珂勒惠支(Kathe Kollwitz, 1867—1945)
德国女版画家、雕塑家。生于哥尼斯堡(即后来苏联的加里宁格勒)。1884—1885年在柏林女子艺术学校读书;1888—1889年在慕尼黑学习绘画。早期受新自然主义的影响。1890年回到哥尼斯堡创立画室,并师从鲁道夫·毛厄尔开始学习版画。1891年结婚,在柏林居住。1893年曾与“分离派”接触。1897年完成了费时五年的版画《织工的反抗》。又译《织布工人暴动》组画,共六幅:《贫穷》、《死亡》、《商议》、《组织队伍》、《突击》和《结局》。1903年创作版画组画《农民战争》,共七幅:《耕田的人》、《凌辱》、《磨镰刀》、《地窖里的武器》、《爆发》、《战场》、《俘虏》等。1910年后转向雕塑。1914年,她的十八岁的小儿子彼得在比利时狄克梅德作战时阵亡,这使她极度悲伤。于是,保护孩子们的母亲和怀抱死去孩子的母亲,便成了她创作的中心题材,《哀悼的双亲》即是其中之一。
1917年的俄国革命和1918年的德国革命,曾使她满怀希望。以后德国共产***人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被暗杀,使她深感震惊,画了一幅李卜克内西的速写,并创作了木刻《悼念李卜克内西》。在魏玛共和国的岁月里,她被选为普鲁士艺术学院第一位女院士。1928—1933年间,任普鲁士艺术学院雕塑室主任。1929年获腓德烈大帝“功勋”勋章。1931年,作品在苏联莫斯科、列宁格勒展出。在第三帝国时期,她为反对饥饿、苦难、战争和法西斯主义而进行了斗争,作品一再被禁止展出或发表。1933年她被纳粹教育部长恩哈德·腊斯特开除出普鲁士艺术学院。1943年她的工作室、住宅被炸,毁掉了她一生中创作的大部分作品。1945年在毛利茨堡逝世。
珂勒惠支认为艺术应表现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她一生共创作了一千六百多件作品,其中包括铜版画、木刻、素描、石版画和雕塑,大部分都是表现工人阶级和劳动农民的苦难生活和斗争的。(沈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