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7100000015

二 两难结构解析

我们不妨以德国戏剧大师布莱希特的剧作《伽利略传》来说明这一问题。

科学家伽利略的故事,可以从多方面引申出意义来,其中最接近真理的是地球绕日说。伽利略为此而奋斗终生,为此而受尽迫害,那么,我们能不能用艺术来表现这一常识性的真理

呢?一想就明白,不管用什么方式,这种表现常识性真理的作品就像科普展览会中的教学性节目,不可能产生什么精神力量和艺术力量。

比这个公认的真理辐射小一点的,是一些社会性的真理

,例如:科学必将战胜迷信,中世纪式的教会是虐杀科学的罪人,科学家要有揭示真相的勇气……这些道理都不错,把这些道理中的任何一条作为主题,是许多艺术家的创作习惯。然而,这种做法,仍然与现代艺术家的追求大异其趣。

艺术作品的诞生,并不是仅仅为了替公认正确的道理增添一个例子,而应该用艺术自身的方式,在公认正确的道理的外面、反面或边缘地带,发现新的道理。

新的道理的发现,必然会构成对原有道理的某些“不敬”,因为一种新的道理对原有道理如果没有逆向伸拓

而只有顺向伸拓

,严格说来不能称之为新。

于是,布莱希特没有去阐扬这些人所共知的正确道理,而是在这些道理的边缘和旁侧寻找到了一些复杂的难题。例如,伽利略明明在望远镜里证实了哥白尼的理论,但他还是在教会的刑具前屈服了,公开宣布自己的“谬误”,这一宣布,给欧洲科学事业带来了长久的阻碍。然而,他的屈服和怯懦难道毫无可取之处么?人们早就发现,如果他当初在教廷英勇赴死,那么,人类将会失去他的后期著作。他的后期著作的成就似乎能使人们原谅他当初的屈服,甚至承认“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很可能是一条曲线而不是直线”,但又有人提出异议……

这些问题复杂缠人、难于决断。布莱希特就是选中了这些难题。《伽利略传》除了表现了上述这些难题外,还大规模地涉及了诸如科学与社会、目的与手段、理想与现实、精神目标与物欲需求、天体星际与世故人情等等命题之间的复杂关系。没有哪一种既成公理能够裁决这些关系,没有哪一对关系能找到一种简捷的答案。于是,伽利略、布莱希特、广大观众,一起思索。

有的理论家嘀咕了:这样的作品,谁愿意看?谁看得懂?我们可以听听卞之琳先生看这出戏的体会:

一般人都认为《伽利略传》是布莱希特的戏剧杰作。恐怕它也是布莱希特戏剧当中最不容易一下子完全了解的作品。事有凑巧,这偏偏是我个人第一次看了(算是看了)演出的布莱希特的一出戏。……台上的讲话当然一字不懂,只有伽利略被迫悔过发表声明的时候,忽然从扩音机里听到一段英文,又忽然听到一段法文(剧本里只有德文),也都是措手不及,只抓住了几小句的意义。尽管对于伽利略受罗马教廷迫害的历史事实,我也还有一点概念,我对于剧情,事先却毫无所知。但是,说来奇怪,我看了这出戏却居然得到了深刻的印象。

《布莱希特戏剧印象记》

卞之琳先生如实地把最不容易了解和得到深刻印象

连在一起,使我们懂得,艺术的吸引力与艺术的复杂性并不抵触。一出在内容上包含着这么多扑朔迷离的难题的戏剧,居然给一位不知剧情、不懂剧词的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种怪异的文化现象值得深思。

一切向着未知领域开发的艺术作品,都会在展现现场构成一种诱人的气氛,吸引你与它一起向着生活的深层探掘

。相比之下,像小学老师引导学生一样来向观众转述一种既定常理,则失去了共同研讨的气氛

。在观看《伽利略传》的剧场里,人人都从舞台上感受到了人生真正存在的复杂性,同时也感受到了艺术家在表现这些复杂性时的真诚。通体的真诚从舞台上散发出来,被观众领悟。

现代艺术家特别重视探察未知,大半是由于现代生活的发展速率使以往规则的朽逝频率大为提高,未知天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不研究、不探察,只会使心头留存的幻影与生活本身越来越远。

布莱希特在论述自己的“叙述性戏剧”与传统戏剧观念的区别时,曾说过这样两条重要区别:传统的戏剧观念把剧中人处理成不变的,让他们落在特定的性格框架里,以便观众去识别和熟悉他们,而他的“叙述性戏剧”则主张人是变化的,并且正在不断变化着,因此不热衷于为他们裁定种种框范,包括性格框范在内,而是把他们看成“未知数”,吸引观众一起来研究。

日本戏剧理论家千田是也在论述布莱希特的这一思想时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们从许多《编剧法》或《编剧技巧》等书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述:对剧中人的性格和意志必须先有个概括的规定。……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为了促进感情同化和净化作用的权宜办法罢了。然而,令人伤脑筋的是人们由于习惯了这种办法,久而久之,人们的思想方法也随之固定起来了。这无形中就使人觉得环境不会变,人也是永远不会变的,这一点正是布莱希特所不喜欢的地方。可是,“叙事性戏剧”的情况就不同了。它首先把人、人的社会生活看成是未知数,要求人们去“研究”

。这样,人也好,环境也好,便都可以按其客观实际,作为“变化了的”或“正在变化着的”事物来掌握。这正是布莱希特所追求的东西。

《布莱希特方法》

戏剧领域对布莱希特的方法常常有偏于形式的理解,实际上,千田是也所揭示的“它首先把人、人的社会生活看成是未知数,要求人们去‘研究’”,才是它的精神核心,抓住了这一点,也就抓住了它与整个现代文艺思潮的连接点,触及了现代艺术的共性。

现代艺术的共性,也就是这种“可研究性

”。

很自然,我们想起了海明威。

海明威1954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但他并没有去参加授奖仪式,由美国驻瑞典大使代读的书面发言中有这样一段很著名的话:

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每一本书都应该成为他继续探索那些尚未到达的领域的一个新起点。他应该永远尝试去做那些从来没有人做过或者他人没有做成的事。这样他就有幸会获得成功。

海明威的作品确实饱蕴着这种强烈的探索精神。《老人与海》,就是他对现代精神、美国精神、男子汉精神的一种探索。那位孤独的老人置身在茫茫大海中,与浪、与鱼、与自己的体力和意志进行着搏斗。但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却找不到答案,这个老人,最后他到底胜利了没有?一个“未知数”。

而且,这对每个读者都是一个“未知数”,即便心中形成了两种声音的激烈争吵,最后也很难有结论。例如——

他竭尽全力把那条大鱼战胜了,把它拖了回来,他没有被它搞死,他胜利了;

但拖回来的大鱼在船尾后面被游弋的鲨鱼啃吃光了,拉回来的只是一副硕大无比的鱼骨头,长时间的生死搏斗毫无成果,他失败了;

然而又不尽然,他在失败中保持着风度,有时甚至还有点闲适优雅、从容幽默,直到最后筋疲力尽、一无所得地回到海边茅棚,脸朝下睡着了,竟然还在“梦见狮子”,于是,他又是胜利者;

可是再想开去,“他身上的每一部分都显得老迈”,海既永恒又辽阔,他能在它的怀抱里再搏斗几次呢?

……

于是,到头来谁也不能断言,老人究竟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

这个未知,困惑了,也感动了千万读者。大家突然发现,我们对很多这样的根本问题,都是未知。

失败与胜利、乐观与悲观的复杂组接,使海明威立即成为研究现代人生的文学大师,尽管他的这篇小说那么简练。

只要作品表现的内容是未知而神秘的,那么,这部作品本身也会变得未知而神秘。海明威在一封通信中表达了他对优秀作品的看法:

真正优秀的作品,不管你读多少遍,你不知道它是怎么写成的。这是因为一切伟大的作品都有神秘之处,而这种神秘之处是分离不出来的。它继续存在着,永远有生命力。你每重读一遍,你看得到或者学得到新的东西。你不会首先感觉到你读头一遍时是如何上技巧的当的。

《致哈维·布雷特》

无数事实证明,在现代,许多大体上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创作的艺术家,也会或多或少地在作品中增益一些未知因素,从而大大提高了作品的哲理品位。

美国电影《一曲难忘》是个例子。这部拍于几十年前的影片用的是传统手法,但今天重映,要比其他许多同时代拍摄的片子更能引起当代观众的兴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具备某种未知和两难。

影片表现了肖邦的生平。肖邦作为一个音乐天才在巴黎立足并名震欧洲,女作家乔治·桑起了很大作用。她给了他最初的掌声和热烈的恋情,还把他安顿在自己的岛上别墅中让他静心创作。但就在这时,肖邦的祖国波兰面临外族侵略掀起了爱国运动,他的乡亲、老师、早年的恋人都要拉他投入爱国斗争。乔治·桑反对肖邦这样做,因为她确认他是世界音乐史上最珍贵的天才之一。几经矛盾,肖邦离开乔治·桑投入了爱国斗争,他马不停蹄地到各大城市演奏,以所得钱款支援爱国者,结果很快积劳成疾,离开了人世。爱国者把肖邦的死讯告诉乔治·桑,要她参加追悼会,但她拒绝参加,说:这下你们该满意了吧?世界永远失去了一个天才!

照传统的艺术欣赏习惯,我国不少观众会简单地认为这部片子歌颂了肖邦为爱国而死的精神,批判了乔治·桑的行径。其实事情并不那么简单,电影艺术家把自己的困惑诚恳地交付给了观众。他们歌颂肖邦的爱国热忱,但对他因连日演奏而丧生的结果更不愿意接受,所以他们又公允地表现了乔治·桑的理由。这就构成了一种“二律背反”的悖论。两者都有道理,但任何一种道理的引申结果都构成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历史上一切天才都会遇到的困境:既要耗身于现实斗争,否则自身就失去了根脉;又要维护自身的独特价值,否则就构不成远远高出于世俗民众的天才格局。天才存身的社会土壤很可能造成对天才的耗损;另一方面,孤独又可能使天才失去社会价值。《一曲难忘》的创作者把这种复杂性展示出来了,因而也就展示了一个找不到结论的人生课题,一部基本上属传统风格的影片也就有了现代哲理的色泽。

当代美国电影《克莱默夫妇》在展现形态上并没有多少现代方式,但它的情节构架却也留下了可供人们深长思之的未知。这对夫妇令人同情地离异了,为了争夺爱子越吵越凶,实际上也越吵越近:因为他们的情感连接点在争夺中越来越鲜明,因此也越来越离不开了。影片临近结束,观众们企盼着他们破镜重圆,但是不能。和好如初必然矛盾如初,一部电影又要从头再演一遍,没完没了。这儿又陷入“二律背反”的两难了。妻子要获得精神平衡必须外出参加工作,但外出参加工作又带来了新的不平衡,要解决这种新的不平衡,只能回到老的不平衡,总之,走来走去都是自我否定;丈夫要维持这个家庭只能拼命工作,但这样做反倒破坏了这个家庭,同样也是自我否定。他们该怎么办呢?观众不知道,电影艺术家自己也不知道。一个赤裸裸的未知数。

交给影片一个浅薄的解决方案当然是容易的。例如,妻子认错了,她本不应找工作,而应该安心做家务;又如,丈夫领悟了,他不应全力参加公司工作,而应该分担妻子的家务。但是,影片中的虚构夫妻可以这样轻易解决,现代生活中无数夫妻都遇到了的巨大“悖论”却被瞒骗住了,影片也就失去了价值。广大观众不愿意艺术家教训他们如何做一个好丈夫、好妻子,而愿意与他们一起平等地研究一个苦涩的普遍命题。这种研究,并不是为了获取解决方案,而是要更深切地品味人生。

有人会问:把自己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拿出来交给观众,不是太不负责了吗?

现代艺术家回答:把生活中并未解决的问题在艺术上轻便地解决了,不是太不负责了吗?

有人会问:还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有什么表现的必要呢?

现代艺术家回答:已经找到了答案的问题,有什么表现的必要呢?

193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歇·马丁·杜加尔成功前,他的朋友乔治·杜亚美在读了杜加尔的小说《谛波父子》的前两卷后,诚恳地谈了一些意见,杜加尔觉得“很有道理”,其中最主要的意见是:

您只是运用了19世纪那些善良的老作家们所取得的东西,而我们的主要目的不是要对已熟悉和已经研究过的东西进行新的组合。我们小说家的任务是要在神秘的感情世界里找到新的、尚未引起作家们注意的、从未被发现的特点,换句话说,我们的任务是要用新的、意想不到的东西去丰富我们对人的尚未完全的认识……

罗歇·马丁·杜加尔:《回忆录》

这是对20世纪艺术的开发精神的一个集中概括。著名法国作家阿兰·罗布-格里耶也曾划分过这种世纪性的重大差别。他说:“人们甚至可以自问:某种如1900年以前的文学修养,是否有害于他们的理解力。”他认为,20世纪的广大欧洲读者,即便还没有读过卡夫卡,也不会被巴尔扎克式的文学形式捆绑住,而是会自然地适应那些体现20世纪的世界形象和心理形象的作品。他的结论是:

在我们的周围,世界的意义只是部分的、暂时的,甚至是矛盾的,而且总是有争议的。艺术作品又怎么能先知先觉预先提出某种意义,而不管是什么意义呢?……现代小说是一种探索,在探索进程中逐渐建立起自身的意义

《新小说》

在这些现代艺术家看来,世界的意义,人生的意义,都不是某种事先的强加,而只能产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探索有结果吗?可能有,也可能没有。

最大的那些未知课题与人类相始终,因此肯定不会找到答案,但却又永远充满着吸引力。于是,探索、开发、发现、创造,这就是新世纪艺术的主旋律。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无双召唤:绝色风信子

    无双召唤:绝色风信子

    穿越到异世界还失忆了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郑钰离奇穿越到了奇幻的异世界大陆,成为“地主家”大小姐齐娅。无忧无虑的童年之后,却发现原来自己不是齐娅!突如其来的祸端降临,她又该何去何从?没钱寸步难行,便发家致富。异世界危机四伏魔兽横行,那提升实力!前路漫漫,荆棘遍布,亦永不认命!佣兵团国学院各个公会,通通留下足迹!土系魔法很平庸吗?我偏不!土系魔法也能让你们惊掉下巴好不!且随她到异世界走这一遭!看一代传奇人物是如何炼成的?!
  • 身为蛮王的我过于清秀

    身为蛮王的我过于清秀

    身材消瘦的赵峥成为了蛮王,但大家好像都不信他。“我真的是蛮王!”“别听他废话,兄弟们上,给我抢了这肥羊!”啪啪啪!“妈妈你看,天上有人在飞!”……“姑娘,我真的是蛮王!”“公子说笑了,就凭这身皮囊,你也绝不是那蛮不讲理之人~”赵峥默默洒掉被捏成粉末的茶杯。……“我,蛮王,打钱。”“狂妄,就你这小身板,也学人家劫道,看本少侠今日为民除……壮汉饶命!”赵峥郁闷的收起几百斤的狼牙棒,勉为其难的接过买路钱。……“郁闷了,怎么大家都不信呢,你说是不是?”“是是是!公子我求您了您可千万别松手!家里小女还在等我回家!!”“哦?”赵峥眉头一挑,用两根手指把一个胖子从悬崖边拎起,帮他整理了一下衣服,装作漫不经心的问道:“你说的那个小女,她漂亮吗?”“漂亮漂亮!提亲的人都快踏破我家门槛了!”于是赵峥直接打穿一条路,护送胖子回了家。“这日子似乎也不错啊……”
  • 网,1995

    网,1995

    这是一张命运之网,它网住了芸芸众生。这是一张命运之网,它网住了人世间的爱、恨、情、仇。这是一张名利之网,它网住了人们的贪、嗔、痴、欲。这是一张天罗地网,它网住了世间的你、我、他与她……
  • 大漠雄主

    大漠雄主

    这是大沙漠中心的一片绿洲,方圆五百余里。绿洲中心有山,名:鸣沙山。山南有大城,名:沙心城。城东二百四十余里,有镇,名:近东镇。镇与城之间,又有镇,名:近中镇。南方,有近南镇,近中镇;西方,有近西镇,近中镇;北方,有近北镇,近中镇。皆隶属于沙心城。统治沙心城的,是金氏家族,父子相传,已历十八世。但就在金十八统治之时,近东镇下辖的天风寨里出生的柳思健,长到了二十来岁。柳思健的传奇人生开始了,下地狱,进魔界,战老魔,杀恶鬼;彗星现,时光倒流,回魂肉体,历四方,寻亲人;结英豪,组战队,最终加入到争霸的洪流之中去。“我要打破旧世界,创立新天地!”我就是柳思健,我来了……识沙境—炼沙境—凝沙境—流沙境—舞沙境—飞沙境—团沙境—破沙境—立沙境!
  • 绝世武神之波澜重现

    绝世武神之波澜重现

    战界大一统,向天外进军,天道林枫,在天外凭借一番热血,又将会创造怎样的辉煌?风云之后,又是一片波澜,在这个强者林立的天外,让我们跟随林枫的脚步,见证属于他的辉煌盛世!!!
  • 太极天尊

    太极天尊

    这里不是净土,这里有阴谋,有厮杀,有热血,当然还有亲情。一个少年,背负血海深仇!在报仇途中却发现这世界居然还有另外一些人,他们食天地灵气,他们御剑飞行,他们缩地成寸,翻云覆雨无所不能,他们叫做修真者!且看这少年怎般在这神奇世界崛起!(作者保证每天一更,不定期爆发,咳咳,不定期哈!喜欢的可以收藏,可以签到啥的)
  • 穿回古代去种田

    穿回古代去种田

    顾瑶莫名死于一场意外,穿到异世。成了一个孩子的娘亲,不过有一说一这孩子小大人模样还挺可爱。也不知道这副身子之前是多么不照顾孩子,孩子打小就自己洗衣做饭她来了之后手挟空间,带领萌宝走向人生巅峰孩纸他爸好像大有来头
  • 师尊大人要抱抱

    师尊大人要抱抱

    “师尊抱~”“师尊抱抱~”都说年幼无知,仗着年龄可以肆意横行,在沧澜宗也是如此,但是苏浅离做的也太过了!趴在白墨腿上要抱抱,这放眼整个修真界也是没人敢的,谁不知道白墨那脾气,没给你斩了就算仁慈了。原本众人也只是以为苏浅离也就这两年了,但谁能想到,数年之后,看着肚子逐渐大起来的苏浅离无话可说,但是都在为她捏了一把冷汗,因为意外的毒素已经深入骨髓,现世根本无人能解开。孩子临盆的时候,天空异光出现,大人孩子全部平安,孩子乃为神祇转世的声音也出现。不过这在两人面前又算什么呢?
  • 宇宙星神之银河之心

    宇宙星神之银河之心

    本书根据动漫《宇宙星神》改编,并无恶意,只为将这一个科幻故事让更多人知晓
  • 醉别江楼橘柚香

    醉别江楼橘柚香

    女主因父母的死变了一个人,后发现与w有关,于是加入那个神秘组织,发生一系列有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