初年,颖城国宝青铜狮子被盗,巡捕刘春和李郎奉命去抓捕文物贩子孟凡平,在抓捕过程中,文物贩子在警察局内部人员的掩护下逃跑。刘春和李郎从此蒙冤被开除警察队伍,两人受了不白之冤,决定重新回到颖城抓捕文物贩子孟凡平。孟凡平为了国宝交易成功,改名换姓潜回颖城,于是一场追逃与反追逃的故事就此展开。几经周折,刘春和李郎通过蛛丝马迹,发现卖大饼的张师傅就是孟凡平,二人开始抓捕,孟凡平一伙又一次逃脱。李郎独身一人开始抓捕孟凡平,几经周折终于抓获了孟凡平,挖出了警察局的分局长一伙,还给了社会一个清白和公道。
  • 天下父母

    天下父母

    地下交通员杨铁汉受组织嘱托负责照料三个烈士遗孤并送往抗日根据地。然而地下党组织突然遭到破坏。杨铁汉与组织失去了联系。在丧失了经济支撑与依靠的情况下,照顾三个孩子的责任全部落在他的肩上。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杨铁汉不停地寻找着党组织和孩子的父母,生存的艰难,敌特的骚扰从未使他放弃过。战友的托付与父母的期望,也使他在两个家庭和两个女人之间面临艰难的抉择。全书跌宕起伏,场面宏大,出色地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坚韧与忠诚,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是石钟山近年来最倾注心力的一部全新大作。
  • 情遗九天
  • 鬼谷子的局.卷八
  • 特务037

    特务037

    本书系著名作家石钟山继《激情燃烧的岁月》、《幸福像花儿一样》之后的最新作品,书写了特定年代特殊人物的特别故事。小说故事精彩好看,情节跌宕起伏,悬念层出不穷,结局出人意料,引人入胜,值得先睹为快。
热门推荐
  • 阙神

    阙神

    故事讲述的是穷苦的主角义铭和三位伙伴冒险的故事。
  • 肤浅又痴情

    肤浅又痴情

    甜甜的文哦,,特别甜呢!一见钟情、双向奔赴、各种甜、各种宠,女二性格被改变、撒娇、短片双女主
  • 独家姻缘:前妻,离婚无效

    独家姻缘:前妻,离婚无效

    痴心迷恋丈夫的她在侥幸得来的婚姻里倾其所有付出,叱咤风云的丈夫对她有礼疏离,她本就摇摇欲坠的婚姻,在外表单纯内心狠辣的小姑姑带着小姑父突然来袭时,她才知道自己只是他们婚姻中‘小三’的替代品。在一场场的阴谋与算计中,她的婚姻灰飞烟灭。另寻出路的她,以为跟青梅竹马的他在一起是找到依托,可是真相大白时,才知道是与狼共舞!心灰意冷带球远走他乡,再相逢她已嫁为人妇,成为两个孩子的妈妈!阴沉冷硬的腹黑丈夫;轻狂邪恶的青梅竹马;温润善良的小叔子;落难时对她雪中送炭的刑警邻居......豪门内外,旧爱新欢,四个男人跟她的纠缠不清,剪不断理还乱……亲们,开新书了
  • 仙剑云之凡之追寻

    仙剑云之凡之追寻

    与灭世一战后,雨柔身死,姜世离殒命,小蛮回归苗疆,龙幽统帅幽冥,姜云凡浪迹江湖寻觅雨柔影子。故事从云凡离开蜀山的时候开始续写,可能是因为我对仙剑五的结局有很多意难平,我会续写出较好的结局,但可能和官方结局有很大出入所以多多担待。
  • 都市异猎手

    都市异猎手

    许仙不喜欢许仙这个人,但是很喜欢那个故事。他觉得那个故事应该有更好的结局
  • 长安七录

    长安七录

    故事发生在长安。红尘陌上,溪水湖畔,一次又一次的回眸与相遇,点缀着彼此结缘的童话。一世的爱恨情仇,一世的风花雪月,一世的比翼双飞……是何人的七分守候,刻画谁的三分容颜?是何人的三分痴情,换取了谁的七分韶华?待一切尘埃落定,繁花凋零,又是何人的等待,恰似花开。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 特种兵之八十三岁激活系统

    特种兵之八十三岁激活系统

    996码农唐军民穿越到《战狼》世界,成为了红军指挥官唐爱国之爹。开局军演傻儿子被战狼中队斩首,选择系统激活!上阵父子兵,儿子阵亡亲爹上……于是一个左手抓着95式,右手提着突击枪的白发大爷登场了……冷锋:“龙队!我他丫的刚才被一个老人两千米开外爆头了!”史三八:“龙队!这老人的速度就像是猎豹一样,我们根本无法在丛林中追上他的身影。”庄小龙:“老首长的重机枪点射比狙击Q还准!龙队,我们请求撤离!”(新书发布,多多支持。)
  • 时晚

    时晚

    “在冬季相遇,在冬季结婚,却也在冬季分离”叶楠晚,附中高二(1)班成绩逆天的学霸,喝酒抽烟打架样样不沾边。别人眼中温柔且傲娇的小公主,俗称“别人家的孩子”,就是这么一个人,却有着影响非常大的童年阴影。周柏时,附中高二(7)班在R市小混混中称霸的小霸王,喝酒抽烟打架样样都会。别人眼里一言不合就开打的小混混。谁都没想到,一个一班的大佬怎么会和一个七班的小混混搭边。谁也不知道“小混混”撒起娇来到底有多甜,可能只有晚晚知道。
  • 世界之上前传,封皇之路!

    世界之上前传,封皇之路!

    在边缘安泽小镇,这里出生了一位平平无奇的青年林风,在洞悉神皇的存在与阴谋后,踏上了斩皇之路。
  • 潇湘爵爷2

    潇湘爵爷2

    游山水清风吹,那是谁,吹来阵阵伤悲,只身一人 依山傍水,晚来一位少女妹妹,信手拈来,伴鸟儿飞,鸟儿多嘴,叼走了夕阳美,夕阳西下,游遍山水此身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