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库西(Constantin Brancusi, 1876—1957)
罗马尼亚雕塑家。生于戈尔日省霍比他地区。1886年离开家乡到维也纳,以打零工为生。1895至1898年间在省城克拉约瓦学做木工,并在一所工艺学校学习。1898至1902年入布加勒斯特美术学院学习雕塑。1903年徒步赴巴黎,进入巴黎美术学院学习。1906年首次在巴黎的国家沙龙举办展览,后又在秋季沙龙展出作品,受到罗丹赏识。1913年,他的作品出现在西方七个城市的展览会上,其中有五件参加了纽约军械库展览,三件参加了伦敦第六届联合艺术家展览。1914年,美国现代艺术活动家阿尔弗雷德·施谛格利茨在291画廊为他举办了个人作品展览,逐渐赢得了世界声誉。1952年加入法国籍。他初到巴黎时的作品模仿罗丹、卢梭的印象主义风格,后决意做一个独立的艺术家。他十分迷恋于表现金属和大理石的材料质感,把自然形态简化到难以辨认的程度,创造出一种单纯而富有诗意的雕塑语言。他的作品题材范围很小,基本上没有离开过人物。石雕《吻》使表现材料和表现主题两者在一个形体中达到了完美的结合。石雕《睡中的缪斯》(1909—1910)则以还原的手法将一个斜倚着的头部变化成一个卵形。从此便以大理石、青铜和石膏来表现这种形式,如《波嘉尼小姐像》。卵形在这类作品中进一步得到了肯定和应用。他1914至1918年的木雕作品却焕发出另一种强健粗犷的气质和力量,显露出对民间雕刻和非洲雕刻的原始情趣的喜爱和追求。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他的木雕越来越抽象化,1918年创作了《无尽柱》这一纪念碑,用多节完全相同的构件重叠上升,造成一种无穷无尽的意念效果,以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罗马尼亚战士。布朗库西在对木头、石块、金属材料的运用和表面光洁度的处理上寻求和创造美感,丰富了雕塑表现的范围和深度。他开辟的道路后来被阿尔普、穆尔等人继承和发展,并对许多领域的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朱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