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顺势利导
车队一路向南行驶,一路之上大雨滂沱,泥泞的道路使得每日行进变得异常的缓慢。从长安行驶到襄阳居然足足的走了二十余日。
建立在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边上的襄阳,自古以来就是军事以及经济重镇,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庞统、庞德公以及唐朝诗人孟浩然、张继都出自这里,可以说得上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
自出长安城以后,一直到襄阳的这二十余日的时间里,只有三天没有下雨,却也是阴着天,使得天气显得有些湿冷。体质本身就比较弱的李明达,更是早早的便穿上了厚重的衣服。害怕她着凉,李恪还特意在车内燃起了火盆用以取暖,这也使得李恪和李治两个人过不了多一会儿就要跑到车外去凉快一会儿,然后再回来陪她聊天解闷。
连日的阴雨,也使得汉水的水面暴涨,一些原本露出江面的礁石如今都已经被淹没在水面之下,由于害怕触礁,平日里在江面上讨生活的船家们,这时候都选择了在家休息。
襄阳再往南行,河道纵横、水渠遍布,原本乘坐马车就不如乘船便利,如今连日的阴雨使得路面更加的泥泞不堪,根本就不适合驱车前行。江面之上的船家害怕触礁也不肯开船,使得一时之间离开一行人只能停留于襄阳城内,等待天气转好以后再往南行。
襄阳刺史李维乃是李恪本家,同为太原李氏宗族远亲,按照族谱已经年届四旬的李维,还应该称李恪为叔父才对。李维的父亲,在李恪的爷爷李渊起兵之初,就已经跟随在左右。大唐建立之后,论功行赏被封为县公。李维作为三子,并没有资格继承爵位,但是自幼苦读的他凭借个人的能力,为官十几年间便成为了襄阳刺史。此人为人清正廉明,在任的这几年中获得当地百姓的一致好评。
按理说,李恪三人作为当朝的亲王和公主,又是李维未出五服的同宗长辈,李维应当借着他们在此逗留的机会,多来走动并且出好关系才对。但是李维只是在为他们安顿好住所之后,每日例行的前来请安,除此之外连一句话都不多说,更没有去意奉承之意。
李恪等人一路所经过的州县,当地官员无不借机大献殷勤,除了好吃好喝的伺候着以外,变着法的送上好东西。到了这里之后,李维除了送来一些不值钱的当地土特产之外,只有在迎接他们到来之时摆过酒宴,而且也只能算是还说得过去,除此之外便再无任何的表示。为此已经习惯了下面的人曲意奉承的李治,觉得这个本族的李维实在是不会做人,在与李恪闲聊的时候,难免会流露出些许的不满。
一开始,李恪认为这不过是小孩子说的气话,毕竟攀比之心人皆有之,李治不过是个孩子,之前受到下面的官员追捧,到了这里感觉到受了冷落,发两句牢骚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当李治第三次提及此事的时候,李恪终于感觉出不对,认为有必要而且是非常的有必要给他上一课了,不然的话对他将来没有任何好处。
于是,李恪当李治再次提及此事之时,给他算了一笔账。“这个李维目前是正四品上官职,按规定每个月有三十担禄米、另有八顷地再加上一些个乱七八糟的进项,平均下来每个月也不过只有纹银十两左右的收入,就算是一分不花的全部攒起来,五年的任期加到一起也不过只有六百两。试问一下,这六百两加到一起,换做礼物的话,李治你是否会觉得满意?”
李治想了想以后摇了摇头,区区六百两纹银,实在是想不出来够干什么用的。
看到李治摇头,李恪继续说道:“一个四品的中州刺史,他的年收入也不过一百余两,那么下州的刺史,乃至七品的知县呢?收入自然会更加的少。那么这一路上所经过的州县,他们动辄就是上千两纹银的礼物送上,他们的这些钱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就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贪墨而来的。很显然他们不会把贪墨来的所有钱,都花在我们的身上。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想通过我们,为他们谋得更高的官职。殊不知他们的官职做得越高,贪墨的钱财也就越多。而这些钱要么是应该上缴国库的税钱,要么就是盘剥百姓的血汗钱,不管这些钱来自哪个方面,他们如此做都是违反大唐的法律的。如果你坐在父皇的位置上,你会容忍这些人的这些个做法吗?”
“啊……”李治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么多,听到李恪的解释后,一下子张口结舌的说不出话来。
看到李治的表情,李恪微微一笑,继续说道:“你也许会问,我既然明明知道这些,为什么还会收受他们的贿赂。实际上很简单,如果我不收取的话,他们就会认为他们所做的事情已经败露,继而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办法把这个漏洞给补上。到时候即使我们向父皇禀报了此事,也会因为没有任何的证据,而对他们无可奈何。他们呢,则会继续的做他们的官,而且有可能还会被晋升。所以呢,我们收取他们的贿赂,是为了安抚住他们,同时也是为了不打草惊蛇,以方便到时候能够一举将他们擒获。”
听完李恪的解释,李治不由得深出了一口气,有些懊恼的说道:“想不到这里面的事情,居然会如此的复杂。如果这一次不是跟着三哥一起出来,恐怕我今生都无法体会到其中的奥妙。不过依三哥所说,这个李维倒是个清正廉明的好官了?”
“凡事不能只依靠自己的眼睛,有的时候你亲眼看到的未必就是事实。要多多的观察,同时也要用心去听,还要学会思考和辨别。就比如说这个李维,你只是看到了他没有给你送礼,可是我们这两天在城中闲逛的时候,听到的城中百姓们对他的评价,很显然你完全没有注意到,否则的话你也就不会说到他的时候,这么的不敢肯定。”
李治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可是很快的又显得有些垂头丧气,低着头无精打采的说道:“三哥说的很有道理。不过,我觉得学这些一点用都没有。还不如像前些日子那样,浑浑噩噩的收一些官员的贿赂比较好。”
听了他的话,李恪不由得有些好奇,他怎么突然间会说出这等泄气的话来。于是问道:“你这是怎么了?为何会如此说呢?”
“太子和魏王(李治非常不喜欢自己的两个亲哥哥,他们从来就没有像李恪这般和气的和他说过话,一见到他总是摆出一副长兄为父的架势来训导他,所以他也就从来不管他们就哥哥。)都有可能登上帝位,到那时即便是我再怎么努力,充其量也不过是个闲散的王爷,到头来还不是一事无成。所以我学到再多的东西又有什么用处?还不如趁着现在有这个机会,多给自己老些实惠的好。”
李恪听后有些哭笑不得,伸手在他的头上按了一下,笑着说道:“你啊……想不到年纪小小的,居然还有这份心思!”说到这里,脸色一整,严肃的说道:“莫以小善而不为,莫以小恶而为之,须知人做事天在看。你现在所做的一切,不论是好与坏,将来都会有相应的回报的。要知道,一切事在人为。莫要看太子和魏王现在风光,可是将来的事又有谁说得准呢!我们的父皇如今正值鼎盛之年,就算在还能在位二十年,届时太子和魏王都已年逾不惑。古往今来,又有几个人是在四十岁以后才登上帝位的呢?”
李治听完李恪的话,不由得眼前一亮,抑制不住心中的惊喜。“三哥,你的意思是说……”
“我的意思是脚踏实地的去做事,老老实实的去做人,对待父皇要尽孝,对待兄弟姐妹要和善,不要做违背良心的事。不该得到的就不要去伸手强求,不属于你的就不要去争抢。老天是有眼的,你所做的一切都会有回报的。”
听完李恪的话,李治沉默了许久,同时也思索了许久。终于抬起头,双眼一眨不眨的盯着李恪,非常郑重的说道:“三哥,你今日的教诲治当会铭记于心,永不敢忘!”
李恪用充满溺爱目光看着李治,笑着说道:“如此最好。你先去陪陪兕子吧,三哥还有事要和孙真人商议。”