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7400000012

掏糨糊

问:

在您的全部讲述中,与上海文化隔得很远。当然,您本来就远远超越了上海文化。我曾经在北京的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一篇《越来越低的上海文化屋檐下》,把今天的上海文化嘲笑得无以复加。文章以为:“在巴金、谢晋、黄佐临、陈逸飞、胡伟民、程十发相继离世之后,上海文化已乏善可陈,具有全国影响的只剩下了一个余秋雨教授,却似乎又格格不入,已经很少有人把他与上海联系起来”。我想问的是,这种“格格不入”,是由于上海,还是由于您?

答:

责任全在我。

问:

有人调查了一下,自您辞职之后二十多年,上海的任何文化、艺术、学术会议上都见不到您,连规模不小的上海书展也不见您出席。但是,您却一直生活在上海。按照我国现行的体制,上海断线了,北京的相关机构、各种荣誉也联结不到您了。为什么会是这样?

答:

责任全在我。

问:

又有人调查,说您辞职之后二十多年,居然没有见到过上海任何一任的“首长”,连在集体场合也没有。是他们不找您,还是您故意躲着?

答:

责任全在我。

问:

秋雨老师,您不能总是这么回答。我估计是上海文化界有点怕您,不是怕您尖锐,而是怕您天马行空般的壮举把他们比下去,所以不敢打扰您,是吗?

答:

相反,是我有点怕他们。

问:

能不能多讲几句?

答:

(笑)那就多讲几句吧。我历来胆子极大,否则不会被国际媒体评为“当代世界最勇敢的人文教授”。但是,我却害怕上海文化界的“掏糨糊”,所以避之唯恐不及。

问:

什么叫“掏糨糊”?

答:

凡是当代上海人,都懂。“糨糊”大家都知道,“掏”是动词,相当于“搅”。糨糊本来就不透明,一搅就更模糊了,怎么也看不清谁在搅,又是怎么搅的;糨糊越搅越黏,黏住了就很难清洗,而且很快就会风干;谁也不会来帮你擦掉,因为一擦,他也会被黏住……

问:

我明白了,这是不是有点像柏杨先生说过的“酱缸文化”?

答:

比“酱缸文化”更严重。因为酱的黏度不大,容易清洗,而且没有人把搅酱缸当作一项日常消遣。“掏糨糊”在上海是日常消遣,俗称“白相相”。

问:

我大致可以概括“掏糨糊”的几个特性了:不透明、无主题、无焦点、无责任人、无救助者。这样的概括可以吗?

答:

概括得不错,但具体事情发生时比你想象得更腻烦。这是旧上海“五方杂处、帮派横行”的环境中养成的小市民谋生哲学,现在上海在整体上已经告别,但在一些“无事生非”的领域,还在滋生,例如文化界。上海文化乏善可陈,主要原因也在这里。很多优秀人才都被这种低层次的腻烦吓跑了。我本人深受“掏糨糊”之害,只因老母还在上海,没有离开。

问:

能否从您自己的经历中举几个实例,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上海文化?

答:

我可以试一试。我辞职之后二十多年,各种谣言没有断过。初一看,打手全在外地,细一看,根子全在上海。为什么不在上海把根子拔除?不可能,因为那些人全在“掏糨糊”。你可以向恶棍拔剑,可以对谤者怒斥,却怎么对付那一摊摊黏糊糊的糨糊?

例如,几度全国盛传,我和妻子离婚了,后来终于找出其中一个上海造谣者。他似乎认识我们,在某个场合用平静的男低音叹了一句:“两人早就离了。”谣言闹大后他才轻轻一笑:“我是说他们早就离开了原来的职位。”

又如,整整十几年全国都根据一个上海文人的说法,在批判我参加过一个“**写作组”,最后才发现那个写作组是周恩来总理布置成立的鲁迅研究组,我恰恰没有参加。问起那个上海人,他说:“我职位太低,见不到周总理。”

又如,有人说我并没有像外传的那样为灾区捐款二十万元,于是在媒体上大闹了两个月。等到灾区证明,我捐的是五十万元,那人又笑了:“我说对了吧,不是二十万元!”

再如,上海一个文人撰文,称警方发现一个妓女的手提包里有我的《文化苦旅》,由此引起全国对我的讪笑。但如果问他是哪里的警方,他很可能说是澳洲的,或叙利亚的,或贵州山区的。

更好玩的是,一个上海文人据称发现了我的很多“文史差错”,又“剽窃”了谁,一时他在海内外大紫大红,几百家媒体倾情参与。后来有一位外地记者拿着我著作原文的照片,问他为什么与事实不符,他也不怎么慌张,只淡淡地用上海话说了一句:“我当时有点想当然。”

……

这一切,都是标准的上海式“掏糨糊”。

问:

为什么不诉诸法律?

答:

别上当,这正是他们的企盼。上海有一道名菜叫“咸菜炒肉丝”,他们认为名人是肉丝,他们是咸菜,一炒,才出名。而且他们在法庭上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因为他们的说法游移不定,又非常愿意道歉。法官还没有宣判,他们就频频弯腰鞠躬了。

问:

他们“掏糨糊”,是为了出名?

答:

这又有点纠结了。如果想出好名,他们缺少才能;如果是出恶名,他们缺少胆气。他们只是用含糊、躲闪的方式搅局,出一点自我安慰的小名。据说目前在机场,赖到最后一刻不登机,让机场广播台一次次报出他们名字催促的,也大多是这些人。他们满足于自己的名字被悦耳的声音播报,又被国内外乘客都听到的快感,不惜在机场“掏糨糊”。

问:

您这么说,会让上海人生气吗?

答:

不会。我在二十几年前就写过一篇长文叫《上海人》,对上海人进行了系统论述,也有很多批评,但几乎没有上海读者反对。不久前,上海评选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最有影响力的一本文化书籍,评出的是我的《文化苦旅》。可见他们对我不错。上海人整体素质很好,更何况,又出了姚明、刘翔这样可作为“华人健全坐标”的杰出人物。时代发展到今天,小市民已动迁,小痞子已年迈,“掏糨糊”的人越来越少了,主要集中在文化、传媒的某些角落。他们专找“有名无权”的人“掏”,因此特别看重我。

问:

他们围着您“掏糨糊”,外地的一些激进分子听到风就是雨,便对着您大喊大叫。对此,您感到生气还是有趣?

答:其实真正可怜的是外地的激进分子,一下子掉到大大小小的糨糊桶里,站起身来已经被黏得像一个个雕塑,而且快速风干了。现在看过去,他们已经不再发声,因为口腔、鼻腔也被糨糊黏住了。而那些肇事的上海人,倒还在街市间躲躲闪闪地暗笑着游荡。

问:

不管是上海人的“掏糨糊”,还是外地人的“瞎进攻”,对您都构成了诬陷。诬陷,是我们这些年轻学生迟早要面对的问题。现在我们学生宿舍里的一点小口舌已经让几个同学血脉贲张,而您面对着那么多年的诬陷居然还气定神闲、风度无限。能教我们这方面的一些“防身诀窍”吗?

答:

可以。这可能是一个长者对你们最重要的馈赠。

第一,面对诬陷,千万不要反驳,不要解释,不要申诉,不要理睬。一旦理睬,它就赢了一半。

第二,千万不要企图与诬陷者对话、和解,也不要企图让旁观者同情、怜悯。人格之失,只会让生命贬值。

第三,如果诬陷对你带来了实际损害,应该坦然接受。诬陷让你离职了,你本该不要这个职位;诬陷让你失友了,你本该不要这些朋友;诬陷让你离婚了,你本该不要这段婚姻。诬陷,是你的“人生清洁剂”。

第四,千万不要因为遭受诬陷而停止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更不要让自己的工作无意中成为对诬陷的回答和反击。只要回答和反击了,那就是诬陷对你的实质性占领。

第五,请建立一个基本思维:没有阴影的高楼,一定还未曾建造;没有藤缠的大树,一定还气象未到。

第六,受过诬陷的人须“化害为宝”,在内心建立起一些戒律,例如:毕生不可攻击善良,毕生不可攻击未知。

问:

能郑重地说声“谢谢”吗?

答:

那就谢吧。

同类推荐
  • 梦想与疯狂

    梦想与疯狂

    三个典型人物:孙和平、杨柳、刘必定的精彩亮相,使这部惊心动魄又光怪陆离的长篇小说,接触了中国变革中的一系列敏感问题:国家发展和社会正义的博弈,各种社会力量(能量)在利益和精神两个层面上的博弈,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与博弈,财富欲望与道德坚守的博弈。
  • 宫

    乐正绯心,一个貌似死去宠妃的替身,成为太后掌控皇上的一枚棋子。日日算计,步步惊心,争斗为 她信手拈来。在夹缝之间,她运筹帷幄,步步为营。但是,只有一个人她看不清就是她的天,她的夫,天下地位最高贵的男人——宣平帝楚云曦。楚云曦,一个借外戚而登上皇位的皇帝,自小宫廷斗争就是他必备功课。后宫的女人,向来是他政治斗争的棋子。宠与弃,从来都与爱无关,纯粹的利益交换。但有一个女人他看不清。她总会波涛浪涌,爱恨并存。三年的试探,她渐入他的心扉,于是他设计将她收为己用。帝王的身份注定,宠爱是把双刃剑。朝堂之上,外威掌权,老臣守旧让云曦举步唯艰。后宫之内,太后结私,宫嫔争斗,危机暗浮。最富丽堂皇的宫殿,权利的顶点之上阴谋重重。
  • 经典人文——人文关怀卷

    经典人文——人文关怀卷

    经典人文——人文关怀卷 余秋雨
  • 五代残唐

    五代残唐

    依据史传,间以虚构,以编年的形式,起自黄巢起义,终于陈桥兵变,铺叙了这一动荡分裂时期兴衰演变的历史。
  • 后宋慈云走国全传

    后宋慈云走国全传

    全书三十五回,有清代刊本。书中不题撰人。本书是一部历史小说,写北宋、南宋之交的历史事件。书中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涉及种种征战、外交、江湖、山林、宫廷、官场场面,其中描写权谋斗争尤为细致,颇有可读之处
热门推荐
  • 冷王妻

    冷王妻

    “爱上你我后悔了”血魅儿口吐鲜血的说到“把血戒给我好不好魅儿我是爱你的”只不过那冷淡的表情让人无法相信而已“冷夜死了这条心吧,血戒注定要陪我下黄泉这辈子你都得不到”看着如此决绝的血魅儿,冷夜心里前所未有的刺痛,“乖,把血戒给我,咱们结婚好么”“冷哥哥你还没有结束么?咱们的婚礼马上开始了”柳柳她从小呵护的妹妹多么可笑。“柳柳你先回去”“郎情妾意啊”哈哈哈“既然如此你们陪我下黄泉吧”俩人惊恐的看着血魅儿自爆--既然不痛?乖乖怎么变成小孩子了“小可爱既然你出世了那便是我得妻了,记住你得夫君轩辕殇” 看这场爱情大战追妻之路何其坎坷“主子有人追王妃”杀掉“主子王妃打了小王爷”告诉父皇小弟顽劣送入军营“主子王妃·······”“她又怎么了”“王妃···跑了”好样的血魅儿,看本王抓到你怎么修理你
  • 我当创世神的那些年

    我当创世神的那些年

    (万界流,非创世流,第三人称,非第一人称)我从凡间来,更到凡间去。不拘名利场,却在红尘中。血染刀剑未沾衣,滚尘扑面不留痕。仙佛神圣难敌手,移星易宿谈笑间。英雄美人帝王将相,却难免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怪力乱神魑魅魍魉,也不过蝇营狗苟小肚鸡肠。呜呼!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 余只想过常人的生活

    余只想过常人的生活

    以一位超强又有些自恋的少女剑士为视角,看向不同的人物 事情 纷争,她也会向大家讲述她对纷争的看法“当自诩的正义与所认为的恶调换了位置 那么自诩的正义也会漏出獠牙。”“善意的人不一定会有好的结局,但善意的回报一定会降临”“如果说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为什么不在悲剧发生前阻止他呢?”以上台词均不会出现(才怪嘞!)
  •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唐】莫休符
  • 地府在上:我家夫君太清冷

    地府在上:我家夫君太清冷

    原名《我的冥王夫君》。为了拍婚纱照,我将外婆求的平安福给取了下来,从此发生一系列诡异事件。每晚睡觉噩梦连连,出门撞鬼,居然还被一直鬼中之王给夺走了清白。他霸道的不让我和未婚夫同房,搅黄了我的婚事,并强制与我举行了婚礼。每当我怒气冲天找他理论时,他却说:“小东西。”
  • 青春从这里起步

    青春从这里起步

    上世纪七十年代,一批青年学生响应号召来到了地处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在这茫茫草原,他们抗严寒迎酷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为祖国边疆建设事业奉献了宝贵的青春。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历练了他们的意志品质,陶冶了他们的思想情操,丰富了他们的生活阅历,奠定了他们步入人生道路的坚实基础。四十多年过去了,尽管大家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然而永恒不变的是在艰苦环境中大家同甘苦共患难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所形成的战友之情,是对他们青春起步的那片草原的魂牵梦绕之情。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得到了兵团战友的大力帮助。特别是杨丽芳、梁增建、孙润生、王建国、侯兰香、侯华玲、王新建、田秀萍、徐佩琴、王风山、于永前、贾卫铭、刘焰、刘桂兰等人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在此对战友们的热心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尽管如此,由于本人的写作水平有限,作品中难免会有不尽人意之处,恳请各位读者予以谅解。
  • 城宝图密码之五仙传奇

    城宝图密码之五仙传奇

    记载了羊城已经尘封了千年秘笈和宝物的《城宝图密码》,在即将被公开之际,遭不明势力干预和企图独吞。误打误撞获得线索的少男少女们,能否解开谜题,保全财宝,成就一段传奇佳话?
  • 初疑凉风劲,萧萧暮雨霖

    初疑凉风劲,萧萧暮雨霖

    沈慕之沈家的大小姐,在沈家聚会上认识了江澈,沈家聚会上,她的身世渐渐被挖出来;十几年的真相慢慢被揭开,自己又陷进了另一个纷争.....
  • 修仙曲

    修仙曲

    这是一个因为守护而慢慢变强的修仙之路。
  • 乱荒录

    乱荒录

    头号战将,剑神逆戮:天赋异禀,剑技超凡入圣,年少时曾在白沙牙城门一人一剑斩杀敌军七十万,号称布拉卡帝国有史以来最强的剑神。二号战将,雷域传人雷鬼:雷神的弟子,天生拥有沟通天地万雷的能力,曾在血腥地狱般的修罗界,独自一人斩杀三大修罗王,他一直都自称是雷域的传人。三号战将,阵界师泣歌:代代相传的阵界师,布阵困敌杀敌扰乱小意思,阵界叠加,唤醒阵灵,两者结合才是最要命的。四号战将,神魔帝血:神魔一族的后人,天生的狂战士,好战好斗好胜,领悟能力惊人,肉身强大无比,几乎是不死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