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6200000043

我在山西境内旅行的时候,一直抱着一种惭愧的心情。

长期以来,我居然把山西看成是我国特别贫困的省份之一,而且从来没有对这种看法产生过怀疑。也许与那首动人的民歌《走西口》有关吧,《走西口》山西、陕西都唱,大体是指离开家乡到“口外”去谋生,如果日子过得下去,为什么要一把眼泪一把哀叹地背井离乡呢?也许受到了赵树理和其他被称之为“山药蛋派”作家群的感染,他们对山西人民贫穷和反抗的描写,以一种朴素的感性力量让人难以忘怀。当然,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还是山西东部那个叫做大寨的著名村庄,它一度被当做中国农村的缩影,那是过分了,但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它作为山西的缩影却是毋庸置疑的。满脸的皱纹,沉重的镢头,贫瘠的山头上开出了整齐的梯田,起早摸黑地种下了一排排玉米……最大的艰苦连接着最低的消费,憨厚的大寨人没有怨言,他们无法想象除了反复折腾脚下的泥土外还有什么其他过日子的方式,而对这些干燥灰黄的泥土又能有什么过高的要求呢?

直到今天,我们都没有资格去轻薄地嘲笑这些天底下最老实、最忠厚的农民。但是,当这个山村突然成了全国朝拜的对象,不远千里而来的参观学习队伍浩浩荡荡地挤满山路的时候,我们就不能不在形式主义的大热闹背后去寻找某种深层的蕴涵了。我觉得,大寨的走红,是因为它的生态方式不经意地碰撞到了当时不少人心中一种微妙的尺度。大家并不喜欢贫困,却又十分担心富裕。大家花费几十年时间参与过的那场社会革命,是以改变贫困为号召的,改变贫困的革命方法是剥夺富裕,为了说明这种剥夺的合理性,又必须在逻辑上把富裕和罪恶画上等号。结果,既要改变贫困又不敢问津贫困的反面,不追求富裕却又想象着一个朦胧的远景,这就是人们在这个山村中找到的尺度。

当然,一种经过着力夸张的精神激情,毕竟无法掩盖事实上的贫困。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者们看到了一切,眼圈发红,半是感动半是同情。

但是,这一切是不公平的。大概是八九年前的某一天,我在翻阅一堆史料的时候发现了一些使我大吃一惊的事实,便急速地把手上的其他工作放下,专心致志地研究起来。很长一段时间,我查检了一本又一本的书籍,阅读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稿,终于将信将疑地接受了这样一个结论:在上一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最富有的省份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的那些地区,而竟是山西!直到本世纪初,山西,仍是中国堂而皇之的金融贸易中心。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里那些比较像样的金融机构,最高总部大抵都在山西平遥县和太谷县几条寻常的街道间,这些大城市只不过是腰缠万贯的山西商人小试身手的码头而已。

山西商人之富,有许多天文数字可以引证,本文不作经济史的专门阐述,姑且省略了吧,反正在清代全国商业领域,人数最多、资本最厚、散布最广的是山西人;每次全国性募捐,捐出银两数最大的是山西人;要在全国排出最富的家庭和个人,最前面的一大串名字大多也是山西人;甚至,在京城宣告歇业回乡的各路商家中,携带钱财最多的又是山西人。

按照我们往常的观念,富裕必然是少数人残酷剥削多数人的结果,但事实是,山西商业贸易的发达、豪富人家奢华的消费,大大提高了所在地的就业幅度和整体生活水平,而那些大商人都是在千里万里间的金融流通过程中获利的,并不构成对当地人民的勒索。因此与全国相比,当时山西城镇百姓的一般生活水平也不低。有一份材料有趣地说明了这个问题。一八二二年,文化思想家龚自珍在《西域置行省议》一文中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政治建议,他认为自乾隆末年以来,民风腐败,国运堪忧,城市中“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之人,十将五六”,因此建议把这种无业人员和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甘肃、江西、福建等省人多地少地区的人大规模西迁,使之无产变为有产,无业变为有业。他觉得内地只有两个地方可以不考虑(“毋庸议”),一是江浙一带,那里的人民筋骨柔弱,吃不消长途跋涉;二是山西省:

山西号称海内最富,土著者不愿徙,毋庸议。

(《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06页。)

龚自珍这里所指的不仅仅是富商,而且也包括土生土长的山西百姓,他们都会因“海内最富”而不愿迁徙,龚自珍觉得天经地义。

其实,细细回想起来,即便在我本人有限的所见所闻中,可以验证山西之富的事便也曾屡屡出现,可惜我把它们忽略了。例如现在苏州有一个规模不小的“中国戏曲博物馆”,我多次陪外国艺术家去参观,几乎每次都让客人们惊叹不已。尤其是那个精妙绝伦的戏台和演出场所,连贝聿铭这样的国际建筑大师都视为奇迹,但整个博物馆的原址却是“三晋会馆”,即山西人到苏州来做生意时的一个聚会场所。说起来苏州也算富庶繁华的了,没想到山西人轻轻松松来盖了一个会馆就把风光占尽。要找一个南方戏曲演出的最佳舞台作为文物永久保存,找来找去竟在人家山西人的一个临时俱乐部里找到了。记得当时我也曾为此发了一阵呆,却没有往下细想。

又如翻阅宋氏三姊妹的多种传记,总会读到宋霭龄到丈夫孔祥熙家乡去的描写,于是知道孔祥熙这位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也正是从山西太谷县走出来的。美国人罗比·尤恩森写的那本传记中说:“霭龄坐在一顶十六个农民抬着的轿子里,孔祥熙则骑着马,但是,使这位新娘大为吃惊的是,在这次艰苦的旅行结束时,她发现了一种前所未闻的最奢侈的生活……因为一些重要的银行家住在太谷,所以这里常常被称为‘中国的华尔街’。”我初读这本传记时也一定会在这些段落间稍稍停留,却也没有进一步去琢磨让宋霭龄这样的人物吃惊、被美国传记作家称为“中国的华尔街”,意味着什么。

看来,山西之富在我们上一辈人的心目中一定是世所共知的常识,我对山西的误解完全是出于对历史的无知。唯一可以原谅的是,在我们这一辈,产生这种误解的远不止我一人。

误解容易消除,原因却深可玩味,我一直认为,这里包含着我和我的同辈人在社会经济观念上的一大缺漏,一大偏颇,极须从根子上进行弥补和矫正。因此好些年来,我一直小心翼翼地期待着一次山西之行。记得在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学校演讲时总有学生问我下一步最想考察的课题是什么,我总是提到清代的山西商人。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国术仙途

    国术仙途

    21世纪国术修练者赵谰为追求更高境界,实验秘术身死,魂穿异世修真世界,步入仙途。修上古功法,炼惊世剑诀,国术与修真相结合,精气神三宝同修,闯禁地,得奇遇,终成修真界一代宗师。千难万阻升灵界,历经磨难为长生。在灵界,与仙子缘定三生,纵横灵魔鬼虫妖五界,历经生死轮回,终得真仙果位。
  • 毒品攻防战

    毒品攻防战

    在父亲因缉毒牺牲后,陈凝发誓要替父亲报仇,而报仇的第一步,便是加入警队。(本书背景美洲,不涉及任何种族歧视以及本国任何话题,主要地名也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快穿宿主真的苟

    快穿宿主真的苟

    青沐死了,莫名其妙就挂了·然后她遇见了一个自称‘米团’的不明物绑定了,要求她穿越大千世界救会一个什么什么玩意?米团:……是仙鸣尊君!青沐:啊!我想起了!咳咳…说是报酬是一个愿望什么都可以实现。青·标准咸鱼·沐表示:切~别挡着我的投胎路米团:有美男!青沐:早说嘛…不是,咳咳,我是个善人,乐于助人![1V1]位面不定
  • 江湖无情杀手有情

    江湖无情杀手有情

    关于许小凤的江湖情感生活。
  • 你是我亲哥吗?!

    你是我亲哥吗?!

    为什么两个哥哥,从一开始差距就那么大,如果大哥不是那么冷冰冰的话,她是不是也能像喜欢二哥一样喜欢他,可奈何从一开始大哥便沉默寡言,一脸冤种样,二哥却为恶而儒雅,这怎么能对比呢?作为家里这一代唯一一个女娃,顾子夏和她的两个哥哥,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 喧嚣与冷漠

    喧嚣与冷漠

    校园文,两个男孩子更新不一定,每周一定会有一章
  • 我当创世神的那些年

    我当创世神的那些年

    (万界流,非创世流,第三人称,非第一人称)我从凡间来,更到凡间去。不拘名利场,却在红尘中。血染刀剑未沾衣,滚尘扑面不留痕。仙佛神圣难敌手,移星易宿谈笑间。英雄美人帝王将相,却难免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怪力乱神魑魅魍魉,也不过蝇营狗苟小肚鸡肠。呜呼!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 天魂圣体

    天魂圣体

    天魂大陆,一切魂者千万年以来皆是以修炼魂体为主,魂者之间相互蚕食。青年林毅巧得到一颗水晶头骨,从此之后,开启吞噬万道之路。千魂帝国穷兵黩武,企图吞噬他国,千魂女帝更是势不可挡。魔妖之祖,万荒蛮王,蛰伏多年,一直企图开启天魔轴心,威胁人族生存,人魔大战一触即发。作为外族的林毅如何在这风云变幻的大陆之上开启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 我以我眼见三国

    我以我眼见三国

    穿越三国成为曹操的长子曹昂是名留青史,还是消散在历史中,当然是做出一番大事业啊我不要在这英雄倍出的时代过早的离去,我曹子修一定要改变我的命运,我以我眼见这三国
  • 绑定国运:开局扮演爷爷,带飞七个葫芦娃

    绑定国运:开局扮演爷爷,带飞七个葫芦娃

    世界各国被选中一个家庭传送到神魔之地探险。激活了扮演系统,扮演着葫芦娃里面的爷爷,种出了七个葫芦娃的陈羽恰好被选中,带着七个葫芦娃进入神魔之地。只要在神魔之地获得资源,资源就会百倍具现于所在国家当中。然而当全国人发现代表龙国的探险家庭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和七个只有七八岁的小孩子的之后,全国人民都哭了。国外也是得意嘲讽!“一个老年人带着七个小孩子和我们龙国的国运绑定,完了,彻底完了。”“世界第二大国已经没有未来了,我太阳国必将让其臣服!”“卧槽卧槽?不对呀,那个绿葫芦娃咋会喷火?那个红葫芦娃力气咋这么大?还有黄葫芦娃怎么刀枪不入?我的天!那个紫葫芦娃的葫芦里面,竟然装着武圣之魂?“全球二百亿人沸腾了。(本故事纯属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