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7200000061

细算起来,人类每一次闯入微生物世界都非常偶然。开始总以为一种食品馊了,霉了,变质了,不知道扔掉多少次而终于有一次没有扔掉。

于是,由惊讶而兴奋,由贪嘴而摸索。

中国茶的历史很长,已有很多著作记述。但是,由微生物发酵而成的普洱茶究竟是什么时候被人们发现,什么时候进入历史的?我见到过一些整理文字,显然都太书生气了,把偶尔留下的边缘记述太当一回事,而对实际发生的宏大事实却轻忽了。

那么,就让我把普洱茶的历史稍稍勾勒一下吧。

中国古代,素来重视朝廷兴亡史,轻忽全民生态史,更何况云南地处边陲,几乎不会有重要文人来及时记录普洱茶的动静。唐代《蛮书》、宋代《续博物志》、明代《滇略》中都提到过普洱一带出茶,但从记述来看,采摘煮饮方式还相当原始,或语焉不详,并不能看成我们今天所说的普洱茶。这就像,并不是昆山一带的民间唱曲都可以叫昆曲,广东地区的所有餐食都可以叫粤菜。普洱茶的正式成立并进入历史视野,在清代。

幸好是清代。那年月,世道不靖,硕儒不多,普洱茶才有可能摆脱文字记述的陷阱,由“文本文化”上升到“生态文化”。历来对普洱茶说三道四的文人不多,这初看是坏事,实质是好事。普洱茶由此可以干净清爽地进入历史而不被那些冬烘诗文所纠缠。吃就是吃,喝就是喝。咬文嚼字,反失真相。

我在上文曾写到清代帝王为了消食而喝普洱茶的事情。由于他们爱喝,也就成了贡品。既然成了贡品,那就会引发当时上下官僚对皇家口味的揣摩和探寻,于是普洱茶也随之风行于官场士绅之间。朝廷的采办官员,更会在千里驿马、山川劳顿之后,与诚惶诚恐的地方官员一起,每年严选品质和茶号,精益求精,谁也不敢稍有怠慢或疏忽。普洱茶,由此实现了高等级的生命合成。

从康熙、雍正、乾隆到嘉庆、道光、咸丰,这些年代都茶事兴盛。而我特别看重的,则是光绪年间(公元一八七五年至一九〇九年)。主要标志,是诸多“号级茶”的出现。

“号级茶”,是指为了进贡或外销而形成的一批茶号和品牌。品牌意识的觉醒,使普洱茶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经典时代”,以后的一切活动也都有了基准坐标。

早在光绪之前,乾隆年间就有了同庆号,道光年间就有了车顺号,同治年间就有了福昌号,都是气象不凡的开山门庭,但我无缘尝到它们当时的产品。我们今天还能够“叫得应”的那些古典茶号,像宋云号、元昌号,以及大名赫赫的宋聘号,都创立于光绪元年。

茶马古道遗迹

一八八七年法国探险家路易·德拉波特笔下的云南运茶马帮。

普洱府一直是澜沧江沿岸茶叶的主要集散地。这是路易·德拉波特笔下的普洱府。

十八世纪,普洱府思茅的茶叶贸易十分繁荣。图为思茅牌楼群。

百年前的普洱府人物群像。按照当时当地的职业比例,他们当中一定有一半以上是普洱茶的制作者。

由此带动一大批茶庄、茶号纷纷出现。说像雨后春笋,并不为过。

我很想和业内朋友一起随手开列一批茶号出来,让读者诸君吓一跳。数量之多,足以证明一个事实:即便在交通艰难、信息滞塞的时代,一旦契合某种生态需求,也会喷涌成一种不可思议的商市气势。但是,我拿出来的一张白纸很快就写满了,想从里边选出几个重要的茶号来,也不容易。刚勾出几个,一批自认为比它们更重要的名字就在云南山区的老屋间嗷嗷大叫。我隐约听到了,便仓皇收笔。

只想带着点儿私心特别一提:元昌号在光绪元年创立后,又在光绪中期到易武大街开设分号而建立了福元昌号,延绵到二十世纪还生气勃勃,成为普洱茶的“王者一族”。这个茶庄后来出过一个著名的庄主,恰是我的同姓本家余福生先生。

就像我曾经很艰苦地抗议自己的书籍被盗版一样,余福生先生也曾借着茶饼上的“内票”发表打假宣言:“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号……”我一看便笑了,原来书茶同仇,一家同声,百年呼应。

茶号打假,说明市场之大,竞争之烈,茶号之多,品牌之珍。品牌的名声,本来应由品质决定,但是由于普洱茶的品质大半取决于微生物菌群的微观生态,恰恰最难说得清。因此,可怜的打假者们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们不得不借用一般的“好茶印象”来涂饰自己的品牌。

图为古董茶大票及内飞。历来会在普洱茶茶饼内放一张糯米做成的印有品牌、生产厂家、定制者的纸,即“内飞”。由于内飞在压制工序中就与圆茶紧压黏结,无法假冒伪造,所以一直被视为普洱茶的身份证。而大票则是普洱茶出厂时附带的简要说明,包括茶号、厂家、批次、重量等信息,主要有直式和横式两种。

这情景,就像自己家的松露被盗,却无法说明松露是什么,只能说是自己家遗失的蘑菇远比别人家的好,结果成了蘑菇被盗。普洱茶的庄主们竭力证明自己家的茶是别人无法复制的上品,用的却是绿茶的标准。

例如,这家说自己是“阳春细嫩白尖”,那家说自己是“细嫩茗芽精工揉造”,甚至还自称“提炼雨前春蕊细嫩尖叶,绝无掺杂冲抵”云云。你看,借用这种标准来说普洱茶,反而“扬己之短,避己之长”,完全错位。

这事也足以证明,直到百年之前,普洱茶还不知如何来说明自己。这种现象,从学术上讲,它还缺少“对自身身份的理性自觉”。

普洱茶的品质是天地大秘。在获得理性自觉之前,唯口舌知之,身心知之,时间知之。当年的茶商们虽深知其秘而无力表述,但他们知道,自己所创造的口味将随着漫长的陈化过程而日臻完美。会完美到何等地步,他们当时还无法肯定。享受这种完美,是后代的事了。

如果说,光绪元年是云南经典茶号的创立之年,那么,光绪末年则是云南所有茶号的浩劫之年。由于匪患和病疫流行,几乎所有茶号都关门闭市。如此整齐地开门、关门,开关于一个年号的首尾,使我不得不注意光绪和茶业的宿命。

浩劫过去,茶香又起。只要茶盅在手,再苦难的日子也过得下去。毕竟已经到了二十世纪,就有人试图按照现代实业的规程来筹建茶厂。一九二三年到勐海计划筹建茶厂的几个人中间,领头的那个人正好也是我的同姓本家余敬诚先生。

后来在一九四〇年真正把勐海的佛海茶厂建立起来的,是从欧洲回来的范和钧先生。他背靠中国茶业公司的优势,开始试行现代制作方式和包装方式,可惜在兵荒马乱之中,到底有没有投入批量生产?产了多少?销往何方?至今还说不清楚。我们只知道十年后战争结束,政局稳定,一些新兴的茶厂才实现规模化的现代制作。

这次大规模现代制作的成果,也与前代很不一样。从此,大批由包装纸上所印的字迹颜色而定名的“红印”“绿印”“蓝印”“黄印”等等品牌,陆续上市。有趣的是,正是这些偶尔印上的颜色,居然成了普洱茶历史上的里程碑,五彩斑斓地开启了“印级茶”的时代。

那又是一个车马喧腾、旌旗猎猎、高手如云的热闹天地。“号级茶”就此不再站在第一线,而是退居后面,安享尊荣。如果说,“号级茶”在今天是难得一见的老长辈,那么,“印级茶”则还体力雄健,经常可以见面。

你如果想回味一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那种摆脱战争之后大地舒筋活血的生命力,以及这种生命力沉淀几十年后的庄重和厚实,那就请点燃茶炉,喝几杯“印级茶”吧。喝了,你就会像我一样相信,时代是有味道的,至少一部分,藏在普洱茶里了。

无奈海内外的需求越来越大,“印级茶”也撑不住了。普洱茶要增加产量,关键在于缩短发酵时间,这就产生了一个也是从偶然错误开始的故事。

据说有一个叫卢铸勋的先生在香港做红茶,那次由于火候掌握不好,做坏了,发现了某种奇特的发酵效果。急于缩短普洱茶发酵时间的茶商们从中看出了一点端倪,便在香港、广东一带做了一些实验。终于,一九七三年,由昆明茶厂厂长吴启英女士带领,在这些实验的基础上以“发水渥堆”的方法成功制造出了熟茶。熟茶中,陆续出现了很多可喜的品牌。

当然,也有不少茶人依然寄情于自然发酵的生茶,于是,熟茶的爆红也刺激了生茶的发展。在后来统称“云南七子饼”的现代普洱系列中,就有很多可以称赞的生茶产品。从此之后,生、熟两道,并驾齐驱。

即使到了这个时候,普洱茶还严重缺少科学测试、生化分析、品牌认证、质量鉴定,因此虽然风行天下,生存基点还非常脆弱,经受不住滥竽充数、行情反转、舆情质询。日本二十几年前由痴迷到冷落的滑坡,中国在二〇〇七年的疯涨和疯跌,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二〇〇八年由***先生召集众多生物科学家和其他学者集中投入研究,开启了“科学普洱”的时代。

——我用如此简约的方式闲聊着普洱茶的历史,感到非常爽朗。但是,心中也有一丝不安,觉得还是没有落到实处。就像游离了一个个作品来讲美术史,才几句就心慌了。然而普洱茶那么多品牌,有哪几个是广大读者都应该知道的呢?它们的等级如何划分?我们有没有可能从一些经典品牌的排序中,把握住普洱茶的历史魂魄?

同类推荐
  • 禅话禅画

    禅话禅画

    禅话禅画 星云大师
  • 异能研究员

    异能研究员

    异能研究员 一万个问号
  • 学历与学力

    学历与学力

    学历与学力 星云大师
  • 追逃

    追逃

    民国初年,颖城国宝青铜狮子被盗,巡捕刘春和李郎奉命去抓捕文物贩子孟凡平,在抓捕过程中,文物贩子在警察局内部人员的掩护下逃跑。刘春和李郎从此蒙冤被开除警察队伍,两人受了不白之冤,决定重新回到颖城抓捕文物贩子孟凡平。孟凡平为了国宝交易成功,改名换姓潜回颖城,于是一场追逃与反追逃的故事就此展开。几经周折,刘春和李郎通过蛛丝马迹,发现卖大饼的张师傅就是孟凡平,二人开始抓捕,孟凡平一伙又一次逃脱。李郎独身一人开始抓捕孟凡平,几经周折终于抓获了孟凡平,挖出了警察局的分局长一伙,还给了社会一个清白和公道。
  • 总裁,孩子是我的
热门推荐
  • 召唤系统之征战天下

    召唤系统之征战天下

    这是一个枭雄并出的时代,这是一个命如草芥的时代。在这个黑暗与肮脏并存的时代。你能看到蛮族的残暴不仁,各国战场上的激烈厮杀,朝堂上的明争暗斗,江湖的血雨腥风。作为刚穿越过来的历史系毕业生刘旭表示:"我很慌"!"别慌!少年,征战天下系统为你服务"一个冰冷中带着一丝贱贱的声音回荡在刘旭的耳中。当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贵,冷面寒枪俏罗成,封狼居胥的霍骠骑,其智若妖的郭奉孝,神机百算的诸葛孔明,在一起为官会是什么场景。当雨化田与沈炼相遇又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 挽回之时间漏洞

    挽回之时间漏洞

    善良,爱笑,腼腆,爱哭鬼,命苦,成绩差得一塌糊涂的大专生。我经常糊里糊涂的做着自己后悔的事,但我最大的遗憾就是在我二哥哥生病的时候没有好好陪陪她。我常常做着可以穿越的美梦,希望可以穿越回去可以让二哥哥不放弃学业,好好读书,若还是逃不过命运能好好陪陪我二哥哥也好啊。这一切的遗憾居然都在看一场流星中帮我实现了……也许今天失去的东西,明天还会回到你身边只是这个明天有点长啊,但是好像又刚刚好。希望世界上没有遗憾,即使有也能被挽回,挽回。
  • 致我的男孩许凯旋

    致我的男孩许凯旋

    在我十八岁那年遇到了你,最美的年纪遇到了最好的你,以此记录关于我们!
  • 我在上大学儿子要高考

    我在上大学儿子要高考

    三本大学女生郭阳从没想过,家境优渥的她会被已婚男人吸引,更没有想过会成了一个十八岁少年的准新妈。一边忙着自己的学业,一边帮助“儿子”高考。
  • 团宠女主
  • 系统:我御魂超厉害

    系统:我御魂超厉害

    如今的蓝星,是御魂师的时代。看穿越过来的胡航,如何生存。胡航:看我怎么征服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得御魂,如一步登天进入另一番天地。胡航开局召唤玄灵龟,本以为就这样浑浑噩噩的过一辈子。没想到系统的来临,改变了他的人生,之后他离奇了成为了御魂作家。爱情,以及曾经未拥有的都接踵而至。
  • 逆袭唐末之枫羽帝国

    逆袭唐末之枫羽帝国

    普通大学生醉酒乱晃,不小心错踏老爷爷仙界领地,被打开的时空之门为他开辟了唐末新生活。乱世朝代,兵荒马乱,为求生路人们费尽周折。少年虽初来乍到,却懂得人民疾苦,为救苍生,铤而走险。临危受命,他从此投笔从戎,为兄弟两肋插刀,为天下血染满襟。绝境逢生,殊死一战。建枫羽帝国,与唐势力楚汉两分。且看穿越后的屌丝如何逆袭唐末,震撼天下!历史为骨,艺术为翼。兄弟情深,儿女情长!枫杀一出,所向披靡。枫爷一现,天下莫敌!
  • 极品逍遥天师

    极品逍遥天师

    少年天师王修锋携一纸婚约下山,红尘炼心。“本天师乃是那斩龙山上一杆枪!专业吊打一切不服!”“你相术超绝?但比得过我天相奇术?”“你医术独步?但比得过我鬼医传人?”“你天材地宝无数?不好意思,拿来吧你!”
  • 良重

    良重

    其中剧情是真实剧情根据作者的情况,讲的其实就是一个小混混一开始以为自己是可以认真谈恋爱的,招惹了女主,可是慢慢的渣本性暴露,把女主伤都狠深,等后来男主一直想联系女主可是都联系不上,男主一生都没有结婚,后来有一天突然回到了还没有认识的时候,男女主还会再续前缘吗?
  • 那朝那些事

    那朝那些事

    林清源,海归留学生,法医专业。一次在返国的途中飞机发生意外事故,阴差阳错穿越时空来到一个与他意念相勃的陌生朝代-北梁。后又鬼使神差当起了衙门仵作,凭借不凡的学时和缜密的思维,意外走上了一条寻人破案之路。从此,调戏千金小姐,勾引皇帝的闺女,玩转官场,开始了他不凡的异界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